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英国史演义》-英国史演义-第68章


英联邦中3 个最大的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都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是英国移民在驱逐当地土著居民、抢占他们的家园之后建立起来的。本世纪上半叶,这3 个国家先后成为“自治领”,它们都是英联邦的成员国,名义上仍尊英国女王为国家元首,由女王在当地任命总督代女王行使元首职责。但实际上,总督并无实权,与他们所代表的女王一样,都是象征性人物。真正管理国家的乃是议会和总理。这3 个国家在内政、外交方面都是完全独立的,与英国地位平等,并无丝毫隶属关系。
南非位于非洲最南端,是英国人从荷兰移民后裔手中抢占的殖民地。本世纪初,英国将其在南非的4 块殖民地(开普、纳塔尔、德兰士瓦、奥兰治)合并组成一个自治领。1961 年5 月31 日,南非宣布退出英联邦,自选总统与政府,从而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国名亦改为“南非共和国”。
以上国家由殖民地走向独立的道路均较顺利。其原因在于,它们都是白人国家,不是绝大多数居民皆有英国血统,便是独立后仍由英国殖民者执掌统治权。是故换汤不换药,于英国利益并无太大损害。而其他那些亚非殖民地若要独立,就没这么顺利了,非得经过艰苦斗争不可。
二战以后,英国在海外最大、也最重要的一块殖民地就是印度。所谓“最大”,是说当时印度的范围包括整个南亚次大陆,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三国俱在其内。所谓“最重要”,是说这块殖民地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军事上,都具有极高价值,英人向以“王冠上的钻石”呼之,可见英国对其多么看重。早在1600 年,英国殖民者便成立“东印度公司”,通过不平等贸易掠夺印度财富,并逐渐在印度沿海建立起一些殖民据点。以后英国一步步扩大殖民侵略,终于在1849 年侵占印度全境。印度人民不甘心忍受被奴役的命运,一直坚持各种形式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二战以后,他们又一次掀起民族解放斗争的热潮,要求英国殖民势力撤出印度。1946年2 月18 日,印度孟买港海军训练营的印度籍水兵首先发动了反英起义,很快起义者就达到2 万余人。2 月21 日,印度海军全部加入起义,孟买20 万工人罢工,学生罢课,一同声援起义水兵。军队是英国殖民统治的主要支柱,军队的反抗使英国惊恐万分。英国政府认识到,在军队已经哗变的情况下,再维持过去那样的统治形式已不可能。于是他们改变态度,准备让印度独立,但是仍然力图保持在印度的势力。1946 年3 月,以印度事务大臣劳伦斯为首的特使团到达印度,与印度人进行谈判。印度人的民族成分很复杂。2000 年来,各色人种、各种民族相继来到次大陆定居,他们的肤色、外貌特征、语言、宗教信仰各不相同,彼此之间有着很深的隔阂。英国就利用这一点,竭力在各民族、各教派和各个社会集团之间挑拨离间,以图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借机保住英国在印度的势力。印度人主要信仰两种宗教,即多数人信仰的印度教和少数人信仰的伊斯兰教。印度教徒主张独立后全印统一,由人口占多数的他们一方执掌政权。伊斯兰教徒则不愿受印度教徒统治,要求独立后建立起一个单独的伊斯兰国家巴基斯坦(意为“清真国”)。英国特使团在谈判过程中,玩弄花样,挑拨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的关系,致使在加尔各答等地发生了两大教派间的残杀,伤亡甚众,血流成河。英国则趁机于1947 年6 月,由新任总督蒙巴顿提出一份“印度独立方案”,亦称“蒙巴顿方案”。该方案把英属印度殖民地按居民信仰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其中巴基斯坦又分成东、西两部分,共有人口7000 万;印度人口2.25亿。另外还有一些土邦,共计人口8000 万,由王公贵族统治,可自己决定加入印、巴任何一国,如哪一国都不加入,就仍保持与英国的关系,不享有自治权。印度人接受了这一方案。1947 年8 月15 日,该方案生效,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各自宣布独立,成为英联邦内两个自治领。1950 年1 月,印度宣布建立共和国,但仍留在英联邦内。1956 年3 月,巴基斯坦也宣布成立伊斯兰共和国。
印巴分治,给这两个新独立的国家带来一系列恶果。原来统一的经济关系、交通和灌溉网络四分五裂,使两国经济都陷入艰难。教派冲突和仇杀造成严重的难民问题和宗教问题、领土问题。特别是巴基斯坦,东巴与西巴并不相连,两地相距1600 公里,联系不便。1971 年,在印度支持下,东巴宣布脱离巴基斯坦,成立独立的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土邦的归属问题也引起一系列战乱,其中最严重的是克什米尔问题。这个土邦位于喜马拉雅山区,其居民中75%信奉伊斯兰教,只有20%的人信印度教,况且经济上与巴基斯坦联系密切。可是统治这个邦的王公贵族却是信印度教的,在印度操纵下,他们宣布加入印度,但遭到大多数居民及巴基斯坦的反对。从那时起,迄今已40 余年,克什米尔问题久拖不决,印巴两国多次就此发生冲突。目前的南亚次大陆,国家之间、教派之间、民族之间、种姓之间矛盾重重,社会动乱不安,经济发展步履维艰。这些都是英国殖民者玩弄“印巴分治”花招的恶果。缅甸在二战前也是英国殖民地。二战当中,日本法西斯于1942 年侵入缅甸。当时英国忙于欧洲战事,无暇顾及远东,缅甸人民奋起自救。1943 年,缅甸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了抗日武装斗争。1944 年8 月,在缅共倡议下,又组成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昂山担任同盟主席,缅共主席德钦丹东任总书记。1945 年3 月,同盟发动全民族大起义,5月初解放首都仰光,8 月光复广大国土。9 月2 日,日本侵略者签署投降书,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
抗日胜利后,英国重新占领缅甸,恢复殖民统治。为阻挠缅甸独立,英国人对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进行分化瓦解。排挤和打击比较激进的、主张以武装斗争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德钦丹东一派,将他们开除出同盟。拉拢和欺骗以昂山为首的比较温和、主张与英国合作的一派,让昂山加入殖民地联合政府,又与其签订协定,表示同意缅甸独立,但又不确定日期;同时协定中还规定,今后缅甸制宪议会制订的法律,须经英国议会批准。显而易见,英国根本不想给缅甸真正的独立。英国人的诡计激起缅甸人民的愤怒,工人、学生举行罢工罢课,农村里的农民发动抗税,国家公务人员甚至警察都加入到罢工者行列,很多地方还发动了武装起义。罢工者高呼“我们要求完全独立!”“撤退英国帝国主义占领军!”等口号。在人民斗争的促进下,昂山觉醒了,开始改变他的温和妥协态度,重新联合德钦丹东一派,共同组织了全民族的大选。并在选举基础上,于1947 年4 月成立了制宪议会和以昂山为总理的临时政府。6 月,制宪议会一致通过“缅甸独立”决议,要求脱离英联邦,实现完全独立。英国人对此十分害怕,他们施展卑鄙的谋杀手段,支持和指使暴徒于7 月19 日冲进临时政府会议厅,用冲锋枪打死了昂山和6名政府部长。这一惨案激起缅甸人民反英运动的新高潮,为昂山等人举行的葬礼演变成数十万人参加的示威大游行。在声势浩大的人民运动的压力下,英国当局不得不让步,同意缅甸独立。1948 年1 月4 日,缅甸联邦共和国正式宣告独立,脱离英联邦。缅甸人民的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
马来亚的独立同样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历程。二战当中,马来亚也沦为日本占领地,靠马来亚人民自己的武装斗争才获得解放。战后英国殖民势力卷土重来,建立英属殖民地“马来亚联合邦”,又把过去属于马来亚的新加坡分出去建立一个单独的殖民地,两个殖民地都由英国派总督统治。当马来亚人民掀起反抗殖民主义的斗争时,英国派出1/3 以上的常备军,对马来亚人民进行了残酷的武装镇压。经过7 年的艰苦的民族解放战争,马来亚人民才最终打败殖民者,迫使英国当局同意马来亚独立。1957 年8 月31 日,英国宣布马来亚在英联邦内独立,但英国仍可在马来亚驻军。1963 年,马来亚与新加坡、沙捞越和沙巴一起成立“马来西亚”。后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另外成立“新加坡共和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