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坦克战史》第4章


918年8月21日一份德军文件的说法,在通常被认为是由野战炮所造成的坦克损失中,有一部分归因于堑壕迫击炮似乎更为合适:
在两个师中,用于执行反坦克防御任务的轻型堑壕迫击炮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其中有一个师,由于是使用火炮、堑壕迫击炮和机枪同时进行射击,所以,对射击效果无法进行精确分析。而另外一个师,即192师,则作了如下报告:
(1)那些装甲已经被打穿的坦克着了火,似乎无论是英国坦克的侧装甲还是炮塔装甲都没有得到加强;
(2)在500m的距离上,射击精度非常好,在这个距离上,坦克肯定会被消灭。在稍远的距离上,即在500…800m距离上,轻型堑壕迫击炮的火力非常有效;结果,坦克不得不调头逃跑……。
同一份报告又继续说到,坦克机枪的压制火力,只是在300m距离以内才比较准确,这就意味着,一个堑壕迫击炮的炮手班,可以在距“妇人”坦克火力200yd(182。8m)以外的地方,将坦克击毁,而自己则并不存在任何危险。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对英国坦克所形成的最大威胁,是来自德军的野战炮,只要野战炮命中一发炮弹,坦克就难以幸存下来,而且,又不存在坦克避开野战炮的任何希望。英国MK I和MK IV式坦克的长度和高度已分别超过20 ft(6。1m)和8 ft(2。44m),而且外部装甲都是垂直放置,要想在如此大的面积上,布置具有适当厚度的装甲,就会在本来已经有些超重的车体上额外增加几吨重量,而在地面车辆上使用倾斜装甲的办法,是在若干年之后才出现的事情。德国的M 1896式77mm野炮是一种理想的反坦克火炮。按照当时的标准衡量,它相当轻便,并且能够发射15 lb(6。81kg)重的弹丸,这种弹丸,只要命中一发,就可将坦克彻底击毁。德军很快就学会了在靠近前沿的相互支援阵地上使用这种火炮的方法,他们在这种阵地上,不仅可以用77mm野炮对付迎面开来的坦克,而且在等待坦克接近的间隙内,还可把它作为近距离支援火炮使用。但是,德国人也已注意到,不能赋予它们太多的火力支援任务,否则,在与敌坦克正式开始作战之前,这些火炮就很可能已被对方炮兵连的火力所消灭。德军的每个步兵师还从其预备队中抽调出一部分野战炮,并且始终使火炮跟前车挂在一起,骡马也做好了可以随时出战的准备,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只要一声令下,火炮立刻就可出动。在这些值班火炮的前车上备有钢质尖头穿甲弹,这就组成了一支可以随时奔赴任何危险地区的“游击小队”。这种安排虽然十分周密,但却给炮兵增加了额外负担,而且.更为严重的是,能够用于执行通常射击任务的火炮数量被大量削减。
在英国皇家坦克团的战史上,充满着关于英军坦克遭到德军野战炮袭击的记述,这些野战炮对坦克所产生的多种作用之一,就是通常都能使坦克起火燃烧。在早期的坦克上,用作发动机燃料的汽油,盛装在战斗室前半部两侧的2个大型油箱内,每侧各安有1个,在这个区域的任一部位上,只要命中一发炮弹,就足以能使坦克烧毁。野战炮挫败坦克进攻的一个最著名的战例,也许要算是1917年11月20日,英军在坎布里亚(Cambrai)的首次战斗中,对福莱斯可威斯(Flesquieres)所发动的进攻了。当时,英国皇家坦克团第5坦克营的坦克与其随伴步兵被割断了联系,而当他们在越过一座位于一个村庄旁边的小山时,遭到了德军为执行反坦克任务而专门配置在一旁的数个野战炮兵连的猛烈而准确的射击。英军有16辆坦克被迅速击毁,而在这些被击毁的坦克中,有5辆是由一名叫克鲁格(Kruger)的勇敢的下级军官单人操纵的野战炮消灭的,此人因此而一举成名,他的事迹被立即刊登在当天的《黑格电讯新闻》(Haig"s despatch)上,他的照片也被收录在官方出版的战史中,并被授予“福莱斯可威斯”炮手的荣誉称号。这个故事的悲剧就在于,这样惨重的伤亡本来就不应当发生,因为事先已经知道德军在那里布署了野战炮,在这场地面战斗开始之前,英国皇家空军的第64飞行中队(萨普威斯·卡密尔斯中队)曾奉命前往侦察,并使用机枪和20 lb(9。08kg)重的“库帕”(Cooper)炸弹,对这些野战炮阵地进行扫射和轰炸,但由于这些野战炮伪装得十分巧妙,因此,在英国空军长达3天的侦察中,只发现了一、两门火炮的位置。如果英军坦克有步兵伴随的话,他们或许能够制服这些野战炮,而不致蒙受如此惨重的损失。虽然在这次战斗中德军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他们的野战炮全部被英军缴获,但对英军来说,这次战斗确实是一次深刻的教训。
然而,使英军坦克遭受损失的因素,并不单单只是来自野战炮。德国人很快就领悟到,每一个步兵战士,都必须为对付坦克而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而到1918年年中,在凡是英军坦克有可能通过的地方,德军都已建造了专用的反坦克碉堡。建造碉堡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办法,碉堡里面放置着大量的、当时能够收集到的反坦克枪和迫击炮,同时,还有少量野战炮。进驻碉堡的部队,都经受过特殊的反坦克训练,并且要求他们采用一切可能的手段阻住坦克。曾经有过这样的记载,一些德国士兵,三五成群地蜂拥到坦克上,用他们的手枪,对着坦克装甲上的各种孔洞,向车内进行射击。在另一些情况下,他们则把集束手榴弹放到坦克顶部,将装甲顶部炸扁。还有一、两个例子,就是德军士兵曾经用手抓住机枪,试图将其拖出车体之外。还有1辆坦克是被含磷手榴弹消灭的,这种手榴弹通过窒息作用杀死了坦克的全体乘员。当时,德军的统帅鲁登道夫(Ludendorff),十分强调跟坦克作战,1918年8月21日,他在一项命令中宣布,凡是在反坦克作战中表现出色的个人,都将被登在《每日通讯》上,并将被授予勋章或荣誉称号。
对于同盟国来说,反坦克问题,在当时尚不十分紧迫,因为德军当时只研制了20辆他们自己设计的坦克,另外,就是缴获的大约12俩英国坦克。这些坦克总共才参加过10…11次战斗,并且每次都是以很少的数量支援步兵进行冲击,这些德军坦克所取得的效果与英国坦克大体相同,堑壕内的英国步兵,对它们几乎是束手无策,但不管什么时候,只要野战炮一出现,坦克肯定会被消灭。然而,要知道,这种局面不可能会永远持续下去,因为当时英国已经装备了一种新颖的反坦克武器——这就是利用步枪发射的反装甲榴弹,也就是No44型榴弹,这种榴弹自1918年4月开始在英军中服役。它的弹体是一种利用马口铁片制作的圆柱体,里面装11。5 oz(盎司)(326g)阿马吐炸药和一枚着发引信。它是一种长杆式榴弹,这也就是说,有一根短钢杆旋在弹体后部,射击时,射手将钢杆插入步枪枪口,然后,用空包弹将它发射出去。飞行时,榴弹后面拖着一个丝织“裙”带,用于保持飞行稳定,并可确保弹头始终朝前。有关这种榴弹的情况,人们了解得甚少,大概总共只生产过15000…20000发,到1919年,只剩下不到10000发,后来就退出了现役,至于它的效能如何,现在已无从查考,甚至在它是否参加过实战这一点上,也已无法调查清楚。可以想象,总共才这么一点点炸药,也不可能会对坦克产生很大作用。特别是当时德国人已经发现,为了使它们的长杆式手榴弹能够对坦克产生效果,必需把几枚手榴弹捆在一起,作成集束手榴弹使用。No44式枪榴弹之所以出名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它是反坦克枪榴弹这一武器系列中的第一种型号,而这个武器系列至今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还在蓬勃向前发展。
法国人在其专用反坦克武器的生产上并未下多大功夫,因为,当时他们已经拥有一种小型火炮,可以满足应付紧急情况的需要,这种火炮,就是M 1916式37mm“皮托”(Puteaux)火炮,首批37mm口径系列的火炮,从完成设计到投入使用,前后居然经历了30年时间。“皮托”火炮最初是由陆军少校加尼尔(Garnier)在1886年作为一种轻型步兵支援火炮设计的,但设计完成以后,即被弃之一旁,一直到1915年,堑壕战斗正式开始,法国步兵迫切需要发展一种能够消灭机枪掩体的武器的时候,人们才想到了加尼尔的设计。小巧轻便的“皮托”火炮?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