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第8章


孀非?br /> 一大二公
。所谓大,就是将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合并成四五千户以至上万户的人民公社,规模越大越好。所谓公,就是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有制越纯越好。后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
一大二公
的错误,建立了公社、大队、生产队
三级所有、队为基础
的人民公社新体制。实践证明,人民公社不能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也不适合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要求。1983年10月,全国开始撤社建乡,人民公社被废除。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指我国农村实行的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生产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包括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联产到劳等形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个人劳动与收入直接挂钩,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1999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为
家庭承包经营

乡镇企业
中国乡村和小城镇兴办的、非全民所有制的、从事商品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实体。乡镇企业由社队企业演变而来。社队企业兴起于人民公社建立初期,1984年后统一改称为乡镇企业。乡镇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经营灵活,适应性强,能容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有效形式,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特区
指一个主权国家和地区,在其管辖范围内专门划出一块区域,实行减免关税等特殊优惠政策,提供安全、良好、可靠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促进对外贸易,增加外汇收入,解决劳动就业,以达到促进本国、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主要包括自由港、自由贸易区、过境区、出口加工区、科技工业园、自由边境区等。
三资
企业
指在我国境内设立的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外方独资企业三类外商投资企业。它们是经我国有关部门批准,遵守我国有关法律规定,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国外或境外投资方与我国投资方共同经营或独立经营,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改革开放以来,
三资
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出口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的6次政府机构改革
1982年,第一次政府机构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从100个缩减为61个;
1988年,第二次政府机构改革,国务院部委由45个减为41个,第一次提出
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

1993年,第三次政府机构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有的86个减少到59个;
1998年,第四次政府机构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除办公厅外由原来的40个减少到29个;
2003年,第五次政府机构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减为28个;
2008年,第六次政府机构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减为27个。这次机构改革的关键是实行大部制。
小康和小康社会
小康,是指我国对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生活殷实、社会稳定的理想社会生活的描述,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阶段。小康社会,是建立在小康生活基础上的社会状况。邓小平用小康和小康社会,描绘了我国摆脱贫困、解决温饱后的社会发展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本国或地区范围内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本国或地区公民在国内外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从国外获得的劳务报酬、投资收益(包括红利、股息和利息等)。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个重要指标是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三个有利于
指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改革开放三十年》章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创举 收集:东风书城(24。43。3。33)
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的这代人,是幸运和幸福的。大到买房买车买家电,小到买米买菜买生活日用品,尽可货比三家,很难想象父辈们在计划经济年代,由于物资匮乏,粮、油、肉、蛋、布及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等生活消费品,都要凭票供应的情景。造成物资短缺的重要原因,就在于计划经济体制所造成的低效率。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我们仿效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逐步建立起以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结构日趋复杂、经济联系日益广泛,这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凸显。主要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权力过于集中,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等。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
大锅饭
,职工吃企业
大锅饭
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们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开始反思
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
的传统观点。早在1979年11月,邓小平就明确指出,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的原则,强调重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
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存在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从而打破了将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邓小平对《决定》给予高度评价,称其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强调计划与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不再提计划经济为主。指出,这种新的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总的来说应当是
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的机制。这是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机制作用认识的又一次飞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作了准备。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把我们党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这就从根本上打破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第一次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写在党的文献上,作出了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科学决策,我国经济改革突破了最大的一道藩篱。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伟大创举。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正式确立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