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舰队的覆灭 [日] 伊藤正德》第57章


降脑谘抢酱缶劢械奶毓フ街校獯罄牧矫壮巳嗽痹谟蔚接⒐⒁徊嗍北挥⒑>阶。捎谡饬矫壮巳嗽痹谒妆ㄖ熬懿豢诮不埃沼诖锏搅吮频哪康摹!?br /> 另外,1943年,意大利袭击直布罗陀军港的特攻方法是:由战士身背带有浮囊的炸弹,游进港内,将炸弹系在敌舰船底,然后利用救生圈脱离险地,也是利用定时雷管实施爆破。这与日本的“伏龙”确有兄弟之缘。日本利用此种方法击沉了美舰“奥基斯”号,并炸伤其他两艘。类似这种方式的自杀攻击一共进行了7 次,击沉或炸伤敌舰船14艘,据记载,日本特攻人员有3 名战死,3 名被俘。 
这种人操鱼雷,巡航距离为16公里,速度仅有3 海里,驾驶者象一名骑士似的骑在鱼雷上面,看起来就象儿童在做游戏一样,这是以期待出击人员能安全生还为前提而设计的,与此相比,日本在战争后期所采用的“回天”特攻是何等的可怕,如果战争再继续下去的话,这一攻击方式将被认为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它是用轻巧无比的载人鱼雷,以必死为前提的进攻方式。
(七)世界第一流的日本鱼雷——“回天”的来龙去脉 
停战不久,日本外务省有关人员和海陆军代表被召到马尼拉,举行关于进驻问题的协商会议。会议上,萨查·兰多参谋长开口就问:“海上还有‘回天’吗?”当回答说还有7 艘载运“回天”的潜艇在海上时,他马上催促道:“这太危险了,请马上电令他们立即缴械。” 
日本海军代表由此方知自6 月以后,“回天”攻击又突然取得了可喜战果。他们从萨查·兰多的催促中又一次认识到“回天”确实给了美军以巨大的威胁。“回天”以及运载“回天”的潜艇在短时间内曾不断地击沉包括美军搭载过原子弹的重型巡洋舰“印地安纳波利斯”号在内的舰艇27艘。此时,正是日本各大城市遭B…29式机狂轰滥炸的时候,日本人民正处于极端困苦之中,已经对“战果”之类的东西漠不关心了,因此,“回天”的丰硕战果就在这种情况下被埋没了。 
昭和20年5 月6 日晚8 时,大本营在好久没有出现的《军舰进行曲》的乐声中发布了战时新闻,其新闻概要如下:“最近1 个月内,折田少佐、管昌少佐率领的两艘潜艇,在太平洋击沉敌轻型巡洋艇1 艘,驱逐舰两艘,大型运输船5 艘,并击伤其他战舰3 艘。” 
回顾一下日本方面的战果报道,还是颇有兴味的。上述的战果报道是“大本营发表的真实新闻”之一,如同真实报道奇袭珍珠港、马来亚海面海战等战争初期的海战战果时一样。然而,在战争中,大本营连续3 年作了不真实的、夸张的战果报道,只有在战争初期和末期才老老实实地作了真实的报道。就这样,在战争濒临结束时,“回天”攻击却又意想不到地取得了战果。 
在向读者叙述“回天”载人鱼雷的同时,还应介绍一下日本制作使用的“氧气鱼雷”——这是非常值得记述的一件事情。为什么呢?因为战后美国海军对这种“九三式鱼雷”评论说:“只有这种武器才是美国方面望尘莫及的。”言下之意,这种攻击武器是相当高超的。老实说,假如“回天”不是以“九三式鱼雷”作基础,也是制造不出来的。总之,后者在其精神方面堪称可贵,而前者在创造和技术方面则是位居世界第一流的。 
当年,日本海军称誉世界的各类武器都不留痕迹地消灭殆尽,准确地说,除具有日本特色的一部分武器还保留以外,绝大部分都由于生产不足无力进行补充而消耗干净,唯一保留的便是“九三式鱼雷”。这是一种由高压氧气为动力的特殊鱼雷,如果时速为50海里时,最大射程达2。2 万米,如果时速为36海里时,最大射程达4万米。这是一种令人望而生畏的进攻武器。 
如果我们将其性能同美英两大海军国有代表性的鱼雷相比,就会发现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完全可以说日本“九三式鱼雷”的威力是美英两国鱼雷威力的两倍。具体数据请参照下表。 
国名直径(厘米)速度(海里)射程(米)炸药(公斤) 
日本613640000500 
美国53328000300 
英国533010000320 
日本鱼雷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威力,其根源就在于它是以氧气为动力的,此外,它还具有鱼雷航迹十分隐蔽这一优点( 其他以别的燃料为动力的鱼雷,排出的气泡出现在海面上) 。 
氧气动力的设想最初起源于法国海军,后来,因其具有较大的爆炸性危险而被迫放弃了。接着,英国海军又接过来试制,囚频繁发生爆炸事故不得已中途停止。后来,日本着手研究,也曾发生过二、三次事故,但是,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由朝熊利英中将、岸本鹿子治少将研制成功了,从而发明了这种安全而威力巨大的高压氧气鱼雷,取名“九三式”( 日本纪元2593年) 即公元1931年。并坚信在对美主力舰进行决战时,使用这种鱼雷一定能够取胜,因此,朝熊、岸本两位将军受到天皇陛下的特别嘉奖,分获三等旭日中勋章和二等瑞宝勋章。 
鱼雷能够在舰炮所达不到的远距离上施展威力,甚至能在舰队决战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日本海军中有人认为,减少火炮,增加鱼雷发射管是十分必要的,结果,在日本的巡洋舰中,攻击性武器大部分都换成了“九三式鱼雷”,甚至在巡洋舰、驱逐舰上都安装上了巨大的氧气制造机。 
假设潜艇的“消耗作战”能够奏效的活,那当然是求之不得。但是,在潜艇无功可建的战场上( 事实上使用潜艇进行反复攻击的用兵法是错误的) ,如果拥有“九三式鱼雷”,哪怕与美舰兵力之比为10:6,日舰也有可能击退敌人。“九三式鱼雷”威力之大,在战后也得到了客观的证实。 
然而,不幸的是,在海空大战中,主要的进攻武器转换成了飞机。飞机是带眼睛的大炮,是长眼睛的鱼雷,因此,舰队决战的距离,从鱼雷射程的20海里,一下子改变成飞机航程的200 海里以上,与此相适应,所谓舰队决战( 系指战前的舰面炮战) 的态势完全消失了。历经千辛万苦研制成功的高性能远程鱼雷,未能理想地发挥其惊人的威力。
(八)“回天”出击——关于潜艇的使用方法问题 
由于主战武器改为飞机,日本海军成功的希望——威力强大的“九三式鱼雷”就象一具具尸体一样被收藏在各个基地的弹药库里。 
在此,有两名年轻的军官必须向读者介绍一下,这就是所罗门消耗战中曾为日本海军建立功勋的黑木中尉和仁科少尉。他们俩人首先提出:为达到百发百中,必须改装“九三式鱼雷”,制造单人乘坐的“载人鱼雷”,与进攻珍珠港的特种潜艇相比,它具有相当高的命中率和较大的破坏力。 
昭和19年初夏,日本海军完成了“载人鱼雷”的试制工作。但在当时,制造自杀性的进攻武器是绝对不允许的。然而,到10月下旬,神风特攻队的志愿参加者得到了允许,“载人鱼雷”随之也同样被接受了。前者以飒爽的英姿冲向云空,但却白白地溅落海面。后者以必死的决心潜航突进,却悲惨地尸沉大海。但是,战士们仍以“我们决不甘落后”的豪言壮语,纷纷志愿报名参加到“载人鱼雷”进攻的行列中。 
现在,已不是自暴自弃的时代,也不是全然不怕死的时代。纵然在战争年代里,这也仍然是一种可怕的现象。志愿者如愿以偿,便说一声“谢谢!”,然后勇敢地去死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开始时,将这种自杀武器称之为“救国武器”,接着,又称其为“零六”,后来才改称“回天”。这期间,要求参加“载人鱼雷”的志愿者从未间断过。 
在德山湾大津岛海面,连日来都可以看到鱼雷艇掠起白浪追赶潜航训练中的“回天”载人鱼雷。昭和19年11月20日,从“回天”第一号开始出击以来,到冲绳战役结束为止,因训练而殉难者达7 名,牺牲者48名,遗憾的是,这一阶段的“回天”攻击在没有获得确切战果中结束了。 
这是多么惨重的损失,又是一个多么令人痛心的错误估计。但是,失败的原因不在“回天”本身,而在于使用方法不当。联合舰队司令部使用潜艇时,仅将其限制在以突进基地为中心的局部区域内作战,而完全忽视了其在广阔的海洋上打击敌交通线的根本使命。《孙子兵法》中写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