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第80章


陛下说的正是!既然你我为君为臣,才能都比不上前人,而国家因为高祖和萧丞相的治理已经百业复苏,国力正在增强。那么我们所要做的只要能够奉公守法,遵照旧章,能继旧业,就非常好了。
如果自作聪明,推翻成法,必致上下紊乱,到时候再要求现在这样的太平盛世就难了啊。
到此惠帝才恍然大悟。
这就是成语“萧规曹随”的来历。
就这样,曹参位相三年,极力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使西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最终才有日后的文景之治,大汉国力强极一时。
叔孙通
叔孙通,薛县人。秦朝时因文笔好会写文章,被征召入宫。
此人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是在陈胜、吴广刚造反那会儿。
那时候谒者向胡亥报告说山东有人造反。
胡亥闻讯就找博士们来商量:楚人占领陈县,对这件事各位是怎么个看法?
众博士、儒生共三十多人异口同声建议:他们是在造反,请陛下赶快发兵攻打他们。
胡亥听到当即发火,脸色立刻就变了。
这时候叔孙通走上前对胡亥说道:各位儒生的话都不对。他们不是造反,只不过是群小毛贼,占山为寇,陛下只要派当地治安部门进行管理就行了。
这话真是动听啊,甚合上意。
胡亥现在只想听这个。他称赞了叔孙通,又挨个询问众儒生博士。这下有人聪明了,说是强盗不是造反,有人还转不过弯来依旧说是造反。
胡亥没有再和他们争辩到底是强盗还是造反,他直接让官员记录下每个人的答案。凡是说造反的全部治罪,凡是说盗贼的全部免职。
唯独赏赐叔孙通二十匹帛,一套新服装,并授给他博士职位。
谢恩叩赏后,叔孙通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赶快收拾包袱闪人。
之后此人先投项梁,再跟项羽,最终到了刘邦旗下。
前面说刘敬。提到刘敬初见刘邦,穿了套又破又脏的羊皮袄,却坚决不肯更换。这里叔孙通也有件关于衣服的小事。这位总是穿一身儒服,而刘邦最讨厌的就是酸儒。
叔孙通见刘邦每次见他都露出厌恶之色就去打听,打听的结果原来是汉王(当时还是)最厌儒生,于是这位立刻脱下儒服,穿上短袄。该短袄还是按刘邦的家乡款式定制的。
这下刘邦终于高兴了,叔孙通也放心了。
两件小事就将叔孙先生的秉性暴露无余,这是个阿谀的人,惯常见风使舵。然而事实证明,越是这样的人越吃得开,没办法。如果此人仅仅是个卑鄙小人,那么我们到此可以鄙视他了,无奈此人虽然人格问题,却有真本事。
前202年,刘邦称帝后,命叔孙通负责拟定仪式礼节。
当时的情况,刘邦将秦朝严苛的仪礼法规全部取消,自己拟定了一些简单易行的规矩来替代。
这就体现了文化素质的差异,刘邦制定的代用规矩实在是太简陋了,很多地方疏漏、很多地方不清楚。当时群臣在朝廷饮酒作乐争论功劳,喝高了之后,有的狂呼乱叫,有的拔出剑来到处乱砍,刘邦这才恨当初怎么不好好读书,为此事大感头疼。
这时候,叔孙通体贴地向皇帝进言,他向刘邦提出一个重要的观念。
他告诉刘邦,开国靠武将,守成必须靠儒生。
并请求征召鲁地一些儒生,以及自己的子弟们一起制定朝仪。
这个建议刘邦基本上表示同意,但出于闲散的本性,又怕制定出繁烦琐难奈的礼仪法度。
这时候,叔孙通强调道,礼仪是国家立威的根本,一定要详细制定。
只不过,礼法这种东西,必须遵从旧历,但又不用完全遵从旧历,他表示愿意略用古代礼节与秦朝的礼仪糅合起来制定新礼节。
叔孙通的话最终打动了刘邦,刘邦表示可以试着去办,但有个前提。
前提就是,所制定的新法必须通俗易懂,必须他能接受做到。
这话一出刘邦的秉性再次暴露,这实在是个社会底层的人。
叔孙通与征来的三十人一起向西来到都城,他们和皇帝左右有学问的侍从以及叔孙通的弟子一百多人,在郊外拉起绳子表示施礼的处所,立上茅草代表位次的尊卑进行演练。演习了一个多月,叔孙通汇报,请刘邦来审阅。
皇帝视察后,让他们向自己行礼,最终同意了新法。于是命令群臣都来学习,这时正巧是十月,能进行岁首朝会的实际排练。
汉高帝七年(前200年),长乐宫已经建成,各诸侯王及朝廷群臣都来朝拜皇帝参加岁首大典。
在天刚亮时,谒者开始主持礼仪,引导着诸侯群臣、文武百官依次进入殿门,廷中排列着战车、骑兵、步兵和宫廷侍卫军士,摆设着各种兵器,树立着各式旗帜。
谒者传呼“小步快走”。
于是所有官员各入其位,大殿下面郎中官员站在台阶两侧,台阶上有几百人之多。
凡是功臣、列侯、各级将军军官都按次序排列在西边,面向东;凡文职官员从丞相起依次排列在东边,面向西。
大行令安排的九个礼宾官,从上到下地传呼。于是皇帝乘坐“龙辇”从宫房里出来,百官举起旗帜传呼警备,然后引导着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以上的各级官员依次毕恭毕敬地向皇帝施礼道贺。
大家现在看汉朝题材的历史电视剧,剧中场景就如上所述,比方说《汉武大帝》。
大典审理结束后,刘邦非常得意,他又说了句大跌身份的话: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到今天我才知道当皇帝原来是这种滋味!
叔孙通制朝仪有功,封太常官职,掌管宗庙礼仪,赏赐黄金五百斤。
到汉高帝去世,孝惠帝即位,叔孙通又被调任太常官职,制定了宗庙的仪礼法规。此后又陆续地制定了汉朝诸多仪礼制度,这些都是叔孙太常在位时的功绩。
这位不但制定许多汉初仪法,还在无意中开创了后世的进贡礼仪。
第二十二章 诸吕专权
归程
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刘邦终于在甄这个地方击败了英布,镇压了叛乱。可是在战斗中,却不幸误中流矢。这一年,他六十一岁。
刘邦在率领大军回长安的途中途经沛县。这里是他的故乡,大军停驻下来,刘邦举办宴席,宴请父老乡亲。看着自己曾经的伙伴,都垂垂老矣白发苍苍,刘邦不无感慨。他弹击筑琴,留下了苍凉悲壮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唱到伤心处,刘邦落下泪来,他想到了自己的一生。就是在这里,以沛公的身份起兵,以布衣之身,夺取万乘之位。天下在自己手中一统,异姓王已经全部平定,生平大敌项羽早已作古多年。自己的大好年华,那些峥嵘岁月,都随着霸业的成就而远逝。
做得已经够了,已经足够了。
刘邦觉得此生无憾,到时候该休息了。
回到了长安之后,刘邦卧病。吕后为他请来医生,刘邦却摇头拒绝。
他说:以我一个平民的身份,手提三尺青锋却取得天下,这难道不是天命吗?既然天命要我如此,就算是扁鹊来了,又能怎么样?
说完赏赐医生五十斤黄金,执意不肯就治。
吕后是个精明强干的人,到此她也知道皇帝去意已决。
既然决意去死,那么就先安排好身后事吧。
吕后问刘邦之后的安排:“萧相国死后,由谁来接替呢?”
刘邦回答:“让曹参上吧。”
吕后再问,曹参之后呢?
刘邦强打起精神说:“曹参之后,王陵可以接任,但是王陵这个人略显迂愚刚直,所以要让陈平辅助他;可陈平智慧有余,却难以独自决断大事担当重任。还有周勃,他虽然不善言谈,但为人忠厚,将来安定天下的人一定是他,就让他做太尉吧。”
吕后非常仔细地把刘邦的话记下,再问以后的安排。
刘邦看了吕后一眼,意味深长地说,“再以后的事,也就不是你所能知道的了。”
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刘邦崩于长乐宫。葬于长陵。谥号高皇帝,庙号高祖。
刘邦的军事才能
对于打战这一方面,后世人很多人认为刘邦之所以可以在战场上咸鱼翻身,靠的就是韩信——这个说法对,但不全面。
刘邦也是一个很能打仗的统帅。
之所以大家觉得刘邦不擅兵,大部分是因为楚霸王项羽的缘故。在彭城之战,项羽以三万骑兵击败了近六十万的诸侯联军后,刘邦“不善战”之名铁证如山。可纵观刘邦一生,真正吃过大亏的,也就在项羽身上。
项羽是谁?史上唯一一位亲自操刀斩敌超过千人的统帅,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