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主要将帅的最后结局》第76章


州会战的“胜利”举杯恼羞成怒的寺内寿一与华中方面军司令官俊六合作,利用一部兵力从正面牵制中国守军,主力从西侧迂回包围徐州,付出惨重代价之后,终于从四面围住了徐州。5月中旬,中国统帅部为了保存军队有生力量,下令徐州守军撤退,5月19日,日军攻占徐州。寺内寿一才算舒了口气,与华中方面军司令官俊六二人颇为沾沾自喜了一番。 
随后,大本营指示发动了以俊六所率华中方面军为主力的进攻武汉的会战。无时无刻不想着打下徐州,会师武汉的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此时却不得不离开中国战场。 
7月,寺内寿一由于曾在欧洲待过,而且尤为熟悉德国情况,而被大本营暂时调离华北方面军,作为日本特使前往欧洲,担负促进日本与德、意结成法西斯联盟的任务。日、德法西斯侵略势力勾结已久,早在1936年11月,为了掩美、英之耳目,日、德以“反共”为幌子,借签订“防共协定”初步缔结盟约。1937年11月,德、意、日三国签订三国议定书,法西斯侵略轴心酝酿形成。1938年初,日、德为了满足不断扩大的侵略贪欲,分别向对方提出了签订军事同盟的意向。于是,双方开始频繁接触。尤其是试探苏联的张鼓峰事件中,日军的惨败和苏方的强硬态度,使日本更想赶紧拉拢德国签订军事同盟的协定。寺内寿一在这种背景下赴德、意探询信息。此行之后,寺内寿一坚决鼓吹必须同德国签订一个包括针对英法在内的三国军事同盟,日本才能获得持久的胜利。但外务省和海军考虑到此举可能招致日本同美、英、法关系的恶化,因而坚决反对。 
未达到目的,主张不被采纳的寺内寿一闷闷不乐地回到中国大陆,继续当他的华北方面军司令官。1938年底,不断侵略扩张的日军先后攻占了武汉和广州两个重要城市,以及华北、华中、华南的许多领土,东京大本营为了掌控整个战局、发动更大的侵略战争,着手对在华日军的部署进行了新的调整。11月25日,寺内寿一离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回国出任军事参议官,寺内寿一就此离开了他没有实现自己“沙场梦想”的中国大陆。以侵略他国而妄图建功立勋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其结果不是桂冠加身,而是历史的正义审判。 
%%%任南方军总司令的寺内寿一,在缅甸、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地肆意侵略,犯下了滔天罪行。然而,“好景”不长,盟军开始反攻了,他不得不率部投降,结果身死新加坡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后,随着战线的越来越长,兵力愈显不足,同时国内资源匮乏,难以维持持续的战争消耗。东南亚以及南太平洋的诸群岛拥有丰富资源,因而日本大本营企图南进,摆脱战争危机。 
1941年9月6日,御前会议制定了《帝国国策施行要领》。并于11月5日最终通过了该要领,决定“帝国为保全自存自卫,不惜与美(英、荷)作战”,将“南进”方针定为下一步国策行动的主要目标,担负准备和进行南方作战的重臣即是寺内寿一。 
1941年11月6日,大本营正式组建南方军作为南方作战的战略兵团,裕仁天皇钦命寺内寿一为南方军总司令官。寺内寿一的主要任务是“与海军共同协力,以主力集中于印度支那、华南、中国台湾、西南诸岛及南洋群岛方面,准备攻占南方要域”。 
寺内寿一在完成南方军筹建工作,并与联合舰队山本五十六司令官之间达成南方作战陆海军现地合作实施计划之后,于11月25日,从东京赶往南方军总司令部所在地西贡。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的一个海空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太平洋战争初期,南方军进展迅速,兵分四路作战,一路沿马来半岛——新加坡方向,一路沿缅甸——泰国——印度方向,一路沿菲律宾方向,一路沿爪哇方向。不到半年时间,南方军即侵占了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以及南太平洋上的许多岛屿,攻占了10倍于日本本土、拥有富饶自然资源和1。5亿人口的大片土地。同时,日方损失甚微,包括海军在内,仅伤亡15000人,损毁飞机380架,驱逐舰4艘。
纵横侵略战场的寺内寿一(4)
到1942年5月18日,南方军即完成了三期进攻作战任务,转而进入“治安”作战阶段。但好景不长,随着盟军逐步组织起来的强力反攻,南方军开始的嚣张气焰消失殆尽,不得不进行消极防御。 
在日军中途岛海战惨败之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进入战略反攻。南方军司令官寺内寿一深感兵力严重不足、防务吃紧,不得不向大本营请求增援,苦苦据守缅甸、澳北。缅甸战场上,联合对日作战的中英士兵1943年6月21日,在战争越来越不利的情况下,寺内寿一被授予“元帅”的称号,这极高的“殊荣”让他挥军继续进行顽抗。 
但战况丝毫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糟!盟军海陆同时进击,中国远征军也发起滇西作战,日军受到重大的打击。更加困难的是,由于与大本营的海上联系被美国海空军切断,补给、弹药都无法获得。为了扭转败局,大本营企图由中国派遣军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恢复大本营与南方军的联系,因而于1944年发动了“一号作战”行动。历经8个多月的时间,终于打通了大陆交通线。但这根本没有扭转战局,反而使得日军兵力更加不足,彻底丧失了战略主动权。 
与此同时,战局的不断恶化迫使发动战争的东条英机内阁倒台。1944年7月18日,重新组阁,重臣会议推荐寺内寿一作为新内阁首相第一候选人。但由于寺内寿一正在南方前线指挥,不宜调离,遂成立了以小矶国昭为首相的新内阁。 
在盟军的的反攻之下,日本南方军已成强弩之末势。 
1945年初以后,南方军与日本本土的战略联系被彻底切断,全军再也无法获得人员和物资补给。寺内寿一还妄图顽抗,他重新进行部署,企图通过收缩兵力来独立抵抗盟军。在南方军步步溃败、负隅顽抗之际,日本天皇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面对惨败,寺内寿一虽心有不甘,却又不得不命令全军“承诏必谨,誓安圣虑”,同时,下令全军停止作战,准备投降。 
9月12日,寺内寿一委派第七方面军司令官板垣征四郎大将代表自己和南方军在新加坡签订投降书。此时的南方军下辖:第七方面军、缅甸方面军、第十四方面军、第十八方面军,以及南方军直辖的第十四师团、第二军、第十八军、第三十八军、第三航空军等。投降后的寺内寿一作为战犯被关押在新加坡监狱。1946年6月12日,双手沾满侵略鲜血的寺内寿一在新加坡狱中病死,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马来之虎”山下奉文(1)
山下奉文出生于一个乡村医生家庭,受过正规的法西斯式的军校教育,在娶了永幽元彦少将的长女后,凭着裙带关系,认识了一帮军部大员,仕途一路通畅。但在“皇道派”与“统制派”的斗争中失利,被派往朝鲜 
山下奉文,1885年11月8日生于日本高知县。他出生在一个乡村医生的家庭,却从小喜爱舞枪弄棒。念书时,山下奉文先进了日本广岛陆军幼年学校,后转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1905年11月25日,山下奉文从陆士18期步兵科毕业,翌年6月按规定被授予步兵下士官军衔,从此走上了一个法西斯军官对外侵略、效忠天皇、建“功”立“勋”的不归之途。 
山下奉文当上士官后,被遴选入陆军大学进修,陆大是二战前后日本培养法西斯高级军官的重要学校。1916年,山下奉文以陆大第28期第2名的优秀成绩毕业,并因此获得了公派赴德留学四年的机会。 
山下奉文留学德国期间,曾兼任日本驻瑞士军事研究员,一面学习,一面研究欧洲国家的军事制度。1922年7月,山下奉文被任命为参谋本部军事课编制班班长。1926年3月,他返回母校陆大,任该校教官。次年2月,由于他曾经赴德工作学习的缘故,被任命为日本驻奥匈帝国使馆武官。1929年8月1日,山下奉文被晋升为陆军大佐,并担任陆军军事调查部军政调查会干事。一年后,即1930年8月1日,调任步兵第三联队联队长。当时人高马大的山下奉文有一个绰号,被叫做“步兵炮”。因为他?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