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国造舰船志》第60章


000吨为界,分出了鱼雷巡洋舰和鱼雷炮舰两种细化类别(现代有一种译法,将一次大战前的鱼雷巡洋舰和鱼雷炮舰等同时具备舰炮火力和鱼雷作战能力的军舰统称为雷击舰。这一舰种所具有的鱼雷艇杀手地位,后来逐渐被驱逐舰取代,一战之前雷击舰这一名词就退出了历史舞台)。(9)法国于1883年开始建造本国的首级大型鱼雷军舰——鱼雷巡洋舰“秃鹫”(Condor),之后又建造了鱼雷巡洋舰“瓦提尼”(Wattignies),以及鱼雷炮舰“炸弹”(Bombe)、“猎兔犬”(Levrier)等大批这类舰艇。
1894年,法国卢瓦尔船厂(Soc de la Loire)完工了一型全新的鱼雷炮舰,以著名的法国美洲探险家迪波威尔(D’Iberville)的名字命名。随后,法国地中海铁工厂(F C de la Mediterranee)和吉隆德造船厂(F C de la Gironde)又紧接着各建造了一艘同型舰,分别冠以法国著名天文学家“喀希尼”(Cassini)以及英法尼罗河海战法军英雄“卡萨匹安卡”(Casabianca)的名字。1896年“迪波威尔”级的最后一艘军舰“卡萨匹安卡”完工,1897年杜业尔向裕禄推荐的鱼雷炮舰正是这型法国军舰。(10)
如果不知道内情,仅仅只是从外观侧面看,“迪波威尔”级的体量绝对不像是排水量不足1000吨的军舰。身兼鱼雷艇杀手使命的“迪波威尔”,为了追求高航速,船身设计得较窄。而为了安装足够的火炮、鱼雷武备,以及硕大的动力系统,在舰宽不能过大的情况下,这级军舰的长度被设计得格外长,由此整艘军舰的体格非常瘦削苗条。排水量952吨的“迪波威尔”(“卡萨匹安卡”和“喀希尼”970吨),军舰宽度只有8。08…8。20米,舰长则达到80米,长宽比接近惊人的10。
法国“迪波威尔”级鱼雷炮舰“喀希尼”号。照片中可见这级军舰舷侧鼓出的装甲防御带,源自“迪波威尔”的“建威”级也承袭了这个特征。
“迪波威尔”的外观和当时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创制的一系列新式巡洋舰很相像,如果不是别具特色的内凹式舰首和巨大的撞角,其首尾楼、双桅杆双烟囱的特征很容易让人想起日本海军的穹甲巡洋舰“吉野”。
外形并不十分个性鲜明的“迪波威尔”,各种具体的设计却很值得加以注意。
“迪波威尔”的武备系统除舰首水下的撞角外,还包括火炮和鱼雷两大体系。舰上的主炮口径不大,选择了一门100毫米口径速射炮,安装在首楼甲板上。另外配有65毫米口径速射炮三门作为副炮(尾楼甲板上一门,舷侧耳台各一门),还装有37毫米口径机关炮6…7门(安装在两舷)。
鱼雷兵器是“迪波威尔”极重要和标志性的武备,舰上共安装了六具18英寸口径鱼雷发射管。其中两具分别安装在首尾楼内,由于在此之前,军舰上安装于舰内的鱼雷管发射时,操作人员大都无法直接看到目标,需要依靠外界观测员的指示来进行“盲操作”。为解决这一问题,“迪波威尔”破天荒地在首尾楼鱼雷管附近的主甲板上开设了两个小型司令塔,专用于鱼雷操作人员观测。另外的四具鱼雷发射管以双联的形式分作两组,安装在主甲板舷侧。因为“迪波威尔”的甲板很窄,两组露天鱼雷管采取了右舷靠近首楼、左舷靠近尾楼的错列安装方法,但即使这样处理,在鱼雷管横向转出舷外操作时,仍然很不方便,为此又格外在鱼雷管安装位置处拓展了甲板空间,各开辟了一个小型耳台。
“迪波威尔”级军舰原始图纸中的横剖面结构图,图上用加粗的黑色线勾出了敷设在主甲板上,并延伸向两舷形成奇特的穹甲连带水线带装甲。
动力系统方面,“迪波威尔”和二号舰“喀希尼”采用的是两座立式三胀蒸汽机配合八座“拉格斐尔·德阿斯特”式(Lagrafel d’Allest)水管锅炉的组合模式,双轴推进。该级舰的最后一艘“卡萨匹安卡”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将蒸汽机改成了当时极为新颖的立式四胀蒸汽机,功率5000马力,航速21。5…22节。
仔细端详“迪波威尔”的外观,很容易发现这级军舰在首尾楼和舷墙下方的主舰体两舷,明显向外侧鼓出了一块,这种夸张的舷侧外倾造型和北洋海军的“经远”、“平远”级军舰几乎一样,其实质内涵也完全一样,即是敷设在外侧的水线带装甲。
迥异于一般的鱼雷炮舰甚至于鱼雷巡洋舰,“迪波威尔”对防护能力做了格外的加强。这级军舰的防护样式参考自鱼雷军舰的始祖“独眼巨人”,直接在军舰的主甲板上额外敷设了一层0。8英寸厚的穹甲。与众不同的是,这层穹甲不仅仅只是保护主甲板,在首楼之后到尾楼附近的那段,还另外分别向舷侧延伸,一直覆盖入水线下,构成了穹甲连带水线带装甲的奇特形式。水线带部分的装甲较穹面甲的厚度增加了一倍,达到1。6英寸。
与同时代的“飞霆”、“飞鹰”等鱼雷炮舰相比,拥有装甲、尤其是水线带装甲防护的“迪波威尔”无疑更为抢眼。靠着杜业尔的传递,这型军舰的血脉很快延伸到了万里之外的福州马尾。
“迪波威尔”的中国版
根据杜业尔的精算,模仿“迪波威尔”建造两艘鱼雷炮舰,总共需要花费480万法郎。除去船政能够自行建造的部分外,其他需要进口的配件包括装甲、轮机、炮械、鱼雷等,共计326万法郎。另外,船政大臣裕禄还让杜业尔帮助建造拖轮和供船政员匠学造的鱼雷艇各一艘,所需采购的物料价值237200法郎,两项合计3497200法郎。
以当时船政的财力,建造诸如“通济”、“福安”一类的军舰都已经捉襟见肘,对鱼雷炮舰不啻如天文数字的建造费用更是无力担负。经过协商,裕禄先倾尽船政的财力,拨出39万法郎,交由杜业尔,作为回法国采购物料的订金,剩余的部分约定分作三年陆续支付,预计每年的各项相关费用折合约50万两银。与此同时,裕禄便利用自己福州将军的独特地位,直接上奏清廷要求中央财政支持。
裕禄请示从出使经费中挪用一部分,另外由南北洋海防经费内匀拨一部分。结果总理衙门不同意借挪出使经费,南北洋大臣也“皆称无余力分济”,最后只得到户部拨下的10万两银。10万两银大约相当于30万法郎,连上船政每年的经费40万两左右,仍然不敷建造鱼雷炮舰。对此裕禄深感不满,不同于以往的几任船政大臣逆来顺受的作风,凭借自己独特的官场地位,裕禄作出了直接和他处争夺经费的举动。当时,福建省每年分摊缴纳南北洋海防经费24万两,除解往北洋用做旅顺基地修复要工的10万两外因为事关京畿防务,不能随便涉及外,裕禄上奏截留了剩余的14万两,充作建造鱼雷炮舰的经费。就此,当年裕禄共凑齐约64万两银,刚好能支付一年的建造费用。(11)
杜业尔根据中国的需要,以“迪波威尔”为原型,做了适当的修改,监督绘制完成全套总分图纸后便立刻返回法国进行采购。为不耽误三年内造成两艘鱼雷炮舰的工期要求,随后由跟随杜业尔来华的制造监工毕尔第负责指挥监督,将船政能够自行建造的诸如龙骨、船壳板等先期制作准备。
1898年4月7日,裕禄率领船政员匠举行仪式,第一号鱼雷炮舰“建威”于当天正式开工,是为船政“建威”级的首舰。(12)在毕尔第监工下,首先开始船体的施工,同时等待杜业尔采购的各项配件的到来。
和“迪波威尔”相比,中国的姊妹舰“建威”级属于是一种具有自身特性的改型舰。
“建威”舰船体采用钢胁钢壳材质,外观也是带有双烟囱、双桅杆(桅杆钢制)特征的首尾楼船型。军舰排水量为830吨,舰长78。58米,宽8。1米,舰首吃水2。48米,中部吃水2。89米,舰尾吃水3。3米,长宽比也接近10。无论是吨位还是主尺度,都和“迪波威尔”级十分相似。(13)
延续“迪波威尔”级最新舰“卡萨匹安卡”的配置,“建威”级的主机也选用了两台法国地中海铁工厂生产的四胀立式蒸汽机,配套安装四座双头水管锅炉,双轴单舵,采用两个三叶铜制螺旋桨。主机功率6500…7000马力,设计航速22。5…23节。
“建威”级武备方面的配置沿用自“迪波威尔”的设计,舰首也有撞角,火炮方面的布置几乎一模一样,也是选用一门法制“士乃得”100毫米口径45倍径速射炮,同样安装在首楼甲板。副炮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