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何堪哀》第57章


颐钦驹谀愕哪骨埃ǜ婺悖颐峭瓿闪四愕闹驹浮T改惆蚕ⅲ蚕ⅲ改惆蚕ⅲ蚕⒃谕恋乩铩T改惆蚕ⅲ改惆蚕ⅲ改惆蚕ⅲ蚕⒃谕恋乩铩!保?8)丧仪出发前,进行了简短的培训:“万国殡仪馆前,早已给群众挤满了,虽然挤到几乎喘不过气来;但是群众很耐心的站立着,跟着歌咏指挥学习唱哀悼歌。”(19)近万人的由各色人等临时组成的送葬队伍,竟能在出发前分批轮训、学唱挽歌,这组织的严密真令人惊叹。不过,这又有些多余,因为在送葬时,唱着唱着,人们又唱回《打回老家去》的原词上去了。“本来是《打回老家去》的谱子的“挽歌”,有人唱错了‘打回老家啊!’”于是,“大家忽然疯狂地跟着歌:‘打回老家去啊!’”(20)“一路上老是唱着哀悼鲁迅的歌,终于不耐烦了,于是《打回老家去》、《义勇军进行曲》都从群众的口里发出来了。”(21)唱“哀悼鲁迅的歌”而“终于不耐烦”,可见来送葬本意并非为“哀悼鲁迅”,而是为“游行示威”,为“逼蒋抗日”。而唱回去了的歌词便变成:“打回老家去!打回老家去!他杀死我们同胞!他强占我们土地!东北同胞快起来!华北同胞快起来!我们不愿做亡国奴隶!”国民党政府的确是愚蠢而虚弱的,在上海以外的地方,禁止悼念鲁迅的活动,但越是禁止,越是让这种活动高度政治化和神圣化。实际上,在许多地方,都在中共地下党人的策划下,举办了规模不等的追悼活动。就是在首都南京,也举行过追悼会,而幕后指挥者,是后来“潘(汉年)杨(帆)案”中的杨帆。据沈践《一次不寻常的鲁迅追悼会》回忆,追悼会在南京鼓楼附近薛家巷8号国立戏剧学校的礼堂举行。该剧校是由其时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交通部次长的张道藩向国民党中央建议创办的,张并亲任剧校训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帆其时的公开身份是剧校训导委员会秘书。在准备追悼会时,“为了防止张道藩的阻挠破坏,各项筹备工作都悄悄地进行,分工由一届同学准备悼词与演讲,学过美术的凌颂强(即当今著名电影导演凌子风)负责绘制鲁迅像;二届同学在当过音乐老师的沈风指导下练唱挽歌。准备工作就绪以后,一声铃响,大家都集合到礼堂开会,除本校同学和部分教师外,还有闻讯而来的校外人士,共约一百人。当时学校规模不大,在校师生总共只有一百三十人左右,礼堂也很小,只能容纳七八十人。许多人只能站在室外天井里参加追悼会。”“特别值得提起的是,这次鲁迅追悼会的积极支持者是学校训导委员会的秘书石蕴华,即解放初期上海市公安局局长,‘藩杨事件’的当事人之一杨帆同志。他当时表面上是张道藩的‘助手’,张不到校时,他负责‘训导’工作,实际上是在党的领导下从事革命活动。在校外,他是南京文化界救国会的负责人之一,在校内与曹禺等进步教师保持密切联系,与学生打成一片,帮助他们组织读书会,学习革命理论、讨论时事,而且利用合法身份多方保护进步同学。在筹备鲁迅追悼会的过程中,石蕴华不仅主动与同学们一道研究分工、出主意,还参加布置会场,大会费用原定由参加者自愿认捐,后来也由这位训导委员会秘书签字在学校报销了。”“当时正值抗日战争前夜,剧校同学在悼词与演讲中不仅深深表达他们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与哀悼之情,而且誓言要继承鲁迅的事业,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为民族解放而奋斗。后来他们确实都实践了自己的誓言,不少人奔赴延安参加革命队伍,如第二届学生王大化在鲁迅艺术学院戏剧部工作,参与创作并演出秧歌剧《兄妹开荒》,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赞许,后来他不幸在东北牺牲。前文提到的凌颂强毕业以后经武汉去了延安”(22)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的鲁迅丧事(6)
毛泽东曾说,长征是“宣传队”和“播种机”,鲁迅丧事和各地悼念活动,某种意义上也可作如是观。 
2004年4月11日定稿 
注释: 
(1)顾准:《顾准自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43页。 
(2)徐雪寒:《回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片断情况》,见《“一二·九”以后上海救国会史料选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12月版。 
(3)吴大琨:《党与救国会》,见《“一二·九”以后上海救国会史料选辑》。 
(4)王翰:《“一二·九”运动后上海地下党工作路线的转变》,见《“一二·九”以后上海救国会史料选辑》。 
(5)见《二心集》。 
(6)见《南腔北调集》。 
(7)冯雪峰:《回忆鲁迅·一九三六年》。 
(8)宋庆龄:《追忆鲁迅先生》,载《人民日报》1977年10月19日。 
(9)(14)夏衍:《懒寻旧梦录》,三联书店1985年7月版第338——341页。 
(10)(13)胡子婴:《回忆“一二·九”到“七·七”上海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见《“一二·九”以后上海救国会史料选辑》。 
(11)关于保安方面电报内容,见《鲁迅年谱》(增订本)第四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9月版。 
(12)曹聚仁:《鲁迅评传》,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版第148页。 
(15)(17)(18)静芬:《从万国殡仪馆到万国公墓》,见《“一二九”以后上海救国会史料选辑》。 
(16)高建国:《顾准全传》,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00——101页。 
(19)魏护:《十月的殡仪》,见《鲁迅先生纪念集》,上海书店1979年12月根据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1937年初版复印。 
(20)白尘:《战士的葬仪》,见《鲁迅先生纪念集》。 
(21)衡:《出殡的行列》,见《鲁迅先生纪念集》。 
(22)沈践:《一次不寻常的鲁迅追悼会》,见《上海鲁迅研究》第七辑。本书来自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