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录》第83章


南凉 秃发乌孤 鲜卑 西平、乐都 397…414 西秦乞伏炽磐
南燕 慕容德 鲜卑 滑台、广固 398…410 东晋刘裕
西凉 李暠 汉 敦煌、酒泉 400…421 北凉沮渠蒙逊
北凉 沮渠蒙逊 卢水胡 张掖、姑臧 401…439 北魏拓跋焘 初于公元397年为段业所建。
夏 赫连勃勃 匈奴 统万 407…431 北魏、吐谷浑 北魏俘赫连昌,吐谷浑俘赫连定。
北燕 冯跋 汉 龙城 409…436 北魏拓跋焘 一说始于公元407年,或谓冯跋为鲜卑人。
代 拓跋猗卢 鲜卑 盛乐、平城 315…376 前秦苻坚 不计在十六国内。一说始于公元338年什翼犍即位。386年复国,寻改魏。
冉魏 冉闵 汉 邺 350…352 前燕慕容恪 不计在十六国内。
西燕 慕容冲 鲜卑 阿房、长子 385…394 后燕慕容垂 不计在十六国内,若慕容泓称济北王始,时在公元384年。
翟魏 翟辽 丁零 滑台 388…392 后燕慕容垂 不计在十六国内。

在北魏的铁蹄践踏下,短命的十六国相继灭亡,拓跋家族成为中国北方的新主人。拓跋焘这个靠武力取得中原的年轻人已经不再满足于北方的故土,他还有着把整个的中国都当作自己的玩具的能力和野心,而自居为中华正统的宋国皇帝刘义隆也有着和他一样的想法(当然,野心是有,能力有没有就是另一回事)。
刘义隆秉性节俭——这是他自封的,在元嘉三十年的盛世里他却经常穿着粗布袍过活,给别人奖赏也是如此,从来没有超过五十匹布的赏赐,即使是皇后一年的供奉也只有三五万铜钱。不过这些规矩在刘义隆有了潘妃之后就改变了,刘义隆非常宠爱这个潘妃,对她可谓是有求必应,潘妃性情贪婪,经常向刘义隆索要钱财布匹,刘义隆一律照给。于是就有了一个怪现象,皇后什么时候缺钱了,就到潘妃那里说些好话,潘妃再跑到刘义隆那里哭闹,接着刘义隆就大发慈悲给她三五十万铜钱(搬得动吗),潘妃再转交给皇后。
有这么多难断的家务事,刘义隆自然没有精力理会朝政,国家大权全部落到了靠杀死檀道济起家的皇弟刘义康手中。刘义康靠踩着功臣的脖子往上爬,一时权倾朝野,他的府第成天门庭若市,排满了行贿的队伍,刘义康家里光招待行贿者的服务员就有六千多人。地方进贡的礼物,好的先送到他这里,孬的才呈给皇帝,刘义康成为了宋国的无冕之王。
刘义康专权乱政惹恼了他的一个合谋者殷景仁。刘义康和刘湛两人沆瀣一气给殷景仁穿小鞋,试图将他排挤出上层政治圈。可巧刘义隆最近身体不好,刘湛就四处活动准备等他死了以后立刘义康为帝,不巧的是刘义隆的病后来竟然又好了。殷景仁就秘密上书给刘义隆说刘义康和刘湛谋反,证据确凿云云。刘义隆虽然荒淫,脑子还是很清醒的,他暗地里一核计,不由得吓出了一身冷汗,急忙密召殷景仁进宫。
殷景仁一直被刘义康和刘湛排挤,被迫在家里伪装瘫痪卧床达五年之久,这回一接到刘义隆的密令,马上从床上一跃而起,撒丫子就往皇宫跑,搞得他的家里人还以为他诈尸了呢。刘义隆见殷景仁进来,就和值班的殿中将军沈庆之三人一起下旨,宣布处死刘湛,免去刘义康的职务。
刘湛和刘义康比当年司马懿的对手曹爽还没用,别看这两位拥有军政合一的大权,接到皇帝的诏书后,一点脾气也没有就乖乖地束手就擒。
刘义隆轻而易举就粉碎了刘义康集团,取得了成功。他免除了刘义康的职务,派遣他担任江州刺史,又加封踩着刘义康和刘湛上台的殷景仁为扬州刺史,执掌国家大权,大家轮流坐庄。不过有趣的是殷景仁刚就职没几天就发疯而死,建康城里有传言说他是被刘湛的鬼魂索命给整死的。
发配到外地的刘义康还不老实,他的手下范晔(就是写《后汉书》的那个范晔)等又密谋推举刘义康谋反。结果又一次被刘义隆发觉。刘义隆下令征召刘义康进京,把范晔也给杀了(据说抄家的时候发现范晔家金银堆积如山,就连扫地丫环的首饰也都价值连城。可是范晔的母亲却住在厨房里烧火,范晔的侄子冬天睡觉都没被子盖,范晔的叔叔从来没穿过棉衣,可见范晔其人是全无心肝。不过范晔这人在历史上的口碑倒不错,《后汉书》也是声名赫赫,说明文人的地位并不以道德而论)。
刘义隆把刘义康软禁起来,结果还有余党打着他的旗号要造反。刘义隆准备把他发配到广州去服苦役(最好的办法是把他发配到拓跋焘那里),刘义康又嫌广州路远,不愿意去,要求哥哥给他安排个近的地方服刑。刘义隆被刘义康搞烦了,便派人给他送去毒药叫他自尽。刘义康还大言不惭地对使者说:“我信佛教,佛祖说:他的弟子是不能自杀的,请陛下给我换个别的处分吧。”使者一听,二话不说,扑上去动手掐死刘义康,回去复命。
宋国的三个最有可能成为权臣的家伙竟然几乎同时意外而死,这个巧合在历史上也算比较罕见,刘义隆又重掌国家大权。他视察了一下库房和建康城,发现在他没有管理国家的这段日子里竟然国库充实,百姓富庶,从江北到江南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刘义隆不禁有些飘飘然,认为自己文治过人,武功超群,不用怎么费心国家就这么富强,要是再努把力,北魏在自己眼里还不就是毛虫一条(干脆也给改名儿叫蠕蠕算了)?于是,一个大规模的北伐计划就在刘义隆的脑子里形成了。
刘义隆的北伐计划刚提出来,就遭到了众大臣的劝阻。不过这时候北魏国内发生了一件大事,使得刘义隆的北伐计划得以实施。
北魏的开国老臣崔浩历任三世要职,功勋赫赫,成为拓跋焘最倚重的谋士,他的才能也丝毫不亚于十六国第一谋臣王猛。史载崔浩做梦都在想着怎么给国家出谋划策,他的床前一直放着装白灰的铜盘,睡觉的时候想起什么就划到盘子里。拓跋焘也经常微服到崔浩家里串门,崔浩从来不特意为皇帝准备宴席,而是随手摸俩窝头两人边啃边讨论问题。拓跋焘对崔浩也极其信任,私下告诉他说:“先生才智渊博,是我家三代老臣,是我祖父辈的老师,所以先生有什么异议时千万不要避讳,一定尽忠进言。我也许当时会发火不听你的,事后必然会改变想法。”
但崔浩这位满腹经纶的智多星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不懂得为人。他性格直率,又是汉族知识分子出身,这一点拓跋焘或可接受,别人就不一定了,大部分鲜卑武将都不买他的账,也瞧不上他那套文绉绉的装束。打仗的时候崔浩所作的判断往往准确至极,拓跋焘经常对手下说:“你们这些粗人啊,不要觉得崔浩这个人身材文弱,不能射箭持矛,但是他肚子里的学问比最精锐的武器还要厉害,你们都要向他学习啊。”结果却是没有一个人向他学习。
崔浩和武将们的关系都很紧张,北魏朝廷中的大部分重臣都是武将出身,比如奚斤、叔孙建、长孙道生等,他们个个看崔浩不顺眼,崔浩也看不起他们,上下朝时相互之间从来都不说话。
崔浩信奉国产的道教,而且相当迷信,他还劝说拓跋焘也信了道教。拓跋焘很宠信一个叫寇谦之的道士,这个道士和崔浩的关系还过得去。在他们的影响下,拓跋焘甚至把北魏年号都改为“太平真君”这样一个道教气氛很浓的名字,其实就相当于把道教立为国教。北魏的绝大多数官员和百姓都信佛教,这样一来,宗教信仰问题就成为双方冲突的导火索。
不久,关中一带的胡人盖吴造反,被北魏打压下去。在作战过程中拓跋焘路过长安的一座寺庙,发现这里的和尚竟敢公然饮酒,而且还藏匿有很多兵器。拓跋焘顿时大怒,认为这些和尚参与了盖吴的造反,就下令把这个寺庙的和尚全都杀死,并将寺内资产没收充公。崔浩又在一旁煽风点火,建议拓跋焘杀光天下的和尚,砸光所有的佛像。这回连寇谦之道长也觉得太过分了,劝阻崔浩和拓跋焘不要这样做,结果两人都不同意。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