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二三炮击金门》第155章


把那杯苦酒喝到肚里去的。
比姆的脸拉得很长,胀得通红,嘴角在不规则地抽动,但他仍然不失
外交家应有的风度:王大使,能否告诉我什么样的酒你才会把它喝下去?王
炳南说:我还是希望通过你我的努力,找到一种我们可以共同品尝的好酒。
我建议,我们是否可以就下列几点深入讨论,并达成正式协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台湾和澎湖列岛是中国的领土,金门、
马祖等沿海岛屿是中国大陆的内海岛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有权采取一切
适当的方法,在适当的时候,解放中国的这些领土,这是中国的内政,不容
许外国干涉。
2。美利坚合众国政府保证从台湾、澎湖列岛和台湾海峡撤出它的一切
装力量。
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直接威胁厦门、福州两海口的,为国民
党军队所占据的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必须收复。如果国民党军队愿意主
动地从这些岛屿撤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不予追击。
4。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在收复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以后,将
争取用和平方法解放台湾和澎湖列岛,并且在一定的时期内避免使用武力实
现台湾和澎湖列岛的解放。
5。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一致认为,在台湾海峡公
海和公海上空的航行和飞行的自由与安全,必须受到保证。
毛泽东、周恩来为王炳南悉心准备的这份“要点”,立场不变,然字里
行间,确诚心诚意想探索出一条绕过险滩恶礁,顺达彼岸的新的航路。其中,
“和平解放”的提法最为新鲜醒目。通观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方针政策
的演进发展,此一概念的存在期相当短暂,但却非常重要,为“武力解放”
转换到“和平统一”间必不可少的中间链条和过渡式,表明早在五十年代,
一个全新的统一中国大思路已在中共领袖们的头脑中萌芽。关于蒋军撤离
金、马不予追击和美军撤出台湾海峡暂不攻台的承诺,也都包含了真挚的善
意、闪烁着智慧的光点,着实可供任何一位负责任的美国政治家、战略家掩
帘深思伏案长考。
比姆与左右助手交头耳语几句,然后,用一句难得的幽默来稀释表情
的干涩:非常遗憾,王大使,美国的苦酒你无法下咽,而中国的烈性酒看来
我也很难接受。。
会谈又陷僵局。
结果并没有出乎意料。中国和美国虽然都在谈论“和平”,但中国要的
是台湾回归祖国怀抱、两岸逐步走向统一的“和平”。美国要的是让中国永
远保持分裂状态的“和平”。终极目标原本不同,行动起来岂能不南辕北辙。
最后,双方继续在唯一的问题上没有分歧地达成了协议:三天后再谈。
※※※※※
以后的会谈几乎就是“原版”的复制品,每回,王炳南和比姆都是在
互相提防和压抑的气氛下,你谈你的,我说我的,无兴而来,不欢而散。中
美会谈像一块推不动的巨石,毫无进展。
明知谈不拢,何必白费唾沫耽误功夫?国际谈判桌上,愤起退场拍案
罢谈拂袖而去的事例是屡见不鲜的。然而,中美会谈却照旧一次次进行、一
版版复制,沥沥拉拉拖泥带水地一谈就是15 年,据说,这一奇特罕见反常
古怪的历史现象,引起了诸多现代历史学家的兴趣。
1979 年,中国退休副外长王炳南飞越太平洋,首次访问美国。20 多年
前轰动世界的中美大使级会谈中的三位对手约翰逊、比姆和卡伯特也已退
休,在安享晚年中撰写自己的回忆录,他们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接待了
王炳南。当王炳南同他们紧紧握手,微笑着互相审视对方的变化时,都抑制
不住激动和兴奋。宾主觥筹交错,往事栩栩,宛若昨日,谁曾想到,昔日谈
判桌上唇舌交锋的对手,今日会像故友一样在宴会桌上谈笑风生。四位经历
了中美关系史上一场特殊的谈判和斗争,这一切在历史的长河中虽已成过
去,使人有“逝者如斯夫”之叹,但无论王炳南,还是美方的三位,以及整
个美国外交界,都颇为一致地认为,中美能够建交,跨入发展关系的新的历
史阶段,同过去的中美大使级会谈及其所起的作用是分不开的。给一场劳而
无功的马拉松谈判下一个“功莫大焉”的结论,其中丰富的内涵,确实值得
史学家们去潜心研究一阵了。
王炳南生前回忆:中美大使级会谈使中美两个大国在互不承认的对立
情况下,有了一个沟通和联系的渠道。两国互不承认,却有会谈关系;没有
外交关系,却又派出大使进行长期会谈;双方还可以达成某种协议,创造了
协议上你讲你的、我讲我的新写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大使级会谈就是中美
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两国关系,甚至比有外交关系的国家在某些方面联
系得更多。因此,两国虽然隔绝,却是互相了解底细的,这就是中美大使级
会谈15 年的意义所在。最终,我们在会谈中一再重复的关于在台湾问题上
中国政府的立场,得到美国政府的承认。尽管这个问题现在仍然是中美关系
发展的障碍,尽管美国政府还在这个问题上枝节横生,但历史的潮流毕竟滚
滚向前,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历史证明,这是无可阻挡的。
美国史学家的多篇论著,基本上赞同王炳南的看法,当然,站在美国
的角度,也有许多新鲜观点补充,例如,普遍认为:中美不论谈出了什么,
而正在进行会谈这件事情本身,对企图不顾一切发动军事冒险的蒋介石有一
种制约作用,这种作用在1958 年和1962 年台湾海峡紧张危机时表现得尤为
明显。中美恢复和保持接触,台湾便不敢轻举妄动,从而有效扼制了可能导
致世界大战发生的诱因。很多文章引用了美国第三任谈判代表卡伯特对王炳
南说过的话:“如果蒋介石想不负责任地行动(针对中国大陆的军事行动),
我们两家(中美)就联合起来制止他。”据说,台湾一些情报高官在美国曾
调阅了中美大使级会谈的整个记录卷宗,他们承认,中共代表始终是坚持了
原则的。
我曾设身处地想,台湾看到了卡伯特的讲话,了解了老美的内心想法
后,又当作何想?
3
9 月29 日清晨,东方的第一线曙色刚刚爬上窗台,蒋介石便和衣而起,
来到阳台上,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他一向起居有矩,作息循时,唯今日破
例,晨起得格外早。
今天的日程已经排定,他将召开一个规模很大约记者招待会。他喜欢
在传媒上曝光亮相,作记者们捕捉的焦点。但,采用记者招待会这种方式却
并不多用。可见,今天的事情很是重要,他有许多想法要讲,并希望全世界
都能够听到。
侍从轻轻来到身后,手捧着缀有勋章的一级上将军礼服伫立恭候。在
台湾,他公开场合通常只着长袍马褂、中山服和军装三种服饰,分别代表了
相关活动所具有的普通、重要和重大三个层次。将接见新闻界的活动定性为
“重大”,来台后,大概还是头一次。
回到房间,更衣毕,他开始阅读蒋经国为他准备的问答提示,并不时
旁批笔录一些今天必须要说的话。他在构思推敲这些话语时,心中不光有台
湾海峡彼岸的老对手——毛泽东,还有太平洋彼岸的老盟友———艾森豪威
尔。
今天这个记者招待会,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美国人而召开的。这些天,
累积的对美国人的怨尤和恼怒已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他认为,要说索性就
公开讲,因为美国人已经讲了许多对台湾不负责任的话,必须给以明确的答
复。即使毛泽东躲在一旁看热闹也无妨。非此,怕很难引起华盛顿的震动和
重视了。而如果华盛顿总是同他的想法拧着劲,那才是应了鹬蚌相争的故事
呢,只会促成毛泽东扮演那个垂手得利的老渔翁。
上午,台北“总统府”会议厅。他准时出现在百余中外记者面前。
人们看到,尽管他登场之前曾细心装扮了一番:头发梳理得很整齐,
已经灰白的唇髭也经过精心修剪,卡叽军服一尘不染笔挺无褶,黑色领带打
得非常标准规范,一支钢笔插在口袋上与各种金属饰物一道反射光斑,但仍
无法掩饰一个月来的战争风雨对他精神体力的熬煎。他的眼圈发黑,下眼皮
由于睡眠不足而显得肿胀,面部肌肉也因操劳过度呈现出松弛状。
始终不变的是他那又高又尖的浙江口音,依然简短有力,亢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