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备忘录》第18章


袁世凯在府中再一次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但忽然他想起了一件事,顿时笑容全消。
他想到了铁良、良弼等人。这些人主张要拚到底,有人甚至还要重组战时皇家内阁,作最后决战,即使大势已去,也还要退保一隅之地,宁可失败后逃亡海外,也不甘不战而屈。他们公然成立什么“宗社党”,叫嚣要推翻他们的所谓“私通革命军的奸细内阁”。袁世凯想到这,不禁骂了-一句:“该死!”
的确,由于这些人死死地维护着清皇室,使得隆裕太后迟迟下不了决心。
而恰在此时,北京城发生了两件事,实实在在地帮了袁世凯。1912年1月16日上午11时45分,袁世凯乘马车由东华门到外务部新衙门办公,车走过丁字街三义茶馆门口,突然一颗炸弹从茶馆扔了出来,只因马车跑得快,袁世凯没有被炸死。
这次刺杀未遂,对袁世凯的政治投机造成了有利的因素。过去,清朝的文武大臣们都责骂袁世凯是清朝的大奸臣,要把大清帝国葬送得一干二净。而经过这场风险后,隆裕太后开始相信他是清朝的忠臣,当天就派一名特使到袁府表示慰问,同时还赐封他为一等侯爵。袁世凯不由得又是一阵开怀大笑。
10天之后,北京城又一出人意料的大事发生,清廷禁卫军第一协统兼军咨议良弼被刺身亡。
良弼是清帝退位的头等阻力,也是袁世凯当总统的主要绊脚石,袁世凯早就想把他干掉。但就在袁世凯想主意的时候,一个不怕死的好汉彭家珍出现了。
彭家珍是老同盟会会员,曾留学于日本,回国后在四川、云南等省充任军官,武昌起义后,奔走呼号,鼓动革命。后来,又独自跑到了京城。他认为,共和为革命党人之目标,而良弼等死硬派是实现共和的绊脚石,他要铲除这个障碍。于是,他便自己购买原料,研制炸弹,做好了暗杀良弼的一切准备工作。
1目26日,彭家珍在光明胡同良弼住宅的附近,等良弼下朝回家。
良弼坐着马车出现了,彭家珍便驱车紧紧跟在后面,一直跟到了良弼家门口。
看到良弼己从车上走下来,正要进门,彭家珍赶忙趋身向前,从口袋里摸出名片递给良弼。
良弼感到很奇怪,便问:“什么事?深更半夜的,明天再说吧。”说着,便转身往门里走。说时迟,那时快,彭家珍趁良弼不备,猛然掷出一枚炸弹,良弼还没来得及回头,炸弹已在他家门口的石阶上轰的一声炸响,立刻把他的左脚炸飞。良弼顿觉疼痛难当,一声惨叫,便昏迷过去。
良弼的侍卫赶紧上来准备把他架起来,正在这时,另一颗炸晌了,几名侍卫当场炸死,彭家珍自己也被弹片击碎头骨,当场牺牲。
良弼被炸后,腿上的血不住地外流,怎么也止不住,又碰上一位只会截肢的庸医,伤情没有控制住。没过两天,良弼就一命呜呼了。
良弼一死,满朝文武大臣一个个吓得屁滚尿流,他们不敢再久恋北京,以免惹上杀身之祸,而逃往他地。在京的各位大员,也都纷纷哀求袁世凯能出兵予以重点保护,因而也一个个成了老袁手中的俘虏,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却浑然不知,而且还感激涕零。
袁世凯乘机加紧了动作的步伐,一面将自己的嫡系部队调往北京,一面派赵秉钧等人入宫问安。
隆裕太后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拉着赵秉钧的手,哀求地说:“你赶紧回去对袁世凯说,要他无论如何得保住我们娘俩的命啊!”
到了最后摊牌之时,中南海海晏楼,隆裕太后和袁世凯再次相见。
袁世凯这次没有威胁隆裕太后,而是完全是奴才对主子般关心的话语,隆裕太后在袁世凯的温暖的话语中,作出了退位的决定。
1912年2月12日,清室奉隆裕太后懿旨下诏宣布退位,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宣告结束。
清帝退位后,民国政府给予的优待条件共分甲、乙、丙三项:
甲、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共八款。其主要款项是尊号仍存不废;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每年四百万元费用,由中华民国拨用;大清皇帝,暂居宫禁,其私有财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
乙、关于清皇族待遇之条件,共四条。
丙、关于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共七条。
“优待清室条件”无异于承认共和制度之得以建立,是出自清朝皇帝的“恩赐”,故皇帝要受到充分尊崇,而且,一个“小朝廷”的保留,也为尔后国内外野心家留下了一个制造中国变乱的傀儡工具。
在清帝退位,但仍暂居宫禁的溥仪,整日玩耍,无所事事,但因囊中羞涩,便干出了偷卖放生鱼的勾当。
在明代时,北,中、南三海都是皇家苑囿,皇帝祝大寿、作道场或做佛事超度的时候,就买鱼放生,并刻个纪年牌拴在鱼头上。
1950年,北京疏浚北、中、南三海,放干湖水清底时,在中海仅获得一条三尺以上的大鲤鱼,头上拴有一块银牌,牌上刻着大明万历某年字样。其实明代放生鲤鱼很多,为什么湖水清底时只找到这一条呢?除流失、死亡外,其余的多数鱼都被末代皇帝溥仪偷卖了。
溥仪何以偷卖放生鱼?
原来溥仪退位,国民政府予以优待,仍让他在故宫里居住,每年由政府拨给他生活费用400万两白银。但这笔巨款对于一向挥霍无度的小皇帝一家仍不够用,再加上经手人员中饱私囊,因此溥仪有时免不了闹穷。于是便有人献策,把北、中、南三海的放生鱼偷捕出来卖,结果使这些“活古董”丧失殆尽。
第一部分 撩开中南海的神秘面纱第24节 袁世凯皇袍加身居仁堂(1)
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谁比袁世凯更令人痛心疾首的了,他玩弄权术,食言自肥,篡权卖国……他在北京政变之后。便开始了“总统变皇帝”的戏法,在居仁堂接受百官朝贺,还别出心裁地在新华宫门上建盖厕所。
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出于权谋,于8月间特邀孙中山来京会面。孙中山携带他的夫人及黄兴、陈其美等先后到京。袁世凯在海晏堂亲自主持盛大欢迎公宴,特请国务院各总长、次长、总统府各要员七八十人及其夫人作陪,以示隆重接待。
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凯在紫禁城太和殿举行隆重的仪式,就任中华民国第一届正式大总统。应邀参加庆典的中外宾客进入太和殿后,在主席台的两侧就座。10时许,两队身穿蓝色军礼眼,头戴全金线“冲天冠”的总统翊立使全副武装地正步进入会场,分列在主席台两旁。紧接着是总统府秘书长粱士诒、内史夏寿田、侍从武官荫昌、军参处处长唐在仪分乘四抬彩舆由侧阶而上,到达殿前。粱、夏二人身穿文官燕尾服;荫、唐二人身穿钻石蓝军礼服,佩金色参谋缤带,头戴叠羽冲天冠,文东武西分列主席台两旁。
这时鼓乐齐鸣,军号嘹亮,在庄严隆重的接官曲中,袁世凯乘坐八抬大彩舆,在拱卫亲军的簇拥下,由中阶而上,缓缓进至殿前。袁世凯穿着陆海军大元帅的大礼服,金线绶饰在钴蓝色的映衬下光彩夺目,下轿后由梁、夏、荫、唐拥护前行,登上主席台南面就座。
10点15分,大礼官宣布“开典”,赞礼官庄严地宣布道:“中华民国大总统宣誓就职”。这时袁世凯应声而起,面向议长。议员席宣誓:“余誓以至诚,谨守宪法,执行中华民国大总统之职务。”誓毕,袁世凯向三面来宾鞠躬,文武官员、翊立使、拱卫亲军都齐声高呼“万岁”。
盛大的午宴结束后,袁世凯在陆军总长段棋瑞、参谋总长王士珍、侍从武官荫昌、拱卫军统领段芝贵等高级将领的簇拥下,登上天安门举行阅兵庆典,步、马、炮三军依次通过时,均以最高的军仪向总统致敬。
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后,即把总统府迁入中南海,南海作为公务所,中海西北部的集灵囿作为国务院。从此中南海成为北洋军阀政府所在地,把南面的宝月楼改建为新华门,作为总统府的南门;中南海西边(右边)的街道改名为府右街,海晏堂改名为居仁堂。
袁世凯在居仁堂办公和会客。他御用的政事堂和海陆军大元帅统率部办事处,均设在丰泽园内,而以怀仁堂作为延见外宾举行典礼的地方。是年12月15日,袁世凯为解散国会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