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1-为历史流泪》为历史流泪-第19章


解有关情况,但是发言人忙于应付别的事情。正在无奈间,一旁的穆罕默德似乎看出了我的意图,用标准的美音和最简练的语言把有关情况给我解释得清清楚楚,连发言人都插话赞叹不已。当时,我谢过穆罕默德,还以为他是CNN派到伊拉克的美籍记者。
“后来,和我一同到现场的摄影记者黄敬文不小心碰到了正在监视摄像师拍摄效果的穆罕默德,自己却没有注意到。穆罕默德揉了揉左臂,对站在黄身后的我扮了个鬼脸,笑了笑说:‘他真敬业。’
“经过短暂的攀谈,我才知道他年纪轻轻却已经是CNN的小头头了。我想赞叹他英语说得‘漂亮’,想了一堆词汇都觉得不恰当,最后居然随口用了一个‘beautiful’。在我感到有些尴尬的时候,他又善解人意地笑了。”
小李说,在两军交战中阵亡可以理解,被美军炮火夺走生命至少算是死得明白。人们可以控诉战争,抗议武装分子或美军的不义之行。但是,一名年轻有为的伊拉克人,在“反美”和“抵抗占领”的武装运动中成了袭击目标,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个悲剧。这,仅仅是因为受雇于一个美国媒体吗?
读完小李文章后的质问,我也良久无言,只能在他文章后面加了一句话:今天,我只能用笔挽留一个逝去的生命留在一个中国记者心中的记忆;将来,即使这些记忆已经模糊,但是他的离去留在我心头的悲哀和困惑也依然难以忘却。
这几天我们也在准备29日去暴力核心之一的纳杰夫,采访一个中国人参与的服装厂的重建项目,顺便看看那里的大公墓和传说中的“万人坑”,以及被炸弹袭击的什叶派穆斯林朝拜圣地阿里清真寺。这个国家到处都有暴力的印痕,到处都有袭击的遗迹,作为记者,我们不得不追踪并见证发生在这个国家的暴力。最新的CNN记者被伏击的事件,也给我们的出行罩上了阴影。
我们重新调整计划,决定不开我们外国牌照的汽车,租用当地人的车。但是心里依旧有些忐忑,感觉危险距离自己如此之近。但是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新闻。我希望以后能自豪地对儿子说:爸爸是冒了一些险,但爸爸不想在工作中当一个逃兵,爸爸不愿给你树立一个不好的榜样。
第三部分第40节 爆炸、手机和新闻中心(1)
爆炸了,玻璃全碎了。瞧,我还捡了两片。
真正的新闻并不在这个不乏堂皇富丽的新闻中心里,而是在那些坦克每天都隆隆碾过的大街小巷,在千千万万普通的伊拉克人中间。
早上起来,照例先上网,浏览外电,忽然又听到令人心悸的爆炸声。
清晨,6点30分……
一大早的爆炸一般不会是美军的行动,所以很可能又是一起袭击。
巴格达,这座诞生过《一千零一夜》故事的曾经繁荣宁静的古城,现在真的成了暴力之都。随后消息传来,果然是市中心的一家宾馆遭袭,装载炸弹的汽车冲向宾馆大门,随即引爆。
我立即敲响摄影记者的门。很快,在黄敬文和夏南开车去现场前,就又有消息传来,说已经至少有3人在爆炸中死亡。一个飘散着淡淡雾气、略有些寒意,正等待着暖暖阳光的巴格达的清晨,就这样宁静不再,那些似乎一刻也不曾停歇的袭击者,就这样用另一起爆炸来为我们揭开新的一天的帷幕。
我留在电脑前根据已有的消息发中英文稿,随即摄影记者和夏南也回来了,带给我现场的图片和目击以及采访得来的素材。爆炸,已经成为战后伊拉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那些包括我们在内暂时还很幸运没有碰到爆炸的人,永远不会知道下一次爆炸和袭击会是在什么时候、发生在什么地方。我根据他们的素材发了详讯,加了些现场描写和直接引语。作为通信社的消息,稿子自然是越丰满越好,可是每次总会有一些细节被删掉,也许是一些编辑认为和平日久的国内读者已经无法承受过多的血腥吧。
这次爆炸共造成6人死亡、多人受伤,其中8人伤势严重。发生爆炸的是位于巴格达市中心外商集中的沙欣饭店,爆炸时间是28日清晨6点半。在现场调查的伊拉克警官法拉·哈桑告诉夏南说,爆炸前有一辆救护车高速驶向沙欣饭店,饭店警卫开枪射击,但是汽车还是在冲过护栏后在离饭店正门大约6米的地方被引爆。他说,根据初步调查结果,4名死者中有两名西方人,8名重伤员中至少有3名伊拉克警察。
饭店二楼目前被伊拉克临时政府劳动和社会事务部长长期包租,爆炸时他正在进行晨祷,但是并没有在爆炸中受伤。美军与伊拉克警察在爆炸后迅速封锁了现场,并出动救援人员在废墟中寻找生还者。巨大的爆炸波摧毁了饭店的正面建筑,并殃及附近一个警察局,停在饭店门口的至少5辆汽车也被烧毁。爆炸后现场浓烟滚滚,场面混乱,很多住店客人穿着睡衣跑到街上大声哭喊。
离饭店大约30米的一所住宅门窗全部被震毁,屋内随处可见汽车残片。家庭主妇法伊扎·加德班对夏南说:“天这么冷,我们无处可去,也没钱修复房屋。谁应为这一切负责呢?”
听到巨大的爆炸声后,很多当地居民急忙赶到现场打听在饭店和警察局工作的亲友的消息。一些妇女在得知亲人死亡或伤势不明后号啕大哭。
只有三层楼房的沙欣饭店是巴格达有名的饭店之一,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在伊期间曾在此居住。这家饭店还靠近波兰使馆和萨达姆时期的美国驻伊联络处。我给距离爆炸现场只有500米远的刚刚开业的中国商贸城老板陈宪忠打电话,他说他店里的几块大玻璃也被震碎了,整个下午都在让人清理屋里的玻璃渣。
第三部分第41节 爆炸、手机和新闻中心(2)
买手机
前几天在老陈那里碰到几个中国公司的人,说是巴格达的手机业务已经正式开通了,于是阿德南一上班,我就把已经准备好的分社购买手机的介绍信和押金交给他,让他到设在阿比伦饭店的惟一的对外国人提供手机服务的公司去办理。我们早已打听过了,目前开通手机服务的公司对发放号码限制很紧,在巴格达的外国人要购买手机,必须出具带公章的介绍信和提供金额在750美元左右的押金。
可是很快阿德南就无功而返,说公函上还需要明确写上委托购买人的名字,他的身份证件以及单位负责人的护照复印件等。我们按照要求又更改了公函,由于没有复印机,我用数码相机把护照首页和盖有进入伊拉克戳记的那一页拍摄下来打印。都准备好了,又让阿德南立即去办。一个小时后,他又空着手走进办公室,说公司的人还是不肯给我们号,说是还要看我们和房东签定的租房合同。我问我们的租房合同和买手机有什么必然联系?有了护照、单位公函和为数不少的押金,他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阿德南摇头说他也不清楚。
我便想跟他一起去,体会一下在巴格达买部手机有多难。可是我已经约好要和夏南、黄敬文一起去联军当局的新闻中心办理在这里的记者证,并更新我们的联系方式,只好再次寻找当时的租房合同,交给阿德南去办。可是这里人办事通常并不规范,我只找到一份有阿文翻译的旧的租房合同,新的续签合同上只有用中文写的几句话,表明房子从2001年续租到2006年,5年租金一次交齐。虽然有房东表示收到租金的签字,可这几句中文那个手机公司肯定看不懂,那手机还怎么买?
我只好把旧的合同用传真机复印一份,把新的中文写的续签合同也附上,让阿德南告诉他们我们在这里已经很多年了。如果还不行,就让他们重点看中文里的“2001~2006”那几个数字。幸亏中文续租说明中有这几个“阿拉伯数字”(也不知道为什么中国人把这些数字叫阿拉伯数字,其实现在阿拉伯人表示1到10的写法与此非常不同),全世界的人都能看懂,也许可以管用。
阿德南又出去了,终于给我们拿回来两个手机号。我们出去买了手机,终于能用了。但我们都感叹这种奇怪的做法:我们送生意给他们,还要接受如此严格的审查,购买手机倒像接受他们的恩惠。不过,这种事情在战后的巴格达也不是什么太难理解的事情。
第三部分第42节 爆炸、手机和新闻中心(3)
五道关口
联军当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