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历史》第4章


沤糇凡簧幔嗤醣黄壬碧拥ひ孕蛔铮疚薹ㄅぷ芫郑膊荒茏柚骨鼐敖!?br /> 4、占领魏地。秦军攻克燕都蓟城后,把打击的矛头指向了魏国。自从韩国灭亡,赵国和燕国被秦军占领之后,魏国实际上已处于三面被围的窘境,大有唇亡齿寒之感。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王翦的儿子王贲率领10万大军去攻打魏国。由于魏国缺乏有效的抵抗,秦军很快兵临城下,包围了魏国的首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大梁经过魏国长期经营,城池相当坚固,加之魏军坚守,不易攻克。王贲看到大梁城地势较为低下,又离黄河、鸿沟不远,遂令秦军开渠,将黄河、鸿沟之水引至大梁城下。三个月后,城垣崩塌,秦军攻入大梁。魏王假投降,不久被杀,魏国灭亡。至此,河东、华北和广大的中原地区均已为秦所有。东方六国中只剩下楚国和齐国了。 
5、大举伐楚。楚国在战国末年国力衰弱,但与东方其它国家相比,还是比较强大的。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李信率军攻楚。李信轻敌冒进,先胜后败。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亲请老将王翦,令率60万大军伐楚。楚则倾其全国兵力进行抵抗。王翦吸取李信失败的教训,采取屯兵练武,以逸待劳,麻痹敌人的战略,选择有利地势安下营寨,整天教士兵跳高、跳远,投掷石块,坚壁不战。这样过了一年,楚军斗志松懈,粮草不济,开始向东撤退。王翦乘机率军追击,大破楚军于蕲南,杀楚将项燕,占领楚国大片领土。公元前223年,王翦与蒙武合攻楚都寿春,俘获楚王负刍。次年王翦又率军渡过长江,平定了楚国的江南地区,降服百越之君。楚国宣告灭亡。 
6、吞灭齐国。楚国灭亡后,秦始皇派王贲率军深入东北,扫除燕、赵残余势力。公元前222年,王贲攻占辽东,俘虏了燕王喜。接着攻下代城,俘虏了代王嘉。燕、赵两国彻底灭亡。至此,东方六国中就只剩下齐国。长期以来,秦国对齐国采取笼络的政策。齐王建在位四十多年,事秦甚谨,不修攻战之备,不助五国攻秦,直到五国灭亡之后,齐国的统治集团才感到大祸将要来临,乃发兵守其西界。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命王贲率秦军从燕国边界南下进攻齐国。王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没有遇到什么抵抗的情况下,猝然攻入齐都临淄(山东淄博)。齐王建入秦投降,齐国也被纳入秦国的版图。 
经过十年的征战,秦始皇终于灭掉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回顾统一中国的历程,秦始皇对丞相、御史说:过去韩王纳地献玺,请为藩臣,但很快违背盟约,与赵、魏合纵攻秦,故我兴兵诛之,俘虏了韩王。赵王派其丞相李牧前来约盟,我归还了赵国的质子,但赵旋即背盟,攻我太原,故兴兵诛之,得其王。魏王起初表示愿意对秦称臣,但不久与韩、赵二国密谋袭秦,秦兵反击,遂破魏国。楚王献青阳以西之地给秦,后来违背盟约,袭我南郡,故我发兵诛讨,俘获楚王,遂定楚地。燕王昏乱,其太子丹在暗中指使荆轲为贼,秦军诛伐,灭了燕国。齐王断绝秦使,企图作乱,秦军进讨,平了齐地。秦始皇高兴地说:“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服其辜,天下大定。”
一、【中国的战国历史】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 年),另一说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算起 (公元前403 年~公元前221 年),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时期,处于东周时期。
简介
战国时期 春秋之后,也就是周朝的后半期,进入了七国争雄的时代,在后来西汉末年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中记载这一时期,所以人们称之为战国。《史记?六国年表》记载,战国始于前475年(周元王元年)或者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算起 (公元前403 年),至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战国时期,魏、赵、韩、齐、楚、秦、燕这七个诸侯强国,即战国七雄,连年征战,在军事、政治、外交各方面的斗争十分激烈。由于秦国的商鞅变法发挥了富国强兵的重要作用,秦国终于后来居上,逐一灭掉了其他六国,完成了“秦王扫六合”的统一大业,形成“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的统一国家。七雄当中,为了富国强兵而竞相实行变法,魏国的李悝、楚国的吴起、秦国的商鞅等实行的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社会的进步。以苏秦、张仪为代表的纵横家人物在外交斗争中十分活跃。战国时期,商业和交通的发展互相促进,出现了一些著名城市。都江堰、郑国渠、鸿沟等著名的水利工程不仅促进了当时的农业,而且造福后世。在文化和思想学术的发展上,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辩家鹊起,创造了辉煌的先秦文化,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
随着水利的兴修,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春秋中后期,各诸侯国的经济得到发展,政治形势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诸侯国内部卿大夫的势力逐渐发展起来,著名的如鲁国的三桓,齐国的田氏,晋国的六卿。他们利用自己的经济实力,控制和瓜分公室,并互相争斗,以扩充领地。晋国的六卿争斗到最后,剩下韩、魏、赵三家。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前403年),周王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周安王十一年(前391年),田民废除了齐康公,自立为国君,也得到周王的承认。三晋和田氏的胜利,宣布了强者生存、弱者淘汰的残酷政治法则。于是,以魏国的李悝改革为起点,各国争相进行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变法运动。变法的核心是将劳动者固定到土地上,以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社会文明程度的加深,使统治者对物质享受的贪欲急遽膨胀。增加剥削量的最直接的办法,是掠夺更多的土地,而掠夺土地的最便捷的途径是战争。所以,这个时期战争频繁。据统计,从周元王元年(前475年)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 的二百五十五年中,有大小战争二百三十次。战争打起来,双方动辄出动几万至几十万人。西汉末年的刘向,将有关这段历史的各种资料编成一本书,取名《战国策》,从此,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战国时期。
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最有实力的是齐、楚、燕、秦、韩、赵、魏,人称“战国七雄”。
春秋一百多国,经过不断兼并,战国初年,约有十几个国。大国有秦,魏,韩,燕,赵,齐,楚,即“战国七雄”。此外还有越国一个较为强大的国家。小国有东周,宋,卫,中山,鲁,滕,邹等。另外还有不少少数民族分布在四周,北与西北有林胡,楼烦,东胡,仪渠,南有巴,蜀,越。 
七国的疆土地理: 
秦:约占有今陕西关中、汉中和甘肃东南部、四川省大部。
魏:约占有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中部和东部 
赵:约占有今山西北部,中部和河北中部,西南,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 
韩:约占有今河南中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 
齐:约占有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 
楚:约占有今湖北全省,河南,安徽,湖南,江苏,浙江的一部分 
燕:约占有今河北北部,辽宁,吉林的一部分 
战国前期,“七雄”形成,各国将精力用在内部整理上。各国招贤才能,励精图治,像李悝,吴起,商鞅等人的变法维新就发生在这时期。 
战国中期,就是大战的时候。真是:“国无宁日,岁无宁日”“邦无定交,土无定主”的混战局面。 各个国家为保持自己的生存和扩大国土的势力,君主们都相继称王,独霸一方。一方面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图强,加强军备;另一方面,在外交上频频争取别国的“合纵”“连横”。 
战国后期,秦国昭襄王用范睢为相,采用了“远交近攻”之计,破坏了各国的“合纵”,加强了秦国的国力,军事,成了战国时期的第一强国,削弱了各国的力量。 
各国变法和新的君主集权制 
A、魏国李悝变法
魏文侯(前445年-前369年在位)任用李悝进行改革,尽地力之教,建立武卒,重用吴起、西门豹等人治理地方,发展经济,成为战国初期第一个强国。
变法内容:
1、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建立封建官僚制度。按着“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根据功劳和能力选拔官吏,削弱贵族特权,建立封建官僚制度。 
2、推行尽地力之教。 
3、实行平籴法。 
4、作《法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