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之剑-全球追捕、审判纳粹战犯史鉴》全球追捕、审判纳粹战犯史鉴-第106章


随着贝当成为法军的最高决策者,他开始把自己那一套利用坚固的堡垒进行防御的理论强行灌输到整个法国军队中去。但是,此时世界上各种进攻性武器已有了很大发展,贝当这种专注于阵地防守的军事思想给法国军队的建设造成巨大危害,致使法军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德军。二战爆发后,法军的坦克、飞机无论在总量上还是性能上都与德军相距甚远。贝当在政治思想上亦属极端反动。他反对民主、共和,仇视议会,惟独崇尚独裁统治,赞赏法西斯主义。他希望自己也能够像墨索里尼和希特勒那样,在法国建立为所欲为的独裁统治。所以,当他成为法国总理后,他并不想领导法国人民抗击德军的入侵,却要利用这个机会仿效法西斯国家,力图建立独裁统治。
1940年6 月16日,正当法军败局已定的紧急时刻,贝当被任命为法国内阁新任总理,并被授权领导全国军队的大权。希望他能向当年在凡尔登战役那样力挽狂澜。然而,贝当在上任的第二天,就通过西班牙驻法国大使向德国提出停战的要求。纳粹德国对于停战提出了十分苛刻的条件,贝当为了达到停战的目的,却满口答应了全部条件。6 月22日,在法国东北部的贡比涅森林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国签署投降书的同一节车厢里,法国代表查理·亨茨格将军在贝当授意下,同德国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凯特尔元帅在停战协议上签字。根据该协议,法国必须让割包括巴黎在内的三分之一的国土;法国政府必须每天为德国占领军支付3 亿法郎的占领费;法国的空军、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法国政府必须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与德国保持一致,不得有任何与德国相违背之处。
1940年10月30日,贝当公开发表讲话,表示愿意同纳粹德国进行真诚的合作。随即,维希政府颁布了反犹太人的法律,规定:犹太人在法国必须佩带黄色的大卫之星标志,否则法国政府可以随时将他们拘留或逮捕;犹太人不得在法国担任公职,不能从事新闻、工商等众多职业。在经济方面,贝当政府则将法国在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拥有的铜矿让与德国。尽管如此,希特勒对于贝当这样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傀儡仍然很不满意,所以不久就推出赖伐尔掌握维希政府的实权,将贝当置于徒有虚名的国家元首的地位。1944年8 月21日,根据希特勒的命令,德国占领军将以贝当为首的维希政府全体成员押送到德国的西格马林根堡“保护”起来;盟军攻人德国本土后,又将他们转移到瑞士的一个小城镇。1945年4 月26日,眼见日暮途穷的贝当,回到法国就擒。同年7 月23日,法国最高法院开庭审判贝当。起诉书以如下5 条罪状对贝当提出指控:1 .贝当要求同德国缔结停战协定,犯下了违背法英同盟条约的罪行;而且他竭力破坏英国和其它盟国的对德战争,极力阻挠他们获胜。
2 .同德国缔结停战条约后,贝当又对英国和其它盟国采取敌对行动,有些军事行动还是在德军配合下进行的;对此,贝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3 .在经济领域,贝当伙同赖伐尔一起犯下动员全国工业部门支持纳粹德国进行侵略战争,以及向德国输送大批法国劳工的罪行。
4 .贝当犯有在政治上和意识形态上同德国勾结的罪行。他伙同赖伐尔建立独裁政权,并同“反布尔什维克十字军”一起为希特勒效力。
5 .贝当私自允许德国随意控制本国领土,并向德国提供战略基地,使之得以攻击英国等西方盟国。
8 月15日,法国最高法院审判团终审宣布判处贝当死刑,剥夺其公民资格,并没收其全部财产。但考虑到贝当的历史功勋,戴高乐将军在两天后宣布对贝当进行赦免,改判终身监禁。1951年7 月22日,贝当患肺部充血死于大西洋比斯开湾耶岛上的皮埃尔勒维监狱,结束了为期6 年的铁窗生活,为自己可悲的一生划上了句号。
皮埃尔·赖伐尔(1883—1945)。
二战期间,法国罪恶最大的卖国贼,希特勒在法国最得力的帮凶。
皮埃尔·赖伐尔于1883年6 月28日生于法国中部沙特尔东市一个小咖啡馆的老板家中。赖伐尔本人18岁当上了中学的辅导教师。在同事当中,他的博学多才和观察问题的敏锐能力受到广泛的好评。他常以业余政治家自居,渴望不久以后能从政。1907年,赖伐尔获得法学学士学位。之后,他迁居巴黎,并当上私人律师。1908年,赖伐尔加入法国社会党;1914年,他作为塞纳省奥伯维耶的社会党候选人当选为众议院议员。这也是他从政的开端。
早在青年时代,赖伐尔即存在浓重的恐德崇德思潮。一战初期,他看到德军攻势强劲,在东西两线连连重创俄、法军队,便认为德军不可战胜。故此,他竭力反对法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德国作战。他鼓吹德国是法国的近邻,法国必须与德国搞好睦邻友好关系。为此,他喋喋不休地向政府建议,应当尽早同德国和谈,对德国妥协。这是赖伐尔日后投靠希特勒、甘当卖国贼的重要思想基础。1931年9 月,正当纳粹党在德国不断崛起之时,担任法国总理的赖伐尔出访德国。在德国,他到处发表赞扬纳粹主义,支持纳粹党上台的演讲,因而也受到纳粹党徒的广泛欢迎。1934年10月,纳粹德国和法西斯意大利唆使克罗地亚的乌斯塔什分子在马赛暗杀了坚决反对法西斯主义的法国外长巴图。对此,欧洲各国的进步势力均表十分愤慨,纷纷要求法国政府严惩凶犯。但是,赖伐尔对此无动于衷,一如既往地推行亲德的外交政策。为落实与德、意修好的既定方针,身为法国总理兼外长的赖伐尔于1935年1 月7 日出访意大利,与法西斯党魁墨索里尼先后会晤4 次,并达成一项以出卖本国国家利益以换取意大利对法国友好的协定。该项协定规定:法国把法属领地乍得的114 平方公里的土地和索马里的800 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及突尼斯的一块面积较小的领土转让给意大利;此外,法国还把吉布提铁路股份的五分之一让与意大利。然而,法国的退让非但未能安抚意大利,反而助长了其侵略非洲的贪婪欲望。同时,赖伐尔也一再对纳粹德国表示亲善。当纳粹德国于1936年悍然出兵莱茵非武装区、试图收回被法国于一战后占领的萨尔区时,赖伐尔在与第三帝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就萨尔地区的归属进行谈判时,竟然宣称法国人民对萨尔地区不感兴趣,希望德国收回萨尔。由于法国背离欧洲大多数国家坚决要求制裁纳粹德国的原则立场,。1935年1 月纳粹德国堂而皇之地收回了萨尔。此举大大助长了希特勒之流的嚣张气焰,随后就提出要收回凡尔赛和约强制德国让出的所有领土。法国作为一战后欧洲大陆第一强国,不仅拥有遏制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侵略扩张的强大军事实力,而且具有凡尔赛和约赋予的制止德国再次崛起的合法性。因而,法国完全有能力制止纳粹德国发动侵略战争。令人愤慨的是,赖伐尔倡导和全力推行的亲德绥靖政策大大助长了纳粹德国的气焰和野心,成为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见,赖伐尔是纵容德国法西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不折不扣的罪魁祸首之一。
1940年 5月 10 日,法西斯德国突然袭击法国北部地区,法国人民一致要求坚决抗击敌寇入侵。此时,以赖伐尔为代表的亲德势力却竭力反对与德国开战。他们一方面宣扬与德国亲善友好的必要性,一方面散布法国军力不堪一击,战则必亡的谬论。这种论调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法国政府、军队和人民抵抗纳粹德国入侵的决心。由于得不到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正确指挥,前线的法军军心动摇,反击乏力,主力部队在2 周内即被击溃,首都巴黎失陷。号称欧洲第一军事强国的法国,在2 周内迅速败亡的惨痛现实,使法国朝野上下的大批人士被德军的强大攻势吓破了胆,纷纷接受了赖伐尔始作涌的“战则必败”的理论。赖伐尔反倒成为投降派中的“富有远见的政治家”。在他们心目中,拯救法国命运的舵手非赖伐尔莫属。另一方面,纳粹德国也把赖伐尔视为执掌法国傀儡政权的最佳人选。由于双方一拍即合,赖伐尔出任法国维希傀儡政权的首任总理。
作为一个狂热的政治赌徒和崇德恐德分子,赖伐尔把自己的命运紧紧绑在希特勒的战车上。1940年10月,为了获得纳粹主子的青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