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埔军校(全文)》第143章


5月26日广州黄埔军校校部“清党”检举审查委员会发出反共《紧急通告》,严令军校师生有不忠于国民党的言论行为时,按“清党”条例细则处理。
5月28日蒋先云在河南临颍大战中英勇牺牲。
5月南京国民政府为军校之发展,决定在南京筹设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而以黄埔本校为预科,是月成立筹备委员会。
6月1日黄埔军校各级党部及组织纷纷改组,第6期入伍生人心惶惶,沙河军校驻地逃散入伍生200余人。
6月3日军校选出第6届特别党部执监委,邓文仪、林英、叶维得、乔家才、陈礼文、邢国福、刘凤龙、刁本卿、胡迈当选为执行委员;方鼎英、吴思豫、胡静安、张华辅、姜容初为监察委员。
6月8日安葬蒋先云和追悼阵亡同学大会在武汉中央军校大操场举行。到会者除本校全体学生外,武汉国民政府党政机关各地工青妇组织均派有代表参加,送葬者达数千人。方鼎英在纪念周上说:“军校清党共捕去官生400余人。”
6月11日黄埔军校发布《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出兵山东京津宣传大纲》,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肃清中国共产党徒”等口号并列。
6月16日军校出版《本校六·一六大会特刊》,纪念军校创立3周年。
6月22日方鼎英在纪念军校成立庆典上演说:“3年来军校以步兵一科到骑、炮、工、辎及军事专科无不设立,从500学生到2万学生,经费由3万元到50多万元,增加10多倍,人增加40余倍”。
6月25日军校国民党特别党部集合被迫来湖北的师生300余人,向中央党部请求迅速明令讨伐蒋介石。
6月30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中央独立师奉令调回武昌训练,恢复学校旧制。武汉地区革命形势逆转。邓演达在武汉发表《告别中国国民党的同志书》,痛斥汪精卫集团曲解和背叛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7月4日黄埔本校高级班招收军用化学研究班学生,以本校各期毕业学生为对象,限招40人。
附录2 黄埔军校大事记(23)
7月5日黄埔本校第5期学生演习完毕返校。汪精卫、谭延辏Ш统糖痹谖浜杭煸淖髡焦槔吹闹醒攵懒⑹Γ?人仍强调要打倒蒋介石。
7月8日南京筹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委派戴季陶、张治中任政治部正副主任,命令黄埔军校第5期学生开赴南京举行毕业考试。
7月9日驻黄埔第5期毕业生考试完毕,奉命开赴南京举行毕业典礼。
7月11日军校举办外国语班,因参加英、俄、日、法各外语班学生寥寥无几,结果不得不取消。
7月12日军校准备改组学制,拟第5期学生毕业后,改定学制为3年,成立编制委员会,开始筹备工作。
7月15日武汉以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举行扩大会议,公开宣布与共产党决裂,实行正式限制共产党,大批捕杀共产党人,史称“七·一五”事变。
7月18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原黄埔入学的第5期第3(炮兵)、第4(工兵)、第5(政治)大队学生共800人,在武昌两湖书院举行毕业典礼,恽代英致开幕词,坚持讨蒋。
7月21日武汉中央政治学校改为国民革命军第4集团军第2方面军第4军军官教导团。恽代英、李汉俊等被国民政府下令免职,其他共产党员先后被迫转移或转入地下工作。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实际结束。中央独立师被取消。
7月25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在校学生除第5期学生毕业外,其余改为“国民革命军第4集团军第2方面军第4军军官教导团”,分编为第1、第2、第3、第4营,规定全数驻南湖营房。
7月27日汪精卫在武汉以国民党中央名义发出通令,“严防共党分子”。共产党人与武汉国民党人的合作,完全瓦解。
8月1日以周恩来等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起义军中有许多官兵是黄埔军校师生。
8月15日黄埔第5期毕业生共有2418人宣布毕业。其中第1、第2、第6大队学生共1480人,于是日在南京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大操场举行毕业典礼。会上,何应钦代表蒋介石发毕业证书,宣言反共。至此,黄埔军校国共合作的性质改变,标志着广东时期国共合作的黄埔军校基本结束。
广东时期黄埔军校本校第1至第4期,计培养毕业生4965人。到1929年底,第7期部分学生在广州黄埔军校毕业,黄埔军校在广州时期共招生7期13000余人,毕业生共有6349人(其余在南京毕业)。
附录3 世界著名军校简介(1)
附录3:
世界著名军校简介黄埔军校是在中国现代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的一所军事院校。这里将才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20世纪上半叶是与原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现俄罗斯武装力量合成军队学院)、美国西点军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齐名的世界四大军事院校之一。“山外青山楼外楼”,这3所国外著名的军校都各自有着卓越的军事教育经验、光荣的战斗历程和英杰群体,了解它们的历史和现状,有助于对黄埔军校的深刻认识,也将更加珍惜黄埔军校的英烈先驱们用鲜血和忠骨铸就的这一世界名牌荣誉。
“红旗军事学院”——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
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这是因为它在80多年的历史中培养出了很多出类拔萃的军事人才,如赫赫有名的朱可夫元帅、科涅夫元帅、崔可夫元帅等都是该院的毕业生。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有些高级将领也毕业于此。1923年8月,中国孙中山广东革命政府派出“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党务和军事,代表团由蒋介石(为负责人)、张太雷(共产党员,俄文翻译)、沈定一(共产党员)、王登云(后为蒋介石的英文秘书)4人组成,对苏联进行了为期近3个月的考察,特别重点考察了伏龙芝军事学院的前身工农红军军事学院。曾经培育出一大批国共两党将帅之才的黄埔军校,在建校中借鉴了苏俄军事学院许多有益的经验。
伏龙芝军事学院,是原苏联最早建立的培养诸兵种合成军队团以上指挥官的高等军事学府,同时也是诸兵种合同战术和集团军战役问题的理论研究中心。该学院创办于1918年12月8日,最早称工农红军总参谋部军事学院(简称“总参学院”),院址在首都莫斯科。学院初建时,苏俄革命成功后立即面临着白俄反动力量的反扑和外国军事力量的干涉。由于当时的红军大部分指战员都是未受过军事训练的革命者,十分缺乏经过严格专业训练的军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最高统帅部决定在莫斯科成立自己的革命军校,培养政治合格、军事过硬的苏维埃军事干部。这样,就成立了这所学院。
在这一时期,工农红军军事学院的毕业生成为了红军的骨干力量,表现十分出色,对肃清白俄反动势力和战胜外国干涉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著名的学生有恰帕耶夫(夏伯阳)和切韦列夫。
1921年8月5日,总参学院易名为工农红军军事学院,由图哈切夫斯基元帅担任院长。这年年底,首批101名经过3年制完整学习的学生毕业,他们大部分被任命为师、旅、团的首长和各类军事学校教员,有的则进入国防部、总参谋部及其所属各部局工作。为了表彰学院为培养红军干部所作出的杰出贡献,1922年年初,苏维埃革命军事委员会授予该学院红旗勋章和“红旗军事学院”称号。
1924年,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陆海军人民委员(相当于国防部长)、俄国内战时期的著名英雄、红军缔造者M。V。伏龙芝元帅,接任工农红军军事学院院长。伏龙芝1885年出生于吉尔吉斯皮什佩克城(今吉尔吉斯斯坦伏龙芝市),1914年加入苏共,是著名的苏联党务和国务活动家、军事家、卓越的军队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伏龙芝是苏联国内战争中最著名的红军统帅之一,他以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工农红军参谋长等要职兼任军事学院院长。这样的任命,说明苏联共产党和政府对培养军事干部的重视,也确认了学院在这一重要事业中的巨大作用。
伏龙芝来到学院后,进一步明确了学院的培训目标,健全了院系体制,改革了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发展了军事科学研究工作。他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军事技能,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为适应世界军事的发展,伏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