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少奇》第40章


都笑了。王光美笑得更爽朗。 
王光美对刘少奇生平业绩陈列倾注了很多心血。1987年2月20日,家乡派人到北京,请她审阅了刘少奇生平业绩陈列大纲。24日,王光美向纪念馆捐赠刘少奇文物64件。1988年2月14日,王光美又向纪念馆捐赠文物11件、照片28张和群众写给她有关怀念刘少奇的20多封信。 
1993年刘少奇诞辰95周年之际,王光美第三次携子女回宁乡。参加刘少奇经济思想研讨会,探望家乡的父老乡亲。 
1993年,随着刘少奇诞辰95周年的临近,中共长沙市委和宁乡县委决定在刘少奇同志纪念馆举办“刘少奇经济思想研讨会”,深入探讨刘少奇经济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缅怀这位新中国领袖的丰功伟绩。 
11月21日上午,王光美携女儿刘爱琴、儿子刘丁一行回到了花明楼。她首先来到刘少奇铜像前,恭恭敬敬献上花篮,深情地三鞠躬,亲切地对大家说:“少奇离开我们20多年了,今天是他诞辰95周年,我应该回家为他祝寿。”久已等候在这里的乡亲们见到王光美回婆家来了,都热烈鼓掌,争相与她握手,欢迎这位家乡的好媳妇。王光美连声说:“乡亲们好!乡亲们好!”高兴地挥手向大家打着招呼。
王光美六次来刘少奇故乡(4)
在刘少奇经济思想研讨座谈会开幕式上,王光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她说:“我以激动的心情与同志们、朋友们相聚,共同怀念少奇同志。大家的热情使我感到少奇一生的言行,深为广大干部和群众理解。这儿是少奇诞生、度过青少年时代的地方,他生前热爱着家乡,他也为家乡人民所热爱。同志们说这么多怀念的话,是真诚的,实事求是的和有代表性的。”“湖南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历代人才辈出,又有着著名的书院和学校,学习风气很好。在这儿,以纪念会和学术讨论会的形式怀念少奇同志,是很好的办法。” 
研讨会开幕式后,王光美在纪念馆和与会代表一起共进午餐,为少奇同志祝寿。席间,长沙市委书记代表家乡人民向王光美祝酒,并欢迎她常回家走走。王光美激动地说:“我5年没有回家乡了,这几年家乡变化很快、很大,我心里非常高兴。感谢家乡人民对我的关心,对少奇的怀念……” 
这次回家,挂在王光美心上的一件事是要到宁乡县城去看看,因为32年前王光美和少奇回乡调查时,在县委机关电话会议室里住过几个晚上,和少奇一起参加过几次座谈会,还到县幼儿园进行过视察,对这里留下了一份深深的怀念之情。11月26日,她终于回到了阔别的宁乡县县委机关大院。当县委书记汇报到宁乡教育发展势头良好,高考录取率稳居全省之冠时,王光美高兴地连连接话说:“这很好!经济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啊!”王光美边听边询问家乡父老的生活水平、住房情况,当听到全县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户盖了楼房时,又激动地说:“这不错,我1961年和少奇到黄材水库视察回来,记不清地名了,走到一个地方见一个妇女因没房子住痛哭流泪。”在场的一个同志插话说:那是双凫铺黑塘垅,如今这个户子盖了楼房呢!“盖了楼房就好啊,老百姓吃好、住好,这是少奇生前最关心的。” 
家乡人民为了欢迎王光美,特意绣制了一幅精美的湘绣制品赠给她。王光美深情地说:“家乡人民的厚礼、深情我领了,祝家乡经济繁荣,人才辈出,人民幸福。”接着,王光美高兴地来到大院的球场,和全体机关干部职工合影留念,还特意和机关的女同志合影留念。她饶有风趣地说:“现在妇女占了半边天呀!”随后,王光美和大家一一握手,依依难舍地告别了宁乡。 
1997年王光美第五次回宁乡,看到家乡人民正在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迎接刘少奇诞辰100周年,她感到非常欣慰。 
1997年12月24日,王光美回家乡参加大型电视文献记录片《刘少奇》开机仪式。这天,花明楼人海如潮,王光美身着银灰色风衣,系着紫红色围巾,神采奕奕地来了。她自“刘少奇故里”牌楼门拾级而上,一步一步地走向刘少奇铜像广场。长长的广场蹬道两边,挤满了人群,人们不约而同地鼓掌,用最纯真的乡情欢迎这位第五次回婆家的好媳妇。王光美高举起她那双饱经沧桑的双手,以激动的心情向大家致意:“乡亲们好!乡亲们好!”她和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的领导同志首先来到刘少奇铜像前,把一个个花篮献上,深深表达对这位领袖的缅怀和追思。 
在纪念馆休息室,王光美认真听取了纪念刘少奇诞辰100周年筹备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当她听到省、市、县以纪念刘少奇100周年诞辰为契机,为花明楼的乡亲办了很多实事,筹备工作得到了全国各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的情况后,高兴地说:“这很好!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这是少奇生前的一贯作风,在纪念他诞生100周年的时候,为他的家乡人民多办一些实事。这是对他最好的纪念,他一定会很高兴。”并一再对在场的省、市、县三级领导说:“请代我感谢全国人民对少奇的怀念。” 
午饭后,王光美顾不上休息,在晚辈的搀扶下,来到婆婆长眠的坟前,献上一束青翠的松枝,毕恭毕敬向婆婆三鞠躬。她深情地对随行的人们说:“我来花明楼,应该来拜婆婆,因为少奇很孝敬他的妈妈。”接着,她满怀深情地讲述了1961年她和少奇一起上坟祭拜婆婆的情景。
王光美六次来刘少奇故乡(5)
这天下午,《刘少奇》摄制组邀请7位老同志在故居横堂屋召开了一次座谈会,王光美向大家问好:“乡亲们好!30多年没见面了,1961年和少奇也是在这间屋子里开座谈会呀!”她一把拉着坐在前面的一位身材胖胖的老人,直呼其名:“黄仁和,你好啊!30多年了,你还是那样红光满面。”几句话,说得大家心里热乎乎,老同志们都不约而同地说:“您老身体好啊!记性这么好。”原来这些老同志都是1961年王光美和刘少奇回乡调查时参加过座谈的老朋友。王光美这次把他们请来是叙叙旧。座谈中,王光美挨个问了他们现在家庭的情况,还打听了许多老朋友的消息,并托他们代为问好。她感慨地说:“现在我们都老了,想到各家去看看也难,这次回家看到大家的日子好过了,过去农民没饭吃,现在经常还可以吃肉,你们这些老朋友都盖了楼房,说明家乡变富裕了。”大家希望王光美经常回来看看。王光美笑着说:“欢迎大家到北京来看看!”大家像拉家常一样谈笑着,气氛亲近、热烈。一个个珍贵镜头记下了这次别开生面的座谈会的情景。 
11月26日,阳光灿烂。王光美应中共宁乡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邀请,高兴地来到宁乡县灰汤国际旅游度假区。她看到宁乡有这么好的地热资源,有这么好的集疗养和休闲于一体的基础设施,高兴地对大家说:“宁乡是个好地方,有勤劳智慧的人民,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有好山好水,家乡一定会发展得很快,发展得很好。”并应邀欣然为灰汤题写了遒劲有力的“汤泉沸玉”条幅。 
2003年在刘少奇诞辰105周年之际,王光美第六次回宁乡,留下了依依难舍的亲情、乡情。 
2003年11月24日,82岁高龄的王光美在女儿刘爱琴、刘涛,儿子刘丁、刘源和从俄罗斯远道而来的长孙阿廖沙夫妇、长孙女索妮亚夫妇阿廖沙和索妮亚,均为刘少奇长子刘允斌与玛拉·费多托娃所生。1950年刘允斌在苏联留学期间,与同在莫斯科大学读书的玛拉·费多托娃结婚。1957年刘允斌回国,到中国原子能研究院401所工作,玛拉·费多托娃因不适应中国的生活,同子女留在苏联。1961年,他们离婚。,以及刘维泽等晚辈的陪同下,来到刘少奇故里。满头银发的她依然是那样和蔼可亲,迎着乡亲们的张张笑脸走下车来,挥手向乡亲们致意。王光美率儿孙们来到刘少奇铜像前敬献了花篮,并深深地三鞠躬。等候已久的乡亲们把一块生日蛋糕敬献给王光美。她接过蛋糕,喃喃自语:“今天是少奇同志的生日,应该吃蛋糕啊!”这天王光美显得特别高兴,在少奇同志铜像前和儿孙们一起合影留念。 
10时30分,庄重、简朴的“纪念刘少奇诞辰105周年暨花明德育园开园仪式”在花明楼文化广场举行。当王光美来到会场,大家以雷鸣般的掌声向她表示欢迎!向她祝福!开园仪式结束后,王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