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传》第2章


“路途遥远,走起来不许喊累,看时要仔细,回来还要说说有什么感想,能做到吗?”父亲向天祥提出要求。
“能——”天祥满口应允道,连蹦带跳跟着父亲文天祥传 ?8?出了家门。
8岁的小天祥一路上跟着大人,有说有笑,一步也不肯落后。走呀走,终于到了县城,天祥顾不上劳累和饥饿,催父亲快领他去学馆。
学馆里,父亲不住地给天祥讲解着有关学馆的一些知识,例如,为什么要建学馆啦,什么时候读书人要到这里祭祀啦……天祥边听,边默默地记住了。
步入大殿,就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天祥一眼就看见了殿堂上悬挂的人像,忙拉父亲走到近处,一边仔细端详,一边问:“这位是不是欧阳文忠公 ?”
“对,也就是欧阳修,你不是读过他的文章吗?”
“是的,《醉翁亭记》就是他写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多好的文章呀 !”
发现儿子对读过的文章记得这样熟,文仪很高兴,就又讲起欧阳修的事 :“欧阳文忠公反对宋朝初年的浮靡文风,大力提倡古文,他‘文章名冠天下’,‘风节自恃’,苏轼赞扬他‘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听着父亲的讲述,天祥心中更增添了崇敬之情。
在第二幅画像前,文天祥立住了。这是位英雄,浓眉大眼,目光炯炯有神,非常威武。他怀着敬佩的心情听父亲讲解着:
“这是杨忠襄公,也就是杨邦祎,他是本朝南渡文天祥传 ?9?初期的忠臣。一百多年前,金国统治者占领河北和中原后,又进犯江南,妄图消灭宋朝。金元帅完颜宗弼,也就是金兀术, 率兵侵占了建康(南京)。杨邦祎当时正在那里任通判官,他被俘了。为表示不肯降金的决心,他咬破手指,用鲜血在衣襟上写下‘宁作赵氏(宋朝皇帝姓赵)鬼,不为他邦臣’十个大字。金兀术以高官利诱他,他拒绝了;以死亡威胁他,他毫不畏惧。面对金人,他用头触柱基,血流满面,高声大骂,只求速死。金兀术大怒,便杀害了他,并且残忍地劈开他的胸膛,挖出他的心……”
听到这里,文天祥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他咬紧牙关,默默地思索着。
父亲又将天祥领到了第三幅画像前, 对他说 :“这位是胡忠简公,也就是胡铨,同杨邦祎生活的年代差不多。当时奸臣秦桧做宰相,怂恿高宗皇帝杀岳飞,并同金国订立丧权辱国的和约。这时,胡铨竭力反对,上书皇帝,要求皇帝斩下秦桧、孙近、王伦等三个奸臣的头。这篇奏章深得人心,却触怒了高宗和秦桧,他们把胡铨贬官到偏远地方,直到20多年后孝宗即位,才把他召回。为了国家安危,他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多么让人钦佩啊!”
“胡忠简公真是了不起 !”文天祥从心底发出赞叹。
文天祥传 ?10?
几位名臣、志士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文天祥,在学馆大殿里,他向父亲说 :“长大以后,我也要成为他们那样的人,要为国家干出一番事业来,如果我死后不能同他们那样受人祭祀,那就不是大丈夫 !”
“说得好 !” 父亲热情地称赞他,“人总是要死的,能为国家出力,能保持大节,就死得有价值,人们就会尊重他,永远怀念他 。”
回家的路上,父子俩就人生价值的问题讨论个不停。
“你怎样才能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呢?”父亲试探地问。
“好好读书,长学问;练武艺,强身体。等我长大了,天下太平,我便辅佐君王治理国家,使百姓安居乐业;如果遇上战乱,我就要领兵杀敌,保家卫国,绝不失大节 。”
父亲对他干脆利落的回答相当的满意,并且语重心长地鼓励天祥长大后精忠报效国家。
从学馆回来以后,文天祥好像更懂事了,乡贤的画像总浮现在他眼前,他立志要向那些志士学习,一生有所作为。
也许就是从8岁瞻仰乡贤像后,他才真正开始发奋图强的。
文天祥传 ?11?
第二章 京城殿试中状元
宝□三年(1255年)冬天,文仪带着天祥兄弟二人晓行夜宿,前往京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参加进士科举考试。
这一年来,父亲文仪的身体欠佳,临行前,人们劝他不要陪儿子去考试了,但他执意要前往,并且说:“我花费了20年的心血,要亲自看看它的效果 。”这些天来,尽管寒风袭人,但他仍精神矍铄。早晨他招呼儿子赶路,晚上他又忙着找客店,备茶饭,一心要儿子吃好睡好,好精力充沛地参加考试。
这年文天祥整20岁。两年前他在乡试中考了第一,今年初又到白鹭洲书院跟博学多才的欧阳守道先生学习了半年多时间,他以聪明好学赢得了欧阳先生的悉心指教。后来又参加了郡里的考试,他和弟弟文璧一同中了贡士。他知道,中了贡士只是取得了进京城应考的资格,在京城要参加礼部主持的省试,及格以后再参加殿试,在集英殿根据题目,写出对策文章,由皇帝亲自阅卷,才能决定是否考取进士,因此,京城的两场考试是最重要的。天祥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不辜负父母和乡亲们的一片心意。
文天祥传 ?12?
途中,文天祥不止一次地想起了离开家乡时的情景。母亲噙着眼泪为他们兄弟二人准备行装,祝愿他们金榜题名,将来好报效国家。他的伙伴以及众父老乡亲也来送行, 有的说:“我们没有本事考进士,天祥中了进士,做了官,一定要想着我们百姓,要把国家治理好 。”有的说:“如今北方蒙古政局有所稳定,力量有所恢复,他们刚刚远征了云南,不久就会进犯江南。天祥考取了进士,做了官,一定要辅佐皇上富国强兵,保住大宋江山 。”
临行前,吉州以及庐陵的官员也为天祥兄弟设宴饯行,称赞他们兄弟为家乡带来了荣耀,勉励他们继续努力,金榜题名。
就这样满怀着奋发向上的壮志,带着家乡人民的嘱托,文天祥踏上了赴京应试的征途。
临安作为南宋都城已有120多年了,几代皇帝及官僚偏安于此,不思国难,整日花天酒地,尽情享乐。如今的临安城内,几十万人口,殿阁楼台林立,市肆(铺子)坊巷星罗棋布,一派繁华景象。再加上现在已到年末,大街小巷更是热闹非凡。
父子三人找了一家旅店住下。天祥兄弟准备参加几天之后的礼部省试。父亲则照顾兄弟二人吃饭、睡觉,联系参加考试的有关事宜。闲下来时父子间也议论议论时局。
文天祥传 ?13?
“淳熙年间,有个叫林升的诗人,曾在这里的一家客店墙壁上题了一首诗,你们还记得吗?”父亲问道。
“记得,那是一首七言绝句 。”天祥回答道。
文璧紧接着背诵了这首诗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依然如此啊!”父亲文仪无比感慨地说,“几十年过去了,看看现在的临安,还不是和当年一样,官僚士大夫醉生梦死,有谁还想着国家的安危!这样下去,别说收复失地,我看连这半壁江山也难保啊。”
“我们一定要设法保住大宋江山。如果我能在朝中做官,就要向朝廷陈述我的看法,让皇上认清如今的形势。对了,过些天我如果省试得中参加殿试,我就把自己对时局的看法在策论中写出来,让皇上看看。”天祥诚恳地对父亲说。
“不过,谁知道皇上又会怎样想呢?”父亲担心地说,“如果惹怒了他,落榜事小, 还会有杀身之祸的 。”
“我不怕,我就是要讲真话,讲实话,考不取进士,做不了官,没有关系。因讲了真话而被杀头,恐怕还不至于,您老人家尽可放心 。”
天祥同弟弟文璧认真准备了一些日子,便参加了礼部主持的省试,他俩沉着应试,考完后都感觉不错,文天祥传 ?14?便耐心等着发榜。
二月初一,礼部发榜了。文天祥兄弟双双通过了初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