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祯走上前去,轻轻地拍着张五哥的肩膀说:“五哥,不要这样。你的心,我明白,我替十三弟谢谢你这分情意。不过,眼下我不能答应你。虽说我接管了内务府,可这事儿宗人府也管着呢。你去见十三爷,不过是尽一点情谊。可是闹不好就有杀身之祸呀!”
张五哥脖子一梗:“四爷,奴才不怕,为十三爷死我也情愿。”
邬思明微微一笑插言了:“张军门,学生要说你一句。十三爷的事,皇上的安排是有深意的,你绝对不要意气用事。我替四爷打个保票,一有机会,四爷会替你安排的。”
张五哥诧异地看了一下邬思明,又看看胤祯,只见四爷点了点头,他放心了:“好,我听四爷和邬先生的。四爷,奴才告辞了。”
张五哥一走,邬思明立即向胤祯说:“四爷,瞧见了吗,这就是人心,这就是军心。从京城驻军到大内侍卫,全是向着十三爷的。十三爷和您的交情,又无人不知,这步棋您不走不行啊!”
听了这话,四阿哥终于下定了决心。第二天下午,他从大内出来,坐上大轿,便直奔十三贝勒府。
如今的十三爷府与七年前可是不大相同了。沿着府邸原来的院墙,又修起了一道一丈多高的围墙。府门外边的高墙下,是一座仅能通过一个人的小门儿,守门的是宗人府派来的人。这宗人府,是清朝专门管理皇族事务的衙门,与内务府是平级的。胤祯来这里之前查过了,宗人府里,有不少是他正白旗下的旗奴。守门的一见胤祯来了,连忙报信给在十三爷府上管事的笔贴式。那笔帖式出来,胤祯一看,巧了,认识。此人名叫戴福宗,正是四爷府上戴铎的侄子。戴福宗见四爷来了,赶快上前磕头:“爷吉祥,奴才戴福宗给您请安了。”一边说,一边把四爷让进门房里坐下。
四爷今天显得特别地随和:“戴福宗,你四叔戴铎在我面前可没少夸你呀。去年他给我说,想让你的内弟去经管四爷在遵化的那片庄子,我答应了。那可是个好地方,每年有一万多两银子的进项呢。不知道你那内弟去了没有?”
戴福宗受宠若惊了。谁不知道四爷是位冷面王,一般的大臣们还难得和他说句闲话呢,自己一个下等的旗奴,今天能有这面子,而且还让内弟得了这份美差,他能不激动吗?四爷的话刚落音,他就连忙回答:“奴才谢四爷的赏。四爷您是贵人,眼下又替皇上管着事,日理万机的,还惦记着奴才的这点小事,奴才怎么敢当呢?府上高管家说了,要我那内弟明年麦收以后才去接管呢。”
四爷大度地说:“咳,这个高福儿,办事也真是小家子气。待会儿我写个条子,你去见高福儿,让你那个内弟即刻去办差吧。”
戴福宗趴在地下磕了个头:“哟,那奴才就谢四爷了。”
胤祯背着手在门前转悠了一圈说:“我说小戴呀,你们把这门修得太窄了吧。万一里边十三爷的人有个病什么的,总得能过去轿子才行啊。我告诉你,十三爷是极受皇上宠爱的。你们可不许放肆,更不准虐待他。”
戴福宗赶快回答:“四爷,您老放心,这事奴才明白。十三爷不就是圈禁了吗,皇上不下旨,谁敢难为十三爷呢?这门儿,赶明儿就改。再说,守在这儿的,全是四爷的旗奴。您老说句话,还不跟打炸雷一样响吗?”
四爷心如明镜却故作糊涂:“哦?这儿的人都是正白旗的。你看,你看,四爷我竟没想到这一层。唉,你们每天苦苦地守在这里,担着大责任,却又没有一点额外进项,真难为你们了。嗯——这样吧,你给我开张名单,到我府上替大伙儿领点赏银去。”
戴福宗又连忙行礼拜谢。胤祯却把他拉到一旁小声说:
“哎,戴福宗,爷今儿来,是奉了皇上的旨意,有话要问十三爷。可是,皇上这话又不便写成圣旨。你看,能通融一下,让我见见十三爷吗?”
戴福宗笑了笑说:“爷,您这话说远了。虽说私自探望,有干禁例,可是,爷都不怕,奴才们又怕什么呢?这样吧,爷请稍坐,我安排一下。”说着快步出去,不一会儿,十二个在这里当差的兵丁差役全被他叫来了。大家一齐跪下给四爷请安以后,戴福宗说话了:
“弟兄们,今儿四爷奉旨来见十三爷,可是因为事关机密,万岁又不便明降谕旨,咱们得担待着点。慢说四爷如今管着内务府,他还是咱们的旗主儿啊。如果连这点小事咱们都不肯出力,四爷要咱们这些奴才干什么呢?我把话说到前头,万一出了事,有我老戴一人担着,只求大家做个明证。有不愿干的,请把话说开了,我绝不会给你穿小鞋。可是,假如有人当面应下了,背后又出去嚼舌头,那可就别怪我不客气。”戴福宗说着持起了裤子,露出大腿上六个紫黑色的伤痕,“瞧见了吗,这叫三刀六洞。我老戴是青帮上的人,这是入帮的规矩。谁要是想在我这儿吃黑饭,没准会有人把你装到麻袋里,扔进永定河里喂王八呢。”
胤祯没想到戴福宗还有这一手,不禁宽容地笑了:“小戴呀,别把话说得那么绝情,都是自家兄弟嘛。喏,这是一千五百两的银票,你拿去给大伙分了。另外,你记着把这儿的旗奴开个单子给我,爷不会亏待你们的。”
众人一是害怕,二是感激,谁不知道四爷那说一不二的脾气呀,纷纷磕头谢赏。四爷再也不看他们一眼,大踏步地向院子里面走去。
进了二门,胤祯一眼就瞧见了十三弟。他端坐在椅子上,似乎是饶有兴趣地在读一本书。乔姐站在身后为他捶背,阿兰手端茶盘,侍候在旁边。四爷停住了脚步,注目细看:七年功夫,变化可真大呀!老十三不过才三十多岁,可是,眼角起了皱纹,发辫子也已经花白了,竟好像一下子老了二十年。兄弟两人同在京城,却咫尺天涯,不能相见。十三弟呀十三弟,你让四哥想得好苦哇!胤祯不觉眼睛湿润了。可是,他猛然想起,不能惹十三弟伤心,更不能让乔姐和阿兰看出破绽,便强打精神,笑呵呵地叫了一声:“十三弟,你好悠闲哪!”
正在看书的老十三陡然一惊,抬头一看,竟然是自己日思夜念的四哥来了,激动、兴奋和那无法表达的委屈,一齐涌上心头。他慌乱地站起身来,几乎控制不住自己了,语无伦次地说:
“啊?!四哥,怎么……是你,是你……来看我了。你,你怎么进来的?哦,是不是父皇有旨意?我,我得跪接圣旨……”一边说,一边就流着眼泪跪下了。
老四连忙上前一步,抱住了这位小弟弟:
“十三弟,快起来,没有旨意。我是特意来看你的,你,你身子骨还好吗?”
老十三听明白了。“没有旨意”,那就是说,皇上既不杀他,也不想放他,他还得继续过圈禁的生活。他刚才的冲动,一下子消失得干干净净。七年圈禁,已经把他的心肠磨得硬如钢铁了。他苦笑了一下说:
“四哥,你不全看见了吗,小弟我有什么不好呢?有这么两位美人终日相伴着,她们俩一个东宫,一个西宫,我就是这里的小皇上。高兴了,拉她们过来,像刚才这样,红袖添香,读书忘忧;不高兴了,一脚把她们踹开,我自己跑到院子里去看蚂蚁上树。四哥你说,阿哥中有像小弟这样快活的人吗?”
胤祯接过阿兰递来的茶,默默地听着十三弟这近于疯癫、又像牢骚的话,不由得心如刀绞。他痛心地说:“十三弟,你不要说这些混话,四哥我听着心里难受。咱们换个话题好吗?”
胤祥纵声狂笑:“哈哈……四哥呀四哥,小弟我一点也不混。这个大院,高墙一圈,外边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出不去。在这儿说话,百无禁忌,谁又能把我老十三怎么着了。你要换话题,那好,小弟我问你,八哥早就当上太子了吧。”
胤祯瞟了一眼站在一旁的阿兰和乔姐,谨慎地说:“父皇有旨意,不再册立太子了。”
胤祥突然站起身来,兴奋地在房里走来走去,大声说道:“好,好,父皇英明!就是要这样放鹿中原,任高才捷足者先得,这才叫公平。谁本事大,谁接皇位。让那些只会耍弄心机、坑陷兄弟的人见鬼去吧。哈哈哈哈……”
胤祯一听这话,又惊又喜。惊的是,这样的话,怎么能放言无忌地直说直讲呢;高兴的是,十三弟的看法竟然和邬思明不谋而合。老十三哪好兄弟,这七年圈禁的罪你没白受,你成熟了!
胤祥见四阿哥皱着眉头想心事,便来到跟前说:
小说推荐
- 康熙大帝二月河
- 书籍介绍-章节内容开始-第一卷 第一章书香屋 更新时间:2007-1-12 23:49:44 本章字数:64026一 开新篇纵谈天下事 辞旧朝忍抛骨肉情-顺治十八年正月,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刚过完年,一群一群的叫花子像从地下冒出来似的又开始沿街乞讨。北京城哈德门以西的店铺屋下、破庙里挤满了这些人。一家
- 二月河帝王系列·康雍乾
- 156846第1章 楔子)顺治十八年正月,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刚过完年,一群一群的叫花子像从地下冒出来似的又开始沿街乞讨。北京城哈德门以西的店铺屋檐下、破庙里挤满了这些人。一家家、一窝窝在城墙根搭起了破庵子、茅草棚,竟有长住下来的意思。好在自李闯王兵败以后,北京城内屡遭兵乱,人口十去五六。东直门内外瓦
- 最新章:第1528章
- 康熙大帝
- 作者:二月河康熙帝玄烨康熙帝名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第一卷 夺宫第一章 开新篇纵谈天下事 辞旧朝忍抛骨肉情顺治十八年正月,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刚过完年,一群一群的叫花子像从地下冒出来似的又开始沿街乞讨。北京城哈德门以西的店
- 最新章:第330章
- 雍正皇帝 - 二月河
- 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第一部 九王夺嫡 第一回 瘦西湖他乡逢故知 天光楼布衣窘官宦 游三吴不可缺扬州,冶扬州不可无虹桥 虹桥这地方,面湖临河,西邻“长堤春柳,东迎“荷浦薰风,虹桥阁、曙光楼、来薰堂、海
- 最新章:二月河-第396章
- 乾隆皇帝 - 二月河
- 乾隆皇帝 乾隆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庆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乾隆即位之初,实行宽猛互济的政策,务实足国,重视农桑,停止捐纳,平定叛乱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他的文治武功,乾隆帝向慕风雅,精于骑射,笔墨留于大江南北,并是一
- 最新章:二月河-第718章
- 光绪皇帝-二月河
- 光绪帝载恬 光绪帝载恬,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其母是慈禧的胞妹,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后被指定为皇帝,他在位34年,光绪十三年病死,终年38岁,庙号德宗,葬于河北易县崇陵。光绪帝19岁亲政,他富有年轻人的进取精神,愿意
- 最新章:二月河-第31章
- 光绪皇帝 - 二月河
- 光绪帝载恬,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其母是慈禧的胞妹,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后被指定为皇帝,他在位34年,光绪十三年病死,终年38岁,庙号德宗,葬于河北易县崇陵。光绪帝19岁亲政,他富有年轻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
- 最新章:二月河-第32章
- 帝后耕耘记(康熙与孝惠)
- 帝后耕耘记(康熙与孝惠)作者:李木白第一章 假如我是孝惠的头三天宁芳惯性早起,不论自己当天是不是早接班。可今天起意时即觉头昏沉,周身无力。回忆着,昨天没走什么路呀,只是清晨出吴山驿在吴山里遛 达了一两个小时,下山过仿古街早中餐做堆吃完 就顺着四亭路回来了。而后坐在木房子里上了一下午网,稍晚也就睡了。
- 最新章:第168章
- 康熙年之大土匪
- 作者:屠狗辈第1章 离奇重生“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江涛仰头饮了一大口酒,心中沉吟道。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江涛想到此,自言自语道“呵呵,大学刚毕业时野心勃勃,现在已毕业五载,却还是一事无成,真是不堪回首,时也,命也”落寞的声音有点响亮,此时已是星空如海,他正蜗居在郊区的租房
- 最新章:第26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