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英国史演义》-英国史演义-第49章


锨袄葱芯即罄瘢⒗噬档溃骸跋韧跬氖懒璩? 点12 分与世长辞。敬请陛下早登王位!”即日,年仅18 岁的姑娘便成了英国第五位女王、汉诺威王朝第六位君主。
维多利亚出生于1819 年5 月24 日,她的父亲是乔治三世的第四子肯特公爵爱德华。这位王子同他的兄长一样,喜欢寻花问柳,年轻时爱上一位公爵夫人,两人同居达27 年之久。1816 年的一天早晨,爱德华正在漫不经心地翻阅《晨报》,突然看到一则消息说,由于王太子唯一的孩子夭折,而乔治三世的第二子、第三子均无后,因此汉诺威王朝已有断嗣的危险。报纸敦促肯特公爵断绝与情妇的关系,并按皇室婚姻条例另选佳人,结成合法婚姻,生育王位继承人,如此则王室幸甚,国家幸甚。公爵若如是做,定将得到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津贴也能增加不少。
公爵虽然难忘旧情,却也不得不放弃姘居生活。2 年以后,他与萨克斯—科堡的公主维多蕾结婚,10 个月后,生得一女,起名维多利亚。孩子出生刚8 个月,他的父亲就因肺炎撒手西去,留下可怜的孤儿寡母。
维多利亚年幼时深得舅父、科堡的利奥波德亲王(后来当了比利时国王)的喜爱。公主自幼丧父,缺少父爱,她视舅父如父亲一般。舅父尽力把外甥女培养成好的王位继承人,教她养成良好习惯,阅读政务文件,接见大臣,遇事多加思考,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因为君主之言,驷马难追。舅父还劝告维多利亚与他的侄儿阿尔伯特亲王结婚,后来果真如愿以偿。
公主的童年并不幸福,她母亲及其男友康罗伊总是爱对她指指点点,约束得很紧,使她缺乏感情寄托。公主对母亲和康罗伊一直没有好感,当她听到有关这一对男女的恋情时,内心更升起一股厌恶情绪。对维多利亚的成长影响较大的是家庭教师乔治·戴维和路易斯·莱荣。前者教她外语、音乐、历史等知识。莱荣则像母亲一样爱护她,保护她免受伤害。
维多利亚初登王位时,是辉格党老臣梅尔本子爵任首相,此人时年58岁,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政治家。他1806 年就进入国会,1827 年任爱尔兰事务大臣,1830~1834 年,在格雷内阁中任内务大臣。像他那样出身贵族的人,一般都有良好的绅士风度,待人文质彬彬,对与他同等身份的人颇能宽容。可是,他对穷苦人却有铁一样的心肠,在他那个年代,劳动大众不断起事,他则利用内务大臣的职权,每每调集军警镇压。1834 年,在他的大力策划下,议会通过《新济贫法》,加重了贫苦无助的穷人的痛苦。
按照1601 年的旧济贫法,各教区须用济贫税去救助那些年老、病残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1795 年又出现“斯品汉姆兰制度”,把救济金额与面包价格和家庭人口挂起钩来,随面包价格的涨落而上下浮动,当时救济并未限定在“劳动院”内,低薪的穷人也可得到救济。实行这种办法后,济贫税猛增,纳税人抱怨不已。待工业革命深入以后,工厂主阶级觉得这种济贫制度会使小生产者与家庭手工业苟延残喘,不利于他们获取廉价劳动力。就是在资产者的要求下,1834 年才通过了《新济贫法》。
按照新济贫法,对穷人救济只能在专门收容穷人的“劳动院”进行,统治者故意把劳动院办成令人生畏和生厌的地方。一家人一进那里,夫妻子女分室而居,亲情被拆散;吃的是猪狗食,仅能勉强维持生命;男女老少都要进行繁重不堪的劳动。住在里面的人未经监工批准不得外出,不能接见来访者,禁止抽烟喝酒。当时人们把“劳动院”称为“穷人的巴士底狱”,非到万不得已,穷人是不会到那里请求救济的,宁可接受低薪的工作机会,这样起码还能使一家骨肉不被拆散。而工厂主则乘机压低工人工资,源源不断地获取廉价劳动力。因此劳苦大众对新济贫法恨之入骨,有些地方的穷人奋起捣毁“劳动院”,梅尔本对这样的事件,总是无情镇压。
1834 年,因格雷辞去首相职务,威廉四世便任命惯于玩弄妥协和拖延战术的梅尔本组阁。此时,辉格党正处于分裂状态,他结纳故旧,与不同政见者促膝谈心,与激进党和爱尔兰人和解,经过耐心周旋,终于暂时弥合各方裂痕,把辉格党的大臣们拢到一起。中间虽被免职5 个月,但首相任期还是长达7 年之久。
却说维多利亚女王即位后,得到梅尔本首相父亲般的指教。女王刚届豆蔻之年,不谙政事,甚至在人多的场合还面带羞怯。梅尔本用他翩翩风度、高雅的举止和热情的关照,获得女王好感。他处处循循善诱,寓教于闲谈和游猎之中,慢慢使女王进入角色,成为典范的立宪君主。
梅尔本的妻子卡罗琳因与人私通,事情败露后精神失常,10 年前就死去了,他仅有的一个孩子因患癫痫病也早早夭折。子爵孑然一身,需要精神寄托,遇到年轻迷人的女王,他便殷勤侍奉,经常陪伴在女王身边,这既是他的责任,又是精神上的一种需要。而女王一向缺少父爱,母亲身边的康罗伊又野心勃勃,总爱指手划脚,极为讨厌。遇到梅尔本这样可亲可敬的长者,好像找到了依靠。女王在日记中吐露了她当时的真情:“他有某种慈父般的令人敬慕和尽善尽美的气质,让人恋恋不舍。”
女王作为一国之君,每天有看不完的文件,签不完的字,出席不完的礼仪活动。在大庭广众之中,她不得不收敛起少女天真和自然的微笑,摆出一付君王的威严架式,而这些是违反人的天性的,最令人讨厌。梅尔本深知女王的心思,只要能抽得出身,就去陪伴维多利亚,下午陪伴她骑马、晚上给她讲故事。两人无话不谈,无拘无束,这是女王最快活的时刻。在饭桌边,在闲谈中,梅尔本把英国宪法的原则、立宪君主的责任、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历代君王的成败等,都逐渐地灌输给年轻的君主。
在维多利亚时代,两党制、责任内阁制的各项基本原则都最终确立起来。在政治斗争中,自由党和保守党已在辉格党和托利党的基础上发展为新型的资产阶级政党,它们有全国和地方的组织系统,有自己的领袖,有行动纲领。两党根据在大选中获得议会席位的多少,胜者组织政府,败者成为“国王陛下的反对党”。政府对议会负责,若政府提出的重大议案得不到议会多数的支持,就得辞职,或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若在大选中仍不能取得多数议席,就只好辞职。女王只能根据大选结果,任命多数党党魁组阁。首相得在本党内挑选内阁成员,组成一党之政府。当然也有两党联合组阁的情况,那往往是因为遇到政治危机,或两党势力旗鼓相当,只有实行两党联合才能克服危机。内阁制成熟以后,女王便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凡议会通过的法令或内阁作出的决定,她只得签署,不能更改。作为一国之君,她也很忙,主要是忙于阅读和签署文件,在必要时也给大臣们提一些建议。她的作用在于她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她超脱于两党之上,常常可以在立法、行政、司法、宗教等机构间进行协调,她还可以利用个人的影响,起到稳定政局的作用。1840 年,女王同她的表弟萨克斯—科堡—哥达的亲王阿尔伯特结婚。两人的结合堪称英国王室婚姻的典范。阿尔伯特是一位英俊潇洒的小伙子,特别善解人意,对女王体贴入微。他喜爱数学和自然科学,对爱情忠贞不二。女王因童年郁郁寡欢,难免性情暴躁,她一身兼君主和妻子两个角色,常有一种支配心理,稍不如意就大发雷霆。阿尔伯特总是以一种宽容、理解的态度化解矛盾。两人很快度过婚后的“磨合期”,变成一对难分难舍的恩爱夫妻。
1851 年,阿尔伯特亲王在伦敦“水晶宫”亲自主持万国博览会,这是对英国繁荣和实力的一次大展示。
却说这“水晶宫”乃是由巨大的金属构架和无数块玻璃构成的展览大厅,类似庞大的温室。厅内光线充足,光彩夺目,犹如梦境中的仙宫。它占地18英亩,其构架所用的钢管足有34 英里长,所用的平板玻璃达90 万平方英尺。5 月1 日,水晶宫彩旗飘扬,冠盖如云,来自帝国各个地区和世界各国的官方代表和商人身着华丽的礼服,等待在宫外的广场上。10 时整,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乘豪华的皇家马车来到展览大厅,阿尔伯特亲王主持博览会开幕仪式,由女王亲自剪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