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极为痛苦,却束手无策,原因无他,主要是这些官吏不是他的亲信,就是他亲信的亲信;不是他亲手所保举,就是他保举的人所保举。所以他明知问题很大,非整顿不可,却无法下手,只能装聋作哑。
那个后来在“洋务运动”中成为标志性人物的丁日昌,在江苏常州做官时,打着洋务运动的旗号横征暴敛,贪污腐化。有幕僚提醒曾国藩,若想整顿江苏吏治,必须首先从丁日昌开刀。
曾国藩长叹一声说:“丁日昌横征暴敛,是在给李鸿章提供剿捻军费,即使再坏也不能去掉。”
幕僚也长叹一声说:“那就只能让吏治继续败坏下去了。”
吏治腐败,让曾国藩渐渐失去“中兴”的信心,“中兴”的口头禅也慢慢从他嘴里消失不见。一次,某个幕僚对他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只不过现在皇帝的威权很重,割据风气还未形成,除非中央政府首先烂掉,否则不会出现国家土崩瓦解的局面。”
曾国藩不无忧虑地说:“中央政府好像正在烂掉。”
幕僚道:“祸患必是中央政府先垮台,而后天下无主,各自为政,这种情况的发生不会超出五十年。”
曾国藩不禁皱眉:“能否南迁?”
幕僚斩钉截铁:“不可能!”
曾国藩很不服气,和幕僚大起争辩。幕僚最后甩给他一句话:“国初杀戮太重,满汉仇恨深刻,一成死灰,永不可能复燃,即令复燃,也不会长久。您就睁眼瞧着吧。”
曾国藩闭上了眼。最近,他的眼睛一直酸胀,看东西异常模糊。他知道这是病,但他不知道该从哪里治起。
就像是吏治,就像是他的癣病,还有他日益加重的肺病。
不是病入膏肓,而是命中注定,这种病会带走一个人,乃至一个帝国。
第十一章 最后没有辉煌
见慈禧
1868年9月初的一个下午,慈禧太后在花园里漫步。突然,这位阴阳怪气的女人阴阳怪气地问了句:“曾国藩在金陵干吗呢?”
跟随她的人除了宫女就是太监,无人能回答整个问题。她似乎也没想得到答案,继续说道:“皇上(同治)自即位后还没见过他呢。”
伶俐的太监马上跟上一句:“您也没见过他呢。”
慈禧微微一笑:“那就让他来趟京师?”
无人应答。大清王朝,戒律森严,太监和女人不得干政。慈禧所以干政,是因为她就不是个女人,甚至不是人。
1868年9月中旬,曾国藩在金陵接到圣旨,命他担任直隶总督,顺便到京城觐见。
直隶是京师的屏障,大清的总督是地方之王,直隶总督则是万王之王,太平时节,掌握最富庶的江南、供应朝廷财政需求的两江总督都在它之下。
曾国藩听到圣旨时,有如释重负之感。
他在金陵大张旗鼓地搞“洋务运动”、整顿吏治,已是黔驴技穷。正愁无处寻找出路时,慈禧拯救了他。
幕僚们却另有想法:这是中央政府要改变“内轻外重”的局面,您这任命是明升暗降,天子脚下可不好做官。
“哎,”曾国藩面无表情地叹气说,“凡事都有利弊,就看你从哪个角度出发。”
幕僚们不说话了,显然,曾国藩是非去不可了。
在把金陵事务做一番布置和交接后,1868年12月,曾国藩登上了北上的专船。
他没有直接去直隶总督的任所保定,而是先去了北京。1869年1月末,曾国藩抵达京城。
自他回家守孝直到现在,已有十七年。这十七年的沧桑风雨,把曾国藩锻造成了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也把他摧残成了一个病夫。
走在熟悉的街道上,他感慨万千。京城仍和十七年前一样,毫无生机。
一个行将就木的京城,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京城,在曾国藩看来,这个京城好像沉睡了十七年,如今也没有醒。
按朝廷的意思,他将在第二天上午觐见皇上和慈禧太后。
那天晚上,残酷的噩梦把他折磨得筋疲力尽,早晨醒来时,他脸色铁青,嘴唇发紫,眼神迷离。
精神状态真差!他在路上不禁自责,第一次见新皇帝和皇太后,竟然是这副模样,真是有失大臣之礼。
他被人领进皇帝的养心殿,按规矩,他跪在一个蒲团上。蒲团冰冷,房间里虽有火盆,但离他太远。他跪了一会儿,就感觉浑身发凉,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
养心殿也是老样子,丝毫不见任何改观。曾国藩叹了口气,那种感觉又回来了:这个城市好像昏睡了十七年,如今也没有醒。
已经跪了半个时辰,有太监过来拨拉了几下火盆。曾国藩感觉热气猛地上来了,他偷偷向里面的门望去,门关着,毫无动静,像是墓门。
腿开始发麻,背脊发酸,他悄无声息地直了直腰。“嘎吱”一声,他听到自己的脊柱某个关节响了一下,这声响动把他吓一跳。门口的太监马上看了他一眼,曾国藩冷汗直冒。
半个时辰后,他几乎支持不住,要跌坐在蒲团上。他的身体太脆弱,已无法支撑,唯一支撑他的是多年来锻炼出来的意志力。
又半个时辰过去了,曾国藩几乎要晕倒。他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已向一边倾斜,意志力失去作用。就在这千钧一发时,那个墓门突然开启。
一个公鸭嗓子喊起:“皇上、皇太后驾到。”
像是一个人猛地推了曾国藩一下,他立即跪直了。
同治皇帝出来了,畏缩的步子,猥琐的身材,空洞的双眼。他走到龙椅前,看了眼跪在下面的曾国藩。
他不认识,也毫无感情。他就孤独地站在那里,直到后面帘子里的慈禧坐定了,他才坐进龙椅。
曾国藩要脱帽叩头,帘子后面传出慈禧的声音:“免冠。”
曾国藩激动起来:“谢皇太后。”
磕头完毕,慈禧又发话:“抬头。让皇上看看你。”
曾国藩慢慢地抬头,和同治的眼神碰到一处,他迅速地低下头。刹那间,他有种感觉,同治的人生状态非常差。
“几时辰了?”慈禧问。
曾国藩算了一下,说出了正确的时辰。
“我是问你,你跪了几时了。”
“臣……”曾国藩不知该如何回答。
慈禧似乎在帘子后笑了,而且很得意:“知道为什么让你跪这么久吗?”
曾国藩当然知道,这是慈禧给他的下马威,提醒、警告他,不要以为你建下那么大的功业就了不起,在这里,你就是个臣。
她知道曾国藩明白,所以也就不必知道答案。
“江南的事办理完了?”
曾国藩回答:“办完了。”
“湘军都解散得差不多了?”
“差不多了。”
“我听说有股贼人被称为哥老会的,好像湘军参加的多。”
哥老会兴起于四川,原本是个互助合作的社团,但曾国藩解散湘军后,很多湘军士兵都参加了哥老会,于是这个团体就成了黑社会。
曾国藩在金陵时一直提心吊胆这件事,特别担心哥老会连累自己,今天果然被慈禧提出。
他正准备把自己抛进深沉的思考中,慈禧已岔开话题,继续问道:“来的路上可平安?”
平安倒平安,但曾国藩一路见到百姓流离失所,盗贼横行,这不是好兆头。
“很平安。”
慈禧“哦”了一声,又问:“你出京多久了?”
“十七年。”
“带兵呢?”
“出京后就一直带兵,只是这两年才在江南做官。”
“哦。”
慈禧不再问,光阴沉寂下来,气氛有些尴尬。
“皇上可有问的?”慈禧放话。
同治急忙扭头,向帘子里说:“没有。”
慈禧啧啧:“皇上,这曾国藩可不是一般人,若不是他,咱们大清江山……”
“砰”的一声,曾国藩已把头狠狠地磕到地上,“臣应尽之责,全赖皇上、皇太后保佑,长毛贼才被剿灭。”
“不是这样说,”慈禧道,“你的功劳苦劳,皇上都记着呢。”
曾国藩又叩头,这次比上次还用力,养心殿都晃动了一下。
“直隶的事,你大概清楚吧?”
“臣已做了详尽调查。”
慈禧满意地点头:“洋人逼得紧,直隶非比寻常,你要好好做,做好!”
曾国藩再叩头,比上两次轻了很多。不是他不想再磕得那么重,而是已头晕眼花。
时光荏苒,慈禧又问了很多问题,包括曾国藩的家人和李鸿章的淮军,曾国藩都对答如流。后来,同治悄悄地伸了个懒腰,谈话就结束了。
曾国藩后来在日记中
小说推荐
- 我老公又又又失忆了怎么办
- 微博 2019.02.11完结天天失忆的神秘刺客攻X一头雾水不知道老公又怎么了小皇子受1从前有个受尽宠爱的小皇子,有一天,他非常俗套的在宫墙里捡到一个快死的人。小皇子认认真真地把那人翻来覆去看了几遍,最终得出了结论:这是个刺客,要进宫行次的刺客。皇上和皇后前些天去浮云谷祭祀去了,宫中需要被行刺的,只
- 最新章:第18章
- 重生当学神,又又又考第一了
- 作者:青湖醉 文案【2019云起华语文学征文大赛】参赛作品【超爽学神,在线搞事,甜宠1V1【女主虐渣、男主虐狗,夫妇联手,苏爽都有 报!那个职高生云乔又又又考第一了 班级第一、年级第一、全市第一,统统被她碾压脚下 重点高中优等生、学霸、竞赛尖子 统统向职高大佬低头致敬,心服口服 然而无人知晓职高学神
- 最新章:第324章
- 杀马特又又又考第一了
- 《杀马特又又又考第一了》作者:九紫 文案 杀马特少女穿越修仙世界后,她又穿回来了 已经过了中二叛逆期的她,决定浪子回头洗心革面!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 校园论坛:惊!那个杀马特考进年级前十了 那个杀马特碾压了学霸 那个杀马特成为了学神 那个杀马特她又又又考第一了 本文主线:考试!考试
- 最新章:第288章
- 女配又又又离婚了
- 作者:超霸糖 文案 影后时雨菲穿成了虐渣爽文中的作天作地渣女配 可她壳子还没捂热呢,原主老公就又主动提出要离婚 一想到眼前隐形大佬不仅身价千亿 还是男主那身残体弱的舅舅 时雨菲笑若嫣然:离婚?这听起来不错 隐形大佬:你婚内出轨,违背合约 时雨菲:所以 隐形大佬咬牙切齿:她怎么不求我 她心里果然没有我
- 最新章:第84章
- 男友又又又死了
- 文案 又名《男友总在暴毙《如何预防男友突发性死亡 禾嘉泽有过很多前男友,各个都是暴毙王 最初是他不小心看到初恋校草男友在线蜕皮,第二天校草就意外坠楼 后来他从第二任男友身上抠下来一块蛇皮,二号当场宣布心脏病突发死亡 两年内死了九个前男友的禾嘉泽开始怀疑人生 现在,第十任男友又又又被他发现了点小问题,
- 最新章:第131章
- 曾国藩家书
- 《曾国藩家书》作者:曾国藩前言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其生前毁誉参半,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 曾国藩率湘军镇压了太平大国,被清廷称为“同治中兴”第一功臣;又于1861年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洋务军工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成为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辛亥革命以后,一
- 最新章:第86章
- 原来曾国藩
- 大智大愚一代名臣:原来曾国藩 作者:张研 引子评说 引子评说曾国藩(1 曾国藩仿佛一位神秘的历史老人,让人对其充满了兴趣与迷思。说不完,道不尽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涤生,湖南湘乡人。晚清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著名学者 曾国藩出身农家,少年得志,道光十四年(1834年)考得举人,十八年高
- 最新章:第20章
- 曾国藩家训
- 手机访问 m╮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风蓝】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第一部分:养 心前言 近年来,有关曾国藩的图书的出版成为文化界的一个热点。大到全集、全书,小到传记、逸闻,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社会上也掀起了“曾国藩热,由学界,而军界,而政界,而商界,彼此呼应,波澜壮阔;上至
- 最新章:第19章
- 曾国藩三部曲
- 作者:唐浩明卷首辞梁启超对世人说“曾文正者,岂唯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唯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蒋介石对儿子蒋经国说“至于中文读书写字之法,在曾公家训与家书中言之甚详。你们如能详看其家训与家书,不特于国学有心得,必于精神道德皆可成为中国之政治家,不可以其时代已过而忽之也”毛
- 最新章:第33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