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第25章


非典
即非典型肺炎,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疾病,其病原体是变异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将其称为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
(英文简称SARS)。而典型肺炎是指由肺炎链球菌等常见细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或支气管肺炎。
《改革开放三十年》章节:百万大裁军 收集:东风书城(24。43。3。33)
1985年6月10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政府决定裁减军队员额100万。这一消息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人民军队建设从此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裁军百万的战略决策,是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军实际情况作出的。新中国成立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客观上面临外部敌对势力的封锁和包围,主观上对战争危险估计过于严重,国防和军队建设长期处于准备
早打、大打、打核战争
的临战状态。20世纪70年代末,国际战略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国际环境明显改善,中美建交,长期紧张对峙的中苏关系开始缓和。邓小平审时度势,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大势进行科学分析,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作出准确判断,认为
战争的危险还是存在的,但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

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
。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党更加坚定地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继续坚持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国防和军队建设转入和平时期建设轨道。
当时,由于我军长期处于临战状态,军队员额从1958年的240万左右,增加到70年代的600余万,其后虽然进行了削减,但到1981年仍有490万,成为世界上人数最多的一支常备国防军。军费中相当大的部分被
人头费
占去了,直接限制了部队武器装备的发展和战斗力的提高,导致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指挥不灵,效率不高,而且传统的步兵在军队中仍占最大比例。
针对这种状况,邓小平1975年提出军队要
消肿
。但由于种种原因,
消肿
任务没能完成。1980年,邓小平再次明确指出,消肿、精简军队,就是要把军队搞精干,利于提高战斗力。1981年,邓小平提出
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
,确立了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目标。1984年11月,他又指出,从节省开支、提高军队素质来看,都必须消肿,不消肿就不能应付战争。
肿,就是表现在我们指导战争的能力不高。虚胖子能打仗?
1985年,他进一步指出,军队员额减少一百万,实际上并没有削弱军队的战斗力,而是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从1985年下半年开始,军队精简整编工作正式展开。按照先机关,后部队、院校和保障单位的顺序,自上而下地组织实施。
精简机关,减少层次。将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机关人员编制减少近一半,撤销原独立的炮兵、装甲兵、工程兵等兵种部,缩编为总参谋部的业务部门。同时,适应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的需要,增加电子对抗部队的编制。
裁减部队。把11个大军区合并为7个,撤掉31个军级单位、4054个师团级单位。部分担任内卫、执勤任务的部队移交公安部门,改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撤销基建工程兵,所属部队按系统对口集体转业到国务院有关部或地方部门。铁道兵与铁道部合并,部队集体转业移交铁道部。
调整军队院校体制编制。军官院校由117所调整为103所,人员减少20%。根据我军实行士官制度情况,试办2所士官学校。同时,调整院校设置、训练任务、各类干部培训比例及学制。
1985年10月,真正意义上的机械化集团军组建完毕。整编后的集团军,由单一兵种发展到多兵种和诸兵种合成。其编成有机械化步兵师,有坦克旅、炮兵旅、防空旅、工兵团、通信团、防化团,以及勤务保障分队和直升机大队,形成了地面突击、火力支援、作战保障和后勤保障四大作战力量。在编成中,特种兵的数量第一次超过了步兵,成为陆军的主要作战力量。兵种结构的重大变化,大大增强了陆军集团军的火力、突击力、机动力、防护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整体作战能力显著提高。1986年秋天,在华北某地,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集团军接受了军委、总部的检验。
合成
,从此成为军队训练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军语之一。也是在这一时期,一种为加强陆空协同的陆空协作训练区出现了,人民海军也揭开了近海合同训练的第一页。为适应多兵种合成训练需要,1989年全军颁发新军事训练大纲,首次对训练内容、训练方法步骤进行统一和规范,建立了现代条件下单兵、分队、合同战术和战役四个层次有机衔接的训练体系,实现了我军由注重单一兵种训练向注重多兵种合成训练转变。
调整与改革,如同强烈的震波,辐射到军队的方方面面,几乎影响着每一个军人。上至总部、军区,下到基层部队,或撤或并,或降或交;上至功勋卓著的老将军,下到千千万万的普通士兵,始终服从大局,执行命令,不讲任何条件,把切身利益置之度外。他们当中,有的脱掉了军装,有的改变了隶属关系,但都以实际行动向党中央、中央军委交了一份合格答卷。
到1987年底,精简整编任务已基本完成。百万裁军不是简单的裁员,而是战略性结构大调整,人民军队朝着
精兵、合成、高效
目标迈进。
20世纪90年代,一场以发展高技术武器为先导的军事革命在世界范围风起云涌。党中央、中央军委审时度势,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1990年12月,江泽民提出了
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的军队建设总要求。1991年3月,海湾战争结束后不久,江泽民敏锐地指出:
迎接世界军事发展的挑战,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历史责任。
1993年1月,中央军委根据新的形势,制定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明确提出,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由准备应付一般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向准备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转变。随后,提出了
科技强军
战略,强调军队建设必须
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实现了我军建设指导方针的历史性转变。
为加快实现
两个转变
,进一步加强我军的质量建设,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1997年,党中央作出了在裁减军队员额100万的基础上,再裁减军队员额50万的重大决策。此后的3年中,20多万军队干部退出现役,军队编制体制进一步得到优化,陆军部队的比例大幅下降,开始向合成和小型化、轻型化、多样化的方向迈进;领导指挥体制、装备管理体制和后勤保障体制初步理顺。
2003年,中央军委决定,再裁减军队员额20万。这次体制编制和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更加注意结构优化和质量提高,突出海军、空军、第二炮兵部队建设,突出陆军高技术兵种建设,发展信息化新型作战力量,部队编成和军兵种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
经过三次大规模裁军,我军的总规模压缩到了230万,军队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规模缩小了,结构优化了,质量提高了,战斗力增强了。人们形象地说,这是减掉了脂肪,强壮了肌肉,锋利了牙齿。
适应现代化建设和走精兵之路的需要,我军的正规化建设也有了很大发展。1988年,中央军委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依法治军
的重要思想。1991年,中央军委在制定
八五
期间军队建设规划时,正式把
依法治军
确立为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指导方针。按照
依法治军
要求,军队法制建设不断健全完善。30年来,全国人大陆续公布了《国防法》、《兵役法》、《军事设施保护法》等15件军事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制定了《征兵工作条例》、《民兵工作条例》等60余件军事行政法规;中央军委制定了200多件军事法规;各总部和各大单位制定了3200多件军事规章,逐步形成了反映现代军事发展规律、体现人民军队性质和优良传统的军事法规体系。现在,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主要方面,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军队建设进一步走上法制化轨道。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维护了军队良好的内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