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录》第106章


系模蛭蔽壕母锖笠部几闫鹆嗣欧雷逯贫龋懈龊米孀诰透菀准庸俳簦!督椤返淖髡呙侵徊还俏俗约旱奈谏疵贝鞯母咝┌樟恕! ?br /> 李暠的叛变使段业对朝中重臣都产生了疑心,搞得人人自危,段业的乖张促使沮渠蒙逊准备下手除掉他。沮渠蒙逊先和哥哥沮渠男成通了一下气,发现哥哥不愿造反,沮渠蒙逊干脆跑到段业面前诬告哥哥密谋造反,鼓动段业杀死沮渠男成,段业当真就把沮渠男成杀掉了。沮渠蒙逊见自己的计谋得逞,便对宗族宣布“男成忠于段公,枉见屠害,诸君能为报仇乎?”,捎带手地就把段业除掉了。
在此之前,吕光病死,后凉经过多次激烈的政变,吕光的侄子吕隆被拥立登基,后凉进一步衰落。而与此对应的是东方羌族姚兴的后秦国力的增强。后秦拥有征战多年的精锐部队(想想看,连苻登那样的牛人都被姚兴给活活整死了),相比之下凉州诸国由部落民兵改编而成的军队简直近似原始人。后秦首先对乞伏乾归的西秦下手,乞伏乾归拼凑起了六万骑兵,这看起来是个不小的数目,结果这帮人还没看见后秦军队就逃了个精光。乞伏乾归一看没辙,只好逃亡到了南凉。后来他觉得老这样逃来逃去的也不是办法,就跑到长安向姚兴请罪,姚兴宽恕了他,并将他安排回故都苑川镇守,西秦成为凉州诸国中第一个被灭的国家。
后秦不费吹灰之力就吞并了西秦,内乱不止的昔日大国后凉就成为了后秦的下一个猎物。后凉的吕隆地盘才巴掌大却整天忙着称帝,正好成为后秦讨伐他的理由(姚兴自己也称帝了,此所谓“天无二日、凉无二帝”也)。
凉州的其他三国都看出后秦此次是来者不善,在吕隆的鼓动下,后凉吕隆、西凉李暠、北凉沮渠蒙逊和南凉秃发利鹿孤四方结成联盟来抵抗后秦的进攻(几乎是凉州诸国惟一的一次携手)。但大家都想让别人出头去当炮灰而自己渔利,谁也不愿当冤大头,这个松散的四方联盟很快就在后秦军队兵临城下的时候解体了。
吕隆没见过世面,不知道后秦军队的厉害,他手下那些所谓的精兵强将和后秦军一交手就被打得找不着北,只好据城固守。周围观战的三国也见风使舵,一齐向后秦称臣,然后调转枪口向后凉趁火打劫。长期的围困使后凉的姑臧城里饿死了数十万人,城里的鸟儿在数百里内都找不到吃的东西,也跟着饿死了数万。吕隆只好向后秦投降,后凉灭亡了。
后秦先后灭亡了西秦和后凉,并征服了其他割据势力,下一步姚兴便打算向东发展,结果他遭到了新兴的强大帝国北魏的有力挑战。姚兴派出的四万东征先头部队在汾河谷一战全军覆没,姚兴的自信心也被一撸到底,这样一来后秦对凉州的控制就弱化了很多。不知道是因为心情太好还是一时发昏,姚兴竟然把凉州州城姑臧赠送给了南凉,代价是南凉向其进贡三千匹马和三万只羊(比美国人从俄罗斯手里买走阿拉斯加还便宜)。
后凉灭亡前夕,坐镇后方的南凉王秃发利鹿孤病死,由弟弟秃发傉檀继位。秃发傉檀从小聪明过人,能断大事,整个国家都把他当作圣人转世,希望他将来能领导南凉出人头地。秃发傉檀果然不负众望,没费一兵一卒就从姚兴手里得到了姑臧,这是前秦解体后姑臧城的第二次易手。
姚兴的以土地换和平的思想在崇尚强权的五胡十六国简直是痴人说梦,他先后主动割让土地给北魏、东晋和南凉,结果却并没有换来什么好处,倒是招来了个活灾星赫连勃勃。赫连勃勃的崛起促使后秦彻底衰落,同时赫连勃勃建立的胡夏政权也取代后秦成为凉州最强大的国家。
赫连勃勃本姓刘,是刘渊的亲戚(都还记得刘渊是谁吧?),他出身的铁弗族也是匈奴的一支。铁弗是对匈奴父亲与鲜卑母亲所生的混血后代的称呼。匈奴铁弗部与鲜卑拓跋部是世仇,刘勃勃(就是赫连勃勃)的父亲刘卫辰是铁弗大酋长,前秦扩张时刘卫辰受到前秦的支持进攻鲜卑代国取得了胜利,结果前秦一解体,代国的后人十六岁的天才少年拓跋珪又统一了鲜卑拓跋部,进而打击铁弗刘卫辰,在黄河岸边将刘卫辰的宗族数千人全部斩首,然后将尸体推进黄河。刘勃勃只身逃脱,躲在叱干部落。叱干部酋长叱干他斗伏准备把刘勃勃送给北魏,但他的儿子叱干阿利很欣赏刘勃勃,两人一块逃亡到后秦,担任后秦戍边的士兵。
刘勃勃“身长八尺五寸,腰阔十围,性辩慧,美风仪。”后秦边关统帅没奕于很欣赏他,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并将刘勃勃推荐给姚兴。姚兴也很欣赏刘勃勃的才能,经常和他通宵达旦地讨论兵书战策。姚兴的弟弟姚邕对刘勃勃很不以为然,他劝姚兴说:“勃勃不可近也。”姚兴很奇怪,反驳姚邕说:“勃勃有济世之才,吾方与之平天下,奈何逆忌之!”姚邕回答道:“勃勃奉上慢,御众残,贪猾不仁,轻为去就,宠之逾分,恐终为边患(姚邕的分析这是一针见血啊)。”姚兴不但不听他的劝告,反而拨给刘勃勃重兵让他镇守朔方。
刘勃勃原本就一门心思想造反,机会很快就来了。姚兴与北魏拓跋氏签署了停战协定,双方密切开展各项交流活动。北魏和刘勃勃的家族是百年的世仇,姚兴与北魏交好,这就给了刘勃勃一个造反的好借口(虽然刘勃勃以此为由而造反,但终其一生他都不敢进攻其所谓的世仇北魏,而是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对付他的大恩人后秦上)。于是他召集部下袭杀自己的岳父没奕于并招降了他的势力(招刘勃勃这样的女婿上门,可谓是引狼入室也),建立胡夏国,公开和后秦叫板。
刘勃勃的战略战术都煞是厉害。当时刘勃勃占领了后秦的多个战略要地,部将建议说:“陛下将欲经营宇内,南取长安,宜先固根本,使人心有所凭系,然后大业可成。高平险固,山川沃饶,可以都也。”他们言下之意是希望刘勃勃早日确定都城。刘勃勃的回答足可以列为战争谋略的经典:“吾大业草创,众旅未多,姚兴亦一时之雄,关中未可图也。且其诸镇用命,我若专固一城,彼必并力于我,众非其敌,亡可立待。吾以云骑风驰,出其不意,救前则击其后,救后则击其前,使彼疲于奔命,我则游食自若,不及十年,岭北、河东尽我有也。待姚兴死后,徐取长安。姚泓凡弱小儿,擒之方略,已在吾计中矣。昔轩辕氏亦迁居无常二十余年,岂独我乎!”
刘勃勃把游击战和运动战都上升到了战略的高度,是典型的战略上的持久战,战术上的速决战。这种以速度的优势来打击敌人的战术是中国本土所没有的(比如孙子兵法所说的“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等等”,与赫连勃勃的战术完全是两回事。慕容恪看起来倒是个典型的“孙子”式的武将)。由于中原军队主力是步兵,习惯用严谨的阵型配合多样的战术和计谋,军事理论讲究的是“稳重”,而北方游牧骑兵则擅长以速度优势突袭敌人,一旦成功就给敌人以“爆发式”的重大打击。即使不成功的话也可以利用速度优势快速逃跑,转瞬即逝。这种打法虽然战术相对单调些,但在中国历史上,所谓“一招鲜、吃遍天”,游牧民族的战术几千年不变,但崇尚《孙子兵法》战术的中原国家与崇尚赫连勃勃战术的北方游牧民族的作战中仍然屡屡吃亏,就很能说明问题。记得小时候看《毛泽东选集》就觉得毛主席的军事思想最适合于快速机动部队运用,陕北一带也正是当年胡夏的故国(赫连勃勃的墓地在延安地区),以毛主席对历史研究的透彻程度,这个应该很容易联想到吧。
在先进的战略战术思想指导下,刘勃勃的战果相当卓著。没多久后秦就“岭北诸城门不昼启。”姚兴这才后悔当初没听弟弟姚邕的话,但他醒悟得太晚了,后秦此时已无力对抗胡夏骑兵的袭击,只好采取关门闭户这种消极防御战术。不久,胡夏又出兵进攻南凉,大圣人秃发傉檀瞧不起刘勃勃的战术,认为是“勃勃以死亡之余,率乌合之众,犯顺结祸,幸有大功。”结果一战之下刘勃勃就让南凉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惨败,南凉军队被刘勃勃连续追击八十里,战死大将十余人,还沿途丢了大批的尸体被刘勃勃拿去堆成景观做留念。
胡夏击败南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