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叫我威廉三世 作者:天空之承》第962章


最大速度21节,续航能力7900海里/12节;2400海里/21节 
主炮:10门305mm/50倍径炮,5座双联炮塔 
副炮:14门150mm/45倍径炮,舷侧单装 
防鱼雷艇/防空炮:12门单装88mm/45倍径炮 
鱼雷:5座500mm鱼雷发射管(水下安装,前部一座,A炮塔和D炮塔两侧各一座) 
乘员: 1084人(军官41名)
外篇 法国“雷诺”FT…17轻型坦克 
雷诺”FT…17轻型坦克是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生产的轻型坦克,它是世界上第一种旋转炮塔式坦克。1916年2月,雷诺汽车公司制成了该种坦克的模型,1917年,制造出第一辆样车,4月9日开始官方试验,取得成功。1917年9月,生产出第一批生产型坦克,定名为“雷诺”FT…17轻型坦克。1918年3月开始装备法军,到一战结束时,一共生产了3187辆。它第一次参加战斗是在1918年5月31日的雷斯森林防御战。在苏联国内战争期间,白匪军和外国干涉军也使用了“雷诺”FT…17坦克。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它还参加了法国殖民军1925…1926年镇压摩洛哥部落起义的战斗以及1936…1939的西班牙国内战争。“雷诺”FT…17坦克还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到1940年德军入侵法国时,法军还有1560辆“雷诺”FT…17坦克。这些坦克大部分被德军缴获,被用作固定火力点或用于警卫勤务,直到1944年德军被逐出法国全境为止。“雷诺”FT…17轻型坦克从1918年服役到1944年,长达26年,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将作为一代著名战车而载入世界坦克发展史。 
FT…17主要性能数据列表
战斗全重 7000kg
车长 5。00m
车宽 1。75m
车高 2。29m
最大速度 10 km/h
最大行程 39 km
乘员 2人
火力装备 37mm Puteaux/8mm Model 1914 MG
弹药 37mm:240发/8mm:4800发
装甲 6…22mm
爬坡度 45度
通过垂直墙高 0。61m
越壕宽 1。98m
涉水深 0。69m
外篇 关于反坦克步枪 
看到有书友质疑1914年出现反坦克枪的可能性,小汗一下,坦克出现了,反坦克枪能拖那么久不出来吗?再说反坦克枪本来就是在一战中出现的。8过有问题就问就是好同志啊,呵呵! 
那么就在这里向大家提供一些有关反坦克枪的资料吧! 
************** 
射击装甲目标的专用枪械。旧称战防枪。用于装备步兵,打击300米以内的坦克和装甲车辆,也可用于射击800~1000米以内的土木工事和火力点。其外形似步枪,仅能单发射击。口径6。5~20毫米,以大口径者居多。发射高初速钢(或硬质合金)弹心穿甲弹或穿甲燃烧弹,全枪长1200~2000毫米,枪重10~60千克,弹头初速一般为800~1200米/秒,穿甲深度多在35毫米以内。由于弹头质量大、初速高、后坐力大,常采用高效率的枪口制退器,并在枪托上安装保护射手的缓冲垫等。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反坦克中被广泛使用。 
反坦克步枪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伴随着坦克出现的。1916年9月15日,英军在索姆河战役中首次使用MK…I型坦克向德军阵地冲击,使德军蒙受了重大损失。面对这种金属怪兽,德国人起初一筹莫展。尽管野战炮可以给坦克造成杀伤,但对运动中坦克的直接命中精度却很低。当时,德国军队中为机枪手及狙击手配有一种“K”型子弹-该子弹含有一颗碳化钨弹芯,比普通子弹重,以用于对远距离目标和带有防护的目标进行精确射击。1917年的一次战役中,德国人意外发现“K”型弹可以击穿英国MK-I和MK-II坦克的装甲板(厚度在5-10mm之间)。之后,“K”型子弹迅速配发给每位士兵,用以对付英国的坦克。震慑于“K”型子弹的侵彻威力,英国人马上将新一代MK-IV型坦克的装甲厚度提高到6-12mm以抵御“K”型子弹。“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得知“K”型子弹不能击穿MK―IV型坦克防护装甲后,德国人立即把制造反坦克枪的任务交给了毛瑟公司。1918年2月,世界上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反坦克武器-“毛瑟1918式反坦克步枪”(Tank…GewehrM1918)的样枪诞生。该枪是将毛瑟制式7。92mm步枪按比例放大到13mm,并加长了枪管,枪长约1。9m,重15。9kg,单发装填,后坐力很大;新枪的穿甲力在100m距离上是26mm,在200m上大约是10mm。只要射角适当,可以在100m以外击穿MK…IV坦克的防护装甲。5月,反坦克步枪开始大批量投入生产,到战争结束,大约共生产15800支,主要分发给专门的反坦克分队,但还未来得及大展身手,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 
1918年,毛瑟反坦克枪的研制成功,曾经大大激励了德军最高统帅部,以致他们毅然决定再研制一种反坦克机枪变型。结果这种机枪果真被造了出来,它依然由毛瑟公司(Mauser)制造,采用的是马克西姆(Maxim)机枪的原理。实际上,这种机枪只不过是马克西姆机枪的一种放大型号,正如毛瑟反坦克枪是毛瑟步枪的一种放大型号一样。这种枪的性能良好,但到战争结束之前,才不过只造出了几挺,最后又都进入了柏林博物馆。在那里一直保存到1944年,到盟国空军对柏林所进行的一次空袭中被彻底炸毁为止,现在仅存有几张照片。一种武器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如果德军在战时能够早点进行研究的话,它一定会绐盟国坦克部队造成巨大的威胁。一挺机枪居然能够击毁一辆坦克,这对德军来说,自然是一种无价之宝,这不仅是因为它比当时不得不采用的野炮要便宜得多,而且还能把野炮从反坦克作战中解脱出来而专用于通常的炮兵作战任务。有充分的理由使人们相信,使用13mm机枪进行第一次点射,就可以阻止住早期的坦克。
在同一时期内,即1918年的夏天,一项关于发展轻型单兵反坦克火箭筒的建议被推荐给了美国陆军。这项建议的倡导者是R·H·戈达德(R·H·Goddard)博士——他后来成了美国火箭技术的创始人之一。戈达德先后曾经设计了多种火箭发射筒和无座力炮,但最后仅选中了一种口径为2in(51 mm)的火箭,认定它作为一种步兵反坦克武器最为合适。它的发射管长度为66 in(676。4 mm),重7。5 lb(3。41kg),前部支撑在射手的肩膀上,后部则用了一个轻型的双脚架。之所以作出这种安排,主要是指望在对运动目标进行射击时,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射向。火箭弹长20in(508 mm),重8。5 lb(3。86 kg),其中包括一个重为4 lb(1。82kg)的战斗部。1918年11月初,这种火箭筒曾在阿伯汀靶场进行过多次试验表演,最大射程曾达到750 yd(685。5m),看起来这是一种大有发展前途的武器,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终止了戈达德博士工作的发展,而这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头3年的坦克及坦克手们来说,确实是一个莫大的幸运。如果在1939年大战爆发时,欧洲陆军能够使用上“巴祖卡”,而不是反坦克枪,那么,德国所发动的“闪电战”的结果,则很可能是另外一种景况。
外篇 “二战德军之父”利奥波德·冯·泽克特 
约翰尼斯·弗里德利希·利奥波德·冯·泽克特于1866年4月22日生于石勒苏益格。他是一个普鲁士将军的儿子,于1885年作为军官候补生加入皇家亚历山大近卫掷弹兵团。1893年与多萝西·法比安结婚,婚后无子女,但夫妻感情很好。
他很早就体现出在参谋工作方面的才华,于1897年进入柏林的军事学院学习,之后交替服役于一线和参谋单位。1899年他调入总参谋部担任助理,这时他还只是个陆军中尉。1913年被任命为驻柏林的第三军的中校参谋长后,他任此职直到一战爆发。第三军隶属于亚历山大·冯·克鲁克的第一集团军,在德军著名的“施利芬计划”中担任最重要的右翼攻势。在马恩河战役后,第一集团军被迫回撤。但冯·泽克特在这次战斗中充分表现出了他的个人才能和领导能力。
1915年1月27日,泽克特晋升为上校,转任在东加里西亚新组建的奥古斯特·冯·马肯森的第十一集团军的参谋长。在1915年5月2日开始的戈尔利采…塔尔诺夫战役的突破中,第十一集团军一共向前推进了300公里,到9月底完全拔除了波兰突出部,彻底解除俄军对加里西亚的威胁。这场胜利中马肯森的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