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的红颜知已赵四小姐》第50章


“绮霞,怕什么呢?”不料张学良却显得坦荡无私,他义无反顾地说道:“我张汉卿历来不偷偷摸摸作人。当年我在西安发动兵变的时候,就是为着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为着抗日才必须联合中共的。既然我所做的一切都不是为着我张汉卿自己,那么,为什么不可以将当年所发生的一切,都如实地写下来呢?”
从那天以后,西子湾18号小楼里又亮起了夜灯。多年不写东西的张学良,必须在灯下尊命写作,他要写出他想说和不想说的话。赵一荻又像在贵州阳明洞研究《明史》时那样,彻夜守候在张学良的身边。她为她磨墨,为他抄写文稿。她感到张学良的笔虽然多年不动,可是一但写起文章来,文笔仍然不减当年。在写到他的出身时,张学良这样说:“良年方十一岁,慈母向背,先大帅宠爱有加。但忙于军政,素少庭训,又乏良师益友。而未及弱冠,出掌军旅,虽数遭大变,但凭一己孤行。……”
在谈到西安事变中中共对张氏的影响时,张学良直言写下这样的话:“当是时也,共产党之停止内战,共同抗日,高唱入云,实攻我心。不只对良个人,并已动摇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深入少壮者之心。……”
第三卷 秋第一章 恍如隔世(3)
“汉卿,你这样说共产党的作用,蒋看了以后会高兴吗?”赵一荻为他抄到此处,担心地提醒他。可是张学良却坚持己见说:“我这是真实的心灵写照,也是当时中共对东北军影响的实情。既然蒋先生要我说真话,我为什么不可以如实相告呢?”
赵一荻无言,最后她只好将那份洋洋万言的《西安事变回忆录》,通过刘乙光上交给台北的蒋介石。也就在张学良的《回忆录》上交不久,有一天,高雄西子湾18号的院子里,忽
然走进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蒋经国!
初识周联华牧师
蒋经国站在张学良和赵四小姐面前,他那八字眉绽开了温和的笑意。他望着张学良和赵一荻身后的西子湾,发现刘乙光仍带着一群特务虎视耽耽地荷枪监视着,就愠怒地一挥手,示意刘乙光等人离开。然后,蒋经国来到张、赵面前,亲切地问候道:“张先生,夫人,这西子湾不亚于当年我们读过书的溪口雪窦山吧?人人都说溪口是江浙胜境,可是西子湾也别有洞天嘛!”
赵一荻见张学良淡然一笑,权作回答。她也不说话,为了不至于让对方感到尴尬,赵一荻故意将目光移向那片碧绿的海波。她看见西子湾海面上正有几艘渔船驶过,海面上惊飞了几只白色的海鸥,在寥阔的苍穹下越飞越远。蒋经国见张氏夫妇都不说话,就自我解嘲地笑笑:“这里虽非人间仙境,可也是养性修身之地啊。张先生,您还记得当年我们在溪口奉命读书的事情吗?”
“当然是记得的。”张学良望着淙淙流水,似乎陷入了遥远往事的回忆。赵一荻见两人问答不冷不热,索性打破僵局说:“经国先生记性真好。我记得那年你刚从苏联回国,蒋先生就要你上山,和汉卿一起读《太上感应篇》。那时你能背得下书上的原句,连汉卿也感到惊讶呢。”
“夫人的记忆力真好。”蒋经国作为新上任的“政战部副主任”,如今成了张学良的监护首脑。他对赵一荻恰逢其时的从中和解,感到高兴。就说:“我记得夫人那时也是刚上雪窦山,我见你们在古庙前还打过网球。那时我就知道夫人心性开朗乐观,打起网球来也很得法,不知现在是否还和张先生一起打网球了?”
赵一荻环顾周围,叹息说:“在清泉的时候,莫德惠老先生来时,他让人建了个网球场。可是自从到了高雄,海边的住地太狭窄了。除了我们的住宅和书房以外,还有许多刘队长的人住在下面,哪里还有打网球的地方呢?”
蒋经国半晌无语,他环顾海边,发现两栋砖瓦房前几乎没有院落。他眉宇微微一蹙,对良久不说话的张学良说:“没有网球场怎么行?夫人,您千万别急,在高雄反正已经住不了多久,我这次到西子湾来,就为着让你们早一天搬到台北去。西子湾再好,也不及台北嘛。父亲和夫人已经对我吩咐过了,他们要我替你们在台北选个新房址,到时候就可以在那里建新宅子了。”
“哦?这是真的!”不久前张学良在大溪见过蒋介石,回来的时候,他已经将蒋介石允许回台北居住的意思转告了赵一荻,现在赵一荻从蒋经国嘴里证实了此事,她心里顿感豁然开朗。
“当然是真的。”蒋经国和张学良、赵一荻避开刘乙光等便衣人员,相携着走出了院宅。三人沿着西子湾通往码头的小路向大海边走去。赵一荻在西子湾住了几年,还是头一回在没有特务监视的情况下来到海边。她感到大海蔚蓝而幽远,一排排海浪从大海的深处涌来,在海边礁石上飞溅起无数雪白的浪花。眼前的情景让赵一荻油然忆起少女时在北戴河和张学良洗海澡的事。她没有想到眨眼就是几十年光阴过去了,如今她和张都韶华已逝,两鬓已现出斑斑华发。只听蒋经国兴致勃勃地说:“你们到台北以后,一定要有座宽大的院子,当然要有一个网球场。打网球是你们两位多年的习惯,为什么要改变这个习惯呢?”
赵一荻静静地观望着蒋经国,猜测不透他来高雄的真实用意。张学良在海边驻足,回头对蒋经国笑笑说:“谢谢你,经国先生。任何一个地方如果呆得太久,都会生厌的,西子湾本来不错,可是,这海边太潮,夫人送给我和四小姐那么多基督教的书,都在屋里放得生了霉呀。所以,前次蒋先生对我说:‘你和四小姐应该换换环境了’。我就当场表示同意去台北。但是,到台北以后真有那么宽敞的房子吗?”
蒋经国见张、赵两人都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他,就将手在胸上一拍说:“住地不成问题,我已经看过了几处,最后我看中了北投。那个地方离阳明山很近,又十分幽静,而且在幽雅路上,有一个台航招待所还空着呢。如果张先生和夫人不嫌的话,很快就可以搬过去住了。”
赵一荻满心欢喜地笑了,张学良也希望早一天离开台风不断的高雄,就说:“这些年来,我和四小姐连深山老林都住过了,清泉的蛇灾简直就让人无法忍受,可我们不是也熬过来了吗?到台北住招待所,当然没有什么问题。”
蒋经国见张、赵两人都十分高兴,就说:“既然如此,就等我回去安排安排,不久就可以搬过去了。”
8月,赵一荻果然来到了台北近郊的北投。
那时正是台湾最炎热的时期。台风不时登陆。初来时她和张学良误以为真是蒋介石、蒋经国对他们的恩典,才让她们搬到台北居住的。可是她们刚从高雄搬出不久,报上就登出了大陆解放军开始重炮猛轰高雄的新闻。原来二蒋早就得到了军事情报,他们也许是出于某种担心,才决定提前把张学良、赵一荻迁出那片即将发生海战的地区。赵一荻看到台湾报上刊出的新闻,不禁有些后怕。因为报载解放军此次的炮击打得非常猛烈,连西子湾附近蒋介石的1号别墅也遭到了猛烈的炮击。她叹息说:“好险呀!真应该感谢经国先生。”
第三卷 秋第一章 恍如隔世(4)
“依我说,应该感谢的倒是蒋夫人,因为她让我们信基督和《圣经》,是上帝在保佑我们啊。”张学良从报上看到中共发起八二三炮战的新闻,沉吟片刻说:“绮霞,你还记得《圣经》上说的话吗?‘只要你信仰上帝,上帝就会在最关键的时候来救助你们’。这次也是上帝的神力,不然的话,我们或许早就死于炮战中了,我们从前住过的地方,现在也许不存在了。”
赵一荻刚在北投幽雅路上的台湾航空公司招待所住下不久,一天下午,平时悄然无人的偌大院落里,忽然传来了一阵紧张的脚步声。赵一荻忙将睡午觉的张学良唤醒,悄悄地说:“汉卿,有人来了!看样子又是什么要人来了!”
张学良从床上坐起一看,果然发现往日空荡荡的院落里,已经出现了一片黑森森的人影,那些便衣特务不知为什么又在院子里如临大敌地戒严了。赵一荻急忙穿好的衣服,还没等她将头发梳拢好,门外?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