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懿荣(1845-1900)山东福山人,字正孺,光绪进士,甲午战争时期入直南书房,任国子祭酒兼练兵大臣。当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看到他们在北京的野兽暴行后,十分愤慨而投池自尽。他搜集的上千片甲骨由其子卖给刘鹗。刘鹗字铁云,号鸿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人。曾捐官治河,很有成绩。范维卿和另外两个古董商赵执斋、方药雨也把收到的甲骨卖给他。刘鹗又让他的三子买到千多片,他一共购得5000片。
光绪二十八年,刘鹗在上海寓所与朋友罗振玉讨论甲骨文。罗振玉怂恿刘鹗拓墨影印,并结合《周礼》、《史记》所载,为之考证,经孙诒让、日本林泰辅学士考订,第二年,刘鹗出版了《铁云藏龟》。石印,线装6册,拓印1058片。
罗振玉,江苏淮安人,字叔宫,号雪堂。孙诒让,字仲容,同治举人,经文家兼文字学家。尔后著名的甲骨文研究者有王国维(字观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与此三人合称四堂。1978-1982年郭沫若出版了《甲骨文合集》。
甲骨文是中国古老文明的有力见证,它的发现使中国文字研究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为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清代学者对于发现和研究甲骨文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出版与藏书
清代图书业十分繁荣,出书种类多,卷帙浩繁。从西汉以前到明代出的书,根据方厚枢《中国书知多少》,才62016部,666446卷。清代200多年,出书多达126649种,170万卷。《清史稿·艺文志》中著录的只是经史子集部分,就有8000多部。清代所出图书,《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规模最大,仅次于明代《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出版事业中的盛举。
清代图书出版繁荣,有几个原因:
一、清王朝重视发展文化事业。康熙、雍正、乾隆都有很高的汉文化素养,善书法能诗。为了文治的需要,他们积极鼓励著述。《啸亭杂录续集》说:“列圣万机之暇,乙览经史,爰命儒臣选择简编,亲为裁定,颁行儒官,以为士子模仿规范,实为万世之巨观也。”他们勘定的图书,就有157种,22580卷(此据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二、清代的前期和中期,生产发展,社会安定。
三、学术勃兴。梁启超把清朝200余年比作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清初顾炎武、黄宗羲诸大儒不与清王朝合作,潜心著述,开启了清代的朴学。中期的乾嘉学派,大兴朴学,考证由经学蔓向历史、地理、天文、算术等数十个方面。清季大兴考伪之风,并起古今文之争。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译风骤起,敦煌写经和殷墟甲骨文,研究甚盛。中国危亡,研究中国出路的也多。于是,“硕学名儒,各标宗派。故鸿篇巨制,不可殚纪。”
四、出书手段多。有手写,如《四库全书》;铜活字印刷,如《古今图书集成》;木活字排印,如《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石头记》;锡活字印刷,如马瑞临《文献通考》;磁版印刷,如徐致定《周易说略》;木刻版印,如徐乾学所辑《通志堂经解》。此外还有泥活字印刷、铅活字印刷、石印、铅印等。石印与铅印是鸦片战争后从西洋引进。
清代图书业兴旺,藏书处也多,藏书楼有国家的更有私人的。国家的,有七阁和建于明代的皇史宬,其他官藏还有昭仁殿、五经萃室、南巽殿、紫光阁、舆图房。私人藏书处很多,有名的多在江浙。其他地方有名的,清初有江苏的绛云楼、汲古阁,天一阁,晚清有山东聊城的海源楼,江苏常熟的铁琴铜剑楼,浙江归安皕宋楼与杭州的八千卷楼。
下面简介七阁和私人藏书楼。
七阁是清代乾隆时造于各地的用以储藏四库全书的藏书楼。他们分别是文渊阁、文源阁、文津阁、文溯阁、文汇阁、文宗阁和文澜阁。文渊阁在北京紫禁城东南角文华殿后,乾隆三十九年(1774)建;文源阁在北京圆明园中,乾隆四十年(1775)建;文津阁在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是乾隆四十年(1775)仿浙江范氏天一阁建;文溯阁在沈阳清故宫,乾隆四十七年(1782)建;文汇阁在江苏扬州大观堂,乾隆四十五年(1780)建;文宗阁在江苏金山寺,乾隆四十四年(1779)建;文澜阁在浙江杭州西湖孤山,乾隆四十九年(1784)建。
乾隆钦定《四库全书》,收书七万九千余卷,三千五百种,历时十年完成。文渊阁的《四库全书》,每册都盖有“文渊阁宝”四字,与“乾隆御览之宝”二印,文源阁的《四库全书》每卷首钤有“文源阁宝”印,上加“古稀天子”圆玺。
七阁之中,文源阁在咸丰十年(1860)为英法联军焚毁,文汇阁在咸丰四年(1854)焚毁,文宗阁在咸丰三年焚毁,文澜阁在咸丰十年倒塌,书多有失。
传是楼是徐健庵建的藏书楼。徐健庵(16311694),江苏昆山人,名乾学,字原一,“健庵”是他的号。康熙九年(1670)进士,授编修,曾任内阁学士,刑部尚书。康熙二十九年(1690)告老还乡,建传是楼,以藏其书。
传是楼筑在他居所之后,共七间,贮书若干万卷,分经史子集四种。所有的书都按部归类,淡黄的书套、白色的标志光彩夺目。
徐健庵把儿子带到楼上对他们说:他认为给子孙遗留土地财物、金玉珍玩、园池台榭之物都是眼光短浅的做法。他与众不同,传给子孙的是楼上的书。并将楼命名为“传是”,著名的散文家汪琬写了一篇记。汪在记中论述了藏书的意义。
汲古阁是毛晋(1599-1659)建的藏书楼。毛晋,初名凤苞,后改名晋,字子晋。该阁所藏宋、元刊精本,打上宋本、元本椭圆形印鉴,又在首页加盖甲字印。其余藏书印上“毛晋秘箧审定真迹”或“毛氏藏书”或“东吴毛氏图书”或“汲古阁世宝”或“子孙永宝”或“子孙世昌”或“在在处处有神物护持”或“开卷一乐”或“笔研精良人生一乐”或“弦歌草堂”或“仲雍故国人家”或“汲古主人”或“汲古得修绠”。还有的盖上朱方大印,其文云:“赵文敏公书卷末云:‘吾家业儒,辛勤置书。以遗子孙,其志何如?后人不读,将至于鬻。颓其家声,不如禽犊。若归他室,当念斯言。取非其友,无宁舍旃。’”
天一阁建于明朝,原是范钦的藏书处,在鄞县(今宁波市)。
范钦字尧卿,号东明,嘉靖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阁初建时,下面凿一池,四周绕以竹木,阁未署名。收集碑刻时,忽得元揭傒斯所书吴道士龙虎山天一阁石刻,以为其意恰好与阁之凿池意图吻合,便移其名为阁名。范氏立法,书不借人。子孙读书,就在阁上。别人要是入内看书,要先报告范氏后裔。许可后,由人导往。
晚上禁入。不许在内吸烟。
阁门重重封锁,鲜有人进,到处是蜘蛛和蝙蝠粪便,狼藉不堪。
初藏书53000多卷,明清时为浙江藏书第一。由于盗窃原因,光绪时,十之九散失。
红豆书店是惠栋(1687-1758)藏书处,在江苏苏州城东南冷香溪北。
相传东禅寺有红豆树,为白鹤禅师所植,老朽后又萌发新枝。惠栋祖周惕移一枝种于阶前,生意郁然,乃自号红豆主人。惠栋亦以红豆名藏书处为红豆书店。
惠氏三世治经,闻名东南。客过吴门,必停舟瞻赏该树。
涵芬楼是宣统元年(1909)张元济(字菊生)创建的图书馆。原址在上海宝山路,靠近沪宁车站。
馆中藏中文书12000多种,其中宋刊、元版、精校、旧抄之本有500多种,附藏西文书3800多种,日文书400多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馆中藏有全套600册《永乐大典》(原为22877卷,凡例、目录60卷。)
1932年日本进攻上海,已将涵芬楼并入其中的东方图书馆在战争中焚毁。幸好574种珍贵图书已转移,得以保存,现存北京图书馆。
清代书画
首先说清代的绘画。
清初以“六大家”和“四僧”的画著名。
“六大家”包括“四王”和吴、恽。
“四王”是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王翚(huī)。
王时敏(1592-1680),字逊之,号烟客,江苏太仓娄东人,祖父是明代万历朝的首辅。王鉴(1598-1677),字园照,号湘碧,与王时敏为同族子侄。他们都
小说推荐
- 正说明朝三百年
- (﹏(﹏《正说明朝三百年》作者:孙景峰 李金玉【完结】内容简介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趋向没落,资本主义因素开始萌芽的时期。从洪武帝朱元璋创建大明到崇祯帝朱由检自缢殉国,明王朝经历了277年的兴衰。如果再加上南明政权的21年,明朝有近300年的历史。有人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恐怖的朝代,有人说明朝是中国历史
- 最新章:第93章
- 清朝三百年艳史演义
- 作品:清朝三百年艳史演义 作者:民国·费只园 内容简介 宣统既经出宫,瑾妃既经安葬,我这部清代艳史也就此好大大结束。况且近来南边的清史列传,北边的清史稿,次第出版。那些可传的妇女,不患他湮没不彰了。在下采取的书籍,在朝在野,或庄或谐,统计有百十种。此外,文集、诗集、词集,一鳞一爪,实在记不得许多。零
- 最新章:第128章
- 揭秘清宫悬案:正说清朝十二帝
- “历史是镜子,历史也是艺术。它可以借鉴,更可以欣赏”讲起历史,阎老师就像是说故事。做了三年多的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制片人,接触的专家学者近千位,能把学问当评书讲的,能把历史当故事说的,阎老师是第一人。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 作者:阎崇年序 阎老师邀请做《序,深为诚惶诚恐。小辈不才,与阎老师合作并成忘年交
- 最新章:第54章
- 正说清朝12臣
- 近年来,随着各种清代题材历史剧的热播,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鳌拜这个名字也几乎是家喻户晓。在历史上,鳌拜不仅确有其人,而且是清朝初年政坛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历史上的鳌拜,其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呢 鳌拜,生年不详,卒于康熙八年(1669,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叔父费英东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
- 最新章:第36章
- 正说清朝十二臣
- 近年来,随着各种清代题材历史剧的热播,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鳌拜这个名字也几乎是家喻户晓。在历史上,鳌拜不仅确有其人,而且是清朝初年政坛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历史上的鳌拜,其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呢 鳌拜,生年不详,卒于康熙八年(1669,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叔父费英东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
- 最新章:第22章
- 正说清朝十二妃
- 作者:章恺第一部分 目录(1)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大妃阿巴亥12岁出嫁:政治交易的筹码失宠遭休弃:诸子争位受牵连一桩公案:偷藏财物者到底是谁被逼殉死:政治祭坛上的牺牲死后荣辱:同样离不开政治阿巴亥个人小档案相关阅读书目推荐说不尽的孝庄文皇后从一座特殊的陵墓谈起顺治皇帝学步的“拐杖”康熙皇帝的坚强后盾良
- 最新章:第25章
- 正说清朝十二帝
- 揭秘清宫悬案:正说清朝十二帝“历史是镜子,历史也是艺术。它可以借鉴,更可以欣赏”讲起历史,阎老师就像是说故事。做了三年多的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制片人,接触的专家学者近千位,能把学问当评书讲的,能把历史当故事说的,阎老师是第一人。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 作者:阎崇年 授权连载第一部分 努尔哈赤至少留下12
- 最新章:第54章
- 正说清朝十二后妃
- 图书简介 大妃阿巴亥 孝庄文皇后 董鄂妃 孝圣皇后 孝贤皇后 乌喇那拉氏 香妃 慈安皇太后 慈禧太后 孝哲皇后 孝定皇后 珍妃 大妃阿巴亥 12岁出嫁:政治交易的筹码 清太祖努尔哈赤虽然创建了后金政权,登上了汗位,却并未建立后妃制度“但循国俗”称福晋(前期多称福金,意同。当时正妻称大福晋,妾称小福晋
- 最新章:第24章
- 细说清宫十三朝
- 在中国山海关之外,沈阳之东,有一座长白山。这山形势险峻,气象雄伟;隔着有一座布库里山,也是峦冈起伏。这一日,时当春日,那山旁的桃柳,被那春风吹得像醉人一般地摇摇晃晃;那地下一碧如茵,黄金似的日光,斜映布库里山的一个山坳,越显得这山坳翠绿如油,饱含春色;那些散漫自由的黄莺儿,不住地飞来飞去,你唱我和。
- 最新章:第11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