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后,郭廷以老师在我纽约的公寓里吃稀饭——他那时长途飞行劳顿,时差又作祟。有点发烧,在我家休息。后来精神好转时我戏说此一故事。
郭老师居然还完全记得我们那一小段对话。并解释给我新婚的妻子听,为什么《万有文库》里没有好书。——郭老师的记忆力是天下无双的。他能说出我同班同学每一个人的名字。
口试完毕我就到柏溪分校去报到入学了。
柏溪是中大一年级新生所在地。郭老师那时是大牌教授,大牌教授是不教一年级的,所以我就选不到他的课了。只记得他有一次专程来柏溪向我们新生讲演训话,面目还是如许森严,戴的还是那副黑框大眼镜。拄了一枝大手杖,坐滑竿而来。十分庄严肃穆。至于他那次训了些什么话,我已完全记不得了。
大二,我们就选入沙坪坝了。「中国近代史」是大二必修课。我就正式作了郭老师课堂里的学生了。
定远军舰四炮齐发
那时沙坪中大,师生两造的阵容都十分整齐。学生个个都是乡试出身的举人,不用说了。教授阵容也十分坚强。但是中大毕竟是继承明朝国子监:民初两江、东南的国学传统。讲起历史来,内容既高且深又大,真是天马行空。
我记得缪凤林老师曾把二十五史「圈点」三遍。胸若渊博,口若悬河。动不动就来一套「汉唐明之往史可证」。他老人家还写了一套长逾千言的白话诗,印发我们诵读。也是开口闭口汉唐明不断的。
金毓黻老师授我们「宋辽金史」,也是一挥千里的。我记得他老人家讲到王安石变法时,把变法条款,一条条写在黑板上,然后逐条评论说:这条很好!那条不好。这时我们在大二,已有几分「胡迷」倾向,对金老师那样传统史学中「赞论式」的史评,已大为存疑。但是在班上师威咫尺,谁也不敢问一声。
沈刚伯老师那时授我们「西洋通史」。他老人家上堂,只大褂一袭、粉笔一枝,其外别无长物,但讲起希腊罗马来,却一泻如注。在沈老师堂上,我们向不记笔记,大家只是跟随他那口湖北调,前仰后合,欢声雷动。
在这群天马行空的教授阵容里,郭廷以老师倒别具一格。我记得他上堂时,总是抱著大宗讲义和参考书,另加拐杖一枝。他面目森严地讲起课来更是一章一节,有板有眼,一丝不苟的讲下去。他老人家手既不舞、脚也不蹈;声音亦无阴阳顿挫。他有条有理的口述下去,我们记笔记的,也就头也不抬,眉也不皱,奋笔疾书,他讲啥、我记啥。只要你记得快,笔记并不难记,因其章节分明也。日子久了,功夫到家,老师咳个嗽,我们也可照样记下,不爽丝毫。一学期下来,厚厚的一本笔记,便是一本很详尽的「中国近代史教科书」。
我特别记得他讲甲午战争,黄海之役那一段。老师说:「……刘步蟾忽然下令开炮,定远舰上四炮齐发,把天桥震断,丁汝昌被摔下桥去,受了重伤……」他讲得像背书一样,声调既无节奏,内容似乎也平淡无奇,但这桩故事,我们记笔记的人听来,可说是惊心动魄。尤其是上一课堂才听的「汉唐明」一锅煮;下一堂课,则是「四炮齐发」——二者之间的「史学」距离,未免太大了。
听中国传统史学听惯了,对汉唐明一锅煮,不觉稀奇;但是在「四炮齐发」之后的结果如何?就有「且听下回分解」的迫不及待的求知欲了。
郭老师讲这节课时,不但念出他讲义上的正文,并在黑板上写出他的小注和中西文参考书。我们急于要听下回分解的人,就真的去翻阅参考书了。——中文参考书阅览之不足,为著求知欲,也是为著时髦,也就真的去碰碰洋书了——老师不是说过,开炮的原是洋炮手?原始故事,也出自洋书?
洋书中竟有新天地
我个人那时便是郭师班中几个好奇者之一。尤其是我的祖先曾当过淮军,到过台湾,到过高丽。对他们当年的故事,我自幼即耳熟能详,但永远是一知半解。这一下好了,在郭老师班上愈陷愈深,兴趣愈浓,我就真的跑到松林坡顶的图书馆中,想借阅那些洋书了。谁知这些洋书自南京装箱运至重庆后,迄未开箱。当那个图书馆员拿到我的「借书条」,口中喃喃自语说「尚未开箱、尚未开箱」时,图书馆范(?)馆长适自他身边走过。他便把我的借书条顺手递给范馆长。馆长见条,未加考虑便说「开箱、开箱」!——这倒使我这个并不认真的借书者感到过意不去。我并不那么认真要读此书。劳师动众,私衷何敢?
后来我才知道这原是出于罗家伦校长的条论。他说在空袭无常的时代,珍贵图书,能不开箱,便不开箱。但若有师生要借阅,则务必开箱。——这小事也可看出有功中大的罗校长的学术眼光与气魄。为我这位大二的小萝卜头,无意中的要求,大学图书馆竟为我劈锁开箱,把两本大洋书让我借出。——书既已出箱,我就不得不借,既借了,纵使看不懂,心理上也不得不看——真是大错错已成,追悔莫及。
这是我治中国史征引西书的破题儿第一遭。书看得似懂非懂,但是郭老师讲义上那许多故事,却都被我找到了。并且还找到一些郭师未引用的故事。真是别有天地,眼界大开。因而我把我课堂上所记的笔记,也大事补充了一番,并注明出处,真是得意非凡。
这时我有一位中学历史老师刘次辰先生,他刚从国立第八中学升入国立社会教育学院作讲师。该院新成立,图书设备全缺。刘老师苦无教科书可用。他知道我在沙坪坝,乃专程访我取经。他看到我那本中国近代史笔记,竟如获至宝。他借去之后乃将练习簿拆散,叫他班上学生每人各抄敷页,拼起来,便成为一本厚厚的中国近代史讲义了。此后他隔周必至。我那两学期的笔记,也就变成他现炒现卖的教科书了。
刘老师抄得得意之余,曾力劝我将此册笔记出版,他保证有销路。但是这是郭廷以老师的讲义,我何能据为己有加以出版呢?!不过刘老师对我的鼓励,倒启发出我另外一种灵感——我自己为何不能另起炉灶,自著其书呢?!既有这样的灵感,我也想找个好题目来「上穷碧落下黄泉,勤手动脚找材料」,自著其书了。——这一个构想与筹画,也就是我个人「学做research」的开始,而这个起步,则是自郭廷以老师的「中国近代史」班上得到启发的。
从海军史到郡县考
说做就做。我真的选了个海军史的题目作期终作业,「动手动脚找材料」的写了起来。
我在试撰中国海军史时,遇到很多困难,我想只有郭老师可以指导解决。不幸在当年大陆上受高等教育的旧传统里,师生的距离太远,学生对老师是可望而不可及。有「学」而无「问」。我们自己在做些什么研究,老师全不知道。我们也不敢告诉他们;更不敢间他们。——十余年后,我个人教读海外,我看到外国大学里,师生融融乐乐、不分彼此、打成一片的情形,才了解到我们旧传统里「程门立雪」那一套师生关系,太可恨了。——那是学术界被官僚作风所污染,不能自拔的结果。我国民主政治搞下起来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这种官僚传统,演化为入党做官,变成党僚作风在作祟。
就以胡适之先生来说吧!适之先生在美国和我们这些后辈学生真有说有笑,有问难、有辩论,亲如家人。可是我看池后来在南港,却被他的「秘书」、「副官」、「部下」、「学生」们,「先生」长、「先生」短的捧成个官僚。蒋老总统在「官邸」之内,被内侍称「先生L而不名。胡适之先生在他的南港「官邸」之内,也被他的秘书、副官称先生而下名——「院长」本是「特任官」嘛!我看他在南港由副官和秘书们,捧著个小本子,终日低声下气的跟在屁股后面写「起居注」,把「胡院长」捧成个「蒋总统」。这哪是「胡适」呢?这是对适之老师莫大的侮辱!但是适之先生是位最通情达理之人,最能随俗。他对「捧」他的人,有时也破格爱护,屈予优容——这是「人情」,而胡适则是个最有人情味的人。他最民主、最平凡,但是环境硬要强迫他「做官」,他也可做总统!
后来我在大陆上也参加过若干次学术会议。我看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和我们一道挤大巴士、吃大锅饭的平民作风,倒颇像「胡适」,令我这位「归国华侨」,内心肃然起敬。而回到台湾的胡适,
小说推荐
- 隋亡唐兴七十年 作者:蔡磊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自 序关公战秦琼没错,单凭这种极不规范的书名你就几乎可以断定,这是一本非驴非马、能将学院里一派端庄的老先生气得吐血的关公战秦琼式的书“你在唐朝我在汉,你我交战为哪般”相声里的人物都如此这般发问了,笔者就是再“无知者无畏”吧,也决然不敢拿历史当
- 最新章:第24章
- 正德五十年
- 《正德五十年》作者:竹下梨第一章 一梦千年(新人新书,请各位兄弟鼎力支持“正阳门,九丈九尺九寸高,这里,便是这个时代的燕京吗?这个偌大的东方帝国,大明皇朝的京师”站在路边,望着眼前那高耸的巍巍城墙,那直刺云天,比城墙更是高出一倍多的城楼,连子宁轻轻地叹了口气,眼神飘忽。此时正是傍晚时分,晚霞满天,给
- 最新章:第987章
- 十年不晚
- 作者:易水潇潇1、楼上.作者有话要说:过新年,开新文,先放上来一万字暖暖场,大家多捧场啊~本人坑品良好,基本保证日更,我是个勤奋的好姑娘!一个,女生缘很好的女生。陆若言看着走在自己前面一点下楼的阮茉香,得出这个结论。此刻她胳膊搭在新科班花姚美意的肩膀上,两个人头凑着头说着笑话,不一会儿阮茉香就仰起头
- 最新章:第107章
- 亲历晚清45年
- 第一部分:初到中国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化籍贯与家庭(图)第一部分:初到中国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化童年趣事(图 我的童年是在农场里度过的,尽管总地说来非常平静,但也不是没有任何变故—通常发生在那些或多或少有些冒险精神的男孩子身上的意外之事—发生。我所能记得的最早一次是,一只肩膀脱臼了,家人安排车马要带我去看医
- 最新章:第72章
- 君子晚熟十六年
- ╮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靳惜何夕】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君子晚熟十六年》作者:风微雨斜内容介绍 幸福美满的氏族婚姻生活,为什么就离她那么遥远?她不过就是想寻得一个可以白头不相离的如意郎君—心中也已然有了完美无瑕的既定目标,譬如“金鳞才子”唐慎之。可是为什么?老天爷就这么喜
- 最新章:第73章
- 十七年蝉
- 《十七年蝉》马克嗡嗡文案:有些人没有生存下去的欲望,不是对这个世界感到失望,也并没有对命运感到绝望,而是因为失去了对自身的认可和归属感。假如你也如此,在某一时刻厌恶放弃自己,希望你能坚持,再给自己一点点信心和勇气。因为在这世界上会有一个人,非常非常喜欢你。穿越漫长岁月,他的热情与勇气永无尽头,他给你
- 最新章:第48章
- 金刀十七年
- 文案:金阁都尉府两个小孩子快乐成长然后一前一后死掉,然后所有人都死掉坏人活得很好的故事内容标签:搜索关键字:主角:周慎钟显尘 配角:周聪韩留仙 其它:大家都死了不用看了第1章 北鸟栖胡树 夜夜啼西风 隔了二十七年,长宁殿的门又一次大开 宫人们合力推开朱红大门,渐开的大门牵动地下的铜丝,催醒了殿前黄铜
- 最新章:第20章
- 七十年代纪事
- 作者:方芳001 开始更新时间2016-5-1 0:42:58 字数:2016黑漆漆的天空没有一丝光亮,一个女人仓皇的奔跑,连鞋子掉了一只都毫无察觉,身后有大狗的疯狂的吠叫着,伴随着悉悉索索的追逐的人声。女人吓坏了,脚底的疼痛并没有转移她的注意力,只是仓皇不顾一切的的奔跑跑,连路都没有看,直到一个高
- 最新章:第281章
- 崇祯十七年秋
- 崇祯十七年秋作者 话凄凉第1章 冒风雨,惶惶南逃天下着大雨,暴雨如柱,电闪雷鸣。在京师通往南方的道路上,一群衣着褴褛的人,冒雨前进。他们中有身着华服的贵人,有穿着长衫的士子,更多的则是素服的难民。泥泞的道路,让他们的服色失去了本来面貌,无论贫贱,无论富贵,都成了泥土的颜色。整个北方一连数月的干旱,赤
- 最新章:第118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