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英国史演义》-英国史演义-第57章


法两国控制的“国际联盟”,其公开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宁,但英、法政府却极力让这个60 多个国家参加的国际组织为自己的对外政策服务。
莫看劳合·乔治在巴黎和会上趾高气昂,其实英国在国际会议上主宰一切的日子已屈指可数。在1922 年2 月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美、英、法、日、意五强《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英国海军的实力只能维持与美国相等,英国永远丧失了它一向视为生命线的海上霸主地位。
却说英国妇女争取平等权利的运动早在本世纪初已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早期的女权主义者是一批中产阶级妇女和知识妇女。她们不愿再作鸟笼里的观赏鸟、男人的花瓶或家庭主妇,积压在胸中的愤懑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早在1903 年,潘克赫斯特母女三人就建立了“妇女社会政治联合会”,提出给妇女选举权的要求。以后这个运动的社会基础逐渐扩大,许多工人阶级妇女也参加进来。由于她们的要求一直不被当权者重视,遂转而采取激烈的斗争手段。1912 年3 月1 日,一群群穿着时髦的妇女走上伦敦商业闹市区街头,在统一号令之下,她们从袖筒里抽出铁锤和钢管,朝着明亮的商店橱窗砸去,一时间,到处都是丁丁当当的玻璃破碎声,不多一会儿的工夫,就损坏了将近400 万英镑的物品。许多示威者都被警察逮捕。这之后,女权主义者采取各种激进行动去引起社会的重视,她们烧毁房屋,破坏艺术馆的陈列品,用锁链把自己锁在白金汉宫的栏杆上,用燃烧的布屑丢在邮筒里,用硫酸在高尔夫球球场上烧出“给妇女选举权”字样。在1913 年的一次赛马大会上,女权主义者埃米利·戴维森将自己摔在英王奔驰的马蹄下,以自己的生命唤起国人对女权运动的关注。除上述组织外,还有“全国妇女选举权运动协会”,这个组织主张以和平手段赢得选举权。
前回书已经谈到,在大战期间,数以百万计的妇女进工厂、上前线,出色地担当起以前由男子汉从事的工作。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她们能像男人一样,承担起社会责任,理应享受同男子一样的政治权利。在这种情况下,1918 年初,议会在群众运动压力下,通过新的议会改革法,规定年满21 岁,在当地居住满半年的男子和年满30 岁的妇女均享有选举权。这次改革使选民人数从800 万人一下增加到2100 万人,其中有妇女选民600 万人。
妇女们并未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因为男女平权目的仍未达到。经过长期斗争,这一目标终于在1928 年实现了。这一年,议会再次进行选举改革,使年满21 岁以上的妇女也获得与男子平等的选举权,又使得700 万女性成为选民。至此,要求实现普选权的目标全部实现。这是激进民主派和女权主义者们奋斗多年的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
再说爱尔兰人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 世纪下半叶,在“芬尼兄弟会”、“爱尔兰自治党”、“土地同盟”、“爱尔兰民族同盟”等民族主义组织的领导下,群众运动和议会斗争结合起来,使爱尔兰自治问题成为英国政界的热门话题。爱尔兰议会党团在英国议会有80 多名议员,自由党和保守党要想取得压倒的多数,必须争取爱尔兰议会党团的支持,而要做到这一点,就不得不对爱尔兰人的要求做出一些让步。自由党曾颁布《土地法》(1881 年),两次提出爱尔兰自治法案(1886 年和1892 年)。保守党也通过《阿什博恩法》(1885 年)和《温达姆土地法》(1903 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爱尔兰农民的土地要求。但爱尔兰争取独立的斗争仍此起彼伏。
1912 年,英国议会第三次通过爱尔兰自治法案,虽遭上院反对,但因上院否决权已受到限制,爱尔兰自治法仍于1914 年自动生效。由于爱尔兰东北六郡反对自治,仍愿意继续留在英国,而其余部分则要求脱离英国而独立,意见不能统一。恰好这时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自治法案便暂时搁置起来。1916 年,“爱尔兰共和兄弟会”趁英国忙于大战之机,发动“复活节起义”,但这次起义被英军镇压下去了。
战争结束后,爱尔兰共和派更加活跃起来。1919 年1 月,爱尔兰共和党在都柏林召开爱尔兰国民大会,宣布爱尔兰共和国成立。劳合·乔治为缓和爱尔兰人的情绪,于1920 年12 月,经议会讨论通过了新的自治案。但爱尔兰人要求的是完全独立。1921 年12 月6 日,英爱双方通过谈判,签订条约,规定爱尔兰南部各郡组成爱尔兰自由邦,为享有自治自决的全权自治领,但英国仍保留某些港口的使用权,并负责爱尔兰防务,英王仍为爱尔兰国家之首。东北六郡改称北爱尔兰。从此,英国正式国名改为“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简称“联合王国”。
爱尔兰新芬党主席瓦勒拉为首的一派人主张完全脱离英国,他们继续坚持武装斗争,直到1937 年,爱尔兰才取得完全独立。但北爱尔兰的天主教势力争取独立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那里的情况很复杂,因为英国移民多,多数居民为新教徒,不愿同英国分离。天主教徒属少数派,但他们争取独立的决心很大,其武装组织爱尔兰共和军不断制造爆炸和暗杀事件,示威活动也经常不断。他们的暴力活动多年来一直是英国政府感到头疼的问题,至今仍如是。
却说战后英国国内局势委实有些糟糕,经济只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性的复兴,1920 年下半年又陷入经济危机。整个20 年代,工业生产总值只有1927年和1929 年两个年头达到1913 年的水平,长期处于经济萧条状态。英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从1913 年的14%下降到1930 年的10%,而美国所占比重却从36%上升至47%。到20 年代末,德国工业总产值再度超过英国。
除经济不景气外,政局也动荡不安,最要命的是军队不稳。1919 年春夏,陆军和海军都发生起义和兵变,入侵苏维埃俄国的军队哗变,要求加薪、复员和停止武装干涉。
工人也不断闹事,其规模大大超过战前。根本原因还是经济境况恶劣,资本家还总想提高利润。据1919 年的一项调查,煤矿主的利润超过战前2.25倍,而矿工的实际工资却下降了42%,难怪工人们要起来斗争。在1919~1921年间,有650 万工人罢工。战后,工会组织有很大发展,其会员人数从1914年的410 多万增加到1920 年的830 多万。斗争性比较强的铁路工人、运输工人和矿工三大全国性工会组成“三角同盟”,开展联合斗争,给统治阶级造成极大恐慌。
战后,工人运动中左翼势力增强,他们提出每周44 小时工作制、确立工资最低限额、对工厂实行监督、设立工厂委员会、生产资料国有化等激进要求,从这些要求中,我们不难看出俄国革命的影响。
1920 年,成立英国共产党,一些左翼组织和工人群众的革命势力加入该党。共产党提出通过革命途径解放工人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但因英国工联主义影响很大,共产党又不善于做工会工作,难以有大的作为。前回书已经谈到,英国在1900 年成立了工党。这个党由于得到工会的支持,势力发展很快,人数从1901 年的37.6 万人增加到1920 年的436 万人。它在历次大选中,得票数一次比一次增加,当选的工党议员1900 年是2 名,1906 年增加到30 名,1918 年63 名,1923 年达到191 名。工党所获得的议席数已大大超过自由党,上升为全国第二大党。
1924 年1 月召开新议会。在这届议会里,议席最多的本来是保守党,按理应由它组阁。但因工党和自由党联合对付保守党,而这两个党的席位加起来又超过了保守党,国王只得任命工党领袖拉姆齐·麦克唐纳组阁。这是工党第一次执政,它标志着工党已取代自由党,成为英国两党制中参与轮流执政的一个大党。
麦克唐纳(1866~1937 年)出生在苏格兰,他是一个私生子,父亲是农民,母亲是农工。麦克唐纳由母亲和外祖母抚养长大。他12 岁时因贫穷辍学,不得不干活养家。后来学校的一位老师帮他免去了学费,才得以继续念书。他19 岁离开学校,到布里斯托尔替一位社会活动家抄文稿。这个城市是社会主义运动中心之一,他受其影响,参加了社会民主党的活动。后来辗转到伦敦当书记员和仓库账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