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暗中影影绰绰、不可名状的东西,而且,他们有时在花岗石山岭上所得到
的防护较之几个松垮无用的碎石堆好不了多少。中国人的夜间进攻特别神秘
莫测,不可思议。首先听到的是中国军号独特的哭丧调,要么就是由五十来
个中国人用英语发出的粗野叫喊声,再就是用以吓唬西方人的以死相威胁的
喊话声或其他吵吵嚷嚷的声音。但是,我们久经沙场的部队此时已习惯于这
种“音乐的伴奏”了。有时,他们还出去缴获中国军号,尔后,用缴获的军
号把敌人的指挥信号搅乱。
与此同时,谈判还在继续进行,不过,曾中断过很长一段时间,因为,
敌人坚持要我们对一些捏造的“事件”负责,而我们则反驳说这些所谓的“事
件”从未发生过。谈判令人厌倦地一个月接着一个月地往后拖延着,在战争
的第一年中底眼看就要实现的停火象磷火一样变得越来越渺茫了。我知道,
国内许多公民已开始认为:我们的鲜血和生命正白白地牺牲在战场上,而我
们死硬的谈判人员却非要想在谈判桌上捞到什么便宜。但是,谈判桌上的斗
争正是战场上作战的继续。无论最终达成何种协议,这种协议都必然会是军
事上实际情况的反映。再者,尽我们之所能抗击敌人的一切进攻行动,以阻
止其进一步将战线向南报移,这本来就是士兵们的艰苦任务。
谈判确实是件耗费精力的事情。在谈判桌上,人们不断重复已经说过
的观点,象演说家似地玩弄华丽的词藻,令人讨厌地谩骂与攻击,有时简直
让人宁愿回到战场上去作战。但是,我还是决心除证明我们的坚定立场之外,
还证明我们的谈判诚意。我打定主意,在谈判中决不失掉耐心或自制,同时,
也决不屈服于敌人停止谈判的恐吓或威胁。关于谈判本身的情况人们已多次
作过说明,并且谈得也很详细。不过,还有一些与谈判有关的问题有必要再
提一下。
联合国军在谈判中犯了不少严重错误,这是不容否认的。我认为,所
有这些错误都产生于两种主要的错误看法;而这两种错误看法的根源又都一
方面在于我们天真无知,一方面在于我们未能充分懂得我方代表团团长海军
上—将乔伊直至停火一、两年之后才指出的如下事实:“共产党人既不贸然
出席会议,也不仓促地进行谈判。他们往往首先进行一番精心的布置。他们
关心如何保全‘面子’,并且重视通过有利的谈判地位取得实惠,这就使共
产党人总是预先对进行谈判的客观条件进行周密的考虑。”他们抓住我们的
各种失误所进行的宣传,对他们是大有好处的,尤其在亚洲人之中进行这种
宣传,他们所获得的好处就更大。我想,时至今日,我们的文武官员们总该
有了前车之鉴,总该在思想上有所准备了。当然,我指的是这样的官员,即
那些今后有可能不得不在谈判桌上听任敌人散布简直使人不堪忍受的长篇谎
言与诽谤的官员。
谈判之初,我曾在给海军上将乔伊的信中指出:“对共产党人来说,你
的客气就等于是让步,而让步则又是虚弱的明证。我建议你掌握好发言的分
寸,使用奸诈助共产党人不会产生误解的语言和方式,建议你不要轻易表示
谅解和尊重。”对于从未领教过共产党谈判手法的西方人,可以说,要想事
先想象出事实真象被歪曲到何种程度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同共产党谈判要有
极大的耐心,而这一点就连约伯(圣经里的希伯来族长,吃苦耐劳的典型人
物。——译者)也会感到无法忍受的。
谈判伊始,我们就作了一次让步。不久,我们又为此感到懊侮。在我
第一次提出开始会谈时,我们曾建议将会谈地点设在一艘预定在元山港停
泊、悬挂着丹麦国旗的“日德兰迪亚”号医院船上。当时看来,这种“中立
区”虽则处在双方大炮射程之内,还是能够为双方欣然接受的。可是,共产
党根本没有理睬这项建议。他们针锋相对地提出把开城(从理论上讲,开城
是一座位于三八线以南“无人区”日城市)作为会谈地点。华盛顿指示我立
即接受这项建议,以便为早目结束战争并证明我们的诚意而做出进一步的努
力。
可是,谈判开始后,根本就没有中立的气氛。开城掌握在共产党的手
中。他们的武装警卫人员布满了谈判区。
肩挎汤姆式冲锋枪的赤色士兵粗暴地对我方使节指手划脚。我方代表
坐在插有白旗的吉普车中的样子被对方拍摄下来,作为投降的镜头供亚洲的
新闻界发表。可是,我方新闻记者和摄影记者却被排斥在现场之外。我立即
纠正了这种不平等的现象,采取的办法是;通知中国人,除非谈判区真的成
为中立地区,并且我方记者也能到现场来访,否则,我方代表不再回来谈判。
敌方谈判代表以很地道的共产党的方式同我们磨时间,要我们等着他们上级
的决定。但是,当他们得知,在我方新闻记者获准采访之前我根本不打算让
代表团返回谈判桌的消息后,他们立即作出了让步。
即使如此,这个谈判地点的气氛还是从未令人满意过。
有一次,我们被迫对突然出现一支中国武装部队一事提出严重抗议。
这支部队携带的又是枪又是60 毫米追击炮,他们径直从我们的吉普车前穿
过。在这以前,我曾中止过谈判,直到赤色分子答应使谈判地点周围实现非
军事化我才恢复谈判。所以,这次事件是对协议的公然破坏。海军上将乔伊
立即提出了抗议,但得到的答复是,违反协议的那支部队只不过是个宪兵连。
要我们相信宪兵连必须配备机枪和60 毫米追击炮进行巡逻,这未免也太荒
唐了。因此,我立即广播了一份声明,指出:我已下令中止谈判,直到我们
能达成一项有关非军事化的、令人满意的协议为止。
共产党人坚持了五天,最后,还是答应采取适当警卫措施,要我们恢
复谈判。可是,我很快又获知,他们的英语广播报道的是“请求”我们恢复
谈判,而其日语广播用的却是“要求”我们恢复谈判。于是,我宣布,我发
觉他们的答复含糊其辞,因此拒绝授权恢复谈判。
这样一来,反而使共产党的请求变得越加客气,并使双方达成了一项
专门协议。
然而,此后不久,事情又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八月十七日,中国的
一支警戒巡逻队在中立区遭到伏击,队长被打死。赤色分子坚决要求我们惩
治肇事者并赔礼道歉。
我方调查的结果表明:这次伏击确有其事,但开枪的部队着装杂乱,
未戴钢盔,显然是不受联合国军控制的非正规游击部队。我们拒绝了赤色分
子的要求,于是,谈判又接着进行。刚过五天,在一个大雨瓢泼的深夜,中
国人又要求我方联络官立即前去核实一架联合国军飞机轰炸中立区的事件。
我方的首席联络官美空军上校安德鲁,金尼及其助手陪同敌联络官前往遭受
所谓轰炸的现场,并借助手电检查了证据。金尼发现地上有一些象是由埋没
的手榴弹大小的爆炸物炸成的小窟窿,还发现一些看上去象是飞机机体的金
属碎片以及一个可能是飞机副油箱的扭曲变形的金属物体。然而,地上并没
有弹坑,也没有烧焦的痕迹。如果使用过凝固汽油弹是会留下这种痕迹的。
在赤色代表住所西北面的地上还发现一枚火箭的尾翼。总之,没有伤亡,没
有损失,也没有侥焦的痕迹,有的只是曾经有一架飞机用着陆灯对准下方照
射、“袭击”了该地区的谎言。联合国军的飞机没有到过这个地区,而且,
对方所用的证据也实在不值一驳,根本不能作为抗议的凭据。可是,共产党
代表却拒绝等天亮再作较深入的调查。他要我们马上“认罪”和道歉,企图
向全世界表明联合国军的“罪行”。这一要求被我方拒绝,谈判遂突然中断。
当最终又恢复谈判时,我拒绝让代表返回开城,而坚持今后的会谈在板门店
举行。
板门店确实是个位于中立区的小村庄,距我方战线较近。
谈判过程中曾出现过不少的障碍。但是,我方谈判人员依靠集体的智
慧,以很幽默的方式顺利地克服了这些障碍。一开始,我们就碰到了一个不
足挂齿但却有可能使整个会谈还未开始就得告吹的障碍:共产党的首席联络
官就是不愿商量谈判开始的日期。他说,这个问题已由上级军官定了下来,
他这一级无权讨?
小说推荐
- 崔可夫元帅战争回忆录
- 崔可夫元帅战争回忆录 译者的话 战后,他先后任苏军驻德军队集群副司令、第一副总司令、总司令,并兼任苏驻德军管局总指挥和对德管制委员会主席。1953年任基辅军区司令。1960年任国防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1961年兼苏联民防司令。1972年任苏联国防部总监。从1952年起为苏共中央候补委员,1961年
- 最新章:第164章
- 巴格拉米扬元帅战争回忆录
- 巴格拉米扬元帅战争回忆录 致读者 在人的记忆中,遗憾的是会遇到许许多多敌人,它们虽然缓慢但又确确实实在消磨人的记忆。无情的时间就是这样的敌人之一,它使人们把往日生活中许多有趣味、有教益的事一点一点地抛在脑后。有时,新的事件和新的印象会不知不觉地迫使我们按另一种方式去思索经历过的事情,于是,在久已流逝
- 最新章:第108章
- 梅列茨科夫元帅战争回忆录
- 梅列茨科夫元帅战争回忆录 译者的话 1940 年8 月,梅列茨科夫任苏军总参谋长,次年1 月任副国防人民委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联卫国战争初期,他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代表的身份,先后指导西北方面军和卡累利阿方面军的工作。后参加突破列宁格勒的封锁和在苏联北极地区的艰苦作战。1944 年他被晋升为苏联
- 最新章:第101章
- 朝鲜战争
- 作者[美]马修·邦克·李奇微翻译: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序言朝鲜战争标志着“美洲堡垒”时代在美国的终结,同时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这个新时代,美国再也不能仅仅通过避免与外界发生纷争来求得和平了。当战争在朝鲜爆发时,我们在预警时间甚至还不到一周的情况下便被迫仓卒参战,卷入到一场远在地球另一边、
- 最新章:第54章
- 朝鲜战争中的美英战俘纪事
- 作者 边震遐第1节安东尼·法勒 霍克利爵士,是一位英国将军。退休之前,官拜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欧军总司令。这位声望显赫的司令官,曾经有过一段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1950年冬,法勒—霍克利作为英军功勋团队—皇家陆军第29旅格罗斯特团的一名上尉连长,随部队从香港出发到朝鲜参战。1951年4 月,于“三八线
- 最新章:第31章
- 万历朝鲜战争
- -这是一部三百年前中国抗日的故事。明朝万历年间,日本大名丰臣秀吉携统一日本之余威发动对朝鲜的侵略战争,并试图进攻大明。万历皇帝两次派兵入朝剿倭,最终将日军驱逐出朝鲜,保朝鲜及东北亚三百年和平,万历朝鲜战争也成为大明晚期为数不多的亮点#160;惊心动魄的朝鲜李氏王朝党争,波谲云诡的战争局势,大明君臣所
- 最新章:第25章
- 战争与回忆
- 作品:战争与回忆 作者[美 赫尔曼·沃克 Herman Wouk 王圣珊 陈良廷 等译 内容简介《战争风云(1939-1941》及姐妹篇《战争与回忆(1941-1945,是现代文学史上全景式展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真实进程的规程最大的作品。正如作者所言“是在尽很大的努力给一次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描绘一幅真实的
- 最新章:第320章
- 二战回忆录
- 作者[英]丘吉尔第一卷序 风云紧急 上部 从战争到战争(1919—1939年 有一天,罗斯福总统对丘吉尔谈起,应该给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个名称,丘吉尔应声便说·不·需·要·的·战·争(The Unnecessary War)他认为“战争主要是人们行事失策的记录,要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决策者们处置不
- 最新章:第1055章
- 一九八四,我的战争回忆
- 作者:寂寞苍狼昨夜无眠,至晨五时,终于写完了《一九八四,我的战争记忆》第二章的第一第二部分,晚上再努力一下明天应该能搞完了。其实,说实在的,我也不知道写这些东西除了给自已一点心里安慰以外,于大家还会有多少帮助;我们这一代人与其说是八十年代最可爱的人,还不如象一些大学生形容的“八十年代最奇怪的人”来的
- 最新章:第3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