《香港二十八总督(全文)》第44章


由于经济情况逐渐好转,商业稳定上升,1905年,港英政府税收首次达到1000万元的纪录,到1907年弥敦离港,全港人口突破了40万大关,其中华人达到三十九万五千多人。
一个被认为有作为的总督,为什么任期不满就被调任呢?1993年伦敦出版的韦尔什所著《香港历史》一书中,有过这样一段叙述,可供参考:1905年香港中华总商会计划召开大会,以响应上海等地的抵制美货运动,抗议美国迫害华工;弥敦立即下令禁止,并将一家登载反美漫画的报纸主编驱逐出境。殖民地大臣阿尔弗雷德?利特尔顿鉴于上年英国政府因同意向南非输入契约华工,曾遭到国内舆论猛烈抨击,造成轩然大波,因此他担心弥敦此举可能再次带来麻烦。于是,1907年4月,弥敦被调到南非纳塔尔工作,并减少了薪俸。
修建广九铁路
香港不过弹丸之地,而英国政府向香港的摊派逐年增加,港府本身的开支也越来越大,如果不寻求出路,发展香港经济,港英政府的前景将很艰难。要想发展,任何时候都必须加强与中国内地的联系。弥敦上任不久,就认识到沟通与内地联系的重要性。于是,着手广九铁路兴建的筹划工作,1906年工程便全面展开。
早在1895年,清政府因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取得教训,决定大力发展经济以富国裕民。要发展经济首先需要解决交通闭塞和能源不足的问题,为此决定修建铁路和开发矿产资源。修铁路动辄几百万、几千万两白银,而当时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不过八千万两,因此,利用外资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修铁路主要靠借外债。1898年,清政府设立第一个主管铁路矿山的机构“路矿总公司”,其章程中写进了修铁路借外债,中外合办矿务的内容,成为清政府的重大经济决策。
1899年3月,中英划定新租借地界址后不到十天,英国即提出一份《九广铁路合同》草稿,与清政府协商。《合同》把广九铁路分为二段,香港内一段归港英当局修建,中国内地一段由清政府修建。《合同》草稿规定:清政府向英方借款150万英镑,以铁路作抵押。合同还规定铁路的内地一段,要重金聘用英国总工程师、总管理人员来修建,建造铁路的全部材料也要以高价购买英国的。借款以九折交付,即清政府借100英镑,实际得到90英镑。年息5厘,每年分两次付息,期限50年,铁路未建成前,利息照付,并且可由所借款项中支付利息。按照这个合同,实际上整个铁路的修建完全控制在英国人手中。因为条件如此苛刻,遭到中国广大人民的强烈反对。协商停顿下来。
广州部分商人与澳门葡萄牙商人协商,准备修建广澳铁路以取代广九铁路。1904年11月,中葡双方签订了《广澳铁路合同》。
弥敦一到任,就看准了广九铁路项目。他认识到,这是英国政府一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一个大问题,一旦与清政府达成筑路协议,英国公司将因此得到很多中标机会,清政府将不得不优先向英国要求附有政治条件的贷款,英国的势力范围也将在中国内地得到有效的延伸。为此,弥敦决意要把修路工程协议从葡萄牙人手里夺回来。于是,他通过伦敦照会中国政府:
“香港政府希望就广九铁路的一些具体问题与中国政府进行谈判,出于合作的诚意,我们也准备作出必要的让步,希望中国政府能够理解我们的良好动机。”
于是,英国在谈判上作了一些让步,借款改为94折交付,即中国借英国100英镑,实收94英镑,期限改为30年,12年半之后开始还本。其余年息5厘,借款150万英镑,以铁路作抵押,仍然不变。当时,怡和洋行与汇丰银行两家英资洋行联合组成“中英公司”,取得了广九铁路的建筑权。
广九铁路的最初蓝图,是由驻港英军陆军总司令克勒克拟定的。弥敦到任后,因为他是工程师出身,熟悉工程,对以前的筑路方案作了审核修正。制订出新的方案。原来的广九铁路要经过惠州,新方案是过罗湖到深圳,经石龙而达广州,避免了工程上的浪费,缩短了行车时间。铁路全线总长181公里,其中香港区内干线长34公里,由九龙尖沙咀车站至深圳罗湖站。称为广九铁路英段。广东区内干线长147公里,由罗湖至广州火车站。
据白帆先生在“往事只能回味”专栏里记述,弥敦去任不久,1907年8月,广九铁路内地段工程开工,分三段进行,第一段由广州大沙头到仙村;第二段由仙村到横沥;第三段由横沥到深圳。中国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担任顾问,英国人出任总工程师。铁路全线共有大拱桥七座,分别为仙村桥、石厦桥、石滩桥、北江桥、间水桥、石龙东桥和东莞桥。
由于从尖沙咀到罗湖桥畔的一段九龙铁路,由英国人兴建,所以在合同上有“各归各办”的规定,这段九龙铁路,就是广九铁路香港段了。
兴建香港段铁路的资金,采用发行公债方式筹集。1906年7月26日开始建造,最大工程是开凿两座大山的工程。其中狮子山隧道全长近2200米,1911年建成路轨。
1910年,广九铁路将要完成时,英国方面提出通车办法,按照沪宁铁路的办法,提出三点无理要求:①由英方执掌全路行车权力;②英人担任车务总监;③英国公司议定各班火车票价。
为了与英方解决通车问题,清政府设立全国铁路总局,梁士贻出任总局长。关于广九铁路通车谈判,遂由梁士贻担任。由于英方所提要求过于苛刻,谈判历时一年才告完成。清廷邮传部派詹天佑、黄仲良接任粤汉公司。并将粤汉铁路与广九铁路接轨地段交由粤汉公司建筑,并且规定非至黄埔车站建成,粤汉铁路与广九铁路不得接轨通车。
1911年8月14日,广九铁路全线正式通车,中英官员步行至罗湖,主持接轨典礼。10月,又开通广九直通车,由九龙车站和广州车站开出,沿途不上下旅客,分别直达广州和九龙总站。
关于借钱修路开矿政策,一开始清廷内部就有分歧,反对者认为,“借外款则事权全落外人之手”,“华人永无可办之日矣”,是出卖中国主权;而不少有识之士则认为,借债发展工业是中国工业化起步之时的必要之举,是在当时的形势下,不得已的办法。后来,粤汉铁路废约运动兴起后,社会心理开始排斥外国资本,便引起了“收归利权”运动。但经过自办铁路的实践,重新认识到借用外资不可避免,关键在于与外国签订借款合同之际,如何避免主权的损失。
孙中山先生曾经对此做过分析,他说,“从前借债筑路,或以盐务抵押,或以厘金抵押,或以关税抵押,或以所修之铁道抵押,故路虽筑成,而利权已入他人之手。从前一般人民多反对借债修路之事,探其实际,非真反对借债修路,系反对条件不善,丧失国权也。”他又提出:“满清借债修路,其弊病在条约之不善,并非外资即不可借”。他把引进外资兴筑铁路,作为他整个经济政策的核心,打算在10年之内,大借外债,建成10万公里铁路。
继续歧视华人
弥敦上任后,继续以前港督的做法,依然歧视香港中国居民。
在香港的一部分外籍人士,由于殖民统治制度形成的民族偏见,历来歧视华人。港英当局订有许多限制和歧视华人的条例和制度。对于这些民族歧视,华人强烈不满,并且一直坚持反抗。虽然经过华人的团结与斗争,争得了一些基本的权利,但是这种殖民统治形成的种族歧视仍然没有停止。英国人所办学校,向来不准中国儿童入学。也不准许英国儿童与中国儿童接触。1902年,华商何东捐巨款在九龙尖沙咀建造一所小学,声明该小学不分种族和信仰招收学生,然而建成后香港当局却强迫该所学校让出,作为英国儿童的专用学校,而由港府另外划出油麻地一块地方,建立一座华人学校。
弥敦时期的1904年,港岛人口达到361206人,其中华人占了342306人,比1901年增加6万人。港岛华人居住区也迅速发展扩大,逐步渗入欧洲人住宅区,而欧洲人则逐步从半山区退居山顶区。立法局为了限制华人向山顶区发展,借口公共卫生问题,特别通过山顶区保留条例,将山顶区划为清一色欧洲人住宅区,不许华人往上发展。九龙半岛原是华人活动基地,特别是西岸油麻地、何文田和大角咀,东岸的红矗痛罂诨罚晌松缁嶂行摹?906年,弥敦当局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