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所有处于发展中的经济一样,也像所有中央计划的经济一样,中国经济充斥着效率低下的现象。在北京能源效率中心的工作中,就包括推动政府实行提高效率的政策,以及促进现代科技的应用,力求减少效率低下的现象。为了实现能源市场和能源使用的现代化,中国付出了很多努力,其中在能源节用方面的一系列举措已经超出了过去几年里观察家们的预测。事实上,二十年来,中国能源用量的增长速度只是其经济发展速度的一半,而且与其他国家在相似发展阶段的能源用量增长速度相比也慢得多。因此,不仅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质没有增加,而且中国为全球变暖贡献的热量也减少了一半。
有份报告称,在1996年至1999年间,虽然中国的经济增长了36%,但她的能源输出量却跌落了17%,温室气体也减少了14%,这令西方分析家们大跌眼镜。这些戏剧化的减少几乎完全是因为用煤量的剧减,据报道,在过去几年里,中国的用煤量降低了30%。不过很遗憾,这些数字都是基于可信度不高的官方数字。中国对于经济增长的预估通常都被认为是夸大了的。此外,近年来北京强制关闭一些小煤矿,并减少使用含硫量高的煤,都会促使当地官员少报他们的用煤量,而我们知道,许多小煤矿已经又开始违法经营。把这些因素完全排除之后,就很可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煤的消费量却意味深长地降低了(在1996年之后可能降低了10%),还有二氧化碳的发散量也是。中国散发的二氧化碳无疑远远低于先前的研究对现在的预测。
中国用煤量的这种降低有何意义?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一劳永逸地脱离了持久的危险境地。2000年之后的用煤量似乎又开始回升。节能运动肯定会继续下去,但是中国的规划者已经明白地表示,他们仍会无限扩张动力部门,并将主要用他们地下埋藏了好几个世纪的珍贵煤矿来推动这种扩张。由于人均水平仍很低,中国要求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增加温室气体。正如周大地向我解释的:“当我们富起来的时候,我们会承担更多的责任来减缓气候变暖。”然而在此期间,中国希望富裕国家带头减少二氧化碳。市场可以促进全球能源节用,但是,用周大地的话说,“市场肯定不能帮助我们战胜二氧化碳,所以需要一些机构来实现这个目标,而现在《京都议定书》是惟一现成的机构”。
随着中国的继续发展,我们期望她的用煤量和二氧化碳发散量会再次下降。即便如此,中国在节能方面令人惊喜的成果,以及在节能方面相当大的发展空间,都确实提供了出乎我们意料的一点希望和一点时间。如果世界利用这点时间来大力发展替代性能源技术,以及很有可能的国际金融结构,那么中国也许还有可能及时改变路线,免于在更长时间里陷于用煤量提高、空气污染顽固不化和温室气体增加的厄运。这样,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将受益无穷。
第三部分 无形的力量第26节 燃烧的传奇(1)
几个世纪以来,在对煤的天性、影响以及煤烟的理解上,我们犯下了许多错误。一些人认为煤是由地底的种子长出来的,或者是从魔鬼和龙守护的矿藏里生出来的;一些人从矿藏里看到了关于圣经洪水的科学证据;一些人相信煤可以预防黑死病;另一些人却指责煤引起荒芜、牙齿腐烂,助长卑鄙的谋杀、刻薄的言语,并导致思维混乱。最近,我们许多人都认为即使大量而无限期地燃烧煤,也不会打破这个星球的自然平衡。无疑,我们对煤的了解依然远远不够,但我们至少排除了许多古老的神话。
过去至少有一个事实是人们所广泛认可的,即煤对于塑造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命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今天这个观点不那么普遍了。煤的运输把英国人引向大海,英国从一个小农业国成长为一个世界级的商业大国。强大的皇家海军主要是为了保护煤的传送:在战争年代,它紧抓战斗中煤船的控制,并帮助英国统治海洋。多亏了煤,伦敦才变成一个大都市,足以成为商业与文化的重要中心。因为经济、军事和文化影响都远远超过了该国的规模,这个小国开始建立一个史无前例的全球性帝国,并克服本国的人口,打败了诸如法国和西班牙这样的欧洲对手——它们的人口和土地都远远超过英国,就是煤比英国少得多。
然后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被煤引燃,依靠煤铸铁而建立,并被蒸汽机和铁路这两个至关重要的发明驱动着,而这两个发明首先是为了迎合煤工业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煤单靠自己的力量,并不能导致工业革命的发生,也不能让英国成为一个超级大国,但这两者的发生都离不开煤。
工业革命的地位举足轻重,它发源于英国,而后像一股强劲的冲击波,席卷了整个世界。为了了解煤对世界的影响,我们可以试着勾画,如果没有工业革命,历史将会是怎样的图景:世界将会几十年或几个世纪一成不变地处于农耕时代,技术进步减缓,物质财富减少,社会变革则更加缓慢。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不会如此突飞猛进,工薪阶层不会迅速壮大,像19世纪的曼彻斯特这样的工业城市不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也不会有《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也许美国的北方已经输掉了南北战争,或者南北战争压根儿不会发生;而如果没有铁路,美国西部开发的进程将乘着四轮马车蹒跚而行。如果不是因为富足的煤矿使德国工业蓬勃发展,世界大战也许根本不会爆发。殖民统治不会如此迅速地推进,而那些屈服于外国工业势力的民族将改写自己的历史。比如中国,不仅其近代历史,甚至古代历史也将改变。至于劳工运动和改善环境的运动,如果它们存在的话,将采取截然不同的方式进行。简而言之,19世纪和20世纪所发生的至关重要、意义深远的斗争都将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
但这并不表明,如果没有工业革命,世界就一定会稳定、和平,这一点,我们只要看一看前工业时代人类社会的暴力历史就会明白。如果人类的进步更多地依靠有机而不是无机能源,那么,举例来说,罪恶的奴隶制也许会更加坚不可摧。而且,虽然我们的空气会更清新,环境会更优美,但我们的森林和荒地却会更普遍地不堪重负。土地之所以承受更大的压力,是因为人们不仅从它那里收获粮食,还向它索取燃料。无疑,最终会有某个人发明出蒸汽机之类的东西,把热能转化为机械的推动力,但这样就把沉重的负担留给了森林。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植被丰富的国家会赢得世界的瞩目,比如瑞典。
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也许也已经被利用了,但利用程度却可能远远超过了就它们实际的开发时间来说应有的程度。它们在发现、运输和控制上都困难得多,但由于有煤提供的技术基础和工业基础,我们才得以大量开发这些燃料。比如,它提供了廉价的铁和钢,使我们能够建造钻孔机、抽水泵、油轮、铁路,以及管道。如果这个世界的技术沿一条平稳的轨道前进,那么我们现在可能刚刚开始点着煤油灯开采石油。
简而言之,如果没有煤,文明将会出现至少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途径。人类的科技进步和经济进步会非常缓慢,而且更仁慈一些,能够使我们避免工业革命带来的许多痛苦,甚至可能会改善生命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或者,由于地球上的有限资源受到了更大的压力,也许会导致另外一系列战争、不平,以及久久盘桓于人间的贫穷,还有对大自然更彻底的搜刮。猜测如果没有煤我们会走上哪一条路,无异于一种室内游戏。也许它有助于我们确定把迄今为止煤对我们的影响看作一种纯粹的祝福,或者是一种纯粹的诅咒;不过,最终的答案可能会更多地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历史和眼前这个煤塑造的世界中的繁荣和悲惨。
人们可能常常会发现煤的一些新用途。它是一个多面手,能够刺穿新石器时代中国人的耳朵,装饰古罗马人的宽松长袍,在黑暗时代为不列颠人赶走毒蛇,掩盖宾夕法尼亚州古画的光彩,还能通过化学变化变成从杀虫剂到香水,从笑气到黄色炸药等物品,也许未来它还有很多我们做梦也想不到的用处。不过,再过几十年,煤还依然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吗?
如今,至少在美国,为了让我们即使在
小说推荐
- 煤的历史
- 1306年夏天,全英国的主教、男爵和爵士纷纷离开自己的庄园和领地,前往伦敦。他们此行是去参加国会,这在当时可谓一项新奇的民主实验。但他们一到伦敦,就被一种讨厌的气味熏得心烦意乱。在这些贵族习惯居住的老式城镇里,街上动物粪便狼藉、污水横流、垃圾堆腐烂,整个城镇弥漫着恶臭的气息。而在伦敦,令这些贵族感到
- 历史军事
- 最新章:第41章
- 剖解影响中国历史的11个关键人物-历史的刀
- 前言 历史,虽然是一些曾经发生过的往事,早已随风而逝烟消云散,但对今天生活着的每一鲜活的个体生命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人类并非从天而降凭空而生,而是从远古一步步地发展进化而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每一个重大事件,每一次重要转折,无论多么久远,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浓或淡、或隐或显地在人类
- 历史军事
- 最新章:历史的刀-第74章
- 历史中的智慧-向历史借IQ
- 作者:刘灿荣】推荐序 1很难想像,曾为武侠少年的灿荣,几经人生的周折,在鬓发微霜之时,竟也热衷于勾沉历史、思辨生命的寻索。回望学生时代,我经常看着灿荣意气昂扬地站在讲台上,传述着从杜牧到郑愁予的古今诗话。有时又酒入豪肠,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书、剑、酒一再伸展、呼吸、挥洒在校园感性的岁月中。离开校门之
- 其他
- 最新章:向历史借IQ-第27章
-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作者:忆江南【由文】历史新课堂第1章 历史没有那么美事实上,历史远没有那么美。公元前33年,王昭君奉汉元帝之命出塞和亲,嫁给南匈奴的呼韩邪大单于。那时,昭君年方十九,风华绝代,的确是人间少有的美女,但呼韩邪单于却已进入暮年,垂垂老矣,完全没有文学艺术作品中的风采。两年之后,即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
- 历史军事
- 最新章:第57章
- q版历史 在爆笑中学习历史
- 《Q版历史》前言 尽管陈平很贪,但他的贪和现代意义的贪截然不同。首先,陈平大肆收受财物,是受当时汉政权管理方式的局限,所有的将领主要是靠自筹经费来养活部下,陈平受金,是作为部队活动的经费,为行军打仗提供经济来源,在当时封建私有制的条件下,陈平的个人财产和由他控制的活动经费是无法截然分开的。其次,刘邦
- 历史军事
- 最新章:第57章
- 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
- 《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全集【实体书精校版】作者:路卫兵类型:历史传记内容简介微历史,顾名思义用微博体写史。涵盖了国学大师的真性情、文人风骨、军阀的趣闻逸事、小人物的话语等百年语录精粹。并配有大量稀见图片,影像连缀,俨然1840—1949历史剪影,现代版《世说新语“微历史”诞生记⊙时人感
- 历史军事
- 最新章:1949历史现场-第60章
- 中国历朝改革变法实录 历史的拐点
- 从历史冷到历史热马立诚:改革开放初期是文学热,进入20世纪90年代是经济学热,后来又有一段政论热,现在是历史热,先后四个热。到书店看一看,各种各样的中外历史著作满坑满谷,蔚为大观,中国大片也都是历史题材。雷 颐:历史热是正常的。无论美国、法国、英国还是俄国,每年的畅销书,历史著作都占据了很重要的一个
- 历史军事
- 最新章:第25章
- 84-中国社会史:窃贼的历史
- 对于人们来说,窃贼这个词并不陌生,但窃贼究竟起于何时,却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时间概念。俗话中有“强盗碰上贼爷爷”之说,说明窃贼确实是人类社会中所产生的最为悠久的一种破坏社会生产和社会秩序的一类人 在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产生之后,窃贼的盗窃行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不过是被剥削者反抗剥削者,夺回自己劳动果实
- 历史军事
- 最新章:中国社会史:窃贼的历史-第29章
- 前清秘史(下部)--在历史的拐角处
- 作者: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前清秘史 相关内容李亚平全新解读明末清初历史大变局(1 与易中天、于丹不同“李亚平式”全新解读明末清初历史大变局《帝国政界往事(前清秘史)问世 与易中天、于丹式的解古说史不同,著名旅美学者李亚平自成一家。当他的新作《帝国政界往事(前清秘史)的问世,独树一帜的“李亚平”式解读
- 历史军事
- 最新章:-在历史的拐角处-第3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