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坦克战史》第23章


坏南M褪牵庵帜还匦牡奶仍僖膊灰尴奁诘募绦氯ァ! ?br /> 在麦克耐尔将军起草上述报告的当时,美国陆军在反坦克作战中真正能够依靠的武器,就是已经过时的37mm步兵火炮和12。7mm机抢。而支援这层薄弱防御的武器则是用于执行各种任务并置于各种不同炮架上的老式75mm野战炮。当时,美国陆军已经看到,德国的闪击战术正在迅猛地席卷着欧洲低地国家 ' 译者注:“欧洲低地国家”是指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三国的统称。 ' 和法国,而在1940年和1941年的两个夏天里,各种经过改进的自行火炮——或者像美国人喜欢称呼的那样,叫坦克歼击炮——正在进行试验。人们很快发现,在1941年后期所进行的运动战中,机动能力好坏是反坦克火炮能否获胜的关键。1941年下半年,有50辆新型M2式半履带运输车安装上75mm火炮后,被送往菲律宾群岛,在那里正好赶上用来对付日本人的入侵。
M2式半履带车已经成了二次大战中一种负有盛名的车辆,它确实象吉普车那样受到乘员们的喜爱。将1门75mm口径的火炮安装在这种车体上,即使不能说已经超过了它的载运量的限度,起码也是已经达到了它的限度。将野战炮架上的车轮、大架和车轴去掉,然后,用螺栓将火炮的其余部件固定在半履带车紧靠驾驶员后面的车箱上,火炮的身管伸出车体之外,身管后座时将进入乘员舱内相当一段距离。火炮方向射界左右各21度,火线高离地面7 ft(2133。6mm)。如果炮身的方向转动量超过21度,就有可能使一条履带离开地面,而在车体侧方射击时,就有使车体倾覆的危险。无论采用什么办法,都很难使这种火炮隐蔽,而由于它的装甲厚度仅为1/4in(约6。4mm),因此除了轻武器之外,任何别的武器都可以给它造成严重破坏。但是用它来对付日本人却非常有效。美国人对这种车型的生产及时地进行了安排,并大量运往北非,在那里同样证明非常有用,尽管并不是在每次战斗中都能稳操胜券。它所存在的主要问题,除了尺寸较大以外,主要是在弹药方面。它配用的弹药与1918年使用的弹药相同,事实上,其中许多就是1918年的产品,所以已不具备消灭后期的德国坦克所需要的威力。再者,引信的作用也一直不大可靠,而到1944年9月,这种被称为M3式的火炮运载车也被宣布为过时产品而废弃掉。
这里还得再说几句题外话。这种75mm火炮也曾安装在“格兰特将军”(General Grant)和“舍曼”坦克上,为了与这些坦克的炮塔相适应,火炮的反后座装置相应地作了一些变动,但它的弹药的缺点此时也就显得格外明显。1941年下半年,曾派出一个小组到叙利亚,负责修复所有能搜罗到的法国引信,大约有69000发1917年生产的老式引信被从仓库中拖了出来,并被运送到苏伊士运河地区,在那里,它们被安装到美国炮弹上,同时又抓紧时间对它的发射药进行了改进。先将药筒内的全部发射药倒入一个大桶内,然后掺入相同重量的新式大威力发射药,再由雇用的工人对这种混合发射药进行搅拌,直到拌匀以后,再装入药筒内。结果,这种发射药赋予火炮的初速要比原来使用的发射药高得多,而且,由于坦克多是在距离目标比较近的距离上开火的,所以射角的变化量很小,这就比较容易进行估计。改装的弹药批量刚好满足阿莱曼战斗的需要,而当坦克沿着海岸追击退却中的德国隆美尔(Rommel)兵团时,由于改装的弹药已经用尽,所以这些火炮又不得不转用旧式弹药。
75mm火炮还有一种较轻的变型,它原来是为轻型坦克发展的,但到战争后期也被用作机载炮,装入“道格拉斯·波斯顿”(Douglas Boston)或“马丁·马里兰”(Martin Maryland)飞机的头部,用于遂行反舰和反潜任务。虽然它在遂行反坦克作战任务方面也许同样有用,但却一直没有这方面的记载。
美国最好的火炮之一,是3 in(76。2mm)火炮,它是根据1940年下半年提出的一份战术技术说明书的要求生产的。该说明书要求生产一种能够遏制当时世界上已知的任何一种坦克的火炮。由于来不及重新设计和研制新炮,于是,美国兵工署决定利用现有火炮的部件拼凑一种新炮,这就导致出现了M5式3 in(76。2mm)火炮。该炮采用的是一种高炮身管,将其安装在105mm野战炮炮架上。这种火炮的效能很高,但比较笨重,引信又常出故障,致使它的穿甲弹始终都没有达到原先要求的穿甲能力与可靠性。一直到1944年它的引信才得到改进,这时,它开始具有极好的穿甲效能,然而,在此之前,它已获得了一种难以洗刷的坏名声,因此在部队中此种火炮的数量也已所剩无几。由于弹药的问题太多,致使火炮的生产速度也缓慢了下来,到战争末期,这种3 in的火炮已十分罕见。如果能在克服弹药存在的问题方面再稍加努力,它就很可能会成为二次大战中的一种性能优良的步兵火炮,这样,美国士兵当然也就不致于在坦克进攻面前处于缺乏还手之力的境地。
到1944年,美国陆军已经生产出了T8式90mm反坦克炮,这是一种大而重的武器,但却极为有效。这种火炮采用的仍然是高炮身管,但为遂行反坦克任务,配用了一种专门设计的炮架。这种性能优良的火炮的问世时间显然已为时过晚,以致已经不可能再大量装备部队。90mm火炮的身管也被安装在“舍曼”坦克底盘上,组成了M10式坦克歼击炮。这种战斗车辆曾经获得很大成功,并且极受那些欣赏90mm火炮威力的坦克乘员的赞赏。到90mm火炮出现的时候,安在“舍曼”坦克上的老式75mm火炮几乎已经成了一大负担,尽管它的初速已经提高,身管也已加长。很可能是美军在大力增强其坦克火力的时候,却没有想到应当对90mm火炮的步兵型号给予优先的考虑。
总之,在整个战争期间,美国步兵从他们的火炮设计师那里得到的东西要比他们应当得到的东西少得多。当37mm反坦克炮已经明显变得过时的时候——这种情况早在珍珠港事件之前就已发现,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国防部对此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并没有可供替换的新型火炮。37mm炮不得不继续凑合使用,并且被迫装在各种炮架上,其目的是指望通过提高机动性的办法来弥补其在火力方面的不足。这种情况同盟军中所有其它小口径火炮的沿革过程一样。它既有汽车搭载式变型,也有半履带车搭载式变型,但不管如何变化,都掩盖不了它不具备反坦克作战威力这一致命弱点。对于即将奔赴欧洲参战的美军部队来说,这确实是一个极其严峻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唯一的可行方案,就是立即选用他人的设计,并尽快投产装备。美国人走的正是这条路子,他们选中的国外结构就是英国的发射6 lb重炮弹的火炮。
这种被定名为M1式57mm的火炮很快就源源不断地从美国工厂中生产了出来,除了方向机的布局和炮口稍有加粗等局部变动外,它在各个方面几乎都与英国原型火炮完全一致,但它的列装已为时过晚,火炮本身的重量也显太轻。1944年,当盟军横贯法国进行大规模进攻的时候,一些步兵师索性将这种火炮弃之路旁,因为,那时盟军已经具有如此众多的坦克,以致那种认为进行局部防御已经不再需要火炮——它完全可以用坦克取而代之——的见解已经占据上风。从当时“舍曼”坦克的确在数量上占据优势的情况看,这种观点似乎颇有道理,然而,这就为以后埋下了危险的种子。在后来的战斗中,当德军发动反攻并成功地楔入步兵防区时,一些部队确是后悔莫及。然而,“坦克是对坦克进行防御的最好手段”的论调却已广为传播,而且在美国陆军中,这种论调居然持续了长达20年之久,直到反坦克导弹的事实、以及坦克本身的事实,彻底推翻这种观点为止。在这20年期间,无座力炮起着支配性作用,而关于这一方面的情况,本书将在另外一章中专门进行叙述。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反坦克防御科学——如果可以称得上是一门科学的话——所作出的最大贡献,是发明和创制了首屈一指的单兵反坦克武器系统——“巴祖卡”火箭筒。这种“巴祖卡”火箭筒成了全世界各种肩控火箭发射筒武器系列的鼻祖。由于关于它的起源问题众说纷云,莫衷一是,所以,叙述一下它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