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狼烟》第40章


美突击机群向越军防空系统发射的绵密强大的干扰电波,如同一张无形的网,缠死了越军防空情报指挥系统,越军测视雷达;警戒雷达和萨姆-2型制导雷达一时间全部失灵,雷达屏幕上不断地出现各种闪动的干扰波,无线电话筒也“哗哗“直响,面对美军共116部干扰机发出的各种强干扰,越军导弹阵地上乱作一团。越军的雷达操纵员只好通过给雷达加高压和改变雷达频率的方法与美军的电子干扰相对抗。改变雷达频率后干扰略微减轻。在距离10公里处,他们终于发现了由4架F-105组成的“铁手”小队,但为时已晚,只见一头黑色的怪物,拖着长长的尾焰,直向阵地扑来。
随着一阵“轰隆”巨响,越军雷达阵地被一片火海淹没。
美军“铁手”小队的“百舌鸟”导弹几乎弹无虚发地扑向越军的雷达。越军的萨姆导弹情急之下,只好盲目地进行地空拦阻射击。但由于所有雷达都受到了强电子干扰,无法引导导弹攻击,升空的萨姆导弹在空中转悠了一圈,连一架美机也未击中。
美军的突击机群在中、高空肆无忌惮地向河内工业区倾泻着炸弹、火箭弹。地面上一片火海,大部分工厂被毁,数百名没有隐蔽的无辜居民丧生。
随后,美军用同样的战术袭击了海防工业区,越军的防空作战遭遇挫折,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1965年越军平均发射10枚“萨姆”—2导弹就可击落一架美机,而到1966年底平均发射70枚才能击落一架,后来到发射数百枚才击落一架,已形同于炮弹。
《盛世狼烟》 眺望篇(3)
无声的搏杀(14)
面对电子装备和使用手段先进的美军,中国援越抗美防空部队经反复研究发现:“百舌鸟”反雷达导弹采用单脉冲寻的导引头,导引头频带较窄,杀伤效果易受载机状态和目标雷达关机的影响。抓住这一弱点,就能有效地挫败敌人的攻击。
1965年5月25日上午,中国援越抗美高炮部队某雷达连正在严密地监视着天空,突然,50公里以外,一个亮点出现在雷达屏幕上。
正在飞行的A-4型美机迅速向雷达阵地接近。机上的飞行员探测到雷达波束,确定了跟踪频率,打开“百舌鸟”发射系统。
但是正当“百舌鸟”顺势而下的时候,炮瞄雷达突然关机。“百舌鸟”顿时变成一只“瞎鸟”,在半空中划了一道弧线后,栽在800米以外的地方。
之后,双方开始了斗智斗勇。
“硬摧毁”性电子战武器装备的运用,结束了以电子侦察与反侦察、电子干扰与反干扰为主体的“软杀伤”的统治时代,开创了以摧毁与反摧毁的电子战新阶段。
这个阶段一直延伸到20世纪末。
1986年3月24日,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下令以“萨姆”—5导弹攻击正在锡德拉湾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的美军舰队,美国精心策划的“草原烈火”计划被如愿以偿地点燃,惊心动魄的美利战争拉开了帷幕。
当时,美军最大的危胁是利比亚的撒手锏——“萨姆”导弹系统。为此预谋战争已久的美军在战前就详细研究过该导弹的优缺点,并生产了能够有效对付它的多种电子战装备,并装备在了专用侦察、干扰飞机和多型战斗轰炸机上。如装备于F—15战斗机的AN/ALR—56机载雷达告警接收机、AN/ALQ—135双模雷达干扰机;装备于F—16战斗机的AN/ALQ—131干扰吊舱、、“猎波”干扰系统、AN/ALE—43箔条切割投放吊舱等。E—2C“鹰眼”预警机、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宙斯盾”作战系统等先进武器也应运而生。
当“萨姆”导弹带着火舌飞向美军战机的时候,美军预警机能迅速捕捉到信号,并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受攻击的战斗机,机载电子战装备立即对其实施连续的电磁干扰,一枚枚“萨姆”导弹在天空中画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后扎入锡德拉湾。美军的电子“软杀伤”发挥了巨大威力,为制胜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美军还动用了“哈姆”反辐射导弹、“鱼叉”导弹、“石眼Ⅱ”型集束炸弹等“硬摧毁”武器,在“软杀伤”的超强保障下,对利比亚的导弹基地和舰船进行了猛然的火力打击,利比亚“萨姆”导弹基地几乎全部被毁,5艘巡逻艇被击沉,150人死亡,而美方竟无一人伤亡。
美利之战一直是美军引以为傲的电子战之一,美军将“软杀伤”和“硬摧毁”手段巧妙运用、紧密结合,促成了电子战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飞跃。
同年4月,美军以卡扎菲政府制造恐怖活动炸死美国士兵一事为借口,再举屠刀,实施“黄金峡谷”的报复行动。在整个作战中,美军同样贯彻了“软”、“硬”兼施的原则,击毁利比亚近10架战机,5架伊尔…79运输机,伤亡130人。
20世纪80年代爆发的英阿马岛战争、美利之战、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等局部战争中,电子战装备的质量和数量都明显提高。特别是在美利战争中,“软杀伤”和“硬摧毁”珠联璧合、相辅相成,使电子战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并真正开始超越保障作用的范围,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战斗手段。
越南战争是一个分水岭。越战之前,20世纪战争的主流是机械化的立体协同作战,虽然电子对抗也搀杂其间,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平台对平台的电子战。但越南战争之后,导弹出现了。这是一种革命性的武器。在这种武器诞生的背后,是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战争指挥自动化系统即C4I的出现。
九、电子屠杀与电子暗杀——战争形态的演变——摩洛哥女社会学家发现的西方社会的霸权优势
C4I是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4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缩写。为了应付二战中出现的数百架轰炸机从多个方向同时来袭的问题,自动化指挥系统从60年代起,在防空作战中迅速发展起来。美国最早建起来的自动化防空指挥系统叫赛其(SAGE)和贝克(BUIC);前苏联的叫“天空一号”;日本叫“巴其”;北约的叫“奈其”。
《盛世狼烟》 眺望篇(3)
无声的搏杀(15)
系统出现之后,便有了系统对抗。区别于平台对平台的电子对抗叫电子战,系统对系统的对抗被称为信息战。
从两次有名的空中暗杀事件也能看出电子战在50年中的发展轨迹。
1943年4月18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到前线视察。由于事先已破译日方密码,美国在山本的必经空域埋伏了一支战斗机小队,一举将其击落。
1996年4月21日,前车臣共和国总统因使用卫星手提电话,被俄罗斯电子侦测系统迅速定位,并立即发射2枚导弹,将其击毙。
电子战从诞生发展至今近百年,已由单一的作为保障手段的“电子通信战”发展成为集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为一体的新型作战样式;由在作战或战争中处于从属地位和辅助作用发展成为主导地位和决定性作用。
20世纪末爆发的局部战争中,电子战装备的质量和数量都明显提高,电子因素在战斗或战争中的作用已不可同日而语。美国《军事技术》杂志报道说:近年来爆发的英阿马岛战争、阿以黎巴嫩战争、8年的两伊大战证明,交战双方谁拥有先进的预警系统和电子战能力,谁就可以赢得战争的胜利。
到了海湾战争,电子战无论样式或规模,一切都堪称登峰造极。那根本就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电子“大屠杀”。
随着电子革命在美国以及西方工业国家的兴起,电子技术大规模进入战争,使传统的战争出现了不可思议的巨大改变。以致于电子技术的掌握和应用程度,成为军事理论家划分军事时代的标志。
以此为标志,20世纪的军队在80年代有了“代差”。
如果说英阿马岛之战、以叙贝卡谷地之战的结果,所证明的是同一个时代中的先进与落后的差距的话,那么海湾战争双方进行的已经根本不是同一个时代的战争。
甚至摩洛哥的一名女社会学家也看到了这场战争的实质。她说:西方社会的霸权优势,并不完全是他们的军事力量本身,而是因为他们的军事基地是实验室、军队是大脑、研究人员和工程师。
大约1万年前,人类社会发生了农业革命;大约300年前,爆发了工业革命;而今天,又一场新的革命正在发生,世界在从工业革命时代向信息时代迈进。
革命在彻底改变了时代的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