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的历史》第35章


」獠莆锒冻幸抵祝俏宜酪参蘩⒂谙韧趿耍肽闵蔽野桑 ?br /> 后梁的降将阎宝解开张承业的手,让他退下,张承业骂道:“你当初和贼朱温同流合污,过来后也不尽心效忠我王,现在竟敢阿谀奉承献媚我王!”说完便挥拳打了过去。太后听说李存勖酒后行为不当,急忙派人来召他去。李存勖平时非常孝敬母亲,听说太后要他去,赶紧给张承业磕头道歉:“我今天贪杯多喝了些酒,冒犯了七哥,太后一定会责怪我的,请七哥痛饮两杯酒,替我求情分点过失吧。”张承业连饮四杯。回宫后,太后又派人转告张承业:“小儿冒犯张公,我已经责打他了,你可以回去了。”第二天,太后又领着李存勖去他的府上安慰他。
后来,李存勖因为受众将的劝谏,想称帝登基。张承业本来辅佐李存勖也是为了灭掉后梁,复兴唐朝,见李存勖也要称帝,顾不得身体有病,让人抬着他到魏州去劝说李存勖,他对李存勖说:“大王父子血战三十余年,都是为国报仇,复兴唐室,现在梁贼未灭而民财快要用完了,如果再称帝,财力就将要耗尽,这是臣认为不能称帝的第一个原因;臣先前在宫中时,常见国家继位大礼要举办的时候,总是准备达一年之久才能完成。假如大王非要称帝,也不可违背制度,而礼乐现在还没有准备好,这是臣认为不可的第二个原因。凡做事要量力而行,不可听信他人的游说。”李存勖见张承业老远赶来劝谏自己,也不好说是自己的意思,只好说是众将的意思。张承业劝说半天,李存勖很难听进去,毕竟普天之下、惟我独尊的帝位的诱惑力太大了。张承业最后号哭着劝说也没有用,绝望的张承业恸哭不止,对李存勖说了最后一句话:“诸侯血战是为李唐王朝,现在我王自取之,误老奴矣!”然后丧魂落魄般回到晋阳,忧郁成疾,不久病死,享年77岁。太后闻知凶讯,马上到他的府第去吊唁,穿侄儿辈的孝服为张承业服丧。
张承业其人,幼年入唐宫为宦,在唐末朱温诛杀宦官时为李克用所救,感念其救命之恩、知遇之情,一生都为李氏父子奔走操劳、呕心沥血,为后唐王朝的建立立下赫赫奇功。其人不居功自傲、不贪婪,为官清廉,在平息内部纷争、主持太原政务两大事件中,充分显示了其高超的政治艺术、超人一等的才干。在中国政治史上,张承业绝对是宦官中的一个奇迹,其忠贞与敬业值得我们学习。
远航家郑和
郑和,原名马和,回族,云南昆明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殁于宣德八年(1433年)。洪武十五年(1383年)被掳为燕王朱棣家奴,后在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变中有功,朱棣夺取政权后,即任用为“内官监太监”,列入内廷高级官员,并赐姓“郑”。
自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先后率领规模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明代称加里曼丹岛以西的海域为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远航西亚、非洲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航海足迹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船队规模之大,人数之多,组织之严密,航海技术之先进,航程之长,为当时世界航海史上所绝无仅有。
郑和第一次率队远航,时间为永乐三年六月到永乐五年九月,自江苏刘家港出发,经历爪哇、苏门答腊、锡兰、印度西海岸的柯钦以至古里(今科泽科德)。
第二次起讫时间从永乐五年十一月到永乐七年七月,沿同样的路径至古里。第三次从永乐七年九月到永乐九年六月,以东印度洋为中心,从爪哇、苏门答腊往锡兰,又北上印度东海岸,抵孟加拉湾,然后折回马六甲海峡,在马六甲修筑城塞后返国。第四次从永乐十一年十月到永乐十三年七月,又经东印度海岸折往波斯湾,到达霍尔木兹。有些学者认为郑和此次远航时就已到达东非沿海。
第五次起讫时间为永乐十五年秋到永乐十七年七月,与前次航线相同,抵波斯湾,又另分一支船队经由阿拉伯南岸远航到东非沿海的摩加迪沙、布腊瓦、马林迪等地。第六次自永乐十九年春到永乐二十年八月,除驶入波斯湾外,另有分队绕东非沿海诸港口航行。第七次从宣德六年元月到宣德八年七月,进行了经由印度西海岸入波斯湾的最后一次航行。这次,郑和的部下到达了阿拉伯的麦加。

帝国英宦(4)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率领官兵2。7万多人,最大的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这种大型木船,达62艘之多,排水量达1000吨,抗风浪能力极强,船只总数不下200艘。在这支队伍中,包括有副使、舍人(副官)、书手、鸿胪寺序班(司仪)等行政官员,医官、阴阳师、通事、道士、和尚等各方面专业人才,火长、舵工、铁锚手等海员。
明代,太仓港口阔水深,内倚长江、面朝大海,是一个理想的港口。同时太仓港在元代就是著名的对外港口,设施完备、精湛,加上太仓原有技艺熟练的造船厂,这些都极其有利船队远航。
同时,太仓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历史上被称为“皇帝的粮仓”。洪武二十六年,在太仓扩建南郊海运仓,计有仓廒九十一座,九百一十九间,收浙江、南直隶等省粮食数百万石,因规模巨大,俗称“百万仓”,史书则称“天下之仓此为最盛”。郑和船队每次出使人员高达二万余众,船只亦多达二百多艘,每次航行两年,需要储备大量的后勤物资。在藏粮最多的太仓起锚,可以节省许多不必要的人力物力。
而且,太仓地处东南沿海,许多人有丰富的航海经验,郑和下西洋队伍中不少骨干和成员来自太仓,如其随从、著名航海家费信、周闻都是太仓人。另外,还有一大批有丰富航船经验的水手可供挑选。郑和每次下西洋都需要补充许多有一定素质、能胜任远洋航海的人员,而从太仓地区招募和选拔,无疑也是最佳选择。
再次,太仓城商贾云集,商品充足,便于船队给养补充。1286年以后,元政府先后在浏河镇设立了行泉府司,在太仓设立市舶提举司,从而确立了太仓海运商贸大县城的地位,太仓成为万商聚集的商贸城,集中了当时中国各地的土、特产和东南亚各国的奇珍异物。每年春夏二季,大小数百艘乃至上千艘海运船只驰入刘家港,一时繁华盛极。
最后,明初建都南京,太仓是离南京最近的对外天然良港,在漕运和对外贸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永乐帝在派遣郑和下西洋时,决定选择太仓作出海的起始港和收泊港、对外朝贡贸易的基地,便于朝廷与船队联系。
太仓成为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除了上述原因外,还在于太仓具有航海探险的历史传统,是航海家的摇篮。在郑和下西洋之前,中国有史可查的航海探险家就出在元代的太仓,他们是朱清、张宣、殷明略,探索了海上漕运最佳航线。可以说,没有元代太仓、航海者一脉相承的航海探索精神,就没有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
郑和出使船只
船名:马船
长宽尺度(米):104。7×42。4
功用:又名“快船”,是明初的大型快速水战和运输船。在船队中可载马和运货,也可作引航、交通艇和救生艇的功用。
船名:粮船
长宽尺度(米):79。2×34
船名:水船
长宽尺度(米):42。0×16
功用:郑和远航期间有时一个多月不靠岸,吃喝显然是重要问题。粮船载的是2万余人的用粮十分惊人;至于海上航行需要的淡水量,一样惊人,水船要担起到河里取淡水的任务。这些船也同样要负担如作战、拖曳等兼职功能。
船名:坐船
长宽尺度(米):67。9×26。6
船名:战船
长宽尺度(米):50。9×19。2
功用:这两种都是以载人为主的载客载货战船,但又有区别,战船是为船队护航,坐船载的是军兵,当然也具有作战能力。
船名:橹船
长宽尺度(米):34—42×13—16
功用:此为中国明代比较盛行于江河和海洋航行的船舶,首尾尖狭和腹部宽阔,有利于披浪过滩。这种属于海船型的中小二八橹和六橹船,每船可载百余人。
郑和出使西洋,每抵达一国均先安排外交会见,向当地君主宣读明成祖的诏书。除具体针对某国某事件的特定诏书外,通用各国的外交诏书内容是这样的:
“皇帝敕谕四方海外诸番王及头目人等,朕奉天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