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意大利海军作战史 [意大利] m·a·布拉加丁》第81章


5揭估镉谜彰餍藕爬聪麓锩睿玫降男矶喾聪焓恰拔颐遣幌嘈牛獯罄蛩辏 辈⒓绦髡健U庋焕矗行┚莸惚阋恢贝虻教炝粒鞘钡戮岩恍┮獯罄俅郊岢植唤档恼蟮厣先ゴ锟谕访睢?墒牵坏闭庑┩缜康挚拐咄V沟挚怪螅鹿吮憔偷匕阉峭ㄍㄉ彼懒恕?br /> 此时马斯撤帕海军少将本来可以逃走到土耳其海岸去,因为港内藏有一只鱼雷快艇是备他专用的。他明知道落进法西斯手中必无幸全之理,但他决心留下来和士兵在一起。当历时52天的战斗回声销寂之后,该快艇便驶离勒罗斯岛,载去的是一面;悬挂在司令部上的意大利国旗,以备送回祖国作为历史的纪念品。
附带地说,所有这些事态都见于英海军上将克宁汉所写的《一个水兵的历险记》一书中,他写道:“作为意大利海军基地的勒罗斯岛,对于它的防御所作出的贡献,却没有意大利陆军部队、海岸炮兵或防空炮兵的份儿。”
海防前线的活动
上面已经说过,停战以后,意大利舰队便立即以许多军舰配合盟军开始抗击德军。几天以后,若干海军部队便直接而具体地进入这种合作,至少在精神上和盟军立于平等地位。在英方的要求下,驱逐舰“勒季翁纳里奥”号和“奥里安尼”号于9月13 日驶离马耳他岛。该两舰开到阿尔及尔港装载30吨军火和一批盟军部队,把他们转运到当时还在意军手中的阿雅克肖港去。这些部队参加了终于迫使德军撤出科西嘉岛的战斗。
在亚得里亚海方面,其水区仍在塔兰托和布林迪西两海军基地的控制之下,停战协定并没有使意大利海军的活动有显著的减弱。除了和盟军舰队合作之外,意海军还立即采取措施来帮助和支援在达耳马提亚、阿尔巴尼亚和西希腊等处被切断退路的意大利部队。在那些地区大大小小的意陆军部队在德国和南斯拉夫部队的迫近压迫之下而又失去组织真正抵抗的能力,只好撤到海岸以待从海上被撤走。在某些海岛上,意方守备队仍在抵抗德军的进攻,因此有必要从物质上和别的方面予以支援,以便使他们知道,他们并没有被遗弃。
因此,几乎在立即紧接停战之后,意大利的护航驱逐舰和鱼雷快艇偶然还有商船,为了上述的任务,在整个9 月间,便急急忙忙地穿梭来往于下亚得里亚海和爱奥尼亚海的意方各港之间,并从北起斯帕拉托南达科孚岛之间对这些港口的对岸施行掩护。这些活动并不是没有危险和损失的,因为它们要遭到敌人用一切手段加以阻碍,特别是用空中部队。
例如护航驱逐舰“西尔托里”号和“斯托科”号便立即被派遣从布林迪西港到科孚岛去以援助该处意大利守备队抗击已在岛上的德国军队。其结果使德军全数被俘。在这次支援的过程中,“西尔托里”号于9 月13日遭到前来援救岛上德军的轰炸机的攻击而终于沉没。当科孚岛上的德军投降后,“斯托科”号被派到阿尔巴尼亚各港去援救退到各该港的意军。在这期间,德军已经知道盟军对于爱奥尼亚群岛的命运不甚关心,便准备从意军手中重行夺取科孚岛,这是在德军已经击破了意军在克法利尼亚港守备队的史诗般的抵抗并对幸存者进行血腥大屠杀以后的事。科孚岛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德军在附近的阿尔巴尼亚各港,集结了必要的兵力以进行一次登陆作战。眼看敌人的进攻迫在眉睫,此时设在布林迪四港的意海军总部,在没有其他军舰和盟军的任何支援的情况下,便再度派“斯托科”号到科孚岛去。此时“斯托科”号正和护航舰“西比拉”号一起护送3 艘意大利商船向阿尔巴尼亚的桑提夸朗塔港驶去。护航完毕后,“斯托科”号便开始绕航科孚岛以阻击德军登陆艇的通过。但德轰炸机又对“斯托科”号施行攻击,9 月24日该护航驱逐舰被击中沉没,实际上全员葬身海里。附带地应该提到的,科孚岛在没有别的援助的情况下,于9 月25日经过一场苦战后又落入德军之手。
上述那支船队中诸船,于9 月25日返航意大利时,仍在“西比拉”号掩护之下遭到空袭。其中一船被德轰炸机击中沉没。同一天德轰炸机还击沉另一艘返航意大利的船,船上装有一批从阿尔巴尼亚各港登船的土兵。9 月27日德轰炸机又击沉意护航驱逐舰“科散兹”号,沉没处是达尔马提亚的拉果斯塔港,它护送一批补给品到达该港,并留下支援该港的守备队。
作者认为,意大利小型军舰在下亚得里亚海一带种种作战事迹,在这里不必过细加以叙述。可是,必须指出,这些事迹不但为数众多而且是发生在整个意大利处于风雨飘摇的悲剧时期。再则,参加这些战役的诸舰,几乎是盲目地执行其任务,因为它们都是舰自为战,而且是处于没有情报、支援和帮助下的情况下进行的。尽管这样,这些战斗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以及士兵的忠诚与自我牺牲的精神,是通过他们的大量努力和所获得的具体结局表现出来的。
在下亚得里亚海的意大利小型军舰,除上面叙述的对各港守备队支援其抗击德军外,还从斯帕拉托地带撤退2;940 名意大利士兵;从拉果斯塔岛、库尔佐拉岛、和佩拉果萨岛撤退不少于4;300 名意军,从卡塔罗地区撤退约8;000 名;从桑提夸朗塔和科孚之间地带撤退4;954 名连同约500 名的德军俘虏。此外还有四、五千名士兵,结队的或单独的沿着中部和下亚得里亚海东岸下来,被小型军舰所收容。总的说来,由于这些少数军舰之不倦而勇敢地活动,使不下于25;000人安然返回意大利。如果没有这番努力,则其中许多士兵会惨遭屠杀,就像他们的伙伴们因被围困在巴尔干半岛而遭到屠杀那样。
9 月23日《克宁汉—迪科登协定》签署了,于是先前按停战协定而转移到盟方各港的意大利军舰,便立即回意大利南部诸基地去。至于战列舰则留在马耳他岛为时较久。由于德军在地中海只有少数轻型舰艇和潜艇,因此意大利战列舰除留待配合盟军未来的大规模登陆作战外,就别无用武之地。但是,对于这种大规模的登陆作战说来,盟军的巨舰已经绰有余裕,若将意战列舰包括在内,不免还要解决许多有关组织方面的复杂问题。另一方面,处在停战后的微妙的局势下,这些意大利战列舰的潜在力量,使盟军不免有些顾虑,因为这些巨舰是整个意大利舰队的最重要的象征和保证。由于一些政治上、心理上和组织上的理由,盟方认为最好把意大利战列舰留在马耳他岛置于盟方的直接控制之下。后来到1944年6 月,3 艘如今只有有限的战斗价值的旧战列舰(“多利亚”号、“杜里奥”号和“凯撒”号)被允许回到奥古斯塔港去担任训练的工作。两艘巨舰(“意大利”号和“维托里奥·万内托”号)则送到“安全地点”直到战争结束为止。它们于是被转移到苏伊士运河的盐湖上处于被拘禁状态,就像法国军舰从1940年到1943年在亚历山大港所处的地位。
由于按停战条款转到盟军基地去的意大利军舰如今返回本国诸基地,使意大利海军又拥有一定分量的作战能力。它是由9 艘巡洋舰、11艘驱逐舰、41艘护航舰、37艘潜艇、40只鱼雷快艇和大约400 只各型辅助舰艇编成的。根据同盟军所订立的协定,立即重新派定与盟方军舰合作的新任务。至于所有还能服役的意大利商船,则交给盟军支配为它的海上补给线服务。这一方面包括商船约90艘,总共300;000吨,外加用于沿岸交通的较小船只用以补给沿海的地面部队的侧翼。这些较小船只曾把工作做到前线去。
所有这些军舰都按照盟军的指示,但在塔兰托海军部的海军总司令的命令下,立即投入紧张的活动,对盟国的事业做出很大的贡献。如上所述,在意大利停战之后,盟军在地中海所直接面对的,只不过一小撮德国轻型军舰和潜水艇。因此没有发生什么重要的海战,甚至连稍为重要一点的遭遇战也没有。意大利军舰的活动,于是便成为一点一滴、只鳞片爪地的形式,看来好像微不足道,而总的说来,却对于盟军的战争努力构成不可缺少而宝贵的部分。这样就很难把这些意海军的活动排列先后加以叙述。我们只消把从1943年9 月8 日到1944年5 月31日的各方面的发展综述一下就够了。
海上活动
在物质方面和土气方面特别重要的是由“阿布鲁齐公爵”号和“阿奥斯塔公爵”号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