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趣探秘:人类性的进化》第15章


泄陨隙撕笮栽蛴涤幸恢植煌墓δ埽⑶冶3种两瘛!?br />
那么,我们该如何评估这两种相互对抗的理论呢?如同许多其他人类进化的问题,这一问题也无法通过化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喜用的试管实验得到解决。确实,如果世界上存在着这样一组人群,我们可以使其中的女性在动情期阴部变成鲜红,而在其他时刻保持性冷淡,使其中的男性只对阴部红色的女性才兴奋,通过这个试验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我们就可以看到结果究竟是丈夫花心、无视孩子(如“居家父亲”理论所预言),还是排斥异己并杀婴(如同“多父”理论预言)。可是在科学上,这样的实验目前仍不具备条件,并且即便基因工程成为可能,它仍然是不道德的。 
但我们仍然可以求助于另一种进化生物学家推崇的强有力的技术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它被称作比较法。在隐瞒排卵期这方面,我们人类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尽管这种现象在一般哺乳动物中是比较独特的,可在高等灵长类动物(猴子和猿)中却相当普遍,我们人类也隶属于这一哺乳动物群体。很多灵长类动物排卵时并无外部可见的征象,也有很多虽有征象,但极细微;还有一些则公然昭示。每一物种的生殖状况都反映着这么一种由自然界主持的、有关隐蔽排卵期利弊的实验的结果。通过比较各类灵长类动物,我们就可以得出哪些是排卵期隐蔽的物种的共性,并发现排卵期公开的物种所不具备的特征。 
这种比较使得性习性的研究柳暗花明。瑞典生物学家比吉塔·西伦一图尔伯格(Birgitta Sill6n-Tullberg)和安德斯·默勒(An-tlers Moller)的一个重要研究就以它为主题。他们的分析分四个步骤进行。
步骤一:西伦一图尔伯格和默勒力图悉数列出所有(共68种)高等灵长类动物排卵期的可见征象。啊哈!你可能立即会反对,谁有特异功能能洞悉个中奥秘?一只猴子发出的信号,例如气味(信息素)对另一只猴子是极其明显的,而人类却对此无动于衷。比方说,养牛入试图给一头良种乳牛人工授精,但却面临弄清母牛排卵期的困难,公牛却可以轻而易举地从母牛的气味和行为中识别出来。 
尽管我们不能忽视上面这个问题,但高等灵长类动物的问题要比它简单一些。多数灵长类动物和人类一样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非常依赖视觉。一只嗅觉失灵的雄性恒河猴仍能从轻微变红的阴部识别出一只处于排卵期的雌猴来,尽管这种红色远不及雌沸沸的来得明显。而那些我们人类归类为没有排卵期可见征象的猴类,雄猴同样无计可施,时常可见它们完全不适时地进行交配,例如和未发情的或者怀孕的雌猴交配。因此,我们对于“可见征象”的判断结果并非毫无用处。 
该分析的步骤一的结果揭示,有将近一半的灵长类研究对象(68种中的32种)同人类一样缺乏排卵期的可见征象。这32种动物包括黑长尾猴、狱、蛛报和猿类之一的猩猩。另有18种动物,包括我们的近亲大猩猩,只显现轻微征象。余下18种动物,包括排排和人类的近亲黑猩猩,则将排卵期公开。 
步骤二:接着,西伦一图尔伯格和默勒按照婚配方式将此68种动物分类,包括纺、长臂猿和许多人类群体的11种物种实行一夫一妻制。23种物种,包括部分人类群体和大猩猩,是由一个成年雄性统领一群雌性,实行多偶制。但是灵长类动物中的多数,即包括黑长尾猴、倭黑猩猩和黑猩猩在内的34种动物则处于乱交状态,它们中的雌性惯常与众多雄性交往和婚配。 
这时我又听到某些人在嘟娥,为什么不将人类自己也归入那乱交的一类呢?因为我是谨慎地按照习惯进行分类。不错,多数女性在其一生中前后有多个性伴侣,也有许多女性有时同时和多个男性交往。可是,对一个女性来讲,在一个动情周期,她的惯常做法是只与一个男性交往,而雌性黑长尾猴和雌性倭黑猩猩在此期间要和几个性伴侣发生关系。 
步骤三:作为倒数第二个步骤,西伦一图尔伯格和默勒将步骤一和步骤二综合起来发问:排卵期明显程度的强弱是否可能与某种特别的婚配方式有关?根据对前述两个相互对立的理论的朴素理解,如果“居家父亲”理论正确的话,隐蔽排卵期应是一夫一妻物种的特征;反之如果根据“多父”理论,这一特征应属乱交的物种所有。事实上,作为研究对象的一夫一妻的灵长类物种中的绝大多数(11种中的10种)的排卵期是隐蔽的。任何一种一夫一妻的灵长类动物都不会赤裸裸地显示排卵期,而乱交的物种通常却会公开显示(18种中有14种)。看来“居家父亲”理论赢得了强有力的支持。 
可是,推测和理论之间的一致性仅仅只是事情的一半,我们完全没有考虑另一半的相关性。尽管多数一夫一妻的物种都拥有隐蔽的排卵期,可是排卵期隐蔽并不能理所当然地推导出一夫一妻制。在32种排卵期隐蔽的物种中,有22种并非单一配偶,而是乱交的或者拥有配偶群。一夫一妻的夜猴、通常是一夫一妻的人类。多偶制的叶猴以及乱交的黑长尾猴都有隐蔽的排卵期。因此,不管什么因素是导致隐蔽的排卵期演化的第一原因,紧随其后的一定是这变化多端的婚配方式。 
同样,尽管多数公示排卵期的物种是乱交的,但乱交状态并不必然推出排卵期的公开性。事实上,多数乱交的灵长类动物(34种的20种)要么是排卵期隐蔽的,要么只有很轻微的征象。拥有配偶群的物种究竟排卵期是隐蔽的、轻微可觉的还是明显的,也依物种有所不同。这些复杂情况提醒我们,隐蔽的排卵期根据其婚配方式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功能。 
步骤四:为了区分不同功能的变化,西伦一图尔伯格和默勒聪明地研究起现存灵长类动物的系统树来。他们希望据此区分出灵长类动物进化史上排卵信号和婚配方式发生进化的各个阶段。潜在的推理是某些现存物种彼此之间有密切联系,因此它们很可能来源于不远的共同祖先,可却有不同的婚配方式和排卵信号的强度。这就意味着婚配方式或排卵信号在近期发生了进化。 
谨举一例以说明这个推理过程。我们知道人类、黑猩猩和大猩猩有98%的基因完全相同,并且可以追溯到距今最近的约900万年前的共同祖先(“失落的一环”,即被推定存在于人类和类人猿之间的动物,尚未发现)。可是这共同祖先的三种现代后裔却呈现出三种排卵征象:人类的隐蔽排卵期,大猩猩的轻微征象,黑猩猩公开排卵期。因此,只可能有一种后裔在排卵期征象方面与“失落的一环”相仿,而另外两类后裔必定演化出了不同的排卵征象。 
事实上,多数原始灵长类动物现存物种的排卵期都有轻微征象。因此“失落的一环”应该保持了这一特点,而大猩猩从“失落的一环”身上继承了这一点(见图4.1)。在过去的900万年间,人类却演进为隐蔽的排卵期,黑猩猩则变为赤裸裸地公开排卵期。人类和黑猩猩在排卵期的征象方面与我们温和的远祖背道而驰。在人类眼中,处于排卵期的黑猩猩和狒拂的臀部肿起很相似。可是黑猩猩和狒佛的远祖实际上是互不相干地演化出了耀眼的臀部肿起,因为沸沸的先祖和“失落的一环”的祖先在3000万年前就分道扬铺了。同样理由,我们可以归结出灵长类动物系统树中排卵征象发生变化的其他阶段。我们发现这种排卵征象的转变至少发生了20次之多。明显征象的排卵期至少有3个独立的来源(包括黑猩猩的一例),隐蔽的排卵期则至少有8种(包括人类、猩猩和至少6种不同的猴类);而几种轻微征象的排卵期要么是从隐蔽的排卵期演化而来(如有些吼猴),要么是从明显征象的排卵期变化而来(如许多恒河猴)。 
用以上分析排卵征象的同样方法,我们还可区分灵长类动物系统树中婚配方式发生变化的阶段。所有的猴和猿类的共同祖先可能都是乱交的。但如果我们审视人类以及人类的近亲黑猩猩和大猩猩,你会看到如下三种类型的婚配方式:大猩猩的配偶群,黑猩猩的乱交,人类的一夫一妻或者配偶群方式(见图42)。因此,在900万年前“失落的一环”的3种后裔中,至少有2种改变了婚配方式。有其他证据显?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