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战线--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反间谍纪实》-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反间谍纪实-第37章


ㄊ侨酚衅涫隆倍源颂峁┝硪桓鋈吩渲ぞ菔恰俺痘堋薄G硭瓜嘈诺鹿艘欢ɑ嵊美状锢床舛ɑ鸺匝榉尚械男Ч虼怂蟛祭称胬拿苈虢馕鲈弊⒁庋罢冶硎镜鹿状锊慷拥魍薜暮Q匕兜难逗牛飧鲅逗藕芸炀统鱿至恕6遥俚嫉旒5睦状锊慷佑美床シ⒉饬拷峁募虻サ拿苈胙逗乓脖唤鼗窳恕?br /> 从那些被截获的讯号中,琼斯不仅能确定发射场的位置,而且还能得到关于导弹性能的情报。
来自其它渠道的情报提供了更多的材料,帮助他们进一步掌握了德国导弹的制造地点和加来海峡那些奇怪的建筑物的作用。这时又送来了“里斯本报告”,于是所有的难题都迎刃而解了。虽然,他们始终没能搞清到底是谁把这个报告交给了英国情报局设在里斯本站站长的,但报告的来源是路德维希·格雷这一点几乎是确定无疑的。他是谍报局的军官,也是“黑色乐队”的骨干。这个报告比较详细地说明了希特勒的V 型武器的发展规划,这对于盟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报告说:
“希特勒最近率内阁成贝到皮奈蒙德视察V1 和V2 两种武器。约在6 月10日,希特勒参对加集会的军队领导人说,德国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胜利,因为在1943年年底之前,伦敦就会被夷为平地,英国将被迫投降。目前已决定把10 月20 日定为发动火箭进攻的日子。希特勒下令制造三万发A —4 型飞弹(V2 原来的名称),不过这是超越现实可能的。两种V 型武器的生产都被列为最优先的任务,并从防空武器和大炮生产部门抽调了一千五百名熟练工人来完成这一任务。”这个报告证实了敌后特工人员、空中侦察和“超级机密”所得到的情报,它的内容的确令人瞠目结舌。因此决定对所有已知与希特勒的V 型武器有关的地方发动一次全面攻击。从1943 年夏未到秋季,英美两国的空军不断轰炸他们所能找到的每一座工厂,每一个发射场和每一列可疑的火车。但其中最引人注目,也是最有决定性的空袭发生在8 月17——18 日的夜间,这是皇家空军所发动的一次巧妙而凶猛的攻击,代号是“九头蛇(Hydra )”。
这次空袭是大战中最有决定意义的一次空中战斗。共有七百三十名与各种秘密武器生产有关的人被炸死,其中两个科学家——提尔和瓦尔特——是关键性人物。但同时被炸死的还有几个从卢森堡化装成工人混入基地的英国情报局的谍报人员。英国皇家空军共损失了四十一架轰炸机,但哈里斯的策略避免了更严重的损失,因为大约有二百零三架德国战斗机被诈骗行动牵制住了。德国空军后来报告说,假如没有这个诈骗行动,以及随之而来的混乱局面,在这样晴朗的夜晚,它可以打下二百架英国飞机。德国空军在战斗中有数架战斗机被击落,单是在勃兰登堡的一个机场就有三十多架飞机降落时坠毁。这次奇袭使希特勒和戈林气急败坏,他们把责任全部推到空军总参谋长汉斯·耶舒恩纳克头上。在空袭的第二天早上,耶舒恩纳克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用手枪自杀了。
希特勒下令把所有重要的科研活动和生产设备都从皮奈蒙德撤出来。新的试验基地设在克科夫和勒沃夫之间一个波兰军队的旧靶场上——这一带正是伦敦领导下的波兰持工人员活动频繁的地区。为了使德国的工业基地免遭袭击的灾祸,导弹生产转移到哈尔兹山里一个代号叫“中央工厂”的地方,那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工厂——它由科恩施泰因山下两条乎行的隧道组成,每条隧道长一点二五英里,相距四分之三英里,由四十六条地下通道连接起来。在这里工作的有一万六千名苦力和两千名德国技术人员——以及一些英国情报局的间谍。希特勒期望用他们制造出来的武器毁灭伦敦并把进攻加来海峡的盟国军队打个落花流水。
希特勒还有一件使人捉摸不透的秘密武器,连盟国也感到害怕——那就是“伦敦炮”,希特勒把这个奇妙的武器叫做V3。它可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除原子弹以外最离奇的武器。德国计划生产五十门“伦敦炮”,每门炮的炮筒长四百一十六英尺。炸药引信按一定间隔安装在炮筒里,通过发火装置,它可以发射载重五十五磅烈性炸药的炮弹,射程可达一百英里,发炮速度是每小时六百发炮弹。这样威力巨大的大炮可以轻易地用烈性炸药和燃烧弹头使伦敦毁于一旦。
虽然V 型武器还一弹未发,可是希特勒的恐吓战术却已收到预期的效果。针对V 型武器而发动的情报战获得了不寻常的成功,但与此同时,对导弹制造厂和发射基地所发生的大规模攻击,却使盟军大大偏离了与大反攻直接相关的主要战略目标,盟军仍然在为这些武器究竟有多大的威力而伤脑筋。然而,希特勒的恐吓战术还产生了另一个奇妙的效果,就是希特勒本人也开始相信自己的宣传了。他认为单是把秘密武器布置在加来海峡这一点就构成了有力的威胁,对盟国的战略计划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只要盟国进攻欧洲,就必然要进攻加来海峡。而盟国的秘密机关千方百计所要达到的目的,恰恰是让希特勒相信这一点。
虽然搜寻V 型武器花费了盟军很大的精力,可是他们并没有忽略德国可能拥有另一种对战争有决定性影响的武器——原子弹。希特勒在盟军发动总攻的时候,甚至在此之前,会不会使用原子弹呢?伦敦和华盛顿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照理说这是可能的。大家都知道,德国人在核裂变方面的研究是先进的,早在1939 年他们就开始积极研制这种武器了。与此同时,英国的情报机关也在积极活动,想弄清德国人到底在研究什么东西,进展如何,以及消灭这种武器的方法(假如可能的话)。英国情报局的任务十分紧急,为完成这个任务,他们立下了汗马功劳,写下了大战中最光辉的篇章之一。
英国情报局第一次“交了好运”是在1939 年,当时“奥斯陆报告”表明,德国人实际上正在积极研究原子弹。后来,他们又发现这种研究是和重水的生产密切相关的。生产重水要消耗大量电能,而且只有在挪威南方哈丹格高原上一个尤坎小镇上的韦蒙克工厂里才可以生产这种物质。随着挪威的沦陷,德国人占领了那个工厂,从此可以很方便地进行重水的生产了。
孟席斯和他的部下对于原子物理这门神秘的科学几乎一无所知,只知道它可以产生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厉害的杀人武器。但假如德国在科研和生产上使盟国有机可乘的话,那一定是在挪威。因此孟席斯把领导情报战的责任交给了英国情报局挪威组的组长埃里克·威尔士海军少校。威尔士是一个学识丰富的军官,对挪威的了解相当深入。他在那时曾经管过几年化工染料制品厂,并且娶了一个挪威妻子。他了解尤坎镇的地理情况,认识那里的很多人,而且知道应当怎样打入工厂并把它炸掉。
1941 年10 月,丹麦的地下秘密情报机关“王子”给英国情报局发来一封电报,促使他们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电报说尼尔斯·博尔最近接待了一位来自德国的客人。博尔是一个丹麦物理学家,在各国从事原子研究的科学界人士中,他扮演着一个类似忏悔神父似的角色。来访者维尔纳·海森贝格教授是德国从事原子弹研究工作的著名人物,他向博尔提出一个难题。海森贝格问道,一个物理学家,即使在战争时期,参加这样杀伤力巨大的武器的生产是否符合道义?博尔反过来向他提了一个问题:海森贝格是不是想说,德国人认为制造这种武器是切实可行的。海森贝格难过地说,情况确实如此。
这次谈话使博尔十分震惊,他向“王子”发出警告,“王子”又转告了伦敦。
博尔认为德国人很快就能制造出原子弹。他的意见促使伦敦刻不容缓地行动起来。
于是英国情报局求助于列夫·特龙斯塔德教授。他是个年近四旬的化学家,曾参加建设尤坎镇的重水工厂。特龙斯塔德现在是挪威流亡政府第四局——秘密情报局的局长,他手下有个叫艾因纳·斯金纳兰德的谍报员,老家就在尤坎镇。1942年3 月29 日,斯金纳兰德在尤坎的上空跳伞降落在哈丹格高原的荒野上,准备建立一个谍报站。他很快就和韦蒙克工厂的总工程师约马·布伦建立了联系。布伦告诉他,德国人正在工厂加紧生产重水,斯金纳兰德把这项情报用密写的方法经由斯德?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