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厂与西厂》第47章


太监立刻应声出现:“奴才听旨!”
“传朕谕旨:乃王大病初愈,身子需调养,赏赐上等老山参三斤、鹿茸一斤、珍珠一盒、灵芝十个并黄金三百两!”
“遵旨!”
乃王大出意外,自是谢恩。
成化帝说:“王弟宜静心调养。嗯,朕还要批阅这些奏折,你跪安吧。”
乃王刚走。成化帝马上唤来高敬原:“你急传汪直来见朕!”
乃王进宫的消息,汪直当时就知道了。他是老太监,清楚朝廷的规矩,知道乃王进宫肯定是为了谢恩,而谢恩则会说到云珠子,再由云珠子说到那副孔夫子画像。这样,他所犯的矫诏伪命之欺君之罪便会被成化皇帝所知。尽管他这样做是为了皇帝,但毕竟是犯罪,所以心中颇觉惶惶,暗恨自己为何不早点想到这一点,派人拦住乃王,阻其进宫面圣,让其疏本谢恩即可。疏本是要经过司礼监奉上去的,他可以先看一看内容,如有画像一节则可删去。这种谢恩疏折,送不送都无所谓,皇帝是不会在意是否删过。不过,此刻后悔已晚,汪直于是召来一名亲信小心腹,命他送一张纸条给高敬原,让高敬原留意皇上跟乃王说了些什么。
高敬原利用奉旨传唤汪直的机会,把成化皇帝跟乃王的谈话内容说了一遍。汪直于是心里有了底,不慌不忙地去见成化皇帝。
汪直进去时,成化帝正倚靠在御座上喝茶。汪直照例只揖不拜请安,却不料听见成化帝大声喝道:“汪直听旨:自今日起,但凡面圣,须与朝中诸臣工一般行三跪六拜九叩首之大礼!”
汪直说声:“奴才遵旨”,慌忙跪下补行大礼,心中顿时全无章法,一个令人惧怕的念头在他头脑中转悠:高敬原所听到的皇上在乃王面前默认赏赐孔子画像之言,也许只是为了对付乃王,并不是皇上的真实想法,皇上此时急召我,是要降下处罚!
成化帝看汪直行毕大礼,开腔道:“起来,站着!”
汪直躬身侍立:“奴才听万岁爷吩咐!”
“狗杀才!谁给你这么大的胆子,竟敢矫诏伪命?”
汪直还想装糊涂:“万岁爷说奴才矫诏伪命,奴才不大明白,还望万岁爷示下。”
成化皇帝气得一跃而起,一个箭步跳过去,兜头夹脑就是几巴掌:“你还敢抵赖?与朕从实供来,否则朕定将你交刑部治罪!”
汪直虽是太监,但他是饮命总督西厂官校办事大臣,算是朝廷命官,所以犯了过失,不能用宫中梃杖处罚,而要交法司议罪。
汪直这才说:“哦,奴才想起来了,万岁爷说的是不是乃王府上书房里那幅画像的事儿?啊,此事奴才孟浪了!’他一听要把他送刑部治罪,心里反倒定了:此事是你皇上想弑弟而引起的,刑部一审便等于公开于天下了,你皇上怎么敢呢!由此而言,皇上并无真的治罪之意,只不过心里恼火,想发泄发泄罢了。
“什么!如此大罪竟是能用‘孟浪’二字可弥盖的?”
“禀万岁爷,容奴才将此事原原本本奏上:上次万岁爷将宫女春燕赏给乃王后,乃王似有察觉,并未将春燕纳为小妾,也未派她任何差使,给了个名义上的王府副管家。春燕在乃王府,日夜有人监视,根本无法下手投毒。她无奈之下,将情形密禀西厂衙门。奴才寻思此事日夜牵动吾皇之心,宜速速处置为佳,因此另外想了个计策:着西厂衙门师爷配制了一种毒药,溶于墨汁中,让宫廷画匠画了一幅孔夫子画像。这幅画像只要经寻常香气一熏,便会自然释放毒气,乃王闻之,日久便生病,一病必不起!画像成后,奴才担心乃王起疑而不挂,便奏明万岁爷获准以皇上名义赏赐乃王。乃王受后,果然只好挂起来,春燕在那里便日日焚香。乃王不久果然得病,本来定是一命呜呼,不意却被云珠子这个牛鼻子道人从中插了一手,便被他死里逃生了!此事奴才孟浪之处,是事后未向万岁爷奏明实施情形。祈求万岁爷宽恕奴才!”
“你说以朕名义赏赐画像,已奏明朕准予。朕要问你,是何日在何处所奏?”
汪直的脑筋早已动好,从容答道:“当时画像成后,奴才封存于司礼监提督值事房,当晚即来乾清宫。行至内殿外,遇宫女紫薇儿,她说万岁爷正和皇后娘娘在寝殿说话,奴才寻思不便入内,便让紫薇儿即刻代奏。紫薇儿马上入内,须臾出来对奴才说皇上已恩准了,奴才便让司礼监太监去乃王府送画像了。”
“分明是一派胡言!小小紫薇儿一个宫女,竟敢无中生有伪造圣旨?告诉你,此事朕一向不知,直至方才乃王进宫谢恩时说起,朕才察觉!”
“万岁爷,您尽可传紫薇儿来此,来个当殿对质,看奴才瞎说了没有。”
“紫薇儿已经于昨日抗旨而处死,上何处去传?”
汪直假装吃惊:“啊?紫薇儿死啦,奴才却不知道!奴才昨日在西厂衙门忙了一整日又搭上半个夜晚!”
成化帝知道汪直在往死人头上推,心中又好气又好笑,想想乃王未死,还要靠西厂去解决,况且此事汪直是为了密害乃王,也不便过于追究,于是也只好装一下糊涂算了,训诫了几句,便叫汪直跪安了。
……
第四部分第64节 弑帝事件(1)
日子过得飞快,不觉离乃王进宫谢恩已有一月,已经到了天高气爽的秋天。
这一个月里,成化皇帝没有一次临过朝。按照太祖皇帝朱元璋所规定的,皇帝除了节日以外应当天天临朝。但这个规定朱元璋自己也没遵守到底,他后来也是三天临朝,五天临朝甚至半月临朝。后来到了成祖皇帝朱棣手里,由于他搞宫廷政变上台时,太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所以他信任并重用太监,许多朝政交给太监上行下达,这样,临朝议事便更加少了。成化皇帝即位以后.规定五天临朝,十余年来他基本上是照这个规定实施的。朝廷文武百官已经习惯于这个规定了,这回冷不丁一个月不临朝,大家都感到吃惊,私下里互相打听是怎么回事,也不知从哪个大臣的嘴里刮出一个风声:成化皇帝龙体欠安,故而不临朝。
这个未经证实的消息引起了诸臣工的猜疑:皇帝身子欠安,连五天一朝都不能临了,看来这毛病还不轻!这个猜疑引起了一些大臣的惊恐,他们担心皇上一病不起,大行西归。也有一些大臣坚决不相信皇帝病重,认为万岁爷是贪图享受,倦怠朝政。一时间,京城上层官员中间议论纷纷。
过了几天,成化皇帝患病的消息终于得到了证实,这个证实是颇带权威性的——出自内廷二十四衙门之首的司礼监衙门。司礼监衙门以朝廷名义向在京臣工印发了一份邸报,就是送到每个官员府邸上去的文件。邸报说,成化皇帝入秋以来龙体欠安,虽经太医院诸郎中诊治,但治疗效果不明显。为使皇帝迅速康复,在征得皇上本人准予后,司礼监衙门特向在京各臣工官吏征荐郎中。凡是自己本人或者家眷患病被哪个郎中治好,或者请哪个和尚、道士、尼姑请神驱鬼而有灵验的,都可将该郎中、和尚、道士、尼姑的姓名、住址写出来,投递西华门转司礼监衙门。
司礼监这份邸报一下,京城顿时热闹起来。在京臣工排排算算,每个人本人或者家眷都几乎摊上有一两个生过病的。这些人都是殷实人家,生了毛病当然不会像穷人那样干熬或者自觅偏方,都是去请郎中,或者既请郎中又请僧道的。这样,每个臣工都要写一张报单,也有人不想搀和进去的,但却须有勇气,还得担着给汪直甚至成化皇帝留个坏印象准备穿小鞋的风险。绝大部分人都是写报单的,而这报单并不是瞎写一气的,必须把郎中、僧道的姓名、住址写清楚,以便内廷一旦选中给皇帝治病就可以迅速召往宫里。这就需要慎重核实,几年前去请时人家住在何处,现在是不是还住在那里,是不是还在人世或者已经离开北京。一时间,京城内稍有名气的郎中、僧道处都是日日有官员差来的下人来探问。
还有一些郎中、僧道,自以为怀技不遇,极想扬名出风头,把司礼监发邸报看做一次百年难遇的机会,纷纷四处钻营,请客送礼,结交官吏,让他们把自己的名字填上报单,送往西华门。
乃王这样的皇亲国戚,自然也收到了一份邸报,那是最高一等的黄绫封套的。乃王看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