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战笔记》第37章


泄栽谑耸兰妥刺校砉乱晌颐牵沂沟梦颐且膊乱伤!?br /> 美国是能在世局中缔造和平的唯一大国。这是一项巨大的职责,我们实现它的唯一办法是面对面地与这样的人会谈。” 
罗斯福早已成竹在胸。美国要想站出来“领导”这个世界,就必须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当好挑头的角色,战后别的。4。 158 国家才能认可美国的“领导地位”。 
罗斯福为了实现他的战略目标,付出了巨大耐心。战争期间,他以主要精力协调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立场,运筹战后安排。罗斯福是“三巨头”会谈的主持人、协调者。会谈中,主要靠他来协调三方关系、平衡三方利益。如果不是罗斯福的远见、胸怀和耐心,很难想象,斯大林能和丘吉尔在一系列涉及到双方利害关系的重大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三巨头”会谈取得成功,起到了“搞定战争”、“摆平世界”的作用。 
就以诺曼底登陆为例。 
早在1941年9月,当时美国尚未参战,斯大林就要求丘吉尔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以减轻苏联压力,对德实施战略夹击。但丘吉尔考虑的更多的是英国在北非、南欧的利益,对此很不积极。不久,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参战。苏联又同美、英两国分别就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进行磋商,由于丘吉尔反对,仍无结果。 
一直拖到1943年11月,在德黑兰举行第一次“三巨头”会谈时,诺曼底登陆(又称“霸王战役”)才被正式提上议事日程。丘吉尔仍在会上讨价还价,只同意在地中海搞小规模登陆,不同意在风大浪急的英吉利海峡搞大规模登陆。斯大林对他说,在地中海即使登陆成功,上岸后有阿尔卑斯山脉阻挡,作战部队很难翻越,对德军构不成直接威胁。只有从英吉利海峡登陆,进入法国北部,才能迅速突破德军大西洋防线,穿越法国本土,直击德军要害。 
但为了照顾丘吉尔情绪,斯大林又说,地中海方向可以搞一个辅助战役,起配合作用,但主要战役必须放在法国北部。丘吉尔固执己见,不同意。罗斯福调解说:“如果进行地中海战役,势必推迟‘霸王战役’。我是不想推迟‘霸王战役’的。”很显然,罗斯福已站到了斯大林一边。但顽固的丘吉尔寸步不让,第一次讨论未果。 
次日再谈。丘吉尔仍不改口,顽固到底。斯大林火了,突然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回转身去对伏罗希洛夫和莫洛托夫说:“我们家里的事情堆积如山,没有必要在这里浪费时间,我看不会有什么结果……” 
罗斯福一看,此事再不能议而不决了,马上打圆场道:“很清楚,我们对‘霸王战役’重要性的看法完全一致,唯一的问题是什么时候开始。”接着,他果断地否定了丘吉尔的意见,明确表态:“在地中海搞一次战役是危险的,它会分散作战部队,推迟‘霸王战役’。我主张不要改变魁北克会议商定的‘霸王战役’发动日期,即1944年5月上旬。”至此,诺曼底登陆计划才基本敲定。如果没有罗斯福,诺曼底登陆战役也许最终都搞不起来,至少搞不成这么大规模。要是那样,二次大战的进程和结局说不定会出现另外一些情况。 
关于成立联合国的构想,也显示出罗斯福的远见。在他看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成立的“国联”,未能在阻止德、日、意侵略扩张行动方面发挥作用,导致一次大战结束后,相隔仅短短20年,又爆发了二次大战,这是一个教训。为此,在德黑兰举行第一次“三巨头”会谈时,罗斯福就向斯大林透露了建立联合国的构想。他说,战后要成立一个大约由35个国家组成的机构,在它上面再建立一个由十来个国家组成的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上面再建立一个由美、苏、英、中四国组成的小机构,他叫它“四个警察”,这个机构有权立即处理对和平的任何威胁和突然事变。 
这里有一个细节,罗斯福讲的“四个警察”后来成了联合国五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基础,但罗斯福当时没有提到法国,他对法国很反感。他举例说:“1935年,当意大利进攻埃塞俄比亚时,当时存在的唯一机构就是国联。我曾亲自请求法国封闭苏伊士运河,但是法国把它交给了国联。国联对此发生争论,一事无成。结果意大利军队通过了苏伊士运河,占领了埃塞俄比亚。”他说,如果当时有一个像“四个警察”这样的机构,就有可能下令封闭苏伊士运河。 
斯大林一听就明白了,罗斯福是想建立一个美国能发挥主要作用的国际机构。他知道,战后的欧洲和世界,都已离不开美国的影响了。斯大林表态说,可以成立一个欧洲委员会或世界委员会。并说,在欧洲委员会里面也应当有美国。这就是罗斯福在二战中为美国奠定的“领导地位”。 
逝者如斯。 
2004年,恰逢诺曼底登陆60周年。小布什一心想找到罗斯福在二战中那种“世界领袖” 
的感觉,但他没有找到,他找不到。 
常言道,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二次大战为罗斯福总统提供了一个历史性机遇,为他搭建了一个世界性大舞台,使他演出了精彩一幕。但不要忘了,小布什同样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好机遇,时势也为他搭建了一个世界性大舞台。可惜,小布什“识时务”的本领无法跟罗斯福比,大好机遇被他痛失了,大好舞台被他自己糟蹋了。
从伊拉克战争说到诺曼底登陆(3)
小布什遇到的历史性机遇是什么?想想嘛,世纪之交,苏联瓦解了,冷战终结了,剩下美国一强。举目世界,英国、法国实力不济,德国、日本尚未重新获得参赛资格,俄罗斯自顾不暇,中国还在初级阶段,印度睡意朦胧将醒未醒,没有人能与美国争高低。小布什如果真有远见、真有抱负、真有本事站出来“领导世界新潮流”,那就应该在世人面前拿出点远见卓识来,至少拿出一张草图来,同时拿出一点“世界最强”的大家风范来,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世界各国人民多表现出一点美国的善意来,让世人对这个世界看到更多希望,对未来增添更大信心。可是没有,人们看到的小布什,小家子气的不行,狭隘的不行。在这个世界上,他似乎谁都容不下,这怎么行? 
时势也为小布什搭建了一个世界性大舞台。“9·11”事件后,全世界一个声音支持反恐,没有哪一个国家公开与美国唱反调。请问,美国主张干的事,有哪一件得到过全世界如此广泛一致的支持?没有,史无前例。反恐斗争就是一个世界性大舞台,你小布什好好演出吧。 
可是不,小布什偏偏要在完全一致的世界反恐舆论中制造出一点不一致来。他刚刚打完阿富汗,又急着要打伊拉克。联合国讨论说,目前尚未找到伊拉克支持恐怖主义的确切证据,不要急,操之过急不好。小布什哪里听得进?你联合国通不过,我可以不理你联合国。他和布莱尔一商量,干!就开战了。反恐是世界性大课题,全世界的人都在翘首以盼,希望能够找到对付恐怖主义的良策,逐步缓解。7。 161 它、化解它、最终解决它。多么好的一笔资源啊,他不会经营。说到底,他没有这个远见,没有这个胸怀,不愿利用反恐这个契机,去解决一些国际间最基本的矛盾,不愿借反恐机会去推动世界进步事业发展,急欲报美国一国之私仇,只想捞取美国一国之私利,哪有不碰钉子的?平日里口口声声国际大家庭,关键时刻却不去调动世界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完全不像干大事、成大业的作派,倒像一副“开小店”的作派,连股份制都不要,小哥俩合伙,省事,分红时好算账。 
再看看当年的罗斯福,他为了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当好西方大国的挑头角色,付出了多少坚忍不拔的努力?举行“三巨头”第二次会谈时,斯大林以自己要指挥战争、难以分身为由,执意不肯离开苏联。那时罗斯福的健康状况已经很差,但为了办成大事,他可以拖着病躯,千里万里坐海轮、坐飞机,前往苏联雅尔塔去参加第二次“三巨头”会谈,坚持与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合作到底,并成功协调美、英、苏三方利益,在胜利前夕先把蛋糕切好。 
世界是大家的,要办成一两件世界大事,哪能一意孤行?尤其解决世界性难题,哪能容许你图省事? 
小布什与罗斯福,胸怀、气度,显然不在一个档次。伊拉克战争打成这样、拖成这样,不是没有原因的。 三 丘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