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大吏》第17章


一提蒙军的名字,干部处长立刻想起了“反革命小集团”的事情,就告诉郝大龙,他们请示了省委宣传部,省里一直没有正式答复,不过,丹东本溪对于类似问题是这么处理的,只要原单位承认将其列入了右派分子名单,并按照右派分子给予了降职降薪的处分,就可以参照中央55号文件精神落实政策。
“那么,蒙军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这么处理吗?”郝大龙着急的问道。
“这,要看你们轻工机械厂领导是怎么想的了?如果领导想解决此事,我们不会反对的。”干部处长笑眯眯的看着郝大龙说。
“谢谢处长,回去我向厂领导汇报,如果领导同意解决,我们将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送个报告来请你们审批。”
“呵呵,这事儿,实际上用不着审批。都是你们轻工机械厂内部职工的事儿,恢复职务,恢复工资和事儿,你们组织部劳资处直接就可以处理啊!如果你们觉得拿不准,送我们这儿来备个案也行。嗯,钢铁厂电子厂都有类似情况,如果你处理好了,还可以给他们做个范例呢!”
郝大龙听明白了,过去,历次政治运动中受迫害的案子千奇百怪,哪儿能一刀切?现在,地富反坏的帽子都摘了,唯独我们自己干部受到的冤枉却不能平反,这叫什么道理?
郝大龙从市委宣传部回来,先向白书记汇报了情况,白书记指示要尽快解决。郝大龙就在办公室拨了本溪轻工机械厂核查组的电话,向他们请教这种事的具体处理办法,人家说,这需要找到当年党组织研究右派名单的原始会议记录,实在找不到也可以参照本人档案里的旁证材料,然后,提出处理意见交市委宣传部备个案就可以了。这种事,说到家就是良心活儿,想办,雷厉风行。不想办,将人家拖死拖垮……
郝大龙这才明白为什么于书记下决心将自己调到厂核查组来当组长。原来,过去的沈大鹏也好,宣传部长也好,他们都是在轻工机械厂工作了多年的老同志,与方方面面的关系盘根错结,处理问题难免要带上感情因素,而自己这个外籍的复员兵算是个外乡人,与各方面的关系都扯不上,所以,才有可能公正的处理一些事情。就像蒙军这样的案子,既然你不是正式戴帽的右派分子,凭什么按照55号文件精神给你平反?一旦这事办错了,将来出现问题谁来负责?而他郝大龙,就没有这方面的思想顾虑。
郝大龙与沈英简单商量了一下,就把电话打到厂技校。现在的技校领导都是年轻人,一听这案子,就说,老校长已经死了,别人都不了解当时的情况啊!郝大龙就说:人家一个副校长,因为反右斗争,被降职降薪,发配到车间当油工。这个情况你了解吧?一句话将年轻的校长说毛了,立刻就问:郝组长你是什么意思?郝大龙就说:实事求是,平反昭雪,落实政策!虽然是几句官话,校长心里却是听得明明白白,立刻答应开展工作,将有关材料送到厂里来。
几天之后,厂技校就派人送来了关于蒙军“反革命小集团”情况的调查报告,报告称,经过召开老教职工座谈会,大家都说,反右斗争开始后,有人贴出了蒙军对校党支部有不满言论的大字报,根据这些大字报,学校将其定为右派分子上报,因为上级未批,老校长又不甘心让他漏网,就将其定为“反革命小集团”分子,按照对右派分子的惩罚措施,将其降职降薪,下放到车间当了工人。经过学校党支部讨论,觉得蒙军是冤枉的,应该落实政策。报告后面,还附了座谈会记录。
郝大龙看了这份报告,又让沈英从蒙军档案中抽出有关材料作为旁证,提出了参照中央55号文件精神为蒙军落实政策意见的报告。正当他想口述报告时,猛然发现眼前的人不是小朱英娣,而是沈英,就不好意思张嘴支使人家,只好客气地商量说:“你起草个报告,行不行?”
“你就说让我起草报告得了呗,干什么还问我行不行?”沈英嗔怪了他一句,“你要做什么,我敢说不行么?”
沈英就马上起草了意见报告,其中的内容,除了郝大龙想到的,还明确提出恢复蒙军副校长职务,补发工资的内容。
郝大龙将报告拿到白书记那里,心里忐忑不安,心想,这么大的事自己就这么定了,妥吗?那知道他一将报告交上去,白书记就签字同意,原来,蒙军老头儿十分熟悉官场规则,在郝大龙开展工作的同时,他自己又找白书记哭诉了自己不幸遭遇,白书记正想找郝大龙催办呢!
白书记签了字,郝大龙就交给厂办公室打字员打字,将文件油印出来,送到市委宣传部,干部处长立刻就写了个“准予备案”四个大字,郝大龙的心总算是落地了。
既然市委宣传部备了案,蒙军的案子就可以正式平反了。从市委宣传部回来,郝大龙与沈英来到厂技校,在职工大会上宣布了厂党委为蒙军“反革命小集团”分子平反昭雪的决定,职工们热烈鼓掌,技校党总支书记让蒙军上去讲几句话,老头手持写好的讲话稿,激动地边哭边念。一桩莫名其妙又久拖不决的案子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从厂技校回到厂里,郝大龙接到了一个电话,是维修车间团支部书记小蒙打来的,她问郝大龙几点下班?还说一会儿将爸爸送他的炕琴柜送到他家去。郝大龙就奇怪:“小蒙,你爸爸,你爸爸是谁?他送我炕琴柜干什么?”
“傻子,你真不知道我爸爸是谁?”
“我哪儿知道?”
“他就是蒙军啊!”
“啊?蒙军是你爸?”郝大龙一下子楞住了,“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
“我就是故意不告诉你。考验考验你能不能秉公办事?”小蒙说完,嘻嘻地笑了起来。
“怎么样?我还能经住考验吧?”郝大龙得意洋洋地问她。
“当然很好啦!一百分!”小蒙在电话里夸奖了他,还悄悄弄出了几下亲吻咂舌的声音。
郝大龙回到家里,崔凤已经做好了晚饭,郝大龙本来不让她做饭了,可是她说这样可以活动活动,坚持做饭。两个人刚在炕上放了饭桌要吃饭,就听到隔壁芳子喊叫:“大龙哥,来客人了!”郝大龙就连忙往院落门口跑去,一看,是小蒙和爱人周轩两个。小蒙骑了自行车,周轩则蹬了一辆“倒骑驴”,上面装载了郝大龙梦寐以求的崭新的炕琴柜。
郝大龙热情地与他们夫妻打了招呼,周轩就与郝大龙一起将炕琴柜搬起来,慢慢在向屋子里送。
放到炕梢上,一股清香的油漆味儿传遍了屋子。崔凤感动地告诉小蒙,搬家之后就盼望买个炕琴柜,可是跑了多少家商店也没有货,今天总算是有了一件像样的家具。谢谢你们了!
“别谢我,是我爸爸送的。”说着,小蒙掏出了一张纸条,交给了郝大龙。
纸条上的字是蒙军写的:
郝大龙组长:
冤案二十几载,今日一朝解决,全靠你的一番奔波之力,不胜感激之至。我不会花言巧语,也不懂人情交际之道。听说你刚刚搬家,现将商店朋友特批我购买的炕琴柜送你,这是过日子不可或缺的一样东西,希望你能喜欢。再谢!
蒙军
纸条下面,是一张发货票,上面标了炕琴柜的价格是23元。这并不是蒙军老头以此要钱,而是当时购物的一种习惯做法。当时虽然结束了文革,打击经济领域犯罪的口号提的还很响,所以,凡是购买了消费品的,一般都会索要发货票,以证实是自己花钱购买而非贪污受贿。但是,郝大龙看了上面的标价,还是想把钱还给他们。
17以我之身,还你之恩
17以我之身,还你之恩
第二天下午,还没到下班时间,小蒙就打来了电话:“郝大龙,今晚可以来我家么?”
“正想去呢!”郝大龙就说了实话。
“那太好了!”小蒙在电话里显出了由衷的喜悦。
“小蒙,有事么?”郝大龙以为她有什么事需要自己办。才发出邀请。
“周轩今天又走了。我想你……”小蒙在电话里发着嗲。
“呵呵,我是遵照老婆大人的指示,想去还你的炕琴柜钱呢!”郝大龙说明了自己要去的原因。
“去!”小蒙不高兴了,“昨天不是说了么?那是我爸爸送你的,不是卖你的。”
“这个情我领,可是钱也得给。”郝大龙说完,就赶紧撂了电话。
郝大龙没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