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的红颜知已赵四小姐》第76章


见张、赵伉俪的机会。但是,那时即便段世尧出面,请求他的父亲段毓奇,此事也实难办到。60年代蒋介石仍然在世,他对张的管束始终没有放松。任何人不经蒋氏父子的首恳,都不可能见到张、赵夫妇。对于爱妻陈若曦这一请求,段世尧劝她暂且不提,待时机允许的时候,他一定请求其父从中玉成。
第四卷 冬第二章 美国狂飙(1)
陈若曦虽然从小出生在台湾,长大后又就读于美国,可她多年来一直希望到祖国大陆定居。1966年夏天,当陈若曦已有身孕,她要求在美国取得了博士学位的丈夫段世尧,随她一同去北京定居。当时已经获取美国约翰甫金斯大学硕士学位的陈若曦,本来可以和丈夫在美国或台湾某求一个既舒适又高薪的职位,然而陈若曦却坚持回到北京。“文革”后,陈若曦和段世尧又去美国加州大学任教,不久她即成为美国《远东日报》的总编辑。
1979年陈若曦决定实现去台湾面见张学良和赵一荻的计划,她想为仍然没有自由的张学良和他的红粉知己写一些东西。经过段世尧的疏通,段毓奇只同意设法让陈若曦见赵一荻一面。至于她和张学良见面,那时段毓奇还没有那个胆量。
1980年秋天,陈若曦又一次回到台湾。
她公公段毓奇决定冒险让陈若曦和她想见多年的赵一荻见一面。蒋介石那时虽然早已故去,对张、赵两人的幽禁有所松动,可是蒋经国上台以后,仍然继承乃父的衣钵,忽然加紧了对这对夫妇的管束,张学良的行动仍十分有限。特别是让国际有名的女作家陈若曦去见张学良,必然会引起特务们的注意。
由于陈若曦见张学良过于敏感。所以看管张、赵20余年的段毓奇不敢有丝毫松懈。这次段毓奇决定为儿媳妇冒一次风险。
但是段毓奇对儿媳妇陈若曦说:“你如果见了张学良,将来必然要写书。那么台湾一定会知道的。所以,我只能让你见见赵四小姐,这已是我最大的越权了!”
但是,即便让陈若曦会见赵一荻,也需要有个合理的借口才行。段毓奇知道自从张学良、赵一荻从大陆转移台湾以来,任何人随便进入复兴岗张家都是根本办不到的。除非蒋经国直接批准的客人例外。
后来,段毓奇终于想出个办法,张学良、赵一荻在台幽禁期间,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嗜好,凡台北市某一家饭店开张营业,张、赵伉俪必去吃饭,有夫妻“美食家”之称。正由于这一缘故,张学良和赵一荻在1975年曾去段家品尝其女儿的烹饪手艺。
这样,段毓奇就决定让他女儿在基隆路家里再次设宴,请赵一荻去她家里做客。席间,陈若曦当然可以名正言顺地陪客。本来,段毓奇也可让张学良陪赵一荻同去,但是由于“保密局”忽然加强了警卫,他担心消息外泄,只好让赵一荻只身前去和陈若曦见面。
终于盼到了那个星期天。事前,段毓奇为防止消息外泄,有意将张家几个看守人员打发出门,让他们回家度假。天将过午时分,段毓奇亲自驾车送赵一荻去基隆路女儿家里。可是,他万没有想到从前自己很看重的一位特别行动副组长赵某,竟然在他送赵一荻离开以后,从中发现了问题。赵马上就打电话向“保密局”报告了赵一荻去段女儿家的消息。
就在女作家陈若曦在段毓奇大女儿家和赵一荻会面并谈话采访的时候,“保密局”已经掌握了段毓奇私自送赵一荻出门的情报。并且马上派特务前往基隆路段的女儿家里查询。所幸的是特务们刚刚赶到,陈若曦的采访已经结束,并且段毓奇亲自驾驶车将赵一荻送回了戒备森严的复兴岗。
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国民党“保密局”当天深夜就下令紧急传讯段毓奇。段毓奇当然不肯承认这是一次精心安排的采访,他坚称女儿请赵一荻吃饭,是他职权范围内允许的事情。而儿媳妇陈若曦也是他女儿家宴上应请的客人,决没有任何有违特工纪律的事情发生。
虽然段毓奇的话无懈可击,去他女儿家吃饭的人又是赵一荻,而不是更加敏感的张学良。可是,国民党“保密局”仍然不肯将此事可能引来麻烦轻易放过。他们隔日即想找旅美女作家陈若曦谈话。一是了解陈若曦是否从酒桌上采访过赵一荻,二是要求她回美国以后千万不可向外泄露和赵四小姐谈话的内容。
但是,让“保密局”大吃一惊的是,就在那天清早,陈若曦女士已经乘当天的航班返回美国去了!陈若曦的突然离去,给国民党特务留下了一个猜不透的谜!
两个月后,陈若曦女士果然在美国有影响的《华盛顿邮报》上,刊载一篇她访问赵四小姐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陈若曦以辛辣的笔触,尖锐地揭露了台湾假民主真霸道的嘴脸。她通过赵一荻的现身说法,生动记叙了张学良将军自1959年以后所谓的真自由内幕。
这让台湾当局大为震惊。蒋经国看到这张报纸后,更是大发雷霆,他说:“陈若曦前几年来台湾采访美丽岛事件的时候,我们曾经在她身上煞费了一番苦心。我们在她回台湾的当天就给段毓奇送红包,可是,她后来还是去了高雄。又写出了许多不宜外泄的内幕。现在她居然在我们特工人员的眼皮底下,公开和赵四小姐接触,并且她得到了许多不该让外界了解的事情,这是我们特工人员的失职!”
于是,国民党保密局下令解除了看守长段毓奇的职务,并且将段逮捕。如果不是段毓奇的人缘好,蒋经国身边有许多人为他讲情,那么段毓奇很可能因此事罹难。最后,保密局依提前退休的方式,草草地处理了段毓奇。这件事情在赵一荻的心里打下了可怕的烙印,那就是:她们现在仍然没有自由!
第四卷 冬第二章 美国狂飙(2)
赵四小姐在美国?
美国东部城市纽约。
1988年2月,这里下了一场少见的瑞雪。瑞雪兆丰年,就在这场大雪过后,一个呼吁给张学良、赵一荻以真正自由的民间活动,正在纽约悄悄筹划着。
在美国最早发起援救张学良、赵一荻活动的人,为首者是东北大学学生,民国年间出生在吉林省辽源的张捷迁教授。就是这位著名旅美学者、东北大学校友会会长充当了使张、赵最终获取真正自由的发起人!
一周之前,张捷迁在美国纽约出席了一次在曼哈顿中城举行的东北旅美人士午餐会。就在这次餐聚中有人提到老校长张学良的自由问题。张捷迁的脑际马上现出一张他所熟悉的笑脸,那就是当年他在东北大学读书时,在汉卿北楼前见过一面的少帅张学良!虽然他与少帅仅仅见过一面,可是,数十年来作为东北大学学生的张捷迁,无论是在九一八事变后他由东北漂泊到北平、还是他自费留学美国,并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气象专家后的那些荣耀日子里,张捷迁始终没有淡忘他对老校长张学良的怀念。
“张教授,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当时,在那家中国饭店里集聚有十几位旅美华裔学者。有男有女,但他们共同的特点都是祖国东北籍人,其中现任美国国家航天太空署研究院的研究员、火箭专家李圣炎,首先向张捷迁提出一个中心话题,“许久以来,我们这些流落在美国的东大校友,都在寻求一个尽快迫使台湾当局恢复老校长自由的机会,现在总算盼到了。这是因为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已经作古了……”
张捷迁沉下脸来,沉吟不语。面对着满桌珍馐他居然没有胃口。因为他知道李圣炎为什么在1月13日蒋经国在台湾病殁不久,忽然急忙召集以他为首的几位在纽约任职的东北籍学者聚会。那是因为1988年确是个特殊的年头,除了多年管束他们老校长的老蒋和小蒋接连病逝之外,今年还是东北大学创立65周年也是张学良兼职东北大学校长的6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背景下,张捷迁知道今天的聚餐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他作为东大校友们备受尊敬的长者,心情立刻变得沉甸甸的。
“蒋经国虽然已经死了,可是咱们老校长时至今日还没有他理应得到的人身自由啊!这……末免太不公道了,国民党莫非当真要将老校长囚禁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