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古代汉语语法学专著。作者马建忠是江苏丹徒人,清末洋务运动的积极分子,自幼好读,打下了扎实的《小学》功底,成年后留学法国大学学习自然科学和法学,通晓法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经过多年积累,晚年模仿印欧语系的语法写出《马氏文通》一书,成为我国语法学的开先河之作。新文化运动之后,很多高校招生考试,都以这本书所主张的文法作为答题依据。
然而,陈寅恪却一直不肯认同这一〃畅销书〃所传达的核心理念。他凭借自己精通多国语言特性的优势指出,印欧语系的语法规律,有的确实可以作为中国文法的参考和借鉴,比如梵文中的〃语根〃之说。但倘若将其属于某种语言的特性,放之四海而皆准,并视之为天经地义、金科玉律,按条逐句,一一对应于中文,有不合的地方,便指其为不通,这就未免有些牵强附会了,〃文通,文通,何其不通如是耶〃?
胡适是《马氏文通》和白话文运动的坚定支持者,因而陈寅恪的命题被认为是〃对五四以来新文化运动的异议与批评〃。尤其是他出的对子上联〃孙行者〃,有几个学生以〃祖冲之〃相对,已被认为是绝对了,但陈寅恪心里的标准答案其实就是〃胡适之〃。
他自己后来解释说,〃孙行者〃这道题的创意来自苏东坡的诗句〃前生恐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韩卢〃是战国时一种狗的名字,〃行〃与〃退〃均为步履进退的动词,〃者〃与〃之〃均为虚字。他希望学生拿〃胡适之〃来对〃孙行者〃,就是依据同样的思维路径,将之视为嵌字联,取〃猢狲〃两字,这对于一向主张白话文运动的胡适也是一种善意的调侃。
外界辩难与攻击的观点纷纭,总的来说,主要是认为,〃对对子〃不过是〃下流玩意儿〃,根本就不应拿来用作录取大学新生的考试题目。众多责难很快汇聚到了刘文典那里。他将这些声音一一反馈给了陈寅恪。
不久后,陈寅恪在《清华暑期周刊》第七卷第六期上发表《答记者问》一文,解释自己出题的初衷。1932年9月5日,天津《大公报·文学副刊》再次刊出陈寅恪的《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这是一篇〃于命题之旨颇多发挥〃的信函,发表后即被国内众多报刊转载。
陈寅恪说,在真正中国文法没有成立之前,学术界不应自欺欺人,而应寻求一个过渡时代的救济方法,作为暂时代用品。他个人主张采用〃对对子〃作为这个暂代品,因为〃对对子〃至少有四大功能:
(甲)对子可以测验应试者,能否知分别虚实字及其应用。
(乙)对子可以测验应试者,能否分别平仄声。
(丙)对子可以测验读书之多少及语藏之贫富。
(丁)对子可以测验思想条理。
第54节:偶像陈寅恪(6)
对于刘文典所担心的〃流俗之讥笑〃,陈寅恪泰然处之,一笑而过。他说:〃彼等既昧于世界学术之现状,复不识汉族语文之特性,挟其十九世纪下半世纪"格义"之学,以相非难,正可譬诸白发盈颠之上阳宫女,自矜其天宝末年之时世装束,而不知天地间别有元和新样者在。〃一句话,像这种〃牛头不对马嘴〃的较量,又何必放在心上呢!
这当然只是安慰刘文典的话。其实陈寅恪本人对于这一风波是十分在意的。1934年,陈寅恪又撰《四声三问》,阐释四声之产生与佛教传入中国的关系,再次强调对偶、平仄、四声的重要。这两篇重要的文献立论清晰、阐述流畅,很好地回应了质疑者的声音。陈寅恪的好友吴宓就认为:〃《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与近作《四声三问》一文,似为治中国文学者所不可不读者也。〃10 至此,〃对对子〃风波方宣告结束。
三十多年以后,陈寅恪重检旧札,看到当年所写的《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为之撰写〃附记〃,补充说明当年出题的动因。在慨叹刘文典、胡适均已〃并登鬼录〃的同时,回首往事,风起云涌,没想到一切真的不过是一场〃游园惊梦〃而已!
〃联大只有三个教授〃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散原老人忧愤绝食而死。
陈寅恪在匆忙料理完父亲的丧事后,携带家眷仓皇逃离北平。对于当时的情境,陈寅恪夫人唐筼在《避寇拾零》里有所记录:〃我和寅恪各抓紧一个大小孩(流求九岁,小彭七岁),忠良照料小件行李。王妈抱着才四个多月的小美延。当时必须用力挤着前进,一家人紧紧靠拢,深恐失散。直到住进租界,不见日本鬼和太阳旗,心中为之一畅。〃11 几经辗转周折,一家人到了长沙,〃十一月二十日夜到了长沙,天仍在下雨,幸先发电,有人来接,得以住在亲戚家张宅,到时已在深夜了〃。
到了长沙没多久,时局变化,陈寅恪一家不得不再度南行。先是到达香港,唐筼因过度劳累,突发心脏病,不能继续前行,但陈寅恪惦记着学校事务,遂于春节后只身取道安南、海防,最终到达云南蒙自。在歌胪士洋行刚一住下,他就染上了当地盛行的疟疾,痛苦不堪,过了很长时间才勉强好转。
与陈寅恪住在一起的,还有随后赶到的刘文典等人。经过在清华大学的同事交往,特别是〃对对子〃风波之后,刘文典与陈寅恪走得更近了。在清华大学南迁到云南的过程中,刘文典与陈寅恪所经历的磨难几乎一模一样:都是辞别亲人,独身前往;都是一腔热血,心忧家国。还有一个巧合,都是因为这次南迁,刘文典精心收藏的四大箱书籍在香港被日本乱兵劫走;而陈寅恪寄托在长沙亲友家的一批正规图书,不幸遭遇大火,随身携带的两木箱珍贵典籍竟然在半途中被人用砖头换走,其中不乏若干陈寅恪写了一半的著作。两个人同病相怜,平日里的来往与交谈自然就多了许多。
蒙自虽是偏僻蛮荒之地,但却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特别是歌胪士洋行旁边的南湖。南湖亦叫〃学海〃、〃泮池〃,一开始不过是个取水坑,后经修缮成为碧波荡漾的大小两个湖泊。南湖一年四季碧波万顷、岸柳成荫,沿湖内外古迹景点众多,风光涟漪,蜚声遐迩。西南联大的教授们在教书之余,也没有什么好的去处,傍晚时分便经常溜达到南湖岸边,聊聊天、发发呆。刘文典、陈寅恪、吴宓、浦江清等教授都是南湖的常客。
第55节:偶像陈寅恪(7)
在吴宓看来,南湖颇似杭州的西湖,因而他写一首诗,其中就有〃南湖独步忆西湖〃的句子,情绪尚且悠闲。可到了陈寅恪的眼中,南湖却颇有几分北平什刹海的风味。一天傍晚,他和吴宓散步到南湖附近,站在桥头望着湖面上肆意绽放的荷花,远处传来酒楼里划拳、喝酒的吵闹声,一时间百般感触,不禁随口吟成一首七律:
风物居然似旧京,荷花海子忆升平。
桥边鬓影犹明灭,楼上歌声杂醉醒。
南渡自应思往事,北归端恐待来生。
黄河难塞黄金尽,日莫关山几万程。
刘文典很快就读到了陈寅恪这首悲怆激越的七律,联想到自己奔波千里、千转百折的类似经历,一种知音难得的悲情瞬间涌上心头。他立即挥毫泼墨,将陈寅恪的这首诗抄录了下来,赠给了一向帮助西南联大的当地学者马竹斋先生。马先生视为珍宝,精心收藏,如今原件存于蒙自档案馆。
到了蒙自之后,由于生了疟疾,陈寅恪的身体每况愈下。在此之前,陈寅恪患有眼疾,视力大不如前,并有逐步衰竭的趋向。战时经济紧张,蒙自的生活虽然还算过得去,但也几乎只能是保证每天不至于饿肚子,更多的营养就谈不上了,这都加剧了陈寅恪的病情。〃家亡国破此身留,客馆春寒却似秋〃,有时候想想,难免落寞孤寂。幸好,云南还有吴宓,还有刘文典。
在陈寅恪的心目中,吴宓、刘文典都是他的〃患难之交〃。经历过战乱的侵扰之后,〃国学研究院当年的繁荣景象,随着时光的流逝,也逐渐模糊起来。海宁自沉,任公病殁,赵元任又寓居异域,当年名震一时的国学研究院四导师就剩下陈寅恪一个人了,他还在清华苦苦撑持〃12 。而一直坚定站在他身边的,总有吴宓、刘文典这两位至交。
吴宓是最早提出将陈寅恪〃挖〃到清华的人,他与陈寅恪的亲密关系自然不用多说。在厚厚几十本的《吴宓日记》里,只要两个人同在一地,总能见到两人过往相交的记录,从读书到交友,两人甚至还一道出钱宴请宾客。
而在日军轰炸的?
小说推荐
- 一代伟人:刘少奇在建国后的20年
- 作者:是“四五”天安门运动“童怀周”小组主要成员,后又成 为新中国奠基 规划新民主主义蓝图 新中国成立前夕(1 新中国成立前夕,刘少奇与毛泽东等人一起精心描绘了一幅新民主主义的蓝图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48年9月12日始,1949年1月31日止,接连发动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
- 最新章:第63章
- 刘大师的悠闲人生
- 刘大师的悠闲人生作者:大山黑水1、三金之城 刘鑫,也被叫做是刘三金 原本他很简单,也很普通。他的想法很简单,他的人很普通。他的想法是什么呢?他的想法就是回国,回到自己的国家去平静的生活 所以,他登上了回国的飞机。飞机的空姐穿着很是惹火,笑容却不怎么甜美。感叹的看着飞机起飞,刘鑫闭上了双眼“我要回家了
- 最新章:第216章
- 田汉代表作(中国现代文学百家系列)
- 手机访问 m╮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り犠牲み鍅襗】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目录《田汉小传《获虎之夜(独幕话剧《名优之死(三幕话剧《丽人行(二十一场话剧《江汉渔歌(四十四场京剧《风云儿女(电影文学剧本《毕业歌(歌词《采菱歌(歌词《义勇军进行曲(歌词《夜半歌声(歌词《热血(歌词
- 最新章:第59章
- 疯狂的岛国 [美] 时代生活
- 疯狂的岛国[美 时代生活 震惊日本的诏书 古老的东京城周围环绕着宽阔的护城河和高大的城墙,现在这里居住着温和的日本皇室,但就在1941年那个阳光灿烂的12月的早晨,正是从这里发出了一道关于战争的诏书。这道诏书的措辞极为正式,它给日本帝国和世界带来了可怕的征兆“我们忠诚勇敢的臣民们,我们呈上天之名,万
- 最新章:第38章
- 蚂蚁-大学时代的暗恋
- 故事从男生冰糖的自叙开始,即将小学毕业的他暗恋上了美丽的同班女生手枪,却发现手枪和另一个沉默寡言的男生石头关系密切,不久又认识了“社会青年”棒冰,结果被卷进了说不明道不清的风波中。作家出版社 第一章 冰糖 序:你要冰糖还是棒冰 文/蔡骏在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记忆中,冰糖和棒冰都是抹不掉的东西。记得每一
- 最新章:大学时代的暗恋-第34章
- 开国大典6小时
- —大典背后的秘闻作者:于江一、哪些人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l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55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们集合在天安门城楼后边的空地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率领大家踏上了通往天安门城楼的台阶…1.突然发现毛泽东的代表证丢了天安门城楼与紫禁城端门之间有一块空地,上面站立
- 最新章:第65章
- 大宋的帝国时代
- 《大宋的帝国时代》作者:上云起第1章 这里是大宋 1 这是哪儿啊 现在是什么时候了 刚才到底怎么回事呀 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前仆后继的在李青的脑海里升腾起来,纠缠不去,但他想啊、想啊,还是不知道答案,也找不到答案 夜色很黑,伸手不见五指的那种,没有一点点哪怕如萤火虫一般暗淡的光亮,所以他虽然努力的睁大了
- 最新章:第307章
- 中国现代文学史
- 作品:中国现代文学史 作者:刘勇 编著 内容简介 其次,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既突出重点内容,又具有广泛的知识覆盖面,点、线、面结合,追求叙述历史的深度和力度,立体化地展现了现代文学的直实形态。这体现了我们体例编排上的一些新的想法和追求。我们力图在相对简约的篇幅中,尽可能展示中国现代文学丰富而完整的面
- 最新章:第219章
- 学生文言文知识辞典
- 作者:张银华】目录编委会前言第一篇 文体知识一、论说文二、史传文三、游记四、杂记五、应用文六、古体诗七、近体诗八、词曲九、其他古代文学体裁第二篇 文化常识一、官职二、科举三、地理四、名号五、礼俗六、宫室七、历法八、日用器物九、年龄十、音乐十一、古注十二、其他第三篇 诗文揽胜一、作品作家之最二、经典推
- 最新章:第5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