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大学 作者:钟叔河》第77章


拍辏氚亚咨砭屠暝谌占恰⒈始撬甲饕幌低车恼恚垢锩Ц氖肥稻咛宓乇嘈闯隼矗怨┭д叩难芯坎慰肌!?br /> 孙中山先生创办广东大学 
中山大学原名广东大学,系孙中山先生手创的,在一九二四年二月合并国立广东师范学校、广东公立法科大学、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而成,分设文、理、法、农四个本科;文、理、法、农、工五个预科,暨附属师范和中学、小学,八月组成,九月开学,十一月十一日举行国立广东大学成立典礼,中山先生亲临致训。中山先生逝世后,为纪念创校宏规,于一九二六年七月改为国立中山大学。回溯合并几校的前身,也有悠久的史迹可述。 
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溯源于光绪三十一年六月两广速成师范馆之创立,继办初级师范简易科,旋改为两广师范学堂,王舟瑶为监督。翌年改为两广优级师范学堂,建新舍于广东旧贡院,分设文学、史舆、数理化、博物四科,四年毕业。并附设体育专修科及小学。宣统二年七月,增设附属中学。翌年一月又增设附属初级师范。一九一二年二月,改为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嗣归国立,黄锡干为监督。七月唐萱继任校长。十二月金曾澄接任,翌年丁忧去任,廖道传继之。一九一五年增设图工体乐专修科,一九一七年成立童子军;一九二○年金曾澄复任校长,一九二一年附设国语传习所,并于文史、英语、数理化、博物四部外,增设社会科学部,以至一九二三年十一月金曾澄去任。十二月邹鲁任校长;一九二四年一月二日,孙中山先生在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大礼堂举行改组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代。那时,孙中山先生由二月起,每周在高师大礼堂演讲新的革命的三民主义,并指示联俄、联共、扶植农工三大政策的重要,当时本人系高师四年级学生,承校命参加纪录,兼任“高师周刊”编辑,将演讲词在刊内连续登载。 
中山先生认定革命教育的创办,是推进革命工作的基本,故命邹鲁将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及广东公立法科大学,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合并组成国立广东大学。延聘王星拱、傅斯年、邓植仪、何春帆、梁龙、程天固等为筹备委员。本人担任筹备委员会的纪录、文件整理及实施事宜。并将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原曰各学部,改为国立广东大学的文、理两科。 
广东公立法科大学,溯源于光绪三十一年广东课吏馆的创立,未几改为广东法政学堂。宣统元年建立新校舍,一九一二年改为广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分设法律、政治、经济等科。陈融、吴英华、区大原、叶夏声、张乃坚、何澧文、金章、陈达材、黎庆恩等先后任校长。一九二三年八月改为法科大学,一九二四年二月归并国立广东大学为法科。
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溯源于宣统元年广东农林试验场的创立。翌年附设农业讲习所及林业讲习所,至一九一七年八月始改为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校长由试验场场长黄遵庚兼任,到一九二○年六月邓植仪接任校长、兼农场场长。一九二四年九月归并国立广东大学为农科。 
广东公立医科大学,溯源于宣统元年公立医学校的创立,由达保罗、钟宰荃等医生所办,初设于广州市西关,旋迁南堤,一九一五年冬立案,改名为广东公立医科专门学校。一九二四年八月改称广东医科大学,一九二五年七月归并于国立广东大学为医科。 
一九二五年初夏,国立广东大学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创校伟业,准备报请改称为国立中山大学,未几成立中山大学筹备委员会。处在帝国主义奴化教育下的广东医科大学,以学生柯麟为首的二十多位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团结全校同学,反对请求美国煤油大王津贴而断送国家教育权的右派校长李树芬及其后台孙科,签名要求广东革命政府收回广东医科大学并入国立广东大学的斗争;由于斗争力量强大,且事前与国民党左派取得紧密联系,终于取得胜利。
在中山先生演讲三民主义后,时约夏季,由高师校方延请苏联党代表、中山先生的顾问鲍罗廷教授俄文,本人亦曾听课,为时虽短,但大家对以俄为师的意义更为深刻。
当时中山先生按照苏联的建军经验,在广州黄埔建立黄埔军官学校,一九二四年六月举行成立典礼,国立高等师范学校全体员生应邀参加,我听到孙中山先生说:一边是文学生,将来在革命上要作出科学建设的伟大贡献,建立新中国;一边是武学生,将来在革命上要英勇地彻底肃清军阀势力,建立强大的革命武装。并勉励全体同学,要深明革命主义,努力学习,为消灭反动势力和建设一个自由、独立、幸福的新中国而奋斗。言词恳切,至今犹历历在耳。
一九二五年九月,邹鲁北上。十二月陈公博任代校长。一九二六年一月设夜学专修学院。二月,褚民谊任校长。七月,政府命组大学委员会,以顾孟余任主席,旋改为校长,复命戴传贤为校长,戴病由经亨颐代理。是年接收广东公立工业专门学校以为工业专门部。一九二六年十月戴氏来校又改为委员制,以戴传贤为委员长,顾孟余为副委员长,徐谦、丁维汾、朱家骅为委员。于十月十七日正式成立国立中山大学。为了整顿校风,停课一学期,教职员解职重任,学生一律考试甄别,裁撤专修学院。工业专门部和附属中学,拨归广东省教育厅办理。附属小学拨归广州市教育局办理。
… 
周鼎培:中山大学39年见闻(2) 

鲁迅和郭沫若在中大 
一九二五至一九二六年间,在北伐之前,革命的文化高潮在广东掀起,中山大学聘请郭沫若任中国文学系教授,兼文科学长,郭于一九二六年春间南来。而郁达夫、成仿吾、王独清、云常湄等有名学者先后到校任教。办了不少革命文艺刊物,如《学艺》期刊、《五一》特刊等,那时革命文艺气氛,对社会进步青年起了很大影响和鼓舞。 
中山大学由于郭沫若的介绍,聘请周树人(鲁迅)为文科中国文学系教授兼教务处主任,在一九二七年一月十九日到校,住在校内大钟楼,把革命的文化高潮在广州重新燃起,得到当时广大的进步青年极度欢迎和仰慕,认为他是思想的权威、时代的先驱和文艺的革命者。毕磊和本人等,得校方同意,在中山大学发起欢迎会,鲁迅先生在会上曾说:我到这里所看见的广东,比起旧的社会,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况,许多着手做的事还未着手,许多运动还未展开,特别感到文艺更是沉静得很。并说:我要问广州许多青年哪里去了?现在不是客气的时候了,有声的发声,有力的出力,现在可以动了,是活动的时候了。在文艺方面他说,他愿充当摇旗呐喊的角色,愿意从旁尽力协助。他认为开展文艺运动,不论对中国,对广东,对青年影响都是很大的。那时,本人在校是负责编辑和出版工作,由鲁迅指导,特征稿编刊《中山大学改革问题专号》以建立革命教育的基础。在鲁迅先生鼓舞下,中山大学员生对研究文学的热望甚为炽盛。那时,本人和林长卿等多人组织了一个南中国文学会,出版定期刊物,名为《南中国》,作为对抗当时反动派在文化领域上的斗争武器,并获得鲁迅的热烈支持和指导。在三月十四日假座惠东楼太白厅开茶会,出席人数甚众,由鲁迅将研究文学经过、运动、研究方法及国内文坛近况,详为叙述,与会者得到很大的启发和兴奋。此会由于反动派的叛变,被迫无形解散了。
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五日反革命政府发动“四·一五”政变,那时,中山大学学生毕磊等多人被捕,鲁迅挺身而出,召开各系主任紧急会议,鲁迅坚决要求尽力做好营救工作,惟多持消极态度,终无结果。继之毕磊牺牲的噩耗传来,就坚决辞去一切职务,他感觉“深深尝到抱着梦幻而来,一遇实际,便从梦境放逐了。我的生命存在,纵已节节败退,我实未尝死亡”。鲁迅在白云楼经过一个时期,还出外演讲过两次,一次是七月间去知用中学演讲,题目是《读书杂谈》。一次也是七月间,去广州夏期学术演讲会演讲,题目是《魏晋风度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他终于在九月二十七日离开广州,于是广州文艺气氛,重入黑暗时代。 
抗战前的国立中山大学 
一九二七年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