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究竟多彪悍》第53章


功。所以,只要臣下能维护社稷,就不能听信外来人的诽谤;上古的夏桀听信谗言而杀良将,殷纣听信谗言而杀忠臣,最后不都身死国亡了吗?大王,您如今要是听信谗言,那就没有忠臣了。”
韩非的思想,深邃无比,但太缺乏官场历练了。从此后,秦王还是让姚贾出使各国去用反间计,而对韩非则大为失望。
当李斯、姚贾联合起来攻击韩非时,秦王马上就听进去了,命令“下吏治非”,也就是把韩非交给刑吏去审问。我们都知道,这样的审讯那还有好?在监狱中,喝口凉水也能死人。
韩非在牢狱中的日子难过,李斯就偷偷派人给他送去毒药,意思是自杀算了,何必受辱。韩非不甘心,想面见秦王自陈,可是哪还有机会能见?
于是,一代思想家,只好饮鸩而亡。
过了不久,秦王不知为何又想起了韩非,心生悔意,派人去赦免韩非,那韩非早已游地府去多日了。
秦王嬴政在这一时期,如此冷酷地对待一个外来人才,很罕见。韩非的命运,真是太不幸了。
韩非虽死,但他的精神不灭。嬴政大概是出于内疚,后来在实践中对韩非的那一套理论照单全收。韩非的主张,全都由嬴政给实现了,特别是“君主独断”论。
可以说,是韩非的理论,催生了一个华夏大地上史无前例的统一帝国。
当然,韩非的思想即使作为专制统治术,也还是有一定问题的。他眼睛里只有“严刑峻法”,这是法家一贯的看家法宝,严倒也罢了,问题在于,韩非把法家理论推到了极端。韩非最着名的一个论断是:“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这说的就是如今谁强悍谁说了算。他崇尚威权,所以就主张无限制地抬高君权,视百姓为无物,百姓活得怎样,不在考虑之列。他的办法,都是功利主义的,君主至高无上、金口玉言,是天经地义的。韩非的世界观也有问题,他是反和谐论者,认为人活在这世上,唯一的意义就是斗争。
嬴政完全被这理论所折服,他所遇到的难题,他所面临的任务,都能从韩非那里拿到最趁手的武器。因此,他后来的帝国统治,君权无限大,君王的意见无论多荒诞也不允许有不同意见。而人民被无限度地驱使,活得全无意趣。这样的统治方法,可能会收效于一时,但也容易激化高层内部矛盾和官民矛盾,使刚性统治架构突然断裂,一朝覆亡。
嬴政迷恋韩非思想,苦果由他的儿子尝到了。现世也有一伙人迷信韩非,还搞过大众化的理论普及,结果弄到民怨沸腾,也是在一夜之间就完全垮台。
韩非的命运也显露出了法家的冷酷,他是屈死在他信徒的手中。
他来秦国是以使者名义来的,死了以后,韩王安不敢有任何表示,反而请求向秦称臣。
第二十四章统一战争在两条战线上同时开始(2)
韩非在秦滞留仅有一年,在现实政治中,就这样像流星一样陨灭了。
嬴政之所以注意到韩非,是因为任用了法家人物李斯,因而对法家兴趣浓厚。而李斯从肉体上消灭了韩非,则避免了韩非可能对嬴政施加的“非法家”影响,使嬴政能在纯法家的路上一直跑到黑。
有了韩非这位过客,秦帝国就已是呼之欲出了。
统一战争在两条战线上同时开始
在战国末期的乱局中,上天对秦国还是特别眷顾的,秦国的数代君主,很少有碌碌无为的,他们一个接一个持续着强秦的梦想。到了嬴政这一代总其大成。嬴政的身世与即位之初的境遇,确实令人捏了一把汗,但他在亲政之后的一连串行动,干脆利落,显出了过人的胆识。
秦之黑色大纛即将漫卷中原。
秦之赳赳武士即将如洪水溃堤而出。
为这一天,老秦人已准备了很久。
当嬴政发动统一战争的令旗挥动时,老秦人面对的仍是“三晋”。韩、赵、魏三国,虽然远不是当年的铜墙铁壁了,但其中的赵国余威犹在。秦对赵的征伐,打得仍很艰苦。
此时赵国的名将廉颇已老,因被赵王冷落而负气投了魏国。但赵国另外还有一颗将星,就是大名鼎鼎的李牧。
李牧堪称是秦军的克星,秦军再凶猛,在李牧面前也难进一步。
嬴政十四年,秦将桓齮从上党出发,一路斩关夺隘,深入赵之后方,对邯郸形成了大包围态势。赵国急调在北方防御匈奴的李牧回援,与秦军在肥(今河北藁城)激战了一场,结果赵军大胜,秦军惨败。桓齮无法交代,畏罪逃往燕国去了。
次年,秦军再次与李牧较量。秦军一路攻太原,一路袭邺城,准备对邯郸南北夹击。开始也是颇为得手,但秦军在狼孟(在今太原市郊)稍事整顿时,正在附近以逸待劳的赵军突然杀出,大败秦军,把秦军一直向西赶,最后逐出了韩、魏边境。
就在赵与秦苦斗之时,韩、魏两国却再无勇气与秦抗争。嬴政十五年,魏王为苟延残喘,主动向秦献出雍州的一块地。这地皮原属骊戎,秦国笑纳后,在此设置了丽邑。后来嬴政把这里选为自己的陵地,征发70万人大建坟墓。
同年,韩国南阳的代理郡守腾,向秦国投诚,献出了南阳。秦王就任命这个变节者做内史,率秦军攻韩。有了这样的人做主帅,攻韩极为顺利,不到一年即拿下韩都新郑。韩王安无路可逃,做了俘虏,韩国成了六国中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当新郑城破时,有一个豪门少年心中不服,化装成地痞溜出城门,此事当时无人注意。这少年后来散尽家财,找寻刺客,想刺杀秦王复仇。他就是韩国的五世相门之后——张良。
韩国之亡,并不在人们预料之外,因为在战国七雄中,韩国实在算不得什么“雄”,它地盘最小,人口最少,立国170年来又从未进行过彻底改革。
旧制度超越时代持续运行,从政治上虽然没有什么问题,但它的经济、军事、文化的发展都要受到限制,在激烈的竞争中势必落后于周边各国。不改革的恶果,最后就是因弱而亡。
韩国的地理位置也很讨厌,处在所谓“四战之地”,无险可守,也没有纵深的大后方。韩王失去南阳之地后,韩国领土实际上只剩下洛阳周边一圈了。它不第一个倒掉,才是没有天理。
韩国的灭亡似乎没给老秦人带来什么欣喜,六国中最强的赵国才是秦人心头的一根刺。就在灭韩这一年,赵国发生了地震和饥荒。这也算是天助大秦吧,秦王嬴政重振精神,又一次开始灭赵行动。这一次,秦军还是分两路,一路由王翦统领,攻克赵国北方的门户井隆(今河北石家庄西);另一路由杨端和统领,从南边直扑赵国首都邯郸。
赵国不敢怠慢,分别派李牧和司马尚两路迎敌。
只要李牧出马,秦军就难占到便宜,双方居然僵持了整整一年。
就一次战略行动来说,秦军完全失去先机。如何应对才好呢?咸阳大本营作出了重大的战略调整。
在公开战线灭赵太吃力,就要启动隐蔽战线的力量,秦王果断派出特工人员颉辱,携重金去见赵王的宠臣郭开。
说起这位郭开,也是赵国的重量级人物了,但人品太糟糕。他此前曾向赵王进谗言,解除了廉颇的军职,派乐乘替代。
廉颇有大功于赵,竟受到如此折辱,不禁大怒,就擅自发兵攻击来收军权的乐乘,乐乘吓得逃之夭夭。
廉颇还是咽不下这口气,最后去了魏国,在大梁一家公馆里住下,当起了“寓公”。
第二十四章统一战争在两条战线上同时开始(3)
秦国的秘密人员找到郭开,就是一个目的:务使赵国无大将。郭开这个家伙,果然也就做到了。
秦军志在灭赵,赵悼襄王也看出危机来了,想起用廉颇,就派了使者去大梁探探情况。
廉颇是何等人物?他一眼就看穿了使者的来意,摆下宴席款待。在宴席上,老将军狼吞虎咽,胃口甚好。据司马迁说,是“一饭斗米,肉十斤”。
用完了饭,廉颇又将使者带到广场,要叫使者看看他的身手。廉颇跃马横戈,驰骋如飞,接下来又表演了一套精湛的马上武艺,这才跳下马来,面色不改,朗声笑道:“望先生多多拜上大王,臣尚有余勇,亟待报效!”说完,老将军忍不住流下泪来。
廉颇所做的这一切,都是给使者看的,他念念于兹的,是赵国的安危。
可是这使者回报赵王时,却说:“廉颇将军年事虽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