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舰队的覆灭 [日] 伊藤正德》第50章


挥作战的司令官身上。由于长时间置身于浓浓的硝烟中,直到返回港口之后,舰员们衣服上仍然散发着硝烟的臭味。战舰“长门”也没有逃脱被攻击的厄运( 总计遭到9 次近弹的轰炸,又被4 颗炸弹命中) ,它同“大和”战舰一样,后来成为被人们传诵的惊险的海战故事中的主角。 
栗田舰队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从锡布延海逃脱出来。此时,各舰舰尾都拖着长长的重油尾迹。原来,经过3 昼夜连续激战,各舰遭受了很大损失,舰体铆钉松动,造成重油遗漏。这种情形产如同陆军官兵带着血迹踉踉跄跄地败退到营地时的情形完全一样。更糟糕的是,回返的航路还相当远,途中难免不再遭到敌潜艇的伏击。3天前舰队一踏上征程,就失掉了三艘重巡洋舰,由此看来,对于这支已经疲惫不堪的舰队来说,处境将更加险恶。为防万一,栗田舰队穿过巴拉望海峡( 于下午6 时),转过新南群岛,曲折通过连敌潜艇都望而生畏的布满岛屿和暗礁的海域,从中国南海迂回前进,终于在28日下午9 时30分回到了婆罗乃基地。 
回顾6 天以前,婆罗乃湾海面上,象征着决战必胜的太阳旗迎着晨风抖动,威风凛凛的大舰队宛如巨龙。它是由7 艘战列舰,11艘重型巡洋舰,两艘轻型巡洋舰、15艘驱逐舰共计35艘军舰组成的实力雄厚的舰队。然而,现在已经所剩无几——仅剩战列舰4 艘、重型巡洋舰2 艘,轻型巡洋舰1 艘,驱逐舰8 艘,共计15艘。而且,幸存舰只中都不同程度地遭受损伤。只有驱逐舰“雪风”号极其幸运,浑身竟无一丝伤痕。 
就一般的战斗常识而言,遭受如此惨重损失的舰队恐怕再也没有勇气重返战场了。然而,日本海军却不然。在军舰的甲板上,官兵们这样相互谈论着:“最近,听说,‘云龙’和‘天城’的索具装备即将完成,而且,‘葛城’很快也要竣工了,只要有这3 艘航空母舰,我们是决不会失败的。”——足见年轻的海军官兵们仍旧信心百倍。然而,舰队决策机关的首脑们却深深地痛感到,正是由于莱特湾大海战的惨败,帝国海军已濒临末日了,只不过没有说出口而已。 
总之,在莱特湾大海战中,日本海军所遭受的损失之大是难以形容的。恐怕日本国民谁都想知道导致如此惨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吧。
(二十八)剖析萨马岛海战——日美双方皆失良机 
萨马岛海面海战是“莱特湾大海战”这一多元海战中的一场激战。其战斗的规模并不大,但却耐人寻味,别具一格,要点有三: 
(A) 战舰“大和”拥有的世界上最大口径的18英寸大炮终于向敌舰开火了,这是空前绝后的事件。 
(B) 日美两军都没有料想到能在海面上突然遭遇。双方一接触,便立即展开了退却战和追击战,海战结果,胜负难分。 
(C) 日美两军在这场海战中都失去了取胜的机会,并给后世留下了争执不休的课题。尤其是在美国,两位舰队司令为此而进行的论战,甚至10年后仍然没有完结。 
关于失掉取胜的机会一说,在日本方面被有些人指责为“让敌舰漏网了”。首先,就让我们从这一点入手,对萨马岛海战认真地剖析一下吧! 
笔者认为,一切都是由于缺乏搜索能力的舰队在对战况进行判断时经常失误而造成的。正因为这样,当已经给美舰队以重大打击,海战能够取胜的唯一的机会出现在萨马岛海面时,栗田舰队错过了这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从战术上分析,下述三点是不容忽视的。 
(1) 栗田舰队应该再继续追击1 个小时。 
(2) 日本驱逐舰出击不力。 
(3) 日舰队缺乏统一的指挥,各战队和各舰追击混乱,没有发挥出集中攻击的威力。 
关于(1) 点。25日上午9 时25分左右,美护航航空母舰队以18海里的速度沿内线迅速南逃,当时,正被日本重型巡洋舰追赶得走投无路,如果日舰再坚持追击30分钟,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美护航航空母舰一定会被击沉——这是美军战史专家们的评论。日本海军也确信这一点( 尽管同美舰最接近的“羽黑”号所剩炸弹已寥寥无几) 。当时,日本海军的驱逐舰也已经进入鱼雷攻击的射程圈内。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栗田下达了停止追击的命令。虽然放掉的只是由5 艘商船改建的护航航空母舰,但这也是令人惋惜不已的。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对美舰编队的情况缺乏清楚的了解。如前所述,栗田司令错误地判断对方是速度为30海里以上的大型航空母舰舰队,所以,认为肯定追赶不上,遂下达了停止追击的命令。如果栗田舰队搜索敌舰的力量很强,判断准确,那么,再继续追击1 个小时的话,恐怕美国护航航空母舰就会被全歼。意外的遭遇( 下文详述) 挽救了狼狈逃窜的美舰编队的性命。尽管这样,美军护航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比起不堪一击的母舰来却显然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因此,在这一追击中,日本海军方面有4 艘重型巡洋舰被击毁。 
关于(2) 点。在发现美舰队的同时,栗田下达了驱逐舰停止追击的命令。栗田的想法是,这次战斗,仅利用炮战足以击溃敌舰队,驱逐舰以备后用。如果允许驱逐舰全速追击,那就将面临燃料耗尽的危险,而此时此刻,燃料则是最最重要的因素。所以,栗田命令驱逐舰要跟随在战列舰和重型巡洋舰的后面,把可以达到35海里以上的速度降低到22海里的经济速度( 消耗燃料最低) 南下追击。而实际上,美舰只的速度仅有18海里,毫无疑问,栗田舰队肯定能够追上目标。9 时零5 分,日舰一齐向追击中的美舰只发射了鱼雷( 因只发射了1 次,没有命中美舰,这也是不足为奇的) 。 
关于(3) 点。追击战中日舰队形混乱是由下述原因造成的:晨6 时40分,栗田舰队在将夜航队形转换成白天防空队形时发现了敌人,不得已只好以尚未调整完毕的队形展开追击。对此,美国的战史专家评论说,日本舰队为什么不以有利的追击队形浩浩荡荡地扑向美国军舰呢?问题不难回答,因为,在那种情况下,根本没有时间重新调整队形。实际上,这是一个天赐良机,是日舰争分夺秒地进入舰炮攻击圈的关键时刻,因此,各战队散开急追,仍不失一个应急的好方法。 
不料,由于高大的风浪以及浓烈的硝烟作祟,海面上视线模糊。本来,在3000米左右的距离内是实施雷控射击的大好时机,可是,雷控射击是在林加锚地从头学起的,这一次是首次用于实战,因此,由于技术不过关,结果产生了不少失误。从理论上说,雷控射击应该达到百发百中的效果,它是在瞬间利用本身发出的电波碰击敌舰,利用反射所需的时间,自动地、准确地测定距离再实施射击的。这是雷控射击的一般常识,这同用测距仪测定距离、先用炮火把敌舰夹在中间,一旦得手,便炮击其中央部以求击毁目标是完全不同的。总之,雷控射击要有熟练的机械操作技术,同时,还必须有先进的机械设备,但是,日本的雷达设备是当年6 月才匆忙赶制出来的,这同两年前就已经掌握了雷达射击技术的美海军是不能相比的。 
根据来自美海军方面的报道,栗田司令失败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他放弃了突入莱特湾的预定作战计划,从而使从事登陆战的美军得以幸免遇难。换言之,虽然莱特湾海面上有美军第七舰队( 拥有战列舰6 艘) 护卫,但是,由于大部分兵力已与西村舰队进行过激战,炮弹消耗殆尽,正处于爱莫能助的境地。这时,如果日本舰队突入莱特湾,美舰船将有被全歼的可能。据说,莱特湾内的美军商船大部分没有卸载完毕,而且,麦克阿瑟将军也正在莱特湾指挥作战,因此,美军当时的处境是极其危险的。 
然而,上述这种看法确实有许多地方值得商榷。首先,说美第七舰队的炮弹已经消耗殆尽是不妥当的。第七舰队时6 艘战列舰仅在当天黎明时分向“扶桑”和“最上”发动了短时间的雷控射击( 对此,美舰准备得相当充分) ,炮弹肯定还有剩余。“西弗吉尼亚”、“马里兰”号战列舰上的16英寸大炮以及其他4 艘战列舰上的14英寸大炮还能出色地投入战斗,因此,美军决不会如此疏忽大意。上述说法,只能使人认为,这是一种夸大敌军失败的报道。这些胜败之论都是假设的。总之,日本方面的批判可以概括为这样一句话:虽说对方是势力薄弱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