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匪的历史》第26章


“粮台”,就是管理着弟兄们吃喝的人。东北地区山区森林茂密,人烟稀少,冰封大地的时间长,一年四季能管好吃粮吃菜十分不易。在冬春两季,必须加紧储备,否则到时会发生粮荒。因此,在大股土匪中,粮台负有重责。担任这一职务的人必须心眼正,对所有匪众一视同仁,不图财不留物,算盘好,心眼来得快。
“水香”,即管理站岗放哨和纪律的。水香颇有来历,古时候没有现在的钟表,那时计时靠的是漏壶和香烛来计算。漏壶用铜制作而成,分播水和受水两部分,播水壶分2…4层。滴下的水流入受水壶,受水壶内有立箭,箭尺上刻划着100个刻度,随着蓄水的增加,可标出时间。这种以水滴表时间的方式,就是“水香”之“水”的来历。古时除了用滴水表示时间外,还用焚香来表示时间,烧完一柱香代表一定的时间,这就是“水香”的“香”字来源。
由于土匪队伍不停地行动,并且常常受到官军的追击,因此,每当土匪到达某个地方,或者攻克某一地方,水香要先布置列岗哨,通常派那些枪法好又勤快的“崽子”去放哨,哨卡一般设在墙上和房上,用以监视和防备官兵的袭击。水香通常由那种机灵、干事利索的人来担任。
放哨
“翻垛的”指的是土匪队伍中的军师,大掌柜的参谋长。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担当这一角色的人必须有文化,又精通天文地理和八卦行文,会卜算生辰八字。土匪行动之前,由“翻垛的”推算黄道吉日,由他定出走向何方。如果在行军途中迷了路,“翻垛的”要搬八门、能作法。红白喜事的执事是他,装神弄鬼的也是他。
所谓“外四梁”,指的是“秧子房”、“花舌子”、“插千的”和“字匠”。
“秧子房”,就是专门关押绑架而来的肉票的地方。正如我们所论述的,土匪是以抢劫和绑票勒索为生的人,当绑架到了肉票,就要把他(她)关押在秧子房,等待着被害者家属拿着光洋来赎票。管理秧子房的人必须具备的品格是心狠手辣。土匪绑来的肉票,常常是几十个人,统统关在一个屋子里,他们中有的被绑在马上,日夜行走转移,屁股都让马背铲烂了,有的生了其他的疾病,他们往往在屋子里哭天喊地。对于这种情况,管秧子房的人无论肉票如何哀告,也不能发善心,否则便吃不到肥头。有时为了让受害者家属早点来赎票,他便凶相毕露,行凶作恶,如割下耳朵、鼻子等,然后寄给受害者家属。因此,心软的人当不了秧子房掌柜的。
“花舌子”,就是土匪中的联络员。土匪把肉票抓到后,几天之内,就会让花舌子送信给肉票的家里人,既是给人家通风报信,又是交待土匪赎票的价钱。
当花舌子的人,显然应当有好的口才,能言善辩,能把白的说成黑的,死的说成活的。花舌子明处是百姓,暗中却是土匪,他平时主要的任务是摸清各家各户的家底,以便在抓获肉票后可以提出一个合适的赎票价,因为出价多了,肉票家拿不出,就得伤票,白绑了;出少了弟兄们白忙一回,捞到的油水太少。
山东临城劫车案调停着孙明甫
选花舌子要选择对土匪忠诚的人,不从中取回扣或“打小项”。但实际很难做到。1923年吉林临江六道沟木厂掌柜傅永财为匪首“红子”当花舌子,第一次从徐三合家索要1300元小洋钱,5天后又索要了1700元,才把徐三合的儿子送回来,第一次索要的钱全部落入了他个人的腰包。
“插千的”,就是为土匪探查情况的人,长白山区的土匪也有称“稽查的”。担当“插千的”这角色的性格要求是胆大心细。土匪在决定攻打、抢劫某一地方之前,先由插千的带少部人去探明那里的一切情况,特别是要摸清那里有没有地堡地枪(即设在暗处的枪口)。如果这些情况摸不清,跳进人家的院子就扣了弦,一下子就可能丧命。因此,插千的需要胆大心细和精明能干的品质,他们的活动往往决定行动的成败。
插千的常常装扮成货郎、收猪鬃狗皮的小贩,或者扮成剃头的、卖布的……混入大户人家的院子里,仔细查明情况,以找到攻打的突破口。
“字匠”,即土匪中的秘书和书记官,凡是文字处理的事都要由他去办,这种角色当然是由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来担当,而且字要写得端庄漂亮,要拿得出手。
这个职衔其实也与绑票有关系。肉票绑到手了,字匠就开始起草书信,言辞要恰到好处,力求打动对方,出钱赎人。这类人物通常是个戴着眼镜的老学究。
山东临城土匪的“军师”郭其才
“崽子”,就是匪众,他们是土匪中的普通成员,为数多,没有任何职衔,要绝对服从大掌柜和里四梁、外四梁的命令,打仗时冲在前,驻扎时要站岗放哨。(东北地区土匪组织结构根据曹保明的《东北土匪》和顾正仁、沈明勋的《长白山土匪》二文整理而成)
以上就是东北大股土匪主要组织结构。
土匪的组织结构作为匪首的条件
三 作为匪首的条件
如果说,一般的匪徒是因天灾人祸及其它因素、通过一定的入伙仪式而走上从匪之路,不必要具备突出的才能;那么,作为土匪队伍的匪首,则并不如此简单。土匪组织原非正常的社会组织,土匪中也多有桀傲不驯之辈,他们散漫、放荡、残忍,……作为土匪的首领,如果没有一定的本领和才能,是很难慑服那些来自各地的匪众的。
那么,作为匪首的条件是什么?换句话说,匪首应具备怎样的才能呢?
女匪首驼龙
多数论者把匪首应具备的才能集中在军事素质和特别技能方面。例如,何西亚认为,虽然所有的土匪必须具有不同寻常的作战能力,但是那些首领至少还得有一两手特技,比如能够“青蛇寻路”、“飞檐走壁”、“倒立行走”,或者能够“徒手折断铁链”。长野朗也认为,匪首必须是最好的枪手,最能干的指挥员,匪帮中最为无情和无畏的人。
何西亚和长野朗的这种认识是有道理的,但按菲尔·别林斯里的观点,具备上述这些素质的人往往只适宜担当单纯的匪帮(即小股土匪)的头领,具有这些素质的土匪头头,能够有效地控制部属、慑服匪众,组织烧杀抢掠这种基本的土匪活动。
但是,对于大股土匪和军队化的土匪来说,如果匪首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活动,并且持久地生存下去,那么还需要有另外的素质和才能,这些东西是非军事的、非特技的,但如果不具备的话,匪首的影响将十分有限,生存的时间也不会过长。
作为匪首的条件,除了有一定的军事素质,更重要的是应具备如下素质:
1、政治目光
这指的是有制造谣言、神话及无恶意谎言的能力,目的是操纵部下,增强土匪活动的凝聚力。
传统的土匪头领在进行活动时,为了操纵部下增加匪众之间的凝聚力,一般是通过装神弄鬼等手段,使匪众在灵魂深处产生神秘感,从而对土匪头领言听计从。近世土匪头领不再使用这种伎俩,而常常制造谣言、无恶意的谎言以及神话,使匪众死心塌地的跟着他,并且从内心里认识到跟着他大有希望。例如,1913年河南土匪头领白朗带领匪众进入安徽时,匪众充分地相信,他们是去加入革命领袖黄兴的队伍,他们还相信黄兴那时在江西九江掌握了政府军的10万名官兵,黄兴得到了7个外国政府的支持,还娶了一位日本公主等等。黄兴二次革命失败后,他们转而西行,为了不使匪众怀疑,白朗又诡称是去支持当时正在中国边境形成的蒙古独立运动。随后,在试图进入四川时,显然这与河南家乡是不同的方向,为不使人心涣散,白朗于是又夸口说革命政权可以很容易地在那儿建立起来。结果匪众深信不疑,一心一意跟着白朗跑。
近世的土匪头领还常常制造一些神话,以增加他们的神秘色彩,目的也是使匪众敬畏他、顺从他、崇拜他。例如,老洋人和他手下的土匪头目被描绘成“骑着高头大马……他们神气活现地端坐在马鞍上,仿佛统治着整个世界,目的是想让村里所有人都感到,他们是老百姓的长官。”而制造津浦大劫案的匪首孙美瑶也有这样一段赞颂他的故事:有一次他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