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国政界往事》第60章


唐诗由初而盛,由盛而中,再由中而衰,留下了近五万首诗歌。在文学的长河上,唐诗犹如一艘华美而雄壮的大船,满载着斑斓星辉,纵情放歌,在历史的天空中回荡,回荡……
笑倚清风立秋水·诗人王维(1)
笑倚清风立秋水 
——诗人王维 
璀璨的大唐诗歌的天空,有这样一颗星,它时而热烈,时而清冷,它华丽雍容典雅高贵却不秾丽,它幽远淡雅清高却不孤傲。我喜欢这颗星,每每仰望大唐诗空之际,总不忘向那里看一眼—— 
【诗情画意】 
也许大家都不陌生这样一位诗人——王维。 
小学就学过《少年行》: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后来才知道,这只是这组诗中的一首。而前面两首更令我心折。喜欢“相逢意气为君饮”的豪爽,喜欢“纵死犹闻侠骨香”的慷慨。读过之后,当真意气风发,顿时精神抖擞,令人不禁发起“少年狂”来。 
王维十七岁就写出脍炙人口的佳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多么简朴的诗句,却是最深情的。只有简朴的诗句,不加雕饰,没有丝毫做作,才饱含真情。因为,真情是不需要雕饰的,它浑然天成,虽不华丽,但最能打动人心。这也就是这句诗千百年来深入人心的原因吧,不知它牵动过多少游子的心。 
喜欢“大漠孤烟直”的描写,更心醉于“长河落日圆”的美景。有了这首诗,我们才知道,原来塞外的景象并不只是单纯的萧索,也不只是梨花纷落般的八月大雪。我们看到了太阳,在长河尽头,不吝惜一丝阳光,给这荒凉的大漠带来了几多温暖,几多光明。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简简单单的二十字,然而却有不简单的效果。那无尽的相思,正蕴在“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有限的文字中。这首诗造就了红豆,从此,红豆成了相思的代称,就连大才子曹雪芹都不能“免俗”“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还有,传唱至今的古曲《阳关三叠》,那优美的旋律徘徊于脑海中,不自觉地就唱了出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唱罢,诗与曲久久萦绕心头,那对友人的款款深情深深地感染着歌者,直让人羡慕被送别的友人元二,能得到这么纯朴这样深厚的友情,夫复何求? 
当然,王维最拿手的还是“本行”——山水田园诗。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人欣赏着山中夜景,却不忘让我们也享受其中之乐。他一边陶醉般地望着眼前的画卷,一边对我们描述。诗从诗人口中缓缓道出,仿佛不假思索,却分明是一首优美的诗!景美如画,诗美如画! 
可为什么说是画呢?因为在我的脑海中,不单有着诗,更有着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这就是苏东坡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原因吧。 
且慢,诗中有画我们看到了,可是画中有诗呢? 
画史上,王维以南宗画派开创者的身份名垂青史,更以文人画的始祖而倍加受到后世文人的称道。米芾素颠,然于王维之画却不吝一分赞美;秦观才子,睹王维之画几日,竟觉病愈……还是苏轼,在看过王维和吴道子的画后,觉得吴道子的画虽妙绝,“犹以画工论”,而王维则得之于象外,如“仙翮谢笼樊”。连苏轼这样的大才子,都“于维也敛衽无间言”。 
虽然如今我们可能无缘再睹原作的真面目,只能看到几幅可能还是赝品的作品。然而,从留下来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出,那些画不但画技高超,更当之无愧地做到了画中有诗。元好问、黄子久等人都曾观画而诗,写出“江云滉滉阴晴半,沙雪离离点江岸”、“归来一笛杏花飞,乱云飞散长天碧”的佳句。 
即使那些画不是真品,但是观之亦觉奇妙无比。单以《江山雪霁图》来讲,笔墨清润细腻,山、树错落有致。画中积雪千里,果然一片雪白世界。然观此雪景,却无落寞萧索之感,有的却是素雅恬淡与那一份安宁。仿佛置身其中,渐有寒意,不禁想起“户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那么,真品,只有比这个还好。 
一、少年行 
王维,字摩诘。 
有人说,“维摩诘”其实在梵语中是这样的意思:“维”是降伏,“摩诘”是妖魔。于是王维的名字便是“降伏妖魔”。如果大家都以字称呼他的话,其实是在喊“妖怪”——这是文人的幽默。其实佛教中的维摩诘是一位居士,但是却与佛平起平坐,其本意为:“净名”、“无垢称”。 
维九岁能属文,是位早慧的诗人。 
是啊,如果不早慧,何以以十七之龄而吟“每逢”之句?而又有老将、桃源之作?还有那梁帝笔下的洛阳女儿,在王维笔下则妆成只是熏香坐…… 
是啊,如果不早慧,何以身为岐王的李范愿意带着他到“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的杨宅游赏,又何以有《集异记》中生动的一幕…… 
年轻的王维在岐王的带领之下来见太平公主(还有人说是玉真公主。不过,这位公主能掌握试官大权,而且开元初没有别人吧,应该就是那位太平公主——关于这一点,学术界也在争论,暂且以太平公主来写吧)。这是怎样的一个少年呢?“妙年洁白,风姿都美”,“风流蕴藉,语言谐戏”,文雅而不失灵活。当他咏诵自己的诗作时,公主大惊:想不到一直被自己以为是古篇的佳作,却皆出于这个少年之手!
笑倚清风立秋水·诗人王维(2)
然而王维的表演并没有结束,因为,他不只有着诗情画意,也是位音乐家。一曲《郁轮袍》听得众人如痴如醉,满座动容。诗画乐俱工俱佳,即使是历史上也没有很多这样的极品文人。以这样的才华,解头(解元)自然非他莫属——其实,这才是他们此行的本意,就是要和张九皋那个事先定好的“解头”争一争。 
有人说这是作弊。然而在唐朝,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干谒”。干谒,就是自己推荐自己。 
这有什么不好?这有什么不对?这是对自己的肯定,是对自己的认可。连自己都不敢正视自己,那么自身价值何在?韩愈不也曾为千里马甘老于枯厩而悲而叹而愤——世上哪里会处处都有伯乐呢?于是唐朝人充满自信,踏上干谒之途。自然,到后期干谒的味道越来越不纯正,那是后来的变质,然而在开始,这却是一个很好的自荐途径。 
王维以自己的多才多艺赢得了这次干谒的胜利。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又怎么会扳动小有名气的张九皋,怎么会让公主改变初衷…… 
经过几年洛阳之旅,加之成功地取得了解头,王维以二十岁的年龄便走上仕宦之路。学而优则仕,当时进士人数并不多,“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王维二十左右便成为进士,这在唐朝也算是少数了。 
既然当了官,那么作为家中长子的王维无可推卸地承担起抚养弟妹的义务(王维的父亲早亡),从此告别少年时代,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 
二、前路白云外,孤帆安可论 
初入仕途的王维便碰了钉子。看来他毕竟还不老道。 
可是,老道、圆滑又有何用?因为他很可能卷入的是政治的倾轧。 
不就是舞黄狮吗?哪有这么严重。 
是啊,单是舞黄狮当然没有这么严重。可是,如果有政治因素呢?唐玄宗虽有和兄弟关系不错的名声,可是“自今已后,诸王、公主、驸马、外戚家,除非至亲以外,不得出入门庭,妄说言语!”的一份诏书却透露出他到底还是不放心的。这时王维就作为一个和诸王关系不错的人被清理出长安了。 
这很出乎王维的预料吧,因为只得意了这么短的时间,便尝到了贬谪的滋味。他去了济州。 
王维在济州生活了十年。 
这十年中,他的发妻去世了,他从此孤身度过了余下的三十年。这十年,他由当初的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转为渐明世事的成熟男子。十年中,他的好友祖自虚去世了,十年中……总之,这十年中发生了太多的事。 
十年后,他终于可以再次回到长安,再续少年时的旧梦。 
当他看到了文人宰相张九龄时,他的政治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他写诗给张九龄“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这是多么大胆的自荐!多么坦率多么真诚!比之于扭扭捏捏明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