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未解之谜》第16章


关于周公究竟是为了周王朝的江山社稷而正大光明的代为执政,还是因为耍尽手段要篡权夺位而没有得逞的问题,要想在现今大量纷繁复杂的历史古籍中找出答案,还存在困难。
第三部分:政界管仲为何被娼妓奉为保护神
私妓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赵女郑姬,设形容,鸣琴,揄长袂,蹑利屣,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又说:“中山地薄人众,犹有沙丘。纣淫地余民,民俗急,仰机利而食。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起则相随椎剽,休则掘冢作巧奸治,多美物,为倡优女子,则鼓鸣瑟、屣,游媚贵富,入后宫,遍诸侯。”另外《诗经·周南·汉广》曰:“汉有游女,不可求思。”上面资料表明,这些赵女郑姬精于打扮,善于歌舞,兼善媚术,色艺俱佳。为了金钱她们不惜出卖肉体和色相,有时甚至长途跋涉。她们的经营方式主要是上门服务。《诗经》中用“游女”一词,将当时私妓的经营特点非常贴切地说明了。
营妓(也称“军妓”)的最初形式在这一时期已经开始出现。据《越绝书》、《吴越春秋》等书记载,公元前470年前后,“越王勾践输有过寡妇于山上,使士之忧思者游之,以娱其意”。越王勾践为了解决士气低落的问题,让“有过寡妇”为军中“忧思者”提供性服务,这就是典型的“营妓”。尽管当时越王勾践让“有过寡妇”为军士提供性服务,可能是一种应急措施,并没有形成一种制度,但它一直被看作是中国营妓制度的雏形。
但是,真正的国家经营娼妓业,却是由管仲开创的。
管仲,名夷吾,初与友人鲍叔牙经商为生。后来“鲍叔牙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被囚,鲍叔牙“遂进管仲”,“力陈管仲之贤,桓公于是任管仲为相”。(《史记·管晏世家》)管仲在任期间,竭力协助齐桓公治理国家,实行了一系列改革。重新划分行政区域,整顿吏治,严肃军队纪律,利用官府力量发展盐铁业,促进生产,统一管理货币,调整物价,通过“尊王攘夷”,控制各诸侯国内政,抵御周边少数民族进军中原。通过这些改革方案,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管仲在位时不但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还设置“女闾”。所谓“女闾”,就是妓院。也就是说,管仲是是第一个设置官方妓院的人。管仲于公元前685年被封为“卿”,死于公元前645年,因此设“女闾”制应该是在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645年之间。这比梭伦创立雅典国家妓院(公元前594年)至少还要早50年以上。因此有人说管仲是“世界官妓之父”。
当时妓女数量还是比较多的,如管仲设女闾300,据《周礼》中说“五家为比”,“五比为闾”,一闾是25家,总数当为7500家,若设700,就有1。75万家之多。
“女闾”制开了国家经营娼妓业的先河。作为政治家管仲,其实行“女闾”制,目的有四:一是为了增加国家收入。清代褚人在《坚瓠续集》卷一记载:“管子治齐,置女闾七百,征其夜合之资,以充国用,此即教坊花粉钱之始也。”二是为了缓解及调和社会矛盾。三是招揽游士,网罗人才。当时诸侯争雄,齐桓公为了能够称霸天下,借助美女来招引人才。四是供齐桓公淫乐。齐桓公是一个好色之徒,这在文献中有所记载:“好内,多内宠,如夫人者六人。”他好色无度,喜欢寻求刺激。但管仲设立妓院,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从中收税以作军费。
管仲设立市妓和妓院,对后世中国公共制度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在他的影响下,春秋各国纷纷效仿,后世的封建统治者也从此让娼妓制度获得合法地位,这恐怕是作为春秋时期的大政治家、思想家的管子始料未及的吧!我们完全可以想像,当时的妓院肯定不像日后那样畏首畏尾,而是在管仲丞相的庇护之下,光明正大地经营。所以娼妓们当然要奉管仲为“保护神”了,这一习惯也延续到了后世。
第三部分:政界赵高乱秦之谜
赵高是秦始皇和二世皇帝宠信的权臣,他声势显赫,一时权倾朝野。很多历史学家有这样的看法:秦朝的覆灭,与这个人物篡权误国多少有些关系。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大师司马迁在《史记·蒙恬列传》中写到了赵高的身世:“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长隐宫,其母被刑戮,世世卑贱。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
赵高为什么能平步青云地进入秦王朝中央政权机关呢?这是因为他“通于狱法”,这一点与“喜刑名之学”的秦始皇不谋而合,因而成为秦始皇的心腹。秦始皇出巡途中病重,便让赵高给公子扶苏发送诏书,“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即让扶苏继承皇位。但是诏书还没发出,秦始皇已死,李斯在赵高的威逼利诱下,同他一起伪造了遗诏,扶助胡亥为二世皇帝,赐公子扶苏自尽。接着,他千方百计陷害并杀死了掌握兵权的大将蒙恬和蒙毅。胡亥继承皇帝大位后,赵高又怂恿他“尽除去先帝之故臣”,结果赵高帮助胡亥除去了许多秦的宗室大臣,连李斯也难免一死。从此,秦朝的中央大权完全被赵高掌握。
关于赵高的身世,历来众说纷纭。清人赵翼在《除余丛考》卷四十一《赵高志在复仇》中曰:“高本赵诸公子,痛其国为秦所灭,誓欲报仇……卒至杀秦子孙而亡其天下。则高以勾践事吴之心,为张良报韩之举,此又世论所及者了。”他自称,这种观念出自《史记索引》,得到许多人的共认,郭沫若先生主编的《中国史稿》第二册“秦末社会矛盾的激化”章节中就这个观点指出:“赵高原是赵国远支宗室的后代,因其父犯罪被处宫刑,当了宦官……骗取了秦始皇的信任。”其实这种看法没能很好理解《史记》中所说的“生隐宫”。在今本《史记》三家注中有一段“索引”的记载说“盖其父犯宫刑”,指出并非是赵翼认为的“自宫以进”,以苦肉计进行报仇。另外,还有一种较新鲜的说法,认为赵高不是“宫人”,因为京剧传统剧目《宇宙峰》中有赵高逼自己的女儿嫁给二世这一出。
因此,有人认为赵翼的观点本意只不过是为了故作惊人之论,因为今本《史记》三家注中“索引”部分,并无这种内容。就算赵翼真见了什么“孤本秘籍”,此说也很难令人信服,因为这说法和《史记》原文大相径庭,而“索引”是唐人司马贞所作,其史料价值不能与《史记》并论。《史记·蒙恬列传》原文说赵高为“诸赵疏远属也”,并不是“赵诸公子”。因为“诸赵”一语,犹《史记》、《汉书》中常用“诸吕”、“诸窦”,“赵”乃姓氏,并非国名。而“诸赵”实际上指的是秦国王室。《史记》中记载得很明确:“太史公曰:‘秦之先为嬴姓……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史记·秦始皇本纪》也指出:“秦始皇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可见,所调“诸赵疏远属也”乃指赵高是秦王室宗室,因而所谓“赵高乃赵诸公子,痛其国为秦所灭,誓欲报仇”之说是不能成立的。
综上所述,赵高并非“痛其国为秦所灭,誓欲报仇”而乱秦政。事实上,赵高乱秦政的故事,只能供参考。如前秦王嘉(一说梁萧绮)撰《拾遗记》中记载一则故事说:“秦王子婴立,凡百日,郎中令赵高谋杀之。”秦始皇的鬼魂在梦中对子婴说:“余是天使也,以沙丘来。天下将乱,当有同姓欲相诛暴。”子婴因此“囚高于咸阳狱”。这故事以天道轮回为凭,胡编乱造,当然令人难以相信。
其实,就算赵高是赵国公子,他曾为“宫人”,他与秦二世胡亥加紧盘剥百姓,又任意诛灭异己,滥用刑戮,使社会矛盾迅速激化起来,将建立不久的秦王朝推向崩溃的边缘,这一重罪也令他难辞其咎。在这种形式下,只要有星星之火,就会形成燎原之势,曾经显赫一时的秦王朝就这样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推翻了。
第三部分:政界项羽不肯过江东之谜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名作。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为人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因而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