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普京一个人的振兴》第8章


20世纪80年代末期,西方演变苏联东欧阵营的主要方向是民主德国、捷克和波兰。长期处于冷战的环境、苏联的影响和控制、西方的渗透和压力、长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以及民主德国执政党本身的失误,这一切都使民主德国的国内形势逐渐紧张。尽管民主德国政府筑起了坚固的“柏林墙”,希望用钢筋水泥的建筑和武装军人阻止民主德国人移居联邦德国,但是仍然有大量公民采取各种手段出逃西方。
与此同时,民主德国社会生活陷入混乱之中,各地的游行示威不断,社会秩序混乱,生产已经受到影响。新纳粹组织也出现了,他们攻击的矛头对准了犹太人和苏军。德累斯顿是新纳粹活跃的城市之一。这种暴风骤雨般的巨大变化是普京从未经历过的。在这样的大风大浪中,个人是无能为力的。这种复杂的局势肯定对正常的情报搜集工作会有影响,而且苏联国内的局势也越来越混乱。公开报道中从未提及普京对这场巨变的感受,但可以想象,他的感受决不会是兴高采烈的,而毋宁是迷惘、困惑和痛苦的。毕竟,他为之服务的克格勃是苏共的情报机构,又和民主德国的官方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现在苏共领导人导致了民主德国的变化,而巨变的结果是新纳粹对苏军的攻击:德累斯顿的大街上出现了“占领军滚出去”的大标语。普京从小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他的两个哥哥死于列宁格勒被德军围困时期,现在纳粹居然卷土重来,普京的内心想必很不平静。
对普京小组的直接冲击终于发生了。柏林墙倒塌之后,德累斯顿有人冲击了民主德国情报机构的办公楼,接着又有人来到普京小组的所在地。过去这里的武装警卫这时已经撤销。普京单枪匹马先将人群阻挡在门外,然后要求附近的苏军基地派人来支援,因为办公室里有克格勃的机密文件。苏军起先没有答应。普京独自和人群对峙,他很镇定地和示威者交涉,要求他们不要冲击这个地方。数小时后,苏军抵达,驱散了人群。普京当时的感觉是:苏联已经不复存在,已经消失了。很明显,苏联正在生病,而且是不治之症——权力瘫痪。
普京作为旁观者和见证者,度过了民主德国最后的岁月,但这还不是他最后一次见证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一个共产党的终结。在东德,虽然苏军还要再过几年才完全撤走,但是作为克格勃的派出机构,普京和其他在民主德国的情报人员都已经失去了在这里工作的基础和土壤,更糟糕的是,苏联的局势远不像民主德国,没有人知道苏联、苏共和克格勃今后的命运是什么。
第三章 走向权力中心
投身政界 相助恩师
1990年1月,普京回到祖国。有人推荐他去莫斯科的克格勃总部工作,但是他拒绝了。他觉得,克格勃系统已经没有前途,他的工作已经没有意义了。与其在这个系统里,眼看一切在自己周围垮掉,还不如做点别的事情。当时他虽然没有明确退出克格勃,但是已经开始为自己寻找后路了。
于是,普京回到故乡列宁格勒,在母校谋到了一个职务:副校长的外事助理,显然学
校当局认为他在国外的经历有助于大学的对外联络,当然学校也了解普京的背景。虽然克格勃的名字引起许多人不愉快的联想,而且1990年克格勃本身也受到冲击并且也在改革,但是在列宁格勒,克格勃仍然还在运作,普京当年的同僚,也都在这个城市的各个部门为克格勃工作。在一般情况下,从外国回到苏联的克格勃情报军官,仍然会以合法身份为掩护,继续其情报职业。普京的情况应该也是如此。
1990年春夏之交,列宁格勒举行了第一次市苏维埃主席的选举。普京在大学里的恩师索布恰克这时已经成为出色的政治家,他在选举中振臂一呼,顺利当选,从一个议政的人民代表进而成为一个大城市的行政长官。索布恰克具有知识分子型政治家的特点,他思路敏捷,善于演说和鼓动,能够直接和人民对话并倾听他们的声音;他也善于在市杜马这样的场合估计形势,合纵连横。
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索布恰克是苏联反对派的一面旗帜。索布恰克虽然已经积累了相当的政治斗争的经验,但是,当市长和做议员不同。议员是“务虚”的,特别是当时苏联的人民代表,主要是就一些重大问题做出决议,索布恰克以其法律知识和口若悬河的政治鼓动能力在人代会如鱼得水。但是成为列宁格勒苏维埃主席之后,面对的却是不同的局面,这是一个必须务实的职位,是必须做出具体成绩,让市民得到实惠的位子。因此索布恰克不能像在人代会那样和其他精英联合作战,而必须有自己的班子,有可靠而能干的助手。正是在这个时刻,从德国回到列宁格勒的普京出现在索布恰克面前。
那是1990年初的一天,索布恰克从市苏维埃回到列宁格勒大学办事,在办公楼的走廊里遇见普京。普京向老师问候,彼此很自然地先是寒暄,然后谈起现状。索布恰克正忙于过去他所不熟悉的各种事务,看到这位学生,他立即萌生了一个念头:这不是一个现成的助手人选吗!只有38岁,当年在学校是优等生,虽然是克格勃,但是没有什么劣迹,在国外多年,为人显得干练,不嚣张跋扈。索布恰克单刀直入,问普京愿不愿意到市苏维埃工作。普京爽快地答应了。这几分钟的谈话,决定了普京的后半生。
普京随即辞去了在列宁格勒大学的工作,跟随导师来到了市苏维埃,开始了他六年的行政官员的生活。普京敏捷地捕捉到这个机遇。如果他当时没有接受索布恰克的邀请,很难想象他会有机会成为今日的俄国领袖。普京担任了列宁格勒市苏维埃主席索布恰克的外事顾问。过去的地方外事活动都由莫斯科的外交部或有关部门安排、交办,现在实现了地方自治,列宁格勒可以自主展开外事活动。来自世界各国特别是中欧和北欧的客人络绎不绝,普京陪同索布恰克接待外宾或代为接待一些次要的客人,同时也开始熟悉一些大城市的市政运作。1991年6月列宁格勒取消了苏维埃,举行市长选举,索布恰克当选首任市长,随即任命普京为市政府的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
经历8。19事件(一)
1991年的苏联已经陷于全面的危机。具有惊人政治直觉的叶利钦,断定苏联的解体势所必然。他从1990年春就开始全力经营俄罗斯共和国,很明显,即使苏联崩溃,苏共解散,俄罗斯大地和俄罗斯人民仍将存在。只要夺得占苏联领土70%的俄罗斯共和国的政权,叶利钦就能掌握未来。在这方面,优柔寡断的戈尔巴乔夫不是叶利钦的对手。叶利钦在1991年5月当选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实现了成功的第一步;接着他宣布俄罗斯主权独立,给戈尔巴乔夫来了个釜底抽薪,苏联实际上已经成为空架子。
这时,苏共领导层中的一些人正在酝酿推翻戈尔巴乔夫的政变,其中包括副总统亚纳耶夫、国防部长亚佐夫元帅、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内务部长普戈和国防部副部长瓦连尼可夫大将和最高苏维埃主席卢基扬诺夫等人。他们认为,苏联已经处于危险状态,决定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取代戈尔巴乔夫掌权。震惊世界的8·19政变发生了。
当时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全家在克里米亚别墅被扣留。军队按照命令进驻莫斯科。1991年8月19日,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布了《告苏联人民书》,宣布戈尔巴乔夫鉴于健康状况不能履行总统职责,由副总统履行总统职务,国家权力由紧急状态委员会行使,在苏联部分地区实行六个月的紧急状态。叶利钦在克格勃特别部队到达之前20分钟离开所住的别墅前往俄罗斯最高苏维埃所在地白宫,白宫成为对抗紧急状态委员会的总部。
政变发生时,列宁格勒作为第二大城市,没有卷入政变,并且还阻止了军队的进驻,普京在其中发挥了决定性的影响。当时列宁格勒军区接到了莫斯科紧急状况委员会的命令,准备派兵进驻市区,控制列宁格勒。正在度假的普京闻讯立即赶回列宁格勒。他马上亲自带领武装警卫到机场接索布恰克并保护他安全返回家中,以免索布恰克被逮捕。随后,他彻夜奔走在列宁格勒克格勃和军区之间,和有关各方面展开了紧急磋商和协调。普京向军方力陈:列宁格勒没有问题,并不需要军队进驻,如果军区一定要派兵,则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