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1-为历史流泪》为历史流泪-第26章


饭店前台的服务员告诉我说,由于战后这个饭店也遭到过劫匪的洗掠,很多门窗和房间内设施都遭到毁坏,目前饭店只是维修开放了3个楼层,每个楼层约30个房间,大都有人住,住客主要是外国商人、新闻记者等。她说,中国使馆在四楼预定了半层楼,目前还正在加紧修缮,在15日中国客人到来前应该能够完工。我提出上四楼中国使馆未来临时的驻地看看,她显得有些为难,说那里很乱,也很脏,目前是穆斯林的宰牲节,有整整6天的公众假期,问我可否在假期结束、他们清理之后再去参观。不过,看到我执意要去,她还是热情地叫来一个来自苏丹的黑人服务员,让他当我们的陪同。
饭店有自己的发电机,所以电梯还能用。但我决定走楼梯,看看饭店的设施和住客情况。一楼到三楼都很干净整洁,几个服务员在用吸尘器清扫楼道,有的在清理房间,但是没有碰到什么住店的客人,这个时候正是客人们外出的时间。
一上四楼,景况立刻不同,地上是厚厚的尘土,床垫、椅子等杂物堆在上五楼的楼梯上,一副凌乱无序的样子。这层楼从楼梯口一分为二,每侧各有15个房间,入口都有一扇门,其中一侧的门紧锁着,里面黑洞洞的,显然还没有启用。另外一侧的门开着,几个工人正在不紧不慢地清理修缮,门牌上写着1~14的字样。来自苏丹、在这家饭店已经工作了10年的黑人服务员巴克告诉我,中国使馆的外交官回来后就住在这14个房间里。
这个饭店楼层和房间的布局显然很适合中国外交官的需要。中国使馆预定了半层楼,在楼梯口的门上加把锁,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办公环境。巴克告诉我,2003年3月20日战争打响后不久,临近的被炸毁的前伊拉克新闻部就搬到这里办公,那个著名的大嘴“萨哈夫”在这里每天举行新闻发布会,前后共约两个星期。我问他对萨哈夫的看法,他笑了笑说,很多人说萨哈夫是说谎者,但我认为他很聪明,他知道怎么使用语言,他是遣词用句的专家,每个国家都需要这样的人才。
第四部分第56节 幸与不幸之间(3)
考察中国使馆的临时驻地
与连墙上的装饰用瓷片都被劫匪揭走的中国使馆相比,这里的情况显然要好得多。除了被毁坏的门要更换外,大部分房间的地毯、桌子、洗手间设施都还在。巴克说,在战争后期,因为临近的建筑相继遭到轰炸,宾馆的人都撤走了,劫匪就是在这期间闯进来捣毁门窗抢走一些房间内设施的。
在饭店4层的阳台上,我可以看到底格里斯河静静地流着,两座大桥横跨大河,为这座战后还远远没有恢复元气的城市增添了一些雄伟的感觉。但是,依然没有散开的浓雾仿佛要刻意掩盖岸边那些被导弹拦腰击中的建筑,一切都给人一种不真实感。窗外一栋屋顶都被掀翻了的仓库,在战争中既遭到轰炸,后来又遭到抢劫,现在只能等待推倒重建了。我深为感慨的是,战争与和平,这两个平时看起来多少有些空洞的概念,在这里却让我得到了真实的、深刻的、难忘的注解和体验。
我问巴克“对中国有哪些了解”,他一下子兴奋起来,说在他家乡有很多中国援建的项目,他们平时日用的很多东西也都是从中国进口的。他说,他很喜欢中国人,他期盼中国外交官能够早日重返巴格达,他也为能有机会为中国外交官服务而感到高兴和骄傲。站在他旁边的一个负责修缮工程的当地人也通过翻译告诉我说,让我转告中国使馆的外交官,他们一定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好的质量,为中国外交官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并用他们最大的热情欢迎中国使馆人员的到来。
我问他对中国外交官配备中国武警当保镖的事情怎么看。他回答说,目前巴格达的安全局势这么糟糕,所有的外交官都有武装保卫,中国武警到巴格达来保卫中国使馆完全符合目前的普遍做法。他说,中国外交官用自己的武装警察来当保镖,而不是求助于美国大兵的保护,这说明中国并不是站在美国占领者一边的。
我想找饭店的经理了解一些情况,但因为是假日,只找到一个叫阿亚特的副经理。我问他,在巴格达很多外国人集中的饭店都曾遭到过袭击的情况下,中国使馆临时栖身这里安全吗?他回答说还是安全的,因为他们和政府部门没有任何瓜葛,住店的客人都是普通的生意人和新闻记者,不像刚刚遇袭的沙欣饭店那样住着一个临时政府的部长。他还说,他们饭店的保安措施也很严密,请中国人放心。但是我也了解到,中国外交官重返巴格达后住在宾馆只是暂时的,此后他们肯定还要寻找更安全方便的办公地点,同时修复已经被毁坏的使馆馆舍的工作也会很快提上日程。
临走的时候,我向这位副经理索要饭店的电话,他说自从电话局被炸后,这里的电话就一直不能用,也许最快也要到这个月中旬才能开通。我还看到,饭店门厅里有一个工艺品商店,布置得还很精美,但是摆在最醒目的位置的,是一些萨达姆头像的纪念章、萨达姆发给荣誉军人的勋章等前政权的遗物。我问了问价钱,一枚萨达姆纪念章3美元,一枚勋章则要几百美元。我们的司机阿布·希南暗示我这里太贵,别处肯定比这里便宜。出来后,他偷偷告诉我说,他家里就有很多,可以送给我一些,“我儿子在学校里每年都领回来不少萨达姆的纪念章之类的东西,你随便挑好了—这些玩意儿现在没人要,不值钱!”
中国使馆的人要回来了,我想起来最近时常有人来敲我们的门,打听中国使馆的消息。问贾迈勒,说是最少有6次了,有的他直接就在门口简单解释几句,并不进来。除了以前为中国使馆工作的人之外,还有几个商人,打听到中国去的签证怎么办,路线怎么走最好。伊拉克当地报章报道了贾迈勒的中国行之后,还有几个商人直接找到贾迈勒打听有关情况。原来我们从中国使馆免费得来的几本旧的阿文版的《今日中国》,也成为贾迈勒给别人介绍中国的绝好素材。
第四部分第57节 联合国重返伊拉克(1)
伊拉克边境的平民和美国兵
巴格达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穆罕默德在他的办公室对我和夏南说,伊拉克民众的意见和任何第三方的意见都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占领者美国人的意见。他认为“枪口下不会有真正的民主”。
2004年2月8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委派的一个以阿尔及利亚前外长卜拉希米为首的专家小组在抵达巴格达一天后,正式开始就目前美国主导的联军当局与伊拉克多数派什叶派穆斯林之间就首届伊拉克临时自治政府机制问题所产生的严重分歧,进行为期10天左右的调查斡旋工作。
是“推举”还是“选举”
此前一日,安南亲自在纽约宣布了专家组抵达巴格达的消息,表示专家小组将广泛听取伊拉克各派和联军占领当局的意见,希望联合国能够协助打破目前的僵局,寻找到一条各方都接受的建立战后首个伊拉克临时自治政府的途径,以便该政府能够按照既定时间在6月30日接管政权,使伊拉克尽快结束被占领状态,恢复行使主权。
这是自2003年10月在一连串的爆炸袭击后安南下令所有非伊拉克籍联合国工作人员撤出伊拉克后,联合国官员首次重返伊拉克进行实质性斡旋工作。很多人认为,联合国在由于美国与伊拉克实权人物之间的矛盾陷入严重僵局的情况下重返伊拉克,表明联合国战后在伊拉克事务上,其作用和地位首次得到凸显,是对美国在伊拉克战争前后奉行的单边主义的严重打击。但是,联合国此次重返伊拉克的作用也不容高估,美国依然是伊拉克事务的绝对主导,联合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作用随时存在被美国利用的可能。
根据2003年11月15日联军占领当局与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签署的协议,联军将在2004年7月1日前向伊拉克移交政权,伊第一个临时自治政府的产生方式是按地区推举人选,该临时自治政府运作到2005年年底,然后根据新宪法的条款由全民选举产生伊拉克首届正式自治政府。根据这一协议,联军当局将在2004年7月1日将政权移交给一个由推举而不是选举产生的政府。伊拉克的全民选举被安排在2005年,选举共分3次进行,第一次是选举产生永久宪法起草委员会,第二次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