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国防军大本营》第83章


伞5?944 年,工程仍在继续。在此过程中,陆军方面的愿望和建议仍被排在为海军炮兵和野战炮兵修建巨大的火炮阵地设施、潜艇掩体和V 型武器发射设施之后。而这一切都要服从于希特勒的个人决定。
当隆美尔元帅对丹麦的防御情况进行了简短的视察之后,即1943 年底和1944 年初,又接管了西线最重要的北部沿海地段,直至南部的布列塔尼的指挥权,这使德国领率机构的信心倍增。他凭借其渊博的知识,采用了积极的措施,防御战术、技术并重,并以充满生气的个人影响,竭尽全力去弥补防御中的不足和缺陷、但他自己对胜利并不抱太大的希望。
1 月上旬,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做了一次极为罕见的旅行,视察了一般认为最有可能登陆的斯凯尔德河河口至塞纳河河口之间的沿岸地段。亲自了解那里的防御准备情况。他在1944 年1 月6 日至16 日的日记中,记述了这次视察的大量事实,其中有许多细节都是大本营未触及到的。然而,也正是这些细节妨碍了人们对形势的进一步认识。相反,防御基础方面的重大缺陷,却只有很少几处提及。比如约德尔写道:
“大批力量投入东线,驻守海峡群岛的第319 师只剩下(原建制的)30%。(1 月9 日)“最好的部队被调走了。剩下的虽然军官是优秀的,部队是优秀的,可是他们束手无策——换装引起一片混乱,整个军就有21 种不同装备的炮兵连”。(1 月7 日)
“必须停止为东线抽调军官的工作。因为,团长已经是新的了,甚至许多营长也都是新手了。”(1 月11 日日)
“第711 师。。只有6 个营,其中还有1 个‘高加索营’。。没有新式反坦克炮”。。“党卫队第10 装甲师(新组建)。。,没有进行过大型的军事演习,装甲集群只有一半具有机动能力”。。(1 月12 日)
“同驻在瑟堡的三军部队一片混乱。。在布雷斯特的部队更是糟透了。”(1 月13 日)
“究竟怎样利用空军抵御登陆?同敌方航空队进行大规模空战是不可能的。可以对敌舰和海上目标进行小规模袭击。同敌人空军进行空战是不能接受的。”(1 月9 日)
这次视察未能提出一个新的方案,甚至没有为前景暗淡的防御展示一点光明前景。然而,这次视察却使一项重要的措施得以实现:约德尔回来之后,以东线阵地为样板,把海峡沿岸和大西洋沿岸一些最重要港口均宣布为“要塞”,并在沿海岸线修建起一系列钢筋混凝土工事。此后不久,希特勒特意将各“要塞”的指挥官召到德国大本营,亲自向他们布置任务。由此可以看出,希特勒对约德尔的这一想法也给予了极大重视和肯定。可是,当登陆危险日渐临近之时,希特勒仍不准备把西线三军和后方混乱不堪的民用设施的指挥权授予西线总司令部,甚至不顾国防军指挥参谋部的任何建议,连各要塞指挥官指挥其狭小范围的权力都不给。但是,尽管希特勒朝令夕改,但约德尔的话在以后的时间里并没有完全被推翻,因此,在盟军登陆后的数月里,那些尚未丢失的“要塞”,仍能在战役范围给敌人及其后勤补给以沉重打击。
在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的视察日记中,还可以隐约看到龙德施泰特与降美尔之间,在防御战术问题上的矛盾。在盟军实施登陆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大本营还在为这个问题纠缠不休。简而言之,他们的分歧在于:隆美尔根据自己在非洲作战的经验,认为在敌人占有绝对空中优势的情况下,应把防御的重心和兵力部署的重点,——其中包括装甲部队——集中部署在沿海岸线的狭长地区。与之相反,龙德施泰特则依据传统的理论,认为,应把很少的后备力量中最强的部分,部署在战斗区域的纵深,待充分了解了敌人的登陆地段和目的之后,再集中兵力实施反突击,给登陆之敌以决定性的打击。最高统帅在这两种意见的争执中,起初选择了一条中间路线,这完全是因为当时对登陆地段的估计日益不清所致。但由于总的后备力量太少,采取这种方法也不能使防御前景有多少改观。
至于对登陆地段的揣测,德军大本营和位于圣日尔曼的龙德施泰特司令部,以及枫丹白露,在很长时间内都坚信,登陆地段会选在海峡的最狭窄处。希特勒在他有关这一问题的谈话中,肯定也曾考虑过其他可能性,统帅部也曾就他提到过的可能性发布过补充命令。譬如,在1944 年4 月6 日的形势讨论会上,他竟怀疑“整个事情”——指英美为实施登陆而进行的展开——是否是“一场无耻的闹剧”?他们正在对付的是否是“一场无耻的讹诈”?尽管如此,国防军指挥参谋部仍坚持不懈地从事其工作。希特勒虽然犹豫不决,但最终还是把防御重点放在斯凯尔特河和寒纳河之间的地段。别人得出这个判断也许是依据海岸部队和防御工事的密度,或者是海岸炮兵部队和预备队的数量,或者是防御力量的强弱等条件。而他和其他人得出这种判断的主要根据是:在这个地区,敌人的军舰和飞机可以在最短距离上发挥最大效能;在这里有宽阔并适于登陆的海岸地段,以及许多高效率的港口;从这里到德国军事工业中心鲁尔区,路程最短;这里还有大量对敌人造成威胁的V 型火箭发射装置。
1944 年4 月,希特勒不知出于什么动机,突然把诺曼底也划为几乎同海峡沿岸一样重要的可能登陆目标,但防御计划的基本方针并没有因此而改变。而在以前的国防军统帅部的多次指令中,诺曼底半岛同布列塔半岛,一直被排在危险地区的前列。在国防军指挥参谋部的一次调查报告中,在统帅部委托隆美尔元帅制定的“反击登陆之敌的研究报告”中,以及希特勒在1944年2 月和3 月的讲话中,都曾指出过这一方向。然而,这次的重新提起,同以往不同的是,希特勒要求立即以最快地速度加强诺曼底北岸的防御。但由于海峡沿岸的防御也不能削弱,所以采取的措施显得软弱无力。当时调到诺曼底的一个新编步兵师,在投入战斗前,一直未被敌人情报机构发现。
希特勒在陈述他的理由时,一直认为,英国南部兵力配置越来越清楚地表明,敌人极有可能在诺曼底及其瑟堡港,以及在很容易被切断陆上联系的科康坦半岛登陆。还有,敌人的歼击机——此时,德方还不知道其续航能力已大大提高——也能抵达这一地区。尽管如此,希特勒的这种突然如此倍加重视诺曼底的思想发展过程,仍不得其解。也许是他那经常起作用的“直觉”又在那里作崇了。一种更为简单的解释是,1944 年初,“谍报局”从卡纳里斯手中转到党卫队的所谓“帝国保安总局”之后,许多情报都很符合希特勒个人的意向。值得注意的是,在仅仅两个月之后,当希特勒的观点得到验证后,没有将此特殊功绩归于己有。之所以如此,也许是因为希特勒及其他指挥官和参谋们,长时间以来所期待的主要登陆地段,仍是海峡沿岸。
不光是登陆地点越来越模糊,连登陆时间也日益含混不清。1944 年初,最高统帅认为登陆会在近期发生。可是,随着日月的流逝,这种观点越来越站不住脚了。另一方面,这种含混不清在一定程度上带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为为了在西线抵御盟军登陆,集中了或准备调集大量兵力,而在许多吃紧的战场上,兵力极为短缺。
希特勒及其高参们无力消除这一压力。尽管人们都认识到,盟军登陆的成功与否将决定战争的胜负,但德军大本营的将帅们仍不愿放弃其他战场,相反却在1944 年1 月到6 月间不少于四次修改西线防御计划,使其已经搭好的框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破坏。如果说,从一开始抵御盟军登陆的取胜前景就很渺茫,那么以后,由于领导层的这种态度,使这一前景几乎化为泡影。
1 月22 日,盟军在安齐奥——内图诺登陆,迫使德军第一次撤退。鉴于德军的整个局势,有人认为,盟军的这次突击可能会继续向罗马南部的阵地体系的侧翼纵深发展,因此除了在灾祸临头之前,迅速向亚平宁山北部撤退外,几乎没有别的办法,坚守罗马也已没有任何战略意义。可非但如此,约德尔却以教训人的口吻强调,这显然是盟军的一次尝试;即盟军企图渡过海峡实施主要登陆行动之前,通过小规模的登陆进攻削弱和隔裂占领欧洲海岸地区的德军后备力量。对此,他自己的回?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